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人先高兴高兴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馒头大师,从小到大都没想过在外滩留影,昨天夜里十二点多他冲到外滩开启了直播。
彼时他能感受到的「历史温度」显然是沸腾的,监控画面清晰地显示:这个两斤白酒面不改色的男人,高兴的像个一百多斤的孩子。
上次我能有此番共情,还是看完《肖申克的救赎》。用刘浩存的话讲:嗯,怎么就不算呢?
我这儿堂食停了快一个月,就已然想念烤串、金枪鱼了,何况居家近三个月的上海人呢?
在黄浦江畔的烟花、欢笑、拥抱之外,有人试图控制情绪的阀门。
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永恒的争论,上海人应该先反思还是先高兴呢?
就很奇怪,既然人不能与病毒共存,难道反思与高兴也不能共存吗?对「高兴」清零,实在不可取。
我们总讲——人之常情,什么叫「人之常情」呢?不就是对生活半径得以扩大,生活面貌陡然改变之后,发乎自然的喜悦吗?
这点「情」都不能宽容的话,那么再正义、严肃的说理都很难引起共鸣。
让上海人先高兴高兴吧,先对性、酒、亲吻、爱人、朋友、空气熟悉起来,然后才是财米油盐。
有没有反思不重要,说得好像反思有用似的。我们顶多有了大心脏,拥有了再来一次的心理准备,有了还能坏到哪去的乐观心态。
说反思不重要,不是说就不需要,也不是说它必须排在市民即时流露的情绪前面。
市民可能来不及反思。老板需要到公司盘点人马与资金,职员需要到公司接受命运的安排,搁置许久的计划是否还能捡起来,门面房里的灰尘尚需擦拭……
大多数人需要的只是活着,反思不过是奢侈品,必要的时候还可能是危险品。
我想去到上海,和许久未见的朋友来个酩酊大醉。从今天起,他们终于不再关心粮食和蔬菜,去找一片被阳光倾泻的大海。
思考题:上海的朋友,说说此时此刻的感想吧?
题图:馒头大师从居家那天起,每日清晨都会在阳台上摆个手办,昨天终于以大合影结束,据说他存货还有很多:)
你还可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