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序幕,由他的死开启
大家好,我是安斌。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叫“春秋战国”。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先给大家看两张地图。
这张是春秋初年:
这张是战国末年: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春秋初年的时候有许多诸侯国。
到了战国末期,主要的诸侯国就只剩下了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
其他的诸侯国是怎么没的呢?
答案是——战争。
春秋时期的战争还比较讲究礼仪,没有那么血腥。
到了战国,战争就演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大屠杀。
仅仅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就坑杀了赵国的四十万降卒。
在秦军的兵锋所指之下,山东六国危如累卵、朝不保夕。
咱们今天文章的主人公韩非,就出生在这个时代。
韩非是韩国人。
▲ 韩非像
身为宗室贵族,韩非肩负着国家存亡的使命。
韩国这个国家有什么特点呢?
再看一遍地图。
作为“战国七雄”里面地盘最小、国力最弱的国家,韩国却离秦国最近,处境可以说是相当尴尬。
到了韩非生活的时期,秦国连年攻打韩国,相继攻占了韩国的阳城、城皋、荥阳、上党等地。
眼见韩国将被秦国蚕食而尽,韩非心急如焚。
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他不能像辩士那样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好在他还有手中的笔。
韩非屡次上书韩王安,提出富国强兵的建议,但是都没有被采纳。
自己的怀才不遇,国家的日益衰亡,让韩非心中无比悲愤。
既然报国无门,他开始发愤著书,写出了后来的《韩非子》。
韩非的书写成后不胫而走,流传到了秦国,获得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读者——日后统一六国成为秦始皇的秦王嬴政。
▲ 秦始皇像
嬴政读到韩非的著作,瞬间就被征服了。
他以为这么厉害的书肯定是古人写的,于是发出了如下的感叹:
“如果我能认识这个作者,让我立刻就死我也愿意!”
究竟是一本什么书,能让秦王嬴政这么狂热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介绍一下“诸子百家”。
在春秋战国列国纷争的历史大背景下,涌现出了很多思想家,他们都想用自己的思想解决时代的难题。
这些思想家相互之间激烈地论辩,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于是,他们便被后世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里面影响力最大的,乃是儒、墨、道、法四家。
▲ 儒、墨、道、法代表人物
韩非子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为什么韩非子会选择法家而不是其他家呢?
不要忘了,韩非子的目标是富国强兵,也就是让国家能打。
那为什么能打就要采用法家的主张呢?
咱们暂且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把打仗比作拔河。
假设两个班的同学在拔河。
其中有一个班级,有一些同学参加了拔河,但也有男生在踢球,还有女生在跳皮筋。
跟拔河厉害的同学一样,球踢得好、皮筋跳得好的同学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看起来其乐融融吧。
不过在韩非子看来,这样的班级简直弱爆了!
法家眼中的像样的班级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老师会规定,所有同学都必须撸起袖子参加拔河,踢球、跳皮筋等和拔河无关的活动一律禁止。
其次,原来的班干部一律撤掉,拔河表现得好的同学才可以当班干部,表现不好的同学罚站、罚扫厕所。
这样,大家的力量就都集中起来用来拔河了。
同理,法家眼中像样的国家也应该把所有力量集中起来用来打仗。
在韩非子的时代,秦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难怪秦王嬴政会把韩非引为知己。
▲ 秦始皇陵兵马俑
当然,在一个正常的班级,同学们不可能什么都不干只拔河。
那么,一个正常的国家,是不是应该以能打仗为唯一的目标呢?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如果我能认识这个作者,让我立刻就死我也愿意!”
当秦王嬴政向书的作者狂热表白时,站在一旁的丞相李斯说:
“这不是韩非写的书嘛,他现在还好好地活在韩国呢!”
▲ 李斯像
李斯跟韩非是同学,他们都是儒家的大牛荀子的学生。
▲ 荀子像
法家和儒家是死对头,一个儒家的老师却教出两个法家的学生,不能不说是一件奇葩的事。
赢政对韩非果然是真爱,听了李斯的话,他居然马上发兵攻打韩国,想要夺来这个韩非。
韩王刚开始不鸟韩非,等到被秦国打得火烧眉毛了,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还有韩非这个人,就让他出使秦国。
马上就要见到自己的头号粉丝,天下第一强国的国君秦王嬴政,韩非的心情是复杂的。
多年的怀才不遇,让他极其渴望一个一展才华的机会。
可是另一边自己的祖国已经岌岌可危,身为韩国宗室,他不能亲手葬送自己的国家。
韩非的到来让嬴政非常高兴,却招来了同门李斯的嫉妒。
李斯知道自己这个同学比自己有能耐,他怕韩非子如果得到重用,自己将会地位不保。
狡猾的李斯知道韩非的软肋,也清楚嬴政的顾虑,他对嬴政说:
“韩非终究是韩国的公子,他不会一心为秦国的,留下他是个祸害,不如找个借口杀了他。”
李斯的话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在《韩非子》里有一篇《存韩》,收录了韩非给秦王嬴政的上书,主题就是恳求秦国不要吞并韩国。
“存韩”的意思就是“保存韩国”。
果然,嬴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就下令将韩非投入狱中。
韩非想为自己辩解,但却苦于见不到嬴政。
李斯则派人送去了毒药,逼韩非自杀。
不久嬴政后悔了,派人去赦免韩非,但韩非已经死在了狱中。
韩非入秦四年以后,秦国吞并了韩国,开启了统一六国的序幕。
EASTWEST
写在最后:
韩非的死让人感叹唏嘘。
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
韩非有没有可能不死?
好像很难。
那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没有中间地带。
而身为韩国公子的韩非的命运,自然和韩国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
但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比如他可以学习自己的同学李斯。
李斯是楚国人,为了出人头地,跑去秦国辅佐秦王,把山东六国,包括自己的祖国楚国,全都给灭了。
当时这么选择的人并不少。
韩非子并不是一个深情的人,他几乎有诸子百家里面最冰冷的内心,司马迁就说他“惨礉少恩”。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向生性多疑的秦王嬴政递上了那份叫《存韩》的上书。
聪明如韩非,当他这么做的时候有没有预料到等待自己的命运呢?
是韩非心里残存的温情与人性杀死了他吗?
不,我不愿意这么说。
我更倾向于认为:
杀死韩非的,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是严酷险恶的时代。
韩非子之死,是一个时代的悲歌。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PS:
学习文言文,欢迎阅读与本文相搭配的次条“文言文精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选段”~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分享/在看/留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