2023,我们需要韧性,更需要柔性
内容来源:12月8日,中信读书会直播对话精华。 分享嘉宾:陈威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平台战略》《平台转型》作者。朱传波,阿里巴巴商学院智能商务系教授。主持人睿淇,知名财经主播。 高级笔记达人 | 郑磊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 | 金木研 值班编辑 | 少将 第 7159 篇深度好文:9353字 | 23 分钟阅读
数智化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如何搭建端到端供应链数字化,优化生产计划?
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物流服务,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主持人睿淇:近年来,在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之下,全球的经贸产业格局面临着重大调整,而安全、可靠、高效的全球物流供应链网络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至关重要。
企业在不断地拥抱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从过去的选择题变成了必答题。通过数智供应链增强业务韧性,促进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一、消费与商业的变化和趋势
1.消费趋势的变化
① 随想即得
陈威如:以前的我们很难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突然想要喝一杯奶茶,30分钟后一杯冰凉的奶茶就到家了;一个下雨天的晚上,一家人想吃东西又懒得煮,但又不想出门,可以从餐厅叫一盘大菜过来。
现在,消费者对“快”的需求,逐渐从生鲜、热食扩展到我们以前认为可以等2-3天的电商标准品上,比如毛巾、洗发水、医药等,从原来可以接受2-3天到货,到现在只接受30-60分钟到家。
消费者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需要“快”,希望一切都能够马上得到满足。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今天很多物流的交付速度都特别快。
② 高频创新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喜欢新奇特的东西。比如,消费者对服装的上新速度要求更快,很可能一件衣服穿了两三次就觉得腻了。
再比如,消费者对零食的需求也日新月异,一会儿想吃辣的,一会儿想吃甜的。他们在上班的时候、在家里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想要吃的零食都不一样。
2.物流行业的变化
商业的本质,就是看到需求,然后去满足需求。
随着消费者主权时代的来临,消费者主权意识的崛起,商业进化也在倒逼物流的变革。尤其在零售行业,物流已然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消费者需要随想即得、产品更新更快,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要满足人们的这些新需求,即时达物流在蓬勃发展。
同时,因为产品上新速度加快,如果不把库存管理好就会让企业产生很大损失,而且不容易持续。所以,物流仓储也跟着有一个新的调整。
物流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通过连接生产、消费来服务于商业。
所以,当商业中的消费趋势发生大的变化,物流连接商业和消费者的方式一定会发生变化。
从产业层面来看,物流连接我们的供应和需求,连接我们的生产和销售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物流行业需要对原来的运营节点、线路和网络进行重构,需要在机制层面、技术层面进行改造,来适应商业的变化,以支撑商业模式的变革。
① 物流末端的变化
朱传波:在过去十几年里,电商通过电商物流这种中心仓的方式,把货品从源头直接连到消费者。
在最近的4-5年,消费者对“快”的需求和突发性的需求,对物流交付速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说朋友来了,要喝两杯。
这种情况下,我们物流就要改变过去从中心仓、从厂家发货的方式,货物要前置到消费者的周边,比如前置仓、门店、社区驿站、社区店等,包括未来有可能的私家车后备厢。
② 外卖场景的变化
主持人睿淇:世界杯期间,火锅的预制菜卖得非常火爆。因为这届世界杯在冬天,约上朋友一边看世界杯一边吃火锅是很多人的选择。
物流的变革,让消费者体验到什么叫做“快”,什么叫做“准”,什么叫做“高效”。
陈威如:消费者通过手机APP下单以后,接单的平台比如美团、饿了么,就会发单到餐饮门店,如果门店没有很好的数字化系统连接厨房,甚至还是用纸笔记下来再送到厨房制作的话,出餐速度就会非常缓慢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所以,现在消费者的手机是直接连接到餐厅的ERP系统。下单以后,厨房就开始准备相应的菜品,然后再及时送到消费者手里。
③ 零售场景的变化
盒马的店长现在不只是负责传统线下门店里的客户服务、产品上架、库存管理等工作,还要管线上的销售。
因为交通拥堵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盒马的30分钟送达需要预留18分钟给在路上的时间,所以他们必须在店内花12分钟之内把消费者要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货品挑出来打包。
要知道盒马光肉类产品可能就有几百、上千个不同的种类,所以这个任务非常有挑战性。
盒马的做法是:首先是把商品进行分区,然后让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分拣员,分拣后通过天花板的吊挂传送机制,把所有消费者买的东西集中打包后交给快递小哥,最后由快递小哥骑车送到消费者的门口。
盒马通过物流的创新、商业的流程重构来满足消费者即时达的需求。
④ 渠道端的变化
朱传波: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商品与消费者连接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中心化的方式,大概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叫做快递物流,一种模式叫做电商物流。
快递物流通过上门取货连接消费者,这种模式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更多没有物流能力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物流网络跟消费者进行匹配。
所以,快递物流的价值是赋能给中小企业的。
以京东、菜鸟为代表的电商物流是通过中心化的仓库来连接消费者,所以电商物流最大的价值是赋能于大的品牌制造型企业。
相较于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的配送速度会更快,对数据洞察的要求就会更高。
近几年,零售行业又发生了变化,比如同城零售通过前置仓、餐饮店、区域性云仓,甚至无人机连接消费者。
这种连接方式最大的价值就是速度更快。因为商品是增值还是贬值,取决于消费结算的那一瞬间,即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的那一刻,所以物流的速度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就是货物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上面谈到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同城物流是渠道端的变化,参与变革的主体主要是渠道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
但近几年,消费互联网在逐步地从流量向价值端、向产业互联网、向产业数字化进行变革。
3.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
商业可能还需要再重新进行连接,不仅仅跟消费者连接,还要从供应链、产业链的层面,以供、需、产、销的方式来进行连接。
我认为,未来的物流与消费的连接方式一定是全渠道的连接。
从产业纵向层面来看,这种连接一定是纵向全链路的,所以物流要支撑全渠道融合。
另一方面,我们的产品从一生产出来,就要考虑怎么跟消费者做到更好地连接。
甚至我们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从原材料、零配件开始,我们采购的物流、生产的物流,就要跟渠道端的物流放在一起进行优化。
所以,商业跟物流的协作很重要。
企业在构建数智物流的时候,除了要把一些物流的节点、线路做到数智化,更为重要的是,要把物流放在整个全链路的场景中,在产业链的环节里对物流要素和环节进行变革,让物流能够同时赋能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的全链路,真正做到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二、商业和物流的数智化协作
陈威如:就像水总是从高往低流动,物流也一定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式去连接消费者,最大化地发挥数智物流的价值。
1.商业和物流融合的阻力
商业跟物流至少有3个难以融合的地方:第一个是专业知识的不同,第二个是文化基因的不同,第三个是利益关系的不同。
在过去,做物流的跟做商业的互相不懂对方,一个就像是天派,一个就像是地派。
商业希望物流能够活泼,希望物流能够创新、变化,但物流在积累上是需要时间的,比如仓库面积的提升、运力的增加,有可能在一天之内提升10倍吗?
但在商业上,双十一当天的接单量可以是前后时期的10倍多。
所以,商业的变化是比较活泼的,但物流在仓储、人力、车辆运输等等实体资源上,是不能做到短期内快速伸缩的。
所以,天派不懂地派,地派不懂天派,文化上、基因上都不了解对方。
利益上的分配更是不同,一般物流的人都觉得做商业的人吃肉,做物流的人只能喝汤。
2.商业和物流融合的场景
商业和物流的融合会从以下几个场景开始做起。
① 基于产品特性
比如,生鲜产品不能在路上待太久。熟食是热的,消费者希望到家里就能吃上。所以,做商业的人必须跟做物流的合作,把物流提升起来才能做到及时送达。
② 基于消费者需求
在过去,服装的制造是大批量的,一次三千件、五千件的制造,制造完以后却发现他们对消费者需求的判断不精准,卖不出去。
所以,很多衣服变成库存,最后只能降价清仓。这个过程非常浪费资源,也让很多服装品牌商变大以后,反而因为某个链条断裂而全盘倒下。
现在的服装行业流行一个叫“柔性快反”的供应链方式,通过在线上预售,同时让50万甚至200万的消费者依照他们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尺寸、颜色下单,然后让工厂根据订单进行小批量制造。
每一件衣服都是先有订单后制造,避免了库存积压。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商更愿意创新,消费者也会更满意。
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商也获得了新的商业机会,而物流也能够更精准的制定配送方案。
所以,商业和物流应消费者的需要,合作产生了新的价值、新的业务和共赢的可能性。
3.商业和物流融合的新价值
① 创增量
朱传波:新的业务增长一定要从市场中寻找消费者新的需求,通过产品创新让消费者意想不到:原来这个产品是我需要的。这就需要商业准确地捕捉到市场的变化。
在过去,商业的整个链路是不通的。商业上有一种“牛鞭效应”,消费者数据的流动和传递过程中,一方面会失真,一方面传递时间特别长。
而我们现在,消费者的需求一发生变化,整个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包括品牌制造商、渠道商、零售商、物流商,都能感知到这种变化。
当我们感知到变化的时候,整个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改变马上就开启了。
② 数字物流
数字物流对全产业链、全渠道的重新连接,通过数字转型、机制转型、技术转型,把整个链条上的堵点疏通好、断点连接好。
前面讲到,因为我们的观念、文化、利益等方面因素,我们的产业链存在一些堵点。现在我们把价值的共性看清楚,再通过合理的机制分配,这种堵点就可以疏通了。
以前,因为没有数字化的技术和系统来帮助企业进行连接,企业并不清楚物流环节的细节,他们只知道货已经发出去了。
现在,数字化可以帮助企业连接物流,最终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加强这种连接。
所以,数字化可以帮助物流疏通堵点、连接断点,从而增强各个节点的能力,最后赋能整个供应链体系,帮助商业找到新的商业机会,降低物流的成本。
③ 降本增效
陈威如:数智化物流首先跟产业特性相关,通过产业特性预估消费者的需求,接下来更看重的是物流的交付体验、交付速度以及弹性等。
有些行业在生产端属于效率导向,他们希望的是每一台车子把生产要件全部都装车以后再进行配送。
但是如果终端消费者越来越不耐烦,希望越来越快的话,交付过程也要加速。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可能需要做一些车货匹配的弹性布置。
比如,可能车子还没装满就发车会让成本提高,那有没有可能跟其它厂商来做共享,让车子更快地装满、更快地发车。或者,我们还有可能跟不同的供应商的物件一起集单来发车。
我认为,根据终端消费者需求,供给到消费者的这一段物流,必须快一点做改进,才有可能得到新的竞争能力。
另外,在供应侧的部分物流可以通过共享的模式,把原来复杂的发货流程简单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时效。
三、数智物流的创新模式
朱传波:目前,物流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天生的数智化物流平台企业,另外一种是做数字化转型的传统物流企业。
1.数智化物流平台
① 运力平台
把车辆与货品做匹配,然后再通过AI人工智能的方式做优化。
运力平台主要出现在三个领域:一个是长途干线,比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有福佑卡车;一个是城市配送,比如货拉拉、快狗打车等;第三个是末端物流,比如菜鸟旗下的点我达、京东旗下达达、顺风同城快递、美团众包、饿了么的蜂鸟众包等等。
这些平台都在解决货源与车源不匹配的问题。
② 全链路货运管理平台
一些品牌制造商可能也有自己的物流供应商,物流供应商可能会再外包给物流承运商,物流承运商再外包给车队或者司机。
对于这样的品牌制造商来说,他们实际上有物流系统,但是整个物流链路中的数据不透明。
所以,品牌制造商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通过SaaS、互联网的模式,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把各个层级的服务商搬到线上来,让整个物流链路透明化。
③ 数字物流平台
数字物流平台类似于现在的菜鸟平台、京东物流、顺丰快递等,它们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做物流的数字化,在空间上也是最大的。
像这种数字化物流综合服务平台集中在原来的平台型企业,比如京东、阿里。传统企业做综合化数字物流的案例目前还比较少。
2.传统物流的数字化转型
2018年-2019年前后,圆通快递、中通快递就开始了数字化改造,包括把仓库分拨中心这些中心化的节点做一些改造,提升分拨中心中转效率、分拣效率。
另外,通过各种数字化的管理工具,比如一些APP,协同公司的管理者、客户、网点,甚至快递员,从而把全链路打通。
传统物流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业务的赋能,一个是提升运营效率。
① 业务赋能
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角色,从而找到业务的增长点。
比如圆通做数字化转型之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某些区域有一些货是重货或者体积比较大,而这些货的利润不高,又会占用大量的资源,他们就会把这样的业务砍掉。
另外,在某些区域某些细分的业务,利润比较高,增长又比较快,他们就会增加资源的投入。
② 提升运营效率
比如,有一个包裹是寄到广州的,我们发现它往北京、天津方向走了,偏离了原来的路线。这个时候,系统就应该做出预警,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原来的传统物流企业只能在结果发生之后再想办法改进,一般都是事后诸葛亮。
但现在通过数字化转型,物流企业不仅可以在过程中及时管控,甚至管理方也随之发生了变革。
四、供应链的柔性与韧性
陈威如:柔性供应链激活新商机,柔性的另外一面是韧性。在充满不确定性、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韧性也很重要。简单来说,柔性是灵活,韧性是抗压。
1.柔性供应链
① 计划的柔性
在以前,我们可能需要提前几天计划好:拥有哪些资源、运力如何安排等。现在则是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前准备几套方案,然后按照不同的状况,比如天气、车况等,做出实时的调整。
② 交货的柔性
消费者可能临时发生变故,我们能满足其临时改变交货地点的需求。
举例来说,我的一个电商快递是我准备送给朋友的礼物,收货地址填的是我家。但今天中午跟这个朋友约好了一起吃饭,所以希望快递小哥能把快递送到我们吃饭的餐厅。
③ 产能的柔性
以前的分拨中心可能更多是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如果每天的单量不够,成本就会很高。
现在的分拨中心里都是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意即“自动导引运输车”)自动搬运机器人的有机组合。通过订单每天的起伏自动调整数量及路线,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2.韧性供应链
韧性是抗压的能力,不至于绷紧或者崩坏。
经过这场疫情,有很多韧性机制在浮现,比如分布式的仓储,仓储在多地有备份,免得因为有个仓被封以后导致配送停滞。比如缓冲库存帮助我们应急。
再比如,多个供应商的备份,万一某一个供应商出现风控或者临时不稳定的情况,还可以让其它供应商来替补。
韧性会增加成本,但柔性会提高效率。我相信数字化可以把柔性跟韧性结合在一起,把两个矛盾做一定的统合。
一些连锁零食品牌商,比如良品铺子、来伊份等等,他们在门店经营中比较担心的是:如果备货过多,可能有些零食久了没有卖出去就会越来越不新鲜,对消费者来说是很不好的体验。
但是,如果不多备点货的话,又有可能会突然之间来了一群顾客把货扫光了,其它顾客就没有办法买到了。
所以,他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根据过去每个门店的销售情况,备一个基本的货量,接下来再根据一些可能的突发情况,去备一些冗余的货量。
冗余的量也不一定要同时备在每一家门店,可以把门店之间的距离关系算好,可以通过互相调货来进行支援。
总部可以通过POS系统,把每一家店实时的数据和库存系统完全打通。在区域或总部的层级,能够实时了解每一个门店的突发情况,能够在店与店之间做调度。
甚至,我们运货的车也作为移动仓,可以临时更改送货的方向,被调去一个比较紧急的门店进行补货。
五、物流:从成本中心变为价值中心
朱传波:物流行业过去被大家认为是成本中心,因为它是花钱的,好像是企业的累赘。
但随着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消费者对需求的升级,我们会发现物流在商业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原来,物流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常数,就是花钱的。但现在它成为了一个变量,物流与价格成为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最重要的变量。
这个变量可以帮助企业带来更多的业务增量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所以,物流也从成本中心变成了价值中心。
当然,如果物流在企业不是特别的重要,或者企业数字化的构建能力比较弱的话,比如一般的小型工厂、代加工企业、外贸企业,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做数智物流。
这样的企业就可以选择外包,充分利用社会化的物流力量,做一个跟随者。
一些规模较大的品牌制造型企业,他们的门店可能分布到了全国范围,甚至拓展到了农村市场,就需要数智化物流帮助货品实现较好的流转。
这样的企业就需要在数据、定位、仓储、配货、智能化补货等环节不断积累,增强数字化能力,也需要通过一些外部力量去弥补在这方面能力的缺失,最终解决物流要素不联网、物流资产不联网、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做共建型物流。
另外,一些物流所占地位比较高的企业,在物流数字化能力积累也不错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全价值链路上进行变革。
比如,打通物料入场到工厂生产线,再到渠道端、消费端的整个链路。
未来物流做得好,还能面向其它的制造型企业,甚至汽车行业、消费品行业做物流的赋能,甚至把物流能力放到整个产业环节中进行大范围的优化,把原来的数字化、物流这种能力积累赋能到整个产业。
比如美的。
2012年,美的为了解决经营困局,推出了T+3的供应链变革,目的就是能够在订单的收集上更敏捷,在交付上降本增效。
工厂不再层层往前推进,货品经过数字化优化以后,从工厂直达前置仓再到服务门店。订单交付从原来的45天下降到20天,仓储从原来的2000多个仓精简到100多个,库存的周转率也大幅下降,从50多天下降到30多天。
推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美的精心栽培安得智联这个由集团内部的物流部门变身而来的全资子公司。经过十年的时间,安得物流已经可以赋能其它行业,比如青岛啤酒。
现在,美的又开始进行送装一体化的思考,让大件货品到消费者家,就马上能够安装。如果能够打磨成的话,我相信也可以应用到其它家居产品的场景中,比如家具等。
陈威如:还有京东,京东电商创立伊始,提供敏捷的自营物流,有些商品甚至可以24小时内送达,而且不收任何物流费用。
因此,京东可以在电商市场的占有率快速增长。通过发展物流能力,帮助商流更好发展。
通达系占了整个电商快递的70%到80%的运力。菜鸟促成了通达系的协作。
如果他们能在仓库、运力等资源上有一定的共享,在社会化角度做最大的优化,菜鸟作为一个数智赋能平台就帮助了物流行业的升级,也同样帮助了阿里电商更好的发展。
六、物流行业的转型机遇
朱传波: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为了保障从生产、分配、流通到消费的畅通循环,需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痛点、堵点,形成一个高效的、高标准的市场体系。
首先保证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统一,继而打通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个流通体系,所有的流通要素,要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置,包括监管和制作方面的一些投入。
同时,解决我们近期发展当中各种痛点、堵点,比如区域割裂、行业垄断、地方的保护主义等。
我们的市场范围扩大,成为一个大市场,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分工与协同,也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明,包括提升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这也是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的观点。
从物流行业来说:一方面,商品和物流的要素,比如车辆、人员、基础设施、数据等,可以在更大范围之内进行连接和配置;另外一方面,物流服务的范围扩大,有利于物流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包括管理的效益、协同的效益。
从宏观角度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可能会更好。这样有利于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配合,提高联运效率,降低联运的成本。
从微观角度来看,物流行业的出清和整合会加速。物流行业未来会得到重组、兼并的机会,有利于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我认为,一个经济强国、产业大国,一定要配套物流强国、交通强国,所以一定要有大的物流企业做支撑。
另外,对于做一体化的供应链和物流服务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机会。制造业与物流的融合、产业链一体化的物流运作,让物流企业有机会参与到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重构当中。
未来还可能会出现“物流大一统”的运作模式,比如货品统一整合,然后统仓统配。随着未来商业与物流的进一步融合,将会产生更具效率的新型物流组织模式。
在未来,物流将从现在的一个点、一个线路、一个平台走向智慧物流,甚至可能形成超级供应链平台。
这个供应链的平台会把物流、生产、采购全部放在一个系统上进行优化。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还会把消费与产业联通而形成大商业生态。
主持人睿淇:物流商业模式升维的本质,是通过帮助他人升级、赋能他人创造更大价值带来自己的升维,获取生态圈当中更高的角色和地位。
陈威如:物流行业本质上是有网络效应的。因为规模大而带来成本降低,叫做规模经济。因为规模大能够变得更快,为各方提供价值,叫做网络效应。
未来物流的趋势一定是大规模、个性化。大规模是为了降本增效,个性化是要满足每一个不同场景的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我预估,在未来可能会因为不同形式的需求,产生不同的商流与物流的匹配模式,比如1小时达、半天达或者1天达等。
这种模式能够带来整个社会价值的共同提升,也帮助消费者更快得到交付,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也会下降。
我们建议,第一,商流跟物流要协同合作,找出共赢机制;第二,利用数字化进行一个可视化、可量化、可优化的升级。
第三,不排除未来会有一种新型的共创方式,可能会把我们的价值链重新解构,比如C2M的模式,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来导引生产,再导引物流配送。
七、未来物流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朱传波:未来的物流行业一定是朝着数智化协同的方向去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包括刚才谈到一些关键词:数智化、智能化、平台化、协同化等,要与全产业进行协作、分工。
但数智化协同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修炼内功的,不是马上就能够得到的。
物流行业还有专业化细分的趋势,比如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化工物流等,市场对专业化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另外,乡村物流也存在非常大的机会。工业商品从城市到农村,农产品从农村到城市。
当然可能会比较难做,但做好一些难的事情的价值会比较大。乡村物流难在终点、聚集点跟城市不一样,比较分散。
再就是跨境物流行业,主要是出口物流,肯定会得到大的出清和整合的机会,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机会。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一定要把推动物流要素的数字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把物流的业务和流程做到透明化。
当然,也不是完全由自己来做,后面可以慢慢把外部的一些物流要素吸引进来,往平台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另外,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抬头去看“天”。这个“天”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商业。
我们要跟企业家去交朋友,要把我们的物流服务嵌入到商业中。
具体地说,比如可以从一个仓做起,从运输业务做起,然后就做成一个样板,再往一体化、平台化的方向去发展。
对普通从业人员来说,从一个点开始做起,做精细化运营,打造一个小小的点,未来就有可能会在新物流的生态中成为一个价值点。
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陈威如: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科技发展极其快速的时代,应接不暇的技术带给我们很多新的体验。其实有时候很难去预测未来有哪些新的发展。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科技与人性需求共引的过程:科技会满足或引领人性需求,人性也会影响科技的发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