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二胎家庭,比起明目张胆的偏袒,这种隐秘的“迁怒”伤害才更大

二胎家庭,比起明目张胆的偏袒,这种隐秘的“迁怒”伤害才更大

公众号新闻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一米距离朗读音频

音乐:Dakota Suite-This Failing Sea  

歌曲:好乐团-被爱灌溉长大的人

作者|CC爸妈(公众号ID:cc-bama)



之前我提到了CC和DD姐弟俩,因为一件小事“打起来”的场景。


有妈妈留言问,你家这俩也老这么打吗?


请把“吗”字去掉,是对一个二胎老母亲最基本的尊重。


生二胎前啊,每天都在幻想手足之间相亲相爱、和谐互动的美好画面。


但是!二胎三年,幻想的外衣逐渐褪去,我才发现,争宠和干架才是常态。


尤其DD这个小人儿战斗力日渐增强以后,那才叫一个精彩。


今天撕了姐姐的画,老大找来诉苦;

明天因为一口零食,俩娃就争得鸡飞狗跳;

后天就可能啥也不为,弟弟纯挑衅,给姐姐一巴掌……


当然了,也不光是我。每次聊起二胎话题的时候,评论区的画风也基本都是这样的:



俩娃这架打的倒是酣畅淋漓,苦了我们这些老母亲,天天被要求当“端水大师”。


可这碗水真的端得平吗?


我之前也说过,二胎家庭很难平衡。说实话,内心那杆秤再怎么控制,有时也总会偏向其中一方。


那么,扪心自问,被你忽略的那个,是哪一方?


大概,80%的答案都是老大吧。


而且,我们的偏袒并非只是表面的时间陪伴、是否关注、或者优先满足。


很多时候,它还以一种更为隐匿的形式存在。




让老大委屈的,是父母的“非分之想”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只想在沙发上躺尸时,孩子总有本事让你不得清净。


某天,我家这俩娃不知道因为啥又打起来了,顿时听取“哇”声一片!


这厢拉着你当判官,那厢追着你要公平……


中年老母好像没有“躺平”的资格,可有时候真没耐心听这边的“blabla……”,更没有精力去哄那边的“呜呜呜……”。


所有的声音,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我不想让场面更加失控,于是乎,这个时候,就会滋生出一种心理:


我希望有那么一个孩子,是能体谅我的、能帮我分担的,能帮我终止这场哀嚎的。


这个对象,往往会是姐姐。


虽然我不会强迫老大让着老二,但在我的潜意识里,老大总归是要比老二多吃了两年盐、多长了几年本事。


她理应共情我内心的这种煎熬、理应懂得适可而止、甚至可以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和弟弟之间的矛盾。


可现实呢,她不仅不能替我分担,还一直大喊大叫跟我强调,“是弟弟先招惹我的!妈妈你管管他!”


这种合理的诉求,在那一刻的我看来,也变成了无理取闹。


“是他先招惹你没错,但你还手有必要下手那么重吗?”


如果我是老大,我恐怕也会想顶嘴:“哦,别人来打我,我还个手,还要先考虑分寸喽?”


相比于没被我寄予期望的DD,此刻的CC成了我眼中那个更不懂事的孩子。


我可能会指责她“能不能让我省点心”,又或者是故意冷落她、不给她好脸色。


这种隐秘的迁怒对孩子的伤害,远比明目张胆的偏袒要更严重。



但当我们站在老大的角度想一想,CC不过是替我这个“不愿意处理争端”的妈妈背了黑锅。


年龄再大,她的人生经验也只有8年而已,她处理突发事件、处理情绪的能力怎么可能达到我所期望的程度?


更何况,有些时候,明明就是老二的错。


就像我们家,好几次,都是DD主动招惹。姐姐认真写作业的时候,他跑去捣乱,明明是他用不了的文具,他偏偏要抢。


几次都是CC一忍再忍,实在忍不住了,才推他一把。


然后他哭得最大声。


即便是这样,我还埋怨CC不懂事。


想一想,都觉得自己太过分。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被娃拉着“断案”的时候,产生过和我一样的心理。


如果有,我希望我的这些感悟,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手足之争,到底如何保持“平衡”


当然了,问题总归要解决。


现实是,两个娃就是会每天争到你面前,就是会眼巴巴地问你要一个公平、求一个安慰。


那老母亲到底怎么才能保持这个“平衡”呢?


我的经验是:


▶ 既然没有精力去“断案”,那就把底线先亮出来


比如我们家现在,其实大多数冲突的起因,都是弟弟先去招惹的姐姐。


我们知道,这么大点的娃能有什么“坏心思”?


他不过也是想姐姐的关注和陪玩,只是还没有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而已。


但我还是给DD约定,不管什么原因,对姐姐做出毫无缘由的暴力行为(抓头发、打人等),是被禁止的。


对于姐姐也是,就算是弟弟有错在先,但如果她出现过激行为,比如严重的推搡、殴打等,也是不行的。


所以,现在,一旦出现这种肢体上的冲突,我就先问:我们之前说好的,是什么来着?


其实有约定在先,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稍一提醒,俩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行为有失,这时候你再去了解情况,就不显得偏心了。



▶ 把问题丢给孩子,多“看会热闹”


昨天晚上姐弟俩每人挑了一份甜品,DD上面是黄桃块,姐姐上面是半颗草莓。


到家打开,DD就偏要吃姐姐的草莓。


姐姐不给。


DD嚎啕大哭、倔强的大喊:“我就要吃草莓!我就要吃草莓!我就要吃草莓!”


魔鬼的嚎叫在整个客厅回荡。


DD看CC不松口,开始把炮火转向我:“妈妈,我要吃草莓”、“妈妈,我要吃草莓!”、“妈妈,我要吃草莓”……


我赶紧把头埋低,假装忙碌,一脸不知情突然被Cue的懵:“哦,妈妈知道了,我一会儿带你去买哈”。


这显然不是DD想要的答案,他当然不买账,继续崩溃大哭……


又回攻姐姐:“我要吃草莓”、“我要吃草莓”、“我要吃草莓”……


最后姐姐在咆哮与嘶喊中思考了2分钟后,松口:“好吧好吧,给你吃一口,但一人吃一半!我也得吃你一半黄桃!”


而后,餐桌上传出姐弟俩的品头论足:草莓太酸了……黄桃也不怎么好吃……


Who care 这些?我内心只有暗爽:Yes! happy ending!我又忍住了!


之所以咬住牙不干预,是因为我们家踩的坑太多了!通常是奶奶第一个忍不住:


“CC,你是姐姐,你就让DD吃一口吧。”


完!此话一出,就是送命题。


因为CC一定会愤怒。


“为什么?我上面就只有半个草莓!蛋糕也是他自己挑的……”balabala一顿输出。


奶奶也会哑口无言,确实也理亏啊,只能埋怨CC作为姐姐不够懂事、不够大度。


如果是制止DD呢?


“草莓就是姐姐的,人家不给你没毛病!你凭啥非得要?不给你就哭,你馋你还有理了啊?”


首先DD必然会崩溃,因为他毕竟年纪小啊,3岁的他怎么可能跟8岁的姐姐一样极好的理解“别人的不能要”这种成熟的社会规则呢?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做也会消灭掉老大的同理心。


她看着DD哭,从往日累积的情分来讲,姐姐可能会心软的,不是每次的草莓她都一定特别想吃、不是每次玩具她一定要玩、不是每一次都一定不想让,她也会犹豫这次要不要让。


如果这时候父母跳出来说,是DD没道理,你完全不需要考虑他。


老大的心就会变硬。



其实,子之间的矛盾并非没有你的插手,就调和不了。


很多时候,反而是我们的插手,成了造成“不公”的源头。


不论哪方被埋怨,难免会一肚子的委屈。


这一肚子委屈也难保不化成一肚子的怨恨。在下一次冲突到来时,以更为激烈的形式出现。


相反,如果你不急着去当那个裁判,事情反而可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现在看开了,在保证安全和道德的前提下,不妨让矛盾飞一会儿,让他们自己先尝试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我就从旁提醒下。


比如DD抢了姐姐的玩具时,我就问CC,“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跟他谈判,要过来?”


你会发现,试过那么几次之后,CC的小脑瓜越来越灵活,弟弟经常是轻而易举就被说服了。


要永远相信,他们有优化处境的能力。


而且,对于老大而言,你让他自己去主导,投入到解决问题当中,远比一刀切的给一个答案,效果要更好。


一个扎心的事实:

手足之间存在天然竞争关系


也有妈妈问过我,难道这架就这么一直打下去啦?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


答案是避免不了。


事实上,这种天然存在的竞争关系,反而是他们养成健全人格、在社会环境中立足的一个基础。


我常说,手足之间的冲突是建设性的冲突。


他们的相处的确总是伴随着争执、嫉妒、生气、愤怒……但谁能保证,走出家庭以后,所面临的环境总是一派祥和呢?


现在的冲突,就相当于是对日后的一种演练。


他们能从这种演练中,学会如何消化情绪、如何理解他人、如何表达自己、如何面对冲突等等。


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然是相当安全的一种环境了。


能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通过争吵、谈判等方式学会竞争与合作、公平与规则,尊重与体谅,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是件多好的事情啊!


对于有二胎的家庭来说,这可是一个“先天优势”。正因为有了兄弟姐妹,才会让娃尽早学会处理竞争关系。


所以,一段积极的、良好的手足关系,并非自始至终兄友弟恭。经历过家庭中的小风浪,才能在未来面对大冲突时,生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我一直觉得“钝感力”是一种生活智慧。


在育儿这件事上,我们习惯了对事事敏感,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让孩子走歪路。


比如娃之间一争吵,我们总是习惯马上站出来,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但是孩子越长大我越发现,其实很多情况下,保持钝感,不那么着急去做判断、不那么焦虑眼下似乎不可解的难题,反而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处理二胎之间的矛盾,其实也需要我们保持一点“钝感”。


你看“当事人”,吵得再凶,过不了多久也直接和好如初了,我们又何必那么敏感呢?



作为家长,都很想给孩子营造最良好的家庭氛围、提供最周全的养育方式,以及毫无保留的爱意。


但最后,都会被各种亲子关系和育儿难题搞得手足无措:


二胎家庭,父母如何处理大孩对二孩的抵触?

如何控制自己情绪?避免坏情绪伤害孩子?

父母如何协调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分工?

老人帮忙带孩子,教育理念不一致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一打游戏就停不下来怎么办???

......


虽然已经看了数本育儿书但面临这些教育“问题”,仍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而育儿知识薄弱的妈妈,更是两眼一抹黑,找不着北。


推荐:尹建莉亲授的《每天都做好妈妈|尹建莉问答集锦》


上百万用户问题收集,从中精选中100个常见问题,涵盖亲子关系、育儿知识、女性成长、家庭教育等领域。


100节音频课,已全部更新完毕,您所有育儿难题,都能在课程中找到答案!

    课程部分目录


原价129元

限时3天

特惠价99元

100个教育难题

尹老师用智慧

亲自为你解答


识别下图二维码,一起做好妈妈↓↓↓


课程已全部更新完毕,可永久回看。

在微信公众号:好妈妈优课,

点击底部菜单栏:已购课程

即可永久会听课程。



作者介绍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主播介绍




一米距离:宝妈一枚,用学习和成长来丰富自己,用爱和自由来滋养孩子。愿用声音架起一座悦耳桥梁,在育儿育己的路上我们同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这种隐蔽型讨好,正在消耗你“三甜”伤肝,尽量少吃;“三苦”养肝,最好多吃!这届年轻人,明目张胆地辞职,直播给全世界糕妈:二胎家庭怎么维持和谐?比“端水”更重要的是它富豪榜上最隐秘的家族:百年传承,坐拥千亿家产不写作业也要让娃看的动画电影,二胎家庭尤其不能错过每个成年人,都曾被“青少年模式”伤害过你有哪些隐秘的童年创伤?25题测出你的阴影指数中国促和沙伊石破天惊,一个更大胆的设计正成为现实?日本啊,日本(二十)獭祭做不好就迁怒乱撒气?这样做可以轻松治愈因挫败而情绪上头的熊孩子【日报】卡游被诉侵权“奥特曼”;沈阳三胎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补贴“老奴”打赏富人20万,爆火的万柳豪宅揭开隐秘的金融圈沉浮往事这种叶子是“养生高手”,还能清肝明目!隐秘的边地海岛,藏着不一样的中国好久没去大峡谷,开眼界了韩国,被迫“迁都”中国第二次徒步圣路,750公里葡萄牙之路+英国之路:D26~退休律师韩国,被迫“迁都”中国!日本的防疫 vs 厉害国传疫这种风格最适合普通中国家庭,没有之一专访 | 两年内冲上天猫TOP1,这个女性私护品牌如何走出“隐秘的角落”?富豪榜上最隐秘的家族:坐拥千亿家产,传承百年没有狗血内斗《漫长的季节》为何没能像《隐秘的角落》那样「爆」?你有哪些隐秘的童年创伤?| 免费心理测试流氓竟然这么明目张胆....“迁徙:从文学到影视” 对谈实录8点1氪:沈阳三胎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补贴;苹果客服回应手表佩戴后体表凹陷;神秘股东抄底特斯拉暴赚近1000亿简直是变态之王!一名美国高官,偷了别人的衣服,还明目张胆地传出来炫耀,什么脑回路这是?!一碗水端不平?二胎家庭一定要避免的4个养育误区重大纠错曾被苹果告上法庭,Woolies logo原来有一个隐秘细节真人版《隐秘的角落》!云南7岁女孩把4岁男童扔进深井:有些孩子,是恶魔...父母太深的爱,也是一种伤害!最幸福的家庭,是给孩子“松弛感”西地那非:我还有2种隐藏作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