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隈研吾:高产大师的“出书之道”

隈研吾:高产大师的“出书之道”

文化





隈研吾,其事务所至今公布的建成项目超过350个,遍布全球,是如今建筑界实践者中的佼佼者,但同时他也是超过70本出版物的作者,所写的文字,出版的图片,也毫无疑问是这名建筑大师的名片上必不可少的部分。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官网

如果要问建筑师为什么要出书,是为了营销还是创作,就好像在问他们是先有的理论,还是先有的实践,回答的难度不亚于让他们去回答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答案各不相同。

©网络

纵观一下隈先生的书,种类丰富,从早期纯文字理论到近十年作品集,隈先生似乎一直在尝试用写作去完成不一样的目的。这种丰富性似乎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写作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什么样子的?隈先生自身的角色,透过写作有了什么变化?


 作者|三水金
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观察者 
1985-1994 
《十宅论》《新建筑入门》

1985年,31岁的隈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研究员。身处美国学院让他得以与正处泡沫经济的日本社会拉开了一些距离。


 


如果能跟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睁开懵懂的双眼,用一种稍带刁难的眼神,用一颗没有归属的自由的心,孤独地去观察社会,这将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莫大的意义。



—— 隈研吾

正是在这个时期,隈先生撰写了《十宅论》。通过十类日本住宅,介绍日本不同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这本书像一种观察者的反思和评论,某种程度上是针对当时日本大规模建设“西式住宅”的批判。

《10宅论》日本初版封面
点击链接查看图书详情

回到日本后,隈先生在1987年创立了空间设计研究所,1990年拥有了以自己命名的隈研吾建筑事务所。这一年,隈先生设计的M2大楼建成。这个备受争议的建筑被看作是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拙略的模仿,但无形中确定了隈先生对现代主义持批判角度的基本立场。

M2大楼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1994年,在陪伴病危的父亲期间,隈先生完成了《新建筑入门》,是对建筑史的思考。对于隈先生来说,他对于“建筑的本质与建筑的局限性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新建筑入门》日文版封面及中文版目录部分

或许,这是M2大楼对隈先生的余震;但更多的,是一个年轻学者通过自己的眼光对已有知识体系进行的梳理,对后来的“离经叛道”打下了基础。


 


摧毁自然的快感和罪恶感困扰着古代人,所有建筑家也背负着同样的矛盾感情延续着建筑史。这项悖论是建筑界永远的课题。



—— 《新建筑入门》
 质疑者 
1995 - 2010 
《负建筑》《自然的建筑》《反造型》《场所原论》

隈先生这一时期的项目,被他反复写进了多本书中。
这些项目规模较小,功能简单,除了客户的基本要求,隈先生自己发挥的余地很大。而此时的隈先生,在前一阶段对西方建筑理论体系的反思后,对颠覆这个体系可谓跃跃欲试。


 


本书的目的在于颠覆欧洲建筑从希腊罗马时代沿袭下来的割裂手法。暴露从而颠覆,实践这种颠覆。


—— 《负建筑》

总体来说,《负建筑》侧重意识形态方面的批判。隈先生通过他的写作主要对“西方二元主义”的批判:批判建筑不应代表人类的野心和征服自然的欲望,建筑与自然不应是割裂的关系;建筑应该通过感官来削弱而并非强调主客关系;建筑应因地制宜等。


龟老山展望台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自然的建筑》侧重材料上的批判。隈先生将混凝土视为大敌。毫无疑问,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和建设手段,其种种特性在隈先生的眼中是“西方二元主义”在建筑中盛行的帮凶。


 


混凝土允许表象与存在的分裂。因为它可以利用装饰来表现任何事物,这与本质毫无关系。贴上石片,就可以表现权力与财富;贴上铝材和玻璃,就可以表现科技和轻量感的未来;贴上木材和硅藻土,就能充分表现自然。正应如此,在重视表象,表象与存在的分裂不断加剧的20世纪,最适应这个时代的素材就是混凝土。



—— 《自然的建筑》

石材美术馆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通过文字批判二元主义和混凝土还远远不够,作为质疑者,隈先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尝试新的材料和建造技法,出现了例如“粒子”“百叶窗”“洞孔”等建筑语汇的原型,书中甚至详细到对一些施工材料具体尺寸的规定和探索。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时期奠定了“隈研吾流美学”的根基。


莲屋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莲屋的木质小梁是以设计木椽子时同样的细心进行设计的。在决定长度600mm,厚度30mm,间距600mm之前,我和新谷一争论不休。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当屏风用的洞石板与小梁的尺寸接近时,空间整体就会稳定下来,整个空间就会变得浑然一体,给人以舒畅流动的感觉。



—— 《反造型》

chokkura广场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若说这些思想完全是隈先生的功劳,也不妥,但可以说隈先生是一个极为敏感,善于内化的建筑理论家。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和2001年911恐怖袭击,让(日本和西方)社会上充满了消极的情绪,人们对建筑物象征永恒和安的自信跌倒了最低点。或许是深受事件触动,也或许是嗅到了提出新的建筑理念的契机,隈先生总之抓住了时机,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以一种质疑者的姿态,通过书籍的形式带到了大众的面前。

北上川运河交流馆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建设者 
2011 - 至今
《场所原论ii》《我所在的地方》《奔跑吧建筑师》《建筑的声音》《点线面》

从2011年起,隈先生每年建成的大小项目都达到了两位数,其事务所的履历飞速扩张着,逐渐在日本之外的国家积累起知名度,隈研吾的名字,逐渐地火热了起来,在中国尤为显著。

三里屯soho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中国美院民俗博物馆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阳澄湖游客交流中心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这个时期的隈先生是建设者,是塑造大环境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项目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接触到隈研吾这个名字的人可能不再局限于建筑设计师或者是建筑行业的人员,因此,出版物的学术程度没有了先前的门槛,商业和政治环境则成为了出版的更重要契机。

“不同于之前隈研吾所著的书,《我所在的地方》透露出隈氏不为人知的文人一面,它更像是一次文学创作挑战,所预设的读者群也更为广泛。” - 昭歌山 书评 《我所在的地方》

2020年东京奥运会国立体育场的设计和2021年隈研吾入选“时代100人物”,则掀起了一阵媒体对隈先生不亚于普利兹克奖得主的狂热追捧,“隈研吾”这个名字成功出圈。2019年出版的《我为什么要建国立体育场》,2020年《隈研吾谈建筑》和2021年《我在东京的建筑师生活》,毫无疑问是借助奥运会热度的营销产物。

东京国立体育场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隈研吾入选2021时代周刊人物100 ©时代周刊官网

《我为什么要建造新国立体育场》《隈研吾谈建筑》《我在东京的建筑师生活》原版封面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但实际上,隈先生恐怕也遇上了难题。快速升温的他在过去十年完成了许多大尺度项目,而大的建筑免不了呈现出他早期所批判的“与环境的割裂”,并且由于大项目建筑物层次的增加,在小项目中效果明显的特殊节点设计在大项目中往往难以被凸显出来。隈先生敏锐地察觉到了现况:他需要根据已建成的项目,用文字对自己的理论进行调整和升华,他的建筑需要能自圆其说。

莫里永学生宿舍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阿尔伯特康博物馆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温哥华alberni塔楼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我们迎来了必须要设计造型新颖的大型建筑的新时代。大型建筑应该如何与场所相连,这是建筑行业最大的课题。



—— 《场所原论 II》

诚然,为了让隈研吾设计的大型建筑仍能被”反造型“”负建筑“”自然的建筑“这些关键词标榜,占有市场,书籍的商业营销的气息浓厚。可是当一个商业建筑师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危机感,并且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来化解危机,”写作”这一活动,除营销,或许又是隈先生再度反思自己的工具。

2022新书《点线面》©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点击链接查看图书详情

伴随着2022年隈研吾的“建筑五感”展览而出版的《点线面》或许是隈先生承上启下,逐渐引入新的语汇和视角,来二度理论化自己实践作品的学术写作。

“隈研吾”这个名字在下一阶段又会给建筑界带来怎样的关键词,还是值得期待的。


 


我最近在想,我做的事情用一句话说,就是把体块分解掉吧。把体块分解成点,线,面,才能通风透气。通风透气,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才能重新建立联系。



—— 《点线面》



建筑师出书究竟是营销还是创作,笔者觉得不重要。

出书的关键作用在于,通过引入新的关键文字和词汇,设计师可以对自身思想脉络的梳理,也引导了外界对自己实践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主导了话语权。在自媒体和关键词流量的时代,这无疑是营销的大成功。但能否将这些关键词系统化,让零散的想法有脉络,既有传承也有突破,也是建筑师本身学术能力的考验。

营销和文字创作也许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二者可以相辅相成,最终还是看建筑师能否把握机遇,懂得沉淀,更懂得发声。



专栏编辑|Yihan
发文编辑|Yiwen
审核编辑Shixin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Reference
https://kkaa.co.jp/en/books/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60397/
https://mp.weixin.qq.com/s/O5kFJ4E276PdZ3AiSb22gQ
https://mp.weixin.qq.com/s/V7bVYICPde_OOlr-ha4gxg
https://mp.weixin.qq.com/s/u81eP3MsW7BQVwH_TX7mOg
https://mp.weixin.qq.com/s/8i8YYxbD8E3pPmT-zI_YAw
https://mp.weixin.qq.com/s/wMC1-XRdJYO3_ucvvP_7GQ
https://mp.weixin.qq.com/s/gsWL7oj-OlZG7jH4sa-40Q
https://mp.weixin.qq.com/s/7EV20y9h_3RunSFnsyCLNw
https://mp.weixin.qq.com/s/gyjQArllxn3w7cpBHISkiQ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53773/
https://www.sohu.com/a/480671387_121180481?_trans_=000019_wzwza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382994/reviews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3aafa0d000000001c0071cb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387020/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156179/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918800/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63585/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524544/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I don’t know nothing 表示“我知道”还是“我不知道”?编辑部的购物车,有超赞的 MagSafe 伴侣和成为神奇宝贝大师的秘密丨抄作业隈研吾第一,BIG第三|这座展示犹太人文化和历史的博物馆竞赛结果公布筑格精选|一本书读懂日本建筑大师的成名史《艾尔登法环》设计师分享:用“待客之道”打造可自由探索的开放世界300多块,竟能一次喝到4位非遗大师的手作茶!太划算了吧教育随笔(114)《赵威后问齐使》教学后记多彩班芙行(1)-小镇的风情“用BIG打败BIG”,隈研吾团队赢捷克犹太博物馆老爸摔倒后(5) 回国记 过境温哥华 食在日航上新作速览丨层叠的红瓦屋顶:石垣市政府大楼 / 隈研吾事务所成长教育之道系列访谈一:从优秀到卓越,揭秘加州理工WILLIAM妈妈的教育之道!不用竹子的隈研吾,会怎么设计?降本增效大环境下,培养全栈技术能力是测试工程师的“保命符” | 展望测试工程师的 2023从世界杯看基金赛场上的“取胜之道”这位大师的作品,你认真的吗?​ 高产诗人居然是他?再次引蛇出洞?星云大师的正果建筑师如何定义自己的家?盘点15位建筑大师的自宅阎润涛逝世2周年谈阎颜之争逆向投资大师邓普顿的成功之道:真正的快乐源自精神上的富足,我们因为给予更多而收获更多青年律师的破局之道:内部掌控,外部影响某地包机刷屏,天之道还是人之道?“包机抢钱”,搞表演还是搞经济?大师班 | 扬·舒特:电影创作与教育之道OMA纽约新作“掰开”的积木块;「隈研吾高滨咖啡馆」玩转木材混凝士|建筑周回放 Vol.13斯坦福大学录取背后的项目管理大师|成长教育之道系列访谈二周老师谈养老养生13:中外名人养生之道——孟子的养生之道首场“部长通道”有“新面孔”!曾是“国产大飞机掌门人”20句大师的话,总有一句可以形容你当下的生活筑格精选|柯布、盖里、巴拉干...建筑大师的“秘密基地”什么样?影响6000万读者,非虚构类图书之王,《美国国家地理》儿童和青少年版重磅来袭!每人最高资助2500万,不考核论文,它能成为世界级大师的摇篮吗?提高产量的新工具:川农研究组揭示作物「源库流」分子机制,找到调控水稻灌浆期与籽粒大小的基因从纸质书改读电子书之后,我一年省了多少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