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县”的通勤路,为什么会那么难?
今天胡锡进的一篇文章,让数十万“燕郊人”为之热泪盈眶。
文章的标题是:《疫情让通勤的燕郊人更艰辛,北京河北需持续发力帮他们》。
文中的“燕效人”,不应指单纯地名上的燕效,还应该包括同为“北三县”的香河、大厂,以及环京的天津、河北其他区域。
即:所谓的“燕”之“郊”也。
此文体现了老胡一贯的文字拿捏高水准。
老胡一开头,就指出了疫情中“北三县”通勤难的事实。
有多难?
3月份网上广为流传的“潮白桥被困女孩”(《几个女孩被迫露宿桥头》),说的就是燕郊的事;
关于北三县人通勤难的很多段子,让人笑着笑着就会哭出来。
6月1日上海全域解封,一位网友感慨:
上海没封的时候,北三县大厂封了,现在上海解封了,北三县大厂还在封着,是大厂县疫情比上海更严重吗?错,一例都没有,就是天天封,不让上班。
这位网友很可能是居住在大厂的一位通勤族。
相关数据:京津冀区域总人口1.1亿,其中通勤人数约5700万,跨行政区的通勤比例约2%,其中80%是与北京的通勤联系。
这个80%,就是91万人。
而这91万人中,北三县与北京的联系最为密切:其日均进京通勤的人数约10万人。
他们与北京的逻辑是:不是因为离京近,选择在北京工作;而是因为在京工作,所以选择住在北三县。
这里面既有生活的无奈,更有对北京的热爱。
但是他们的这份无奈和热爱,却在疫情到来的时候,首先被牺牲掉,这是不公平的。
老胡文章第一句话就指出:一些居民“抱怨”封控时间久。
“抱怨”用词很轻,听上去像几句牢骚,但放在第一句话,足见老胡的重视程度,而真实的情况,也要复杂和严重得多。
(因两次审|核未通过,此处删除两段文字及相应图片)
“燕郊人”尤其是北三县,为何每次疫情一来,“与北京之间的墙就被砌高”?
甚至其他低风险地区的人都可以进京,而咫尺之隔的北三县,却反而阻力重重?
老胡提到了两点:
一是执行层面的加码,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严防死守,使得原就困难的通勤雪上加霜。
二是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廊坊北三县等环京地区的严厉防控,是为了“保北京”。
胡锡进驳斥了“保北京”这种说法:北京的防疫肯定靠周边是保不住的。
北京是全国方方面面的交汇中心,全国哪有疫情都可能传进北京,反过来,北京有疫情也更容易传向各地,廊坊北三县怎么样,显然不是北京市防疫形势的决定性因素。
事实上,相关方面曾为解决北三县通勤难的问题,专门出台了政策,比如在北京健康宝上,专门打上通勤标志,为环京通勤人员建立数据库等等。
经过各方的沟通及努力,昨天有幸看到了“从6月1日13时起,有序恢复北京通勤”的7条提示。
这一次问题疙疙瘩瘩地解决了,那么下一次呢?
正如老胡所说:如果一来疫情,廊坊北三县与北京之间的墙就砌高,疫情缓和了拆墙又不及时,其长期后果肯定会包括销蚀人们对京津冀一体化的信心。
“北京河北方面,需持续发力帮他们!”
也希望北京的主流媒体,能够多报道一些百姓的困难,这也算是为“推动京津翼一体化”作贡献了,不是吗?
最后,给老胡敬个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