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其道备孕”论,炸出多少焦虑家长
这两天实在是被某些“键政大V”的催生言论骇到了。
就比如这个@伊利达雷之怒,一个中年男的,这辈子也没机会怀上一次孕,却发了条微博呼吁妇女们“反其道备孕”。
我从未关注过此人,不知道说出这样一番话的大V究竟是蠢还是坏,但为了不让更多人被误导,还是以做孕妇做妈妈的经验说两句。
就这个病,普通人都受不了,孕妇只会难上加难:
孕妇能服用的药品极其极其有限,尤其是在孕早期,很多孕妇一旦生病就只能硬抗。这段时间我看到好几例因为阳了烧到胎停引产排不上号的孕妇崩溃求助,还有一位孕妇人已经烧得神志不清浑身发抖,但体温始终降不下来,家里人只能狠下心往她肚皮上敷冰块,希望以此给子宫降温,保护肚子里的宝宝。我看了眼泪直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生孩子是要备血的,顺产也要备血,就现在这情况各地血库告急,哪有多余的血?生产时真遇到危险情况,可怎么办?
有人说“做好防护不要阳不就行了”,好像不阳是一件很轻松能做到的事。是,我知道即便到现在也仍有不少人苟在决赛圈里从未阳过,但孕期是没法一直躲在无菌环境里当套中人的。初期一个月一次产检,中期两周一次,后期一周一次,生不生病舒不舒服你都要去,就现在医院的情况,敢说谁能不阳吗?
遑论很多女性阳过后连生理期都不正常,还要慢慢调理回来,想想我们的生殖系统是啥情况吧,还备孕,备你个大头鬼!
(孕妇和宝妈们的惨痛经历)
有的中年男大V连卫生巾都搞不明白,还认为月经可以憋。恐慌了一阵两道杠,就认为自己懂怀孕了,多么荒唐可笑。
而这样的言论竟然也能得到其粉丝,一大票准家长的支持应和,或许他们都是那种不学习也不会重视孩子学习的人?大概率也不会亲自培养孩子学习?所以他们重视升学和竞争的方式都不是去踏踏实实学习,而是祈祷全中国家庭都因为疾病生不出孩子,自己趁机生。最好全中国就自己这一个孩子,天选之子就是我娃,就算不学习也能上清华北大。
都要当爹了还没走出“爽文”里投机耍滑那套,真觉得现实就像“爽文”一样简单,靠气运就能走上人生捷径。新冠就是那个跳下去就能捡到绝世武功秘籍的悬崖,键政大V一指挥,一帮傻的一个个跟着往下跳。
我理解这种想法本身一定是源于对“竞位”的抗拒,但这未免也太邪门了,就好比某人想考第一,但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在家发愿其他同学考试当天全都拉稀……抱有这样心态的家长怎么可能教好孩子,抱有这样心态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成才呢?
原本是想写一篇文章,和大家聊一聊我们可以如何看待、排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竞争焦虑,刚好就让上述言论作为我的“对照组”吧。接下来我要说说我身上发生的故事了,大家对比着看,希望能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前两天,娃突然跟我说:妈妈,明年我升小学,你一定要给我找一所好学校。
娃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当“好学校”这三个字从他的小嘴里说出的时候,我的脑中马上浮出几个关键词:“好学区”、“好生源”、“顶尖师资”、“高房价”、“摇号”、“掐尖”、“特长”、“精英人才落户”、“中产以上”……期待值和竞争难度双双拉满。
总之,以我的能力,要考虑的不是怎么让孩子进入那样的学校,而是怎么跟他解释,咱家去不了那样的学校……
我儿子虽然也经常向我许一些天马行空的心愿,比如,带着房子去旅行,养一只会说话的猫,去火星种土豆,3D打印一个自己,但他从来没提过这么现实又让我为难的要求。
一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谈这个事,至于“想上好学校你得自己努力,你看人家谁谁谁”类似的话,我是实在说不出口,毕竟,我没上哈佛耶鲁斯坦福,也不是因为不喜欢。
回家跟孩子爷爷奶奶说起,我婆婆的回答果然不出所料:只要自己争气,什么学校都一样,你看人家那些农村的孩子,能选什么好学校……
喜欢往“下”比物质的奶奶,同时也热衷于往“上”比成绩。
老两口现在住的小区有很多精英阶层的宝爸宝妈,不少老人过来随子女住帮着照看孩子,老人家们很喜欢聚一起聊家长里短,所以从我儿子刚落地,婆婆就在给我讲“别人家的孩子”。
谁一岁可以在图书馆乖乖坐一个小时以上,谁两岁掌握上千的非母语词汇量,谁三岁会心算四位数混合加减,谁四岁已经拿了一些很厉害的奖,谁五岁可以离开父母独自去国外参加夏令营。
我听了通常都是笑笑不说话,倒是我公公,有时会怼一句:“一岁的小宝宝坐一个多小时不动,应该带去医院检查一下!”……
我能理解婆婆的担忧,因为我儿子两岁时还不会说话,四岁时算术还得掰手指,更别说背诗、画画了。
可是跟别人家孩子比成绩比特长比懂事,根本上还是鼓励了攀比,渴望通过攀比产生优越感,只是强行限制了攀比的内容而已。
这种优越感很脆弱,也没有尽头,更何况,如果无视资源差异,只强调主观能动性,当孩子发现“我比ta更努力,但依然不如ta优秀”时,该有多沮丧。
成功是天赋、资源、努力、机遇等种种条件综合的结果,用幸存者偏差来要求孩子,多少有些不讲道理了。
然而,一定要比别人好,至少不能比别人差,是很多家长的执念。有些家长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生活,使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破釜沉舟去拼一个哪怕很小的“成功”几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伊利达雷之怒 的“反其道备孕”论明明是在推人进火坑,但依然能有受众市场,很有一部分准家长在信奉追随。
儿子三岁时,我在绘本馆认识了一位宝妈,当时她看我儿子那么小就可以独立阅读文字书,主动来加了我微信,询问报的什么课程用的什么教材。
我跟她说孩子就是对汉字感兴趣,都是自学的,她认为我在凡尔赛。
她说她女儿两岁半,已经报了超过十个特长班,每天只有半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她不想女儿输在起跑线,可自己的能力又有限,孩子也没有那么高的天资,所以她一直很焦虑。
她有一个鸡娃家长群,每次看到别人家孩子解锁某个技能而她女儿还不会时,就非常难过,甚至会急哭。
她的目标,就是让女儿上我不敢想的那所顶尖好学校,为此,她不仅努力培养孩子,还卖了房,贷了款,托了很多关系求了很多人,虽然希望还是很渺茫,也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变化,但她说,总要搏一搏的。
最让我惊讶的是,她当着女儿的面跟我说:我不想她将来像我和她爸爸这样没出息。
那个只有两岁半的小女孩一直低着头看书,我真希望她没听见。
尽管我不鸡娃,倒也能理解她的心情,看她在孩子教育上的付出,她未必如她自己说的那么“没出息”,但她应该经历过一些人情冷暖,深知落于人后的艰辛,希望孩子能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不再吃她吃过的苦,不去碰她碰过的壁。
她不是不愿意让孩子开心地成长尽情地玩,但是跟她想要的“美好未来”相比,她认为童年的快乐时光是可以交换出去的代价。
可是,要知道,童年不仅仅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答案啊。
孩子实付的代价,往往远超出他们父母曾经做出的预算。
我去幼儿园接孩子时,总能看到一个精致干练的妈妈,每天都早早站在第一排的位置向孩子招手。
当时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接孩子还要争第一个,后来家长日活动时,她跟我说,她就是被鸡大的娃,小时候,父母为了锻炼她的自理能力,在她三岁时就送她去寄宿制幼儿园,周一早上送去,周五晚上接走,但是在这期间如果有家长来接,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她每天下午都会搬着小板凳看着门口的方向,等着有人来接她,但一次都没等到过。
她一直都认为“我来接你”是世上最浪漫的话。所以她不想让女儿多等一分钟,她要女儿一放学第一眼就能看到她。
听了她的话,我很难过,很想安慰她,但看着她的眼睛,我马上意识到,现在的她已经是一个独立优秀的成年人,她的眼神都透着刀枪不入的坚韧。
她的童年过去了,谁也安慰不到那个坐在小板凳上等爸爸妈妈的小女孩了。
我的小孩没有上过幼儿园小班和中班,五岁之前我们一直都在旅行,我听到过很多质疑,有人说,孩子这么小你带他出去玩,他以后也不会记得,有什么意义呢?
什么叫有意义?他一岁的快乐没有意义吗?两岁的快乐没有意义吗?经历的事情他会忘记,但快乐是会留下痕迹的。
我儿子第一次看见银河,是两岁时在长野,夜微凉,繁星点点,我把那些肉眼可辨的星座指给他看,他的眼睛里似乎也有了星光。
(我们在长野拍摄的星空)
从此他对宇宙充满了好奇,那时候以老母亲视角来看,我是真的认为他将来会成为像“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那样了不起的人,也想过往这个方向培养,但最终我还是没有过早给他划定轨道。
现在他五岁多了,一个特长班都没有报,没有别人家孩子那么耀眼,但是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风景,尝试了很多事情,也有了一些有趣的变化。
虽然两岁时还不会说话,但两岁半时却可以用他稚嫩的逻辑组织复杂的语言跟我辩论了;虽然四岁时3+4还等于9,但后来偷偷就学会了看体检仪器的数值,五岁半就开了窍甚至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了;虽然从小不爱背诗,但现在也读过唐史,可以流利背出长恨歌并说出每一句背后的故事了。
至于画画,至今还是不会,但是他滑沙滑雪上山下海的每一个笑脸,都是画笔画不出的美好。
(带着孩子去滑雪)
我家孩子生于一个生育小高峰年,之后我们这的生育率就连年走低,在他这一届学龄之后,幼儿园开班数量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少。但我真的一次也没有懊恼过,一次也没有想过“如果我晚生他一年就好了,上学竞争压力就小了”。
我从不拿他跟别的孩子比,但我会为他每一次的进步高兴。他在按着自己的节奏长大,我们从来没有躺平,他会的每一点东西都不是凭空而来,他也有付出努力,只是这个努力的过程,他觉得是有趣的、快乐的。
梦想不设上限,快乐也不该设门槛,不是只有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才能快乐。
我不知道他将来会做什么,他仍对浩淼宇宙充满热情,今年去泸沽湖看星空时,已经换他给我讲那些星星了。他还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他想研究昆虫,想拍一部科幻电影,想去探险,也想开一个小店专卖冰淇淋。
他或许成不了南仁东,但他经常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好开心啊,妈妈,我觉得很幸福。
从孩子降生,我就在跟他解释这个世界,自然,万物,现象,规则,人,爱。
我也曾担心,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会不会某天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为什么不是施坦威?为什么不住大别墅?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有?为什么你不如别的妈妈有本事?
我该怎么跟他解释我给不了他优越的资源。
可是后来发现,他真的完全不在意,他穿过头等舱找到自己座位坐下,想的只是我们将要看到的风景和可能发生的趣事。
他有特别喜欢的东西和特别想做的事,但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需求是为了“比别人好”。
原来,已经不需要我刻意说教,我们从小为他营造的不攀比的成长氛围,已经帮他划出了一条重要的边界线:自己和别人。
不用去在意别人的天资、别人的财富、别人的成功,那些都是别人的。
他已经习惯了把注意力聚焦在自我成长和家人的爱上,我让他相信努力的意义,同时也引导他正视人和人之间因基因因际遇因资源各种先天后天的不同,尊重差距。
我想,他将来看到睡在破烂的阁楼只有生日才能得到一块巧克力的查理也好,看到家里有篮球场和停机坪的威廉也好,都不会大惊小怪,他应该会从容看世界,不炫耀,也不嫉妒。
这样的小孩,会有什么成就我不敢说,但我想他一定不会遇到些坎坷就怨天尤人,怪父母怪社会,怪自己没有出生在罗马。
谁又说非得去罗马呢?
现在,他提出想上好学校,我是有点意外,或许是他对物质和资源有了懵懂的认知吧。
他还不到六岁,我如果想糊弄,是可以糊弄过去,但总有一天还是要面对。我还是应该让他知道,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终点也不同,有些东西你没有,有些东西你也不缺。
做好了解释一切的准备,我问儿子:你想上什么样的好学校呢?
他说:就是作业少一点的啊,我同学说他姐姐上了小学之后每天都要写很多作业,经常哭,特别可怜。
……
好吧……
这波啊,这波属实是老母亲自己戏多了。
- END -
欢迎点击关注↓↓↓
女子无才便留德 由旅居德国的硬核妈妈无才姐创办。
无才姐,一位才华有限而热情无限的宝藏妈妈,用有趣的灵魂,抵御育儿路上的鸡飞狗跳;穿越众生喧哗,守护温暖与爱。
本文由无才姐团队原创,作者羊羊@无才编辑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