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美国十年来最严重的小学校园枪击案,媒体将遇难者信息全部公开
晨读 第711期
怕太长你不听
▸ 美国得州校园枪击案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 美国得州校园枪击案发生后,各方反应如何?
▸ 媒体公布遇难者信息,背后有哪些考量?
Deadliest U.S. School Shooting in Decade Shakes Rural Texas Town
微词卡和晨读营见文末
The gunman who killed 19 children and two teachers in a rural Texas elementary school on Tuesday entered the building despite being confronted by an armed school security officer, then wounded two responding police officers and engaged in a standoff inside the school for over an hour, state police officials said.
来源 纽约时报
本期61词 | 累计33907词
今天,我要鼓足勇气来讲讲全世界都在围观的西部人权问题。
是的,就是你们想到的这个——
美国得州校园枪击案,总共造成 19 名儿童和 2 位老师的丧生。
这两天,事件的来龙去脉正在浮出水面,我们不仅想还原事情的过程,更想为隔岸观火的各位梳理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老规矩,先讲 5 分钟英语头条,对学外语没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滑到后面的干货部分。
英 语 词 汇 讲 解
今天的新闻来自《纽约时报》,也是全美报纸这些天的头条:
这场美国近 10 年来致死人数最多的校园枪击案震动了这个得克萨斯州的农村小镇
先来看新闻标题中常用的一个手法:为了节省空间而省去虚词(特别是定冠词 the)。
今天的标题里就省掉了两个定冠词 the,一个不定冠词 a:
首先开头第一个单词 deadliest(最致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显然是形容词最高级,而最高级前面都得用定冠词(学语法的时候都教过~)。
decade 是“十年”的意思,既然这里的 decade 是单数,它前面至少应该加个不定冠词,也就是 in a decade。
再就是后面的 rural Texas town。
我们读新闻这么久,应该要形成个眼力见儿,尤其是要注意名词的单复数。因为很多时候,单复数不仅影响到一句话的语法、词法,而且还能给到很多的信息。
比如上文提到的 in a decade(单数)就能说明在 10 年前,还有比这次死亡人数更多的校园枪击事件。
我们可以看到标题中的 town 是单数,说明它指向的就是这次发生枪击的得州农村小镇。既然是特指,就需要用(the)town。
这场震动得州乃至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具体细节如何?来看正文:
干 货 讲 解
01
实际上在大洋这头的我们听来,美国的枪击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且美国最近是接连频发枪击案。
得州校园枪击案案发前一周,美国东北的纽约州布法罗市(也有翻译叫水牛城)才发生一起枪击事件。
一个穿着军用防弹衣、戴着头盔摄像头进行直播的 18 岁少年在当地一家超市开枪打死了 10 个人。
随后拜登还前往布法罗市发表了讲话,安慰当地的民众。
但谁曾想到,仅仅一周以后,拜登亚洲之行结束回到美国后的第一次露面,竟然是就再一次发生枪击事件发表讲话。
而这次的性质更加恶劣:同是 18 岁少年,这次是在小学开枪,还打死了 21 人。
事实上,这是美国 10 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也是有史以来第二惨痛的中小学校园的枪击案,仅次于 2012 年的桑迪胡克校园枪击案(我们之前在 B 站上介绍过这起事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
关于这次的枪击事件,我们会把背景、过程,还有值得注意的细节给大家讲。
首先,事件的发生地是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叫尤瓦尔迪的城市。
虽说尤瓦尔迪是一座城市(city),但在美国像这样的城市通常都非常小,尤瓦尔迪总共的人口也才 15,200 人,相当于中国的一个镇。
这个“小镇”有两个特点:
一是靠近墨西哥边境。
尤瓦尔迪距离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只有 100 来公里,开车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所以这里很多人祖籍都在墨西哥,人口中超过 80% 都是拉丁族裔。
再就是当地的经济境况不好。
当地有超过 20% 的居民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这个是一个相对贫困的概念。也就是说照美国的标准,这里有五分之一是穷人。
所以简单来看,发生枪击案的地点就是美国西南边陲一个比较贫穷草莽的地方。
而这名凶手的名字叫萨尔瓦多·拉莫斯(Salvador Ramos),看名字就知道也是一个拉丁族裔。
他在几个月前,因为和妈妈发生口角,搬到了姥姥家住;而且他在上周一的时候才刚刚过完自己的 18 岁生日。
“上周一”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因为(刚刚提到的)在这次案发前纽约州布法罗市才发生的枪击案,媒体对此还进行了大肆报道,而那起案子的发生时间是 5 月 15 日,也就是萨尔瓦多·拉莫斯 18 岁生日的前一天。
在 18 岁生日当天,拉莫斯还为自己买了一个生日礼物——一把来复枪。
虽然现在还无从判断拉莫斯的行凶动机是不是受了之前纽约州同为 18 岁的枪手的影响;
但不得不说,这种由于媒体的大量报道引发跟风模仿的暴力事件(或者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这次事件是否有模仿的成分,还要看后续的调查。
这次的枪手拉莫斯在 18 岁生日当天给自己买了一把来复枪(其实就是一杆长柄的步枪);
事实上不只这一支枪,随后几天他又买入了第二支来复枪和多达 375 发的子弹。
多说一嘴,他的这种购枪行为在得州是完全合法的。
因为根据该州规定,18 岁以上的成年人就可以购买长枪或者来复枪
而听来有点讽刺的是:在得州购买酒精饮料的最低合法年龄却是 21 岁。
换句话说,在这个牛仔之州,18 岁不能买酒,但却可以买枪。
我们接着讲事发过程。
在本周二(拉莫斯成年的第 8 天),根据 CNN 一则比较详细的报道:
拉莫斯在上午 11:21 给自己一位 15 岁的德国朋友发了一条消息,说自己往外婆的脸上开了一枪,并声称接下来要去附近的学校杀人。
事实上他也是说到做到——
没有驾照的拉莫斯身穿防弹服、带着手枪、背着装满子弹的书包,开着外婆的那辆灰色福特牌皮卡,径直开到了附近的罗布小学。
期间,拉莫斯把车开到学校附近的时候,还一头栽进了水沟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皮卡车不是那么好操纵......)
关于这段场景,我看《华盛顿邮报》有详细的描述:
当这辆车栽进水沟的时候,附近社区的人们看到后就聚了过来,想着把车上的司机给救出来(当地的民风还是很淳朴);
结果却看到年轻人一身战术装备,还拿着一杆枪从车里钻出来。
见此场景,那些赶来施救的人四散逃开。
而拉莫斯带着武器先是越过篱笆,并在与学校的一名校警短暂交火后,从侧门进入到了罗布学校。
在接下来 40 分钟到 1 个小时的时间里,拉莫斯将自己反锁在四年级教室里,开枪向儿童和老师进行射杀。
有 19 名小学生和 2 位老师在他的枪下丧命。
与此同时,赶来的警察还有边境执法人员包围了学校大楼,将 600 名学生和教职员工救出,随后强行进入教室与拉莫斯交火,并将其击毙。
作为拉莫斯伤害的第一个人,他的外婆在脸部中枪后被直升机送往医院救治,目前情况依旧危急。
而目前,不幸遇害的 19 名学生,还有 2 名老师的身份都已经得到了确认。
同时美国各界也是反应强烈:
除了一直呼吁对枪支进行管控的控枪派,从民间到国会山都有人站出来发声,还包括总统拜登在内所在的民主党一直就是坚持要加强枪支管控;
在周三,总统拜登表态中的一句话,我看媒体也是广泛转发。
他在一个警察改革活动上说:第二修正案也“不是绝对的”。
这在美国人心中应该是一句很重的话。
因为美国宪法的第二修正案被视作捍卫持枪权力的金科玉律。
第二修正案早在 1791 年(中国那会儿还是乾隆年间)就通过了,其中的一句原话:
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但现在拜登居然说出“宪法权利不是绝对的”,这一番表态对于极其重视宪法的美国人来说真是一句重话。
不过,重话归重话,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拜登或者美国的控枪派想要借此推动美国对枪支的管控立法,还是很难。
因为在美国,拥护持枪这一派的观念和实力与控枪一派相比是旗鼓相当,而且从民间到国会,ta 们都很有实力。
我看这两天财经媒体 CNBC 就有提到:
这次震惊全美的得州校园枪击案,发生时间刚好是在美国全国步枪协会的年会召开前两天。
全国步枪协会简称 NRA,它有多厉害?
第一,它有超过 500 万的会员,是美国枪支持有者最主要加入的一个团体;
第二,它特别有钱,是美国共和党最大的金主爸爸。
并且每年它都会拿出大量的游说资金。像是去年,ta 家就拿将近 500 万美元,专门用来向国会议员们施压,阻止来自控枪派的立法提案。
比如对枪支买卖全面实施背景调查,还有针对强火力的攻击性武器的禁令等等,都是 NRA 在极力阻止国会通过这些法案。
而这次也真是巧,这个枪击案不仅赶在了 NRA 年会的当儿,而且这个年会的举办地休斯敦也在得州,距离事发地尤瓦尔迪不到 5 个小时的车程。
而且按照计划,前总统特朗普以及得州的州长,还有未来可能参选总统的明星参议员Ted Cruz 都会出来亮相。
所以毫无疑问接下来,无论是案发的具体过程(特别是凶手的行凶动机),还是控枪派与拥枪派之间又一轮的舆论造势和立法攻防,都不可避免。
02
此外,作为一个读者,我在隔岸观火这件事的时候还注意到一个细节:
几乎美国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刊出了遇难者的身份——准确讲,不单是 ta 们的姓名、年龄,还有 ta 们的照片和经历。
比如其中一个遇难女孩,她在两周前刚刚庆祝了自己的 10 岁生日,而她的生日礼物是自己期盼已久的手机;
但不曾想到,她最后一次拿起手机就是为了打电话报警……
而另一位 10 岁女孩,在灾难降临的当天,刚刚以全 A 的成绩获得了该学期的优秀学生奖。
另外还有一位老师,把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在不幸降临时还试图保护这些视为己出的学生。
对此,作为一个媒体观察者,我的一点思考是:
在特别注重隐私权保护的西方社会,媒体却有意识地选择将遇害者身份、尤其是大量个人信息公诸于众(哪怕绝大部分遇害者还是未满 14 岁的儿童);
难道媒体只是在消费这些灾难?消费这些受害者吗?
我不这么认为。
因为不单是这起事件,在众多的灾难事件面前,无论是几十、几百人的空难,还是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的新冠……
这些外国媒体、特别是还相当注重职业操守的严肃媒体,都会把遇害者的信息尽可能地公布出来。
我想,除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以外,至少还有这么两点考虑:
第一,对遇害者及其家人。
我想,那些认为出于隐私保护而不要披露相关信息的观点,更多是为了避免每天曝光给当事人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但无论从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角度,如果公诸于众的内容是对逝者的追思,是对其美好一面的展现,其实不仅对遇害者名誉不构成伤害,而且对 其家人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抚慰,是一种借由新闻报道传递的人文关怀。
所以关键是看披露的信息是什么,而不是一味以隐私之名完全不报。
第二,对于公权力。
信息的公开其实是在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
比如之前针对美国的新冠死亡病例可能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况,《纽约时报》就开展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媒体行动:
通过查阅全美国所有的州、镇所公开发布的死亡信息来比对和确认美国实际的新冠死亡人数。
这个工程非常浩大。
我们知道,美国现在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超 100 万;
而《纽约时报》作为媒体,甘于用这种“大海捞针”的方式确认和公布每一位新冠死者.
以此不仅监督了政府的信息披露,
也是给那些明明死于新冠、却因各种原因未能获得真实死因的逝者以真相、以尊严。
当然,是不是所有的天灾人祸都值得公布、死者的信息公布到什么程度为宜?
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也欢迎各位就此提出你的思考、你的看法。
但无论如何,在天灾人祸面前,任何媒体的职责所在无外乎:
给公众以真相,予逝者以尊严,对权力以监督。
定制晨读营
来自虎课2022年春季学生晨读营
<< 左右滑动可查看全部笔记>>
欢迎有定制需求的学校和老师联系小沈老师
(tigerteacher2019)
confront /kənˈfrʌnt/ v. 对峙,对抗
engage /ɪnˈɡeɪdʒ/ v. 参加,从事
standoff /ˈstændɒf/ n. 僵持,对峙
今日重点词
standoff
重点词造句练习
军队接管后,政治僵局才告一段落。
(参考例句下期公布)
上期参考例句(查看上期)
This will hit countries heavily dependent on exports.
你如何看待遇难者信息的公布?
欢迎留言~
https://www.nytimes.com/2022/05/25/us/the-deadliest-us-school-shooting-in-a-decade-shakes-a-rural-texas-city.html
编辑 | 文鹃 校对 | 00 排版 | 倩雲 剪辑 | 阿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