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盘还在?回顾三年寒冬下的中国电影公众号新闻2023-01-12 15:01作者|胡智锋 陈洪伟2022年12月16日,《阿凡达2》上映,目前全国票房达11亿元。相比12年前,《阿凡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掀起的票房巨浪,这次的《阿凡达》续集能否再造票房神话显得任重道远。当然,一部电影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2022年12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发表了一篇对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的专访,标题是“如果观影热情观影习惯消失,再好的技术和影片也难救回市场。”是啊, 12年前《阿凡达》燃起的观影热情,培养的观影习惯,怎么就消失了呢?如果观众的观影习惯正在消失,我们该如何重新激发出观众的观影热情?如果中国观众的观影热情观影习惯还在,那我们该如何面对整个市场持续走低的现状?当下的困境回顾2020年以来的三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坎坷一言难尽,但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情况。整体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年,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影院全部关闭阶段(2020年1月-2020年7月)2020最重要的春节档期,群雄逐鹿,但因为疫情来势过于凶猛,中国的电影人本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集体撤档。自此,电影这种大众娱乐消费方式,一别就是半年。直到2020年7月20日,中国电影市场才开始复市。半年多的时间里,电影票房为零,虽然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定的扶危助困的政策,电影专资也有政策出台,很多地方的影院也积极开展自救,与物业协商减免。但即使如此,这些还是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很多影院拖欠物业租金情况层出不穷,为此后的部分影院倒闭埋下了种子。不过希望总在后面,复市就可以让市场运转起来。很多电影人都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与信心。第二阶段:部分影院不时关闭阶段(2020年7月-2022年4月)钝刀割肉,这个阶段持续周期最久,有近两年的时间。疫情从突然的暴风骤雨,进入了阴阳不定的摇摆阶段,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也开始出现各种不确定性和差异。半年没有电影的日子,确实让一部分电影观众流失。虽然电影市场已经复市,但由于疫情的阴影始终存在,基于各种对市场的谨慎并没有大量的影片上映,大片对于定档播出有较大恐惧心理。电影行业越靠近市场终端侧的工作人员,心理预期愈加悲观,宣传环节,发行公司,再到影院从业人员。同时,由于影片数量骤降、宣传投入少等原因,电影的社会关注度进一步减少。因为各方面的全面降级导致行业士气低落,资本加速逃离。市场投资进入极度惧怕风险阶段,大部分资本进入主旋律电影,创作市场融资难,市场丰富度降低。同质化严重的市场将会导致观众流失加剧,市场恐怕要进入较为长期的恶性循环。2020年8月暑期档的《八佰》,票房31亿元,10月国庆档的《我和我的家乡》28.29亿元,成为2020年的扛起重要市场档期的大部头影片。2021年市场出现一轮正向的反弹,从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54.13亿元票房,到国庆档《长津湖》57.72亿元票房,全年票房恢复到470亿水平线,2021年的电影人还是依稀看到了市场复苏的希望。在整体市场票房有所回暖的大前提下,依然有隐忧存在,新开机立项的影片数量降低,投资方的热潮褪去,市场主流影片都还是此前存货为主,新开新上的影片数量减少。最关键是终端影院渠道进一步受到互联网分流冲击影响,2021年开启“元宇宙”元年,也更加动摇了很多电影人的底层信心。第三阶段:电影市场信心动摇阶段(2022年4月-12月)虽然2021年电影市场有所复苏,但整体大势不可逆转。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第三年的电影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上少有更新的影片定档上映,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趋严,电影院往往成为首先关闭的严控空间。应该说2022年,是整个电影市场信心最被挑战的一年,关于中国电影,一种甚嚣尘上的悲观情绪不断弥漫。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 ,简称疫情防控新十条,疫情防控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迈进。终于,电影院重新迎来了面向观众全年开放的时代,虽然《阿凡达2》票房还不尽如人意,但市场的信心终于开始修复与重建。伴随着市场的逐步回暖,《流浪地球2》《无名》《深海》《交换人生》陆续定春节档,人们对电影的消费热情正不断燃起。电影市场又有了希望。对于绝大多数电影人而言,信心与希望至关重要。勃勃生机的基本盘这是对过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基本盘的回顾。我们的电影市场,确实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就算是社会舆情哀嚎一片,悲观情绪强烈的2022年,我们冷静分析,依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非常肯定的基本结论,那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基本盘一直都在。年份银幕总数票房(亿元)观众人次201423592294.688.36201531627439.1212.62201641179455.3413.74201750776524.3216.24201859597565.7917.18201967618594.217.21202075581204.175.48202182248472.5811.67(数据来源:国家电影局年度电影市场数据整理)一是硬件基本盘:数据的基本盘2023年1月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2022年数据:全国电影总票房300.67亿,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255.11亿元,在总票房中占比为84.85%,全年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7.12亿。从基本盘的角度来看,虽然2020年疫情开始,但我们的影院银幕建设数量依然在上涨。虽然2022年出现过半数影院没有正常经营的情况,但这些基础硬件设施,通过十余年的终端电影产业化发展,已经具备了基本规模效应。以中国的影院硬件银幕总数而论,中国依然有着世界最大规模的电影终端市场。从票房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已经无限接近600亿,虽然2020年骤减到200亿规模,但2021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已经反弹到接近500亿的规模,这个数字来自于所有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2022年的总票房依然要高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年2020年近100亿。在不可抗力的因素制约下,中国电影市场这三年起伏确实呈现了一种非常态,但如果放眼全局,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中国电影市场的表象之下,潜在的勃勃生机。软件基本盘:人的基本盘2022年确实有很多的媒体,特别是热爱电影的自媒体舆论不断发声,感慨中国电影的举步维艰。这代表着相当一部分电影从业人员的真实内心。但换个角度来说,还有大量的电影人,正在影视内容创作、制作、发行、放映的一线,勤恳耕耘。虽然整体电影制作的数量有所减少,大量的游资热钱离场,但依然可以看到专业电影公司活跃的身影,依然有很多优质的电影项目开机、杀青、进入宣发放映。2023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正是一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创作、制作,并紧锣密鼓进入后期的国民级重磅电影。2022年还有一部电影非常具有代表性,那就是《独行月球》,这是一部被开心麻花喜剧符号遮掩了科幻巨制光芒的成功商业电影作品。电影同样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完成了从创作到上映的全过程,而且本可以靠着喜剧故事、沈腾和马丽这样的国民喜剧演员就可以取得票房回报的主创,依然选择以工业化的制作方式来生产一部有着严谨工业肌理的商业电影,这点非常难能可贵。如果说《流浪地球》以非常艰苦的方式开创了中国的科幻电影巨制时代的话,《独行月球》就是中国电影在工业化道路上日渐成熟,从容生产的一部标准化产品。从容生产出一部高质量的工业电影,这才是真正电影工业成熟的标志。这样的电影作品,目力可及的在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上会涌现更多。自院线制改革以来,中国电影经过了近20年的商业化发展,已经为电影市场储备了大量成熟的创制人才、市场营销发行人才和终端影院管理人才,这些富有执行力、开创精神的一线从业人员们,依然有着巨大的创作激情和市场拼搏能力,这就是中国电影人的基本盘。档期基本盘:从个案分析看基本盘2022年的国庆档,由于缺乏足够有市场号召力的影片排映,也有不同影片因各种原因撤档,导致票房骤减,只有《万里归途》一部电影获得超过10亿元的票房成绩。一时间,媒体和大众对这个档期的各种舆论很多,特别是悲观情绪一度蔓延。但回到基本盘的思路逻辑上,我们来看看2022年的国庆档。如下图所示,2022年的7天15亿票房,相比2021年的43.88亿,2020年的39.67亿,2019年的44.66亿,确实差距极大。但再往前多看两年,你会明显看到2018年仅有19.8亿,比2017年的26.55亿还低不少。宏观看整个7年的国庆档票房走势,我们几乎可以有以下几个结论:第一,2019-2021三年,因为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排映,票房爆棚,是一种超出市场常态的档期表现。第二,单轮国庆档,并不存在逐年线性增长这一定律,当档期强片集中的时候,集群效应明显。而影片质量降低,必将影响档期票房总量。按照这样的归纳,我们就可以预判,只要在国庆档这种七天的大档期内,能够排映3到5部优质电影,整个档期拿到30亿元以上的票房体量,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穿透当下的单一档期数据,回到整体的市场数据规律,我们依然可以得出重大档期的基本盘是完全存在的。国庆档票房人次场次平均票价档期主打片票房2022年15亿3592万270万41.4万里归途10亿,平凡英雄1.18亿2021年43.88亿9368万245.1万46.8长津湖32亿,我和我的父辈9.6亿2020年39.67亿9996万315.6万39.6我和我的家乡18.7亿,姜子牙13.8亿,夺冠3.5亿2019年44.66亿1.18亿261.5万37.6我和我的祖国19.5亿,中国机长17.3亿,攀登者6.1亿2018年19.8亿5408.1万247.1万35.2无双6.2亿,李茶的姑妈4亿,影3.8亿,胖子行动队1.6亿2017年26.55亿7803.8万248.7万34羞羞的铁拳13.4亿,英伦对决3.7亿,追龙3.5亿,缝纫机乐队2亿直面中国电影市场的问题与挑战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脉搏,就像一个病毒侵袭“阳了”的年轻人,确实出现了很多诸如高烧不退,头疼咳嗽的症状,但穿透这些表象,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个年轻人强有力的心跳和体魄。但,这里还要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我们的电影市场真的是足够健康吗?抛开疫情这种不可抗力的外界因素,回到中国电影市场的自身发展规模与发展轨迹上来看,我们的电影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还是很多的。穿透疫情的表象,回归基本盘,直面中国电影市场依然存在的基本问题上来,才真正有助于认清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现状,才更有助于思考如何推动中国电影真正更加稳健向前发展。这个问题,可能比追忆疫情的艰苦,感叹观影热情的受挫,情绪化的悲观绝望,或者盲目的乐观,要更加重要。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都是系统性问题。如果抽丝剥茧,回顾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20年,产业化、工业化发展十多年的历程来看,中国电影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的几个主要矛盾与问题,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地位与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引擎的定位适配的问题电影因其独特的媒介属性,特别是短时间内的可以爆发的影响力、传播力,天然在意识形态领域有着独特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近些年,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幻,中国电影在意识形态战线,被提高到更加重要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地位,也在近几年不断涌现大量优秀的国产主旋律商业巨制,如:“长津湖”系列,“我和我的”系列,《金刚川》等等影片,叫好又叫座,既获得了巨大商业回报,也产生了正面积极的社会效应。在主旋律商业大片成为市场主流主导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电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那就是承载着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核心的作用。电影因其创意集中度高、人才密集度高、科技品质度高等特点,国内外无数的案例都一再证明,一部成功电影,一个系列成功的电影,可能带动与创造的是一系列文化产业环节的全面发展,迪斯尼电影与整个迪斯尼的传媒帝国发展至今;漫威在电影领域的成功,带动整个漫威宇宙的全面产业化爆发;中国的《熊出没》系列电影,带动整个针对低幼人群稳健发展的动漫及线下乐园产业;《流浪地球》的成功直接推动中国的电影工业、科技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科技与影视的产业融合看到了可行性路径。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果再加上优质的世界级电影可以带来的全球正面形象塑造与国家文化自信的提升,就可以看到电影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举足轻重的同时,同样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产业核心引擎驱动的作用。中国电影的这两大核心定位,对于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重要,而且紧密相关。在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中,顾此失彼都会出现严重的偏颇与问题。一味推动产业发展,甚至只顾商业利益回报,而忽视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把握,将会使不能准确代表中国人民心声的作品成为市场的主导主流;而一味重视强调意识形态宣传,则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逆反作用,说教并不是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最佳手段。最真挚的情感、最投入的创意、最顶级的制作,呈现出来的视听盛宴与动人故事,才是电影拥有观众的不二手段。就目前的中国电影发展来看,如何在这两大核心定位掌握好尺度,做好协同适配,是全体中国电影人都应该是认真思考,谨慎对待的核心问题。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影内容需求与电影产业整体创制产能依然不足的问题国家电影局在《“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二五”至 “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影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电影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制优势显著,创作潜力巨大,产业基础坚实,人才资源丰富,市场动能充沛,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 年份过20亿(部)过10亿(部)过5亿(部)过亿(部)档期主打片票房(亿元)202234724《水门桥》40.67,《独行月球》30.89,《这个杀手不太冷静》26.272021381141《长津湖》57.72,《你好,李焕英》54.13,《唐探3》45.15202022621《八佰》31.1,《我和我的家乡》28.292019691362《哪吒》50,《流浪地球》46.81,《我和我的祖国》31.2320186111653《红海行动》36.5,《唐探2》33.97,《我不是药神》3120173121862《战狼2》56.84,《羞羞的铁拳》22.13《十四五规划》指出:“每年重点推出 10 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 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 50 部左右。”上图是根据猫眼票房数据整理的最近六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量级影片分布,当然这其中包括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国产电影目前过亿数量应该在30-40部左右,2020年、2022年受疫情影响,这一数据有所影响。但剔除疫情因素,可以看到2019年整体过亿影片数量已经累积达到90部,国产电影过亿数量已经达到年50部的规模。可以说,伴随着2010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影创制的产能已经迈上了全新的台阶,但从全世界的电影市场发展来看,由于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全世界优质影片内容的传播速度,已经今非昔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电影内容的渴望也在水涨船高,一年52周,每个周末都是一个黄金档期,需要优质影片进入市场。再加上线上流媒体渠道的高速发展,电影内容消费的多元化趋势,目前中国电影发展的主要矛盾依然是我们的创制产能不够,优质电影内容的品质、数量、影响力,还不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根本上,这依然是中国如何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问题。三是现代化、工业化、产业化电影发展需求与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体系适配的问题自2002年院线制开启中国电影的市场化、产业化改革,中国电影的发展,始终不断面临新问题,接受新挑战。21世纪初,全世界电影产业进行数字化升级,电影制作、终端院线全面数字化。到了2010年《阿凡达》上映后,科技在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影响了整个电影产业,移动票房平台崛起式发展,线上售票占比快速成为影院终端的主要来源,大量互联网资本进入电影产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爱奇艺影业等等众多的互联网电影公司成为电影产业的生力军。2021年,“元宇宙”作为科技产业概念,被广泛传播与认知,电影产业的发展,又迎来新的一轮科技挑战。整体看这20年电影市场的发展,现代化、工业化、产业化,始终是市场发展的主旋律。但也正因为快速的市场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此前移动互联网售票发轫之初,“幽灵场”“锁场退票”等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带来的市场乱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互联网公司的“大IP”“流量明星”等问题,也成为影响良性电影内容创制的主要问题,甚至影响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三年,确实激化了一部分电影产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电影产业链条过长而带来的三角债务等问题,大量影视公司的现金流受到疫情严重影响。但当疫情逐渐过去,市场运转逐渐恢复正常状态,这些问题与矛盾可能得到一定缓解,但因为其一直是电影行业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依然值得引起中国电影管理者与从业人员重视。电影的终端院线也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必须对现有的院线体系管理机制进行升级,强资金纽带连接的影投公司已经发展壮大,院线的职能机制,影投公司是不是可以完成?如果院线公司只是为了完成片方信息的对接,上传下达,但影片排映指导、影院经营管理、线上票务销售、团体票大客户商务拓展,所有这些职能都不在院线的职责范围内,那么,院线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何在?院线、影投公司都存在着面对未来市场竞争,如何职能升级,如何让机能健康,良性运转的电影发行放映企业,得到更多的优质资源,可以更加茁壮地成长壮大,才是院线制深入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流媒体平台不断推出云影院PVOD点播,特别是疫情期间,多部院线电影作品选择在网络首映,院线影院必须考虑不断技术升级、体验升级、服务升级,用更加优质的观影服务体验,重新获得观众的心。这也需要电影产业,甚至是文化内容产业,取得一致共识,如何更好地排布电影内容窗口期,特别是线上与影院,流媒体平台与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制作发行的界定上,有更好的协同统筹机制,共同将影视内容全产业链的蛋糕做大,而不是零和竞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正因此,如何完善与中国电影现代化、工业化、产业化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成为始终对中国电影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待中国电影的这种因为科技推动而带来的快速发展问题,必须时刻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作为引导市场发展,确保市场良性运转的必要管理标准。上面三个问题,是隐藏在这三年的市场表象下面,一直存在的核心问题,是疫情前就存在的问题。不能因为疫情问题而掩盖,也不能因为疫情问题而逃避。直面这些电影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才能冷静地面对真实的中国电影市场,也更有助于中国电影人辨析现状,找到真正促进中国电影产业深化改革,长足发展的关键。把握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基础上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正是在疫情三年这一重大的不可抗力外部因素影响下,迎接了全新的挑战,也正是凤凰涅槃重生,育先机,开新局的重要历史机遇。综合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历程,结合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面对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本质问题与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发展有以下三大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一是电影产业深化改革机遇期正如前面分析所述,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了20年,软硬件的基本盘都已经发展到相当可观的规模,大量优秀创意人才得到快速成长,郭帆、韩延、张吃鱼等等一批青年导演仅仅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成长为中国电影的骨干中坚力量。影院终端银幕总数即将突破10万块大关,全新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巨幕、CINITY影厅终端发展,也进入快车道。数字化改革,为中国电影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虚拟制作正在重塑整个电影内容从创意到生产的流程,移动互联5G正在重塑整个电影市场的营销发行与放映,元宇宙虚拟现实、8K超高清等技术,正在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值此契机,紧紧把握住二十年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功,紧紧把握住电影产业发展的基本盘,创意人才、影院终端、影片制作、观众培养,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二是全面数字化机遇期。早在1995年,有一部名为《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的书在全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甚至可以说影响和开启了整个人类的互联网时代。这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撰写的一部著作,带有很强的未来预见性。但也正如作者书中的一句名言——“与其去预测未来,不如去创造未来。”人类正是在数字化生存的道路上,不断开拓与创造。回顾人类数字化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从中国互联网发展来看,经历了20年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几乎已经完成了数字化生存的1.0版本,伴随着5G的到来,又有2020年以来疫情危机的催化,数字化生存的2.0版本已经呼之欲出了。8K超高清、人工智能、虚拟制作、虚拟现实等等一系列技术可能性,在最近短短三年时间,不断涌现,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历史阶段。2021年国家颁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人类正进入一个全面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全面的数字化经济形态,将深刻而全面地影响中国电影未来的走向,这对于全体中国电影人而言,是远重要于眼前疫情危机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我们的产业经验,在过去的20年里,电影是本体,数字化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手段。而今天,数字化生存是本体,电影是一种更大程度依赖数字信息化,满足人类精神生活的手段。如何在这个机遇期大幕开启的时刻,明确自己的定位,寻找发展的新机,无论是在创意内容研发,还是在虚拟数字制作,更是在面对着新的技术带来的新渠道、新手段。很多当下的细小改变,都可能在未来5到10年里,引起电影产业结构性的变革。这是这代电影人必须非常明确的历史使命。三是电影产业链重构机遇期电影产业目前的核心产业链条是开发-制作-发行-放映,这也是自从电影诞生以来,以电影院终端放映为核心构成的产业链,特别是现代多厅影城概念以来,世界的主流产业链模型。中国电影目前的产业化改革成果,也主要是以2002年院线制改革为标志,重构了整个产业链条。这样的产业链条模型,几乎是电影终端推动整个产业化改革的最优解,特别是中国的终端改革又伴随着数字化转型,提速非常快,短短数年的时间,全新的多厅现代影院、全新的数字放映设备、全新的数字化制作影片,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核心产能。但这样的产业链模型,也一直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盈利模型单一,配套盈利模式不成熟,单一票房回收风险高,极其不稳定等。整个产业链,对投资方非常不友好,往往最早的电影投资者,必须经过电影漫长的制作、发行、放映,要在影片放映下线后半年,才能开始从终端影院到院线,到发行公司,到制片公司,到投资方,这样倒退结算。在一切现金流结算正常,电影票房成功且盈利的前提下,投资方回收成本产生收益,最短往往都要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如果但凡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引起资金风险。也正因此,经常能够听到很多电影投资方感叹,“电影,不是一门好生意”。这样的产业链模型的弊端,在电影市场高速发展期,可能显现的不是很明显,但一旦整体产业发展受到疫情这样的外在不可抗力影响,就会暴露无疑。大量资金快速撤离电影产业,更多的投资者在电影市场的博弈中血本无归。伴随着前面所说的全面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电影产业链也正迎来全面的机遇期。数字化让我们重新思考“电影”这一内容产品的核心属性,以全面数字化的视角来看待电影,我们就会发现,电影不再是胶片+放映机这样的黑盒子光影的狭义电影概念,“电影”就是一段市场往往在90分钟到2个小时左右的信息流,高品质视听信息流。这种视听信息流的标准,几乎是人类影像视听信息流的最高标准,无论是从最基础的分辨率清晰度,到用光调色等基础画面质感,立体声全景声等声音质感,再加上这本身就是要从故事结构、人物表演、后期制作等全方位的精雕细刻,“电影级品质”成为了全面数字化时代评价视听影像的顶级标准。也正因此,反过来看,满足“电影级品质”的视听信息流,还是不是只能在现代多厅影城里完成内容观看与消费?结论是不一定。同样是伴随着全面数字化的发展,家庭观影环境早已经不是模拟信号或者数字机顶盒的“电视”概念,家庭投影、4K/8K的高清智慧屏早已进入千家万户。2021年“元宇宙”元年以来,中国以PICO为代表的国产VR眼镜,也已经被快速普及,戴上VR眼镜,你的面前将拥有一整块私人专属的IMAX巨幕,甚至还完全营造出影院观影的感觉,你可以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共同进入一个VR影厅,完成一次3DIMAX大片的观影。全面的数字化,正在瓦解传统的内容消费方式,新的“电影级品质”影像视听的信息流,可以被各种新的渠道进行分发,产生票房,或者票房以外的收益。中国电影因为产业化改革仅仅发展了20年,历史包袱很轻,而且改革之初,就全面的迎接了数字化的洗礼。也正因此,我们的传统制发放产业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几乎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遇正出现在全体电影人面前。放长远看,没有任何发展是只会一帆风顺。大风大浪,更有助于电影产业的健康成长。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年,让2010年后进入电影行业的人们,第一次感受到巨大的跌落,迷茫,困苦,无助。但这也正是使中国电影浴火重生的重要契机。也许三年以来,狭义的电影院观众热情有所衰减,也许电影院的观众真的在流失,但“电影”,这种全面数字化时代下的高品质影像信息流,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必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性中真正不会改变的那一部分。新的历史画卷,正徐徐向我们展开,迎难而上,敢于创新,才是我们这一代电影人拥有的最大资本,面对中国电影的未来,我们抱有万分的信心,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加油吧,中国电影人!(本文刊自《中国电影市场》杂志2023年第1期)【作者简介】胡智锋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洪伟系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