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最长贷到100岁? 背后正惹出一场激烈的“路线之争”
【导读】近期各地楼市出现“提前还贷潮”,一些银行关闭线上提前还贷入口、线下排队需要6月之久的做法,引发公众不满,一张网络盛传的“房贷最长可贷至100岁”的银行截图,更是令人警觉。不少人认为,这是以土地财政为支撑的地方债务危机的信号。
对此,学者赵建认为:重启经济的关键并非债务,而是信用。次贷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地方经济体吸上了“债务毒瘾”,地方债不像中央那样有明确的责任,容易出现各地方政府纷纷透支中央信用、“谁不透支谁吃亏”的问题。而依靠这样的债务来重启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他认为应想办法降低风险,而不是进行地方债展期。(见本文延伸阅读部分)
学者赵燕菁在本文主文部分指出,地方债一定要救,而且要由中央政府来救,当然,这不是说中央政府要立刻接手全部的地方债,而是说要帮助地方解决“土地”这一债务抵押品的流动性问题。在他看来,如果信用不断向中央转移,而负债继续留在地方,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失衡,地方债问题就永远无解。他指出,赵文“不救”的观点代表了主流意见,这一判断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经济时代“债务厌恶”的延续和体现,唯有抛弃“债务厌恶”带来的成见,才能正确理解地方债的性质。中国的地方政府是一种发展型政府,关键原因在于公共服务产生的价值大部分体现在地价上,而其他国家则体现在房产税中。由于地方债的抵押品主要是土地,如果中央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预期回升,这一抵押品就可恢复流动性,从而改善地方债困境,为“国债置换地方债”赢得必要时间。
赵燕菁还指出,国债具有地方债所没有的创造货币的功能,因此“国债置换地债”的过程就是帮助中国摆脱对美元的依赖,重新获得货币主权的过程。在中美竞争进入最残酷的决赛时,中国不应主动捅破信用泡沫。因为中国和美国就是两个相互竞争的资产负债表,谁能坚持到最后,就看谁的信用能坚持得更久。美国的信用主要来自国债和股市,中国的信用主要来自房地产。尽管中国房地产泡沫不可持续,但美国的国债和股票市场泡沫也同样处在破裂边缘。只要中国的债务不突然灭失,经济就还有翻盘的希望。
本文主文原题为《资本竞争与债务置换》,转自爱思想网;延伸阅读原题为《重启经济的关键并非债务,而是信用》,转自西京研究院。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辨析参考。
“很多人不懂负债和信用的区别,其实两者区别非常大。有信用不一定有负债,有负债也不一定有信用”。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国际在职“MBA/EMBA/DBA”课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