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巧克力吗?是钱!
每过情人节,卖巧克力的商家都大赚一笔。不过我们现在更爱“吃"巧克力,而比较少“喝”热巧克力(大概因为能感受到脂肪流遍全身),但其实巧克力的主要原料——美洲的可可豆,最早就是用来喝的,喝法还很黑暗料理!
巧克力当钱花?
巧克力的独特香味,来自配料表上的可可粉、可可脂或可可液块,它们都提取自可可树的种子——可可豆。
剖开的可可果,微甜的白色果肉包裹着种子——可可豆。
可可豆和咖啡豆一样不是真正的“豆”(荚果种子),只是外形相似,形成了习惯叫法。
可可树是梧桐科植物,原产中南美洲,如今已在全球热带地区(包括我国海南和云南)广泛种植。它的果实可可果大如橄榄球,重约1公斤,里面有20~50粒可可豆。刚取出的可可豆是深黄色或红色,发酵干燥后变成深褐色。
可可树上可可果
中美洲人种植可可超过3000年,早先人们只吃可可果肉,后来才迷恋上了可可豆的独特香气。但可可树生长4~5年才结果,还对土壤要求挑剔,产量有限。于是物以稀为贵,中美洲的玛雅、托尔特克和阿兹特克等文明,干脆把可可豆当成货币。
玛雅古城壁画上,描绘了制作和享用可可饮品的场景。画中的可可饮品呈淡红色,这是因为添加了胭脂树的种子,使饮品染红成祭祀鲜血的颜色,增加了神圣色彩。
尤其住在高原地区(今墨西哥城一带)的阿兹特克人,全靠他们征服的周边部落进贡可可豆,自己拿来买东西。市场上“币值”较高时,1粒可可豆能换1个番茄,100粒可可豆能买1个奴隶。
阿兹特克人:我拿的不是可可果,是钱
辣椒配巧克力?这是取暖的吧!
如果阔到不心疼烧钱,就可以把可可豆制成“巧克力”(发音类似Xocoatyl,英文和中文都是音译)。但美洲原版的巧克力一般是用来喝的,而且是又苦又辣、泛着泡沫的“黑暗饮料”!
在14~15世纪的阿兹特克人统治时期,最正宗的巧克力喝法,是把烘烤过的可可豆用石碾碾碎,搭配辣椒、玉米粉和香草(当时都是美洲特产)等调料,加水泡成一杯巧克力汁。由于碾碎的可可豆颗粒粗、含油多,饮用前还要搅拌或反复倾倒,产生大量泡沫,以改善口感并解腻。在欧洲殖民者到来前,中美洲没有甘蔗、牛羊,所以巧克力里没有糖和奶。
这是咖啡还是火锅底料啊
这种巧克力或许让现代人倒胃口,阿兹特克人却把它奉为香美提神的“黄金液体”,只有贵族、富商和精英战士才能享用。普通平民只有当兵参战时,才有机会品尝。
喝巧克力到吃巧克力
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阿兹特克帝国,可可也被引入欧洲。起初西班牙人只把它当药材治疗腹痛,后来有人用糖和蜂蜜给可可豆调味,煮成香甜的热饮。这种甜版巧克力,很快风行欧洲上流社会。
情人节推荐片单《浓情巧克力》
为改善口感,人们又除去可可豆里的可可脂,把剩余部分研磨成可可粉,来泡饮料。19世纪中叶,荷兰一家公司又把可可粉、可可脂与糖混合,生产出了固体巧克力块,不用冲泡就能吃。后来,巧克力又加入了牛奶和各种香料、坚果,开发出各种风味……而这一切的基础,都要感谢美洲原住民的馈赠。
作为巧克力发源地,现代墨西哥人依然爱喝加辣椒的巧克力饮料,但也会加入来自亚洲的蔗糖和肉桂。
撰文 | 江冲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2年1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