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 亚变体 XBB.1.5 占美国 COVID 病例的 43%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 1 月 14 日当周,快速传播的 Omicron 亚变体 XBB.1.5 估计占美国 COVID-19 病例的 43% ,高于前一周的 30.4%。
纽约市卫生官员表示,根据 NBC New York,该亚变体现在占纽约测序病例的近 73%。
据 Hawaii News Now 报道,夏威夷卫生部表示最近在废水中发现了亚变体。
休斯顿卫生官员表示,XBB.1.5 也可能是该市 COVID-19 病例增加的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在本周早些时候的一项风险评估中表示,omicron XBB.1.5 变体——它称之为“最具抗体抵抗力的变体”之一——与之前的变体相比,没有任何使人患病的突变 变体。
XBB.1.5 与 Omicron 相关,是目前传播性最强的变体。 它是 XBB 的一个分支,于 10 月首次被发现,它本身是由另外两个 Omicron 子变体的组合而成。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本周早些时候表示,根据遗传特征和早期增长率估计,XBB.1.5 可能会刺激更多 COVID-19 病例。
虽然尚不清楚 XBB.1.5 是否会引起全球感染浪潮,但专家表示,目前的加强针可以继续预防严重症状、住院和死亡。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上周在推特上表示,该亚型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并已在超过 25 个国家/地区被发现。
新变种的增加与过去六周美国 COVID-19 病例的增加有关。
XBB.1.5 病例的流行率增加已经使以前占主导地位的 Omicron 亚变体 BQ.1.1 和 BQ.1 黯然失色,它们是 BA.5 的分支。CDC 表示,截至 1 月 14 日当周,这两种菌株共占美国病例的 44.7%,而一周前为 53.2%。
随着XBB.1.5正快速成为美国主要流行病毒株,美国政府1月11日宣布:将COVID-19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延长至4月。
XBB.1.5 的症状
与之前的变体一样,没有新的症状与 XBB.1.5 变体相关。 根据 CDC 的说法,这些是 COVID-19 变体的可能症状:
发烧或发冷、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疲劳、肌肉或身体酸痛、头痛、新出现的味觉或嗅觉丧失、喉咙痛、鼻塞或流鼻涕、恶心或呕吐、腹泻
症状通常持续五到七天。 与其他变体一样,从 XBB.1.5 中恢复过来仍然会使个体出现“长期 COVID”症状,例如脑雾和疲劳。 如果您的症状令人担忧或想找出治疗症状的最佳方案,请咨询医疗服务提供者。
如何防止 XBB.1.5
幸运的是,这种变异似乎并不比它的前辈更严重,疫苗仍然是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的有效方法。 为了保护您自己和他人免受 XBB.1.5 的传播,专家有下列建议:
接种疫苗(包括及时接种加强剂)仍然是对抗感染的最佳方法之一,但要注意仍有可能出现突破性感染。还要戴口罩、避免大型集会和对频繁接触的表面进行消毒,是保护自己免受 COVID-19 侵害的其他重要方法。
在高传播区域戴口罩
口罩仍然是遏制 COVID-19 传播的有效方法,因为经过适当过滤的口罩可以阻止空气传播病毒,避免吸入致病的颗粒。 卫生官员继续建议个人选择过滤效率为 95% 的口罩,例如 N95 和 KN95 口罩。 虽然有很多地方可以在线购买这些口罩,但您要小心假冒口罩,因为它们提供的保护较差。
用消毒湿巾清洁表面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说法,如果有人触摸表面然后触摸他们的眼睛、鼻子或嘴巴COVID-19 病毒可以通过受污染的表面传播。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请经常清洁表面。使用湿巾对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消毒,例如门把手、电灯开关、键盘和遥控器。
用消毒剂清洁双手
另一种防止自己生病的方法是经常使用洗手液。 含有 60% 或更多酒精的洗手液可有效杀灭细菌。 旅行装瓶子洗手液将确保您在旅途中免受病毒侵害。 也就是说,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
用空气净化器清洁家庭环境
空气净化器可以减少室内空间中的空气污染物数量,包括 COVID-19 颗粒。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将空气净化器放在人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区域(例如客厅)。 有时,最好将其放置在特定位置,例如您家中某个免疫力低下的成员的房间。 无论您将空气净化器放在哪里,您都需要确保它是一台好用的机器。目前测试过的最好的 HEPA 空气净化器是 Medify MA-50, Medify MA-50 覆盖面积大,运行安静,并使用 HEPA 过滤器,这是对 COVID-19 等微小气溶胶最有效的过滤器。
在家进行自我测试并防止传播
即使您努力保护自己免受 COVID-19 的侵害,它仍然会偷袭您,尤其是据报道 XBB.1.5 擅长抵抗抗体。 如果您感觉有点不舒服,请在家进行测试以及早发现可能的疾病并防止传播。
聚焦国际新闻、关注华人资讯
广告招租热线:952-688-2848
Email: contactmntimes@gmail.com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