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梵
来源 | 周梵
ID | zerofield0
近期做的几个个案案主都是年龄不大的男孩子,年龄在14-22岁的区间。
这几个男孩儿的家庭各有不同,出现的症状也各有不同,
但相同的地方是,他们都对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任何兴趣。
其中小雷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是近两年我所有的个案咨询中,进程最慢的一个。
19岁男孩沉思活着的意义
小雷19岁,这个年纪不算孩子了,已经超过了法定成年的年纪,但又不算个真正的成年人。
有一种说法,这个阶段叫“奥德赛时期”,一个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
小雷是和父母一起来的。妈妈看过我的书,知道他们一家人需要帮助,所以说服爸爸,一家三口坐高铁过来。
妈妈告诉我,小雷从几个月之前开始,经常失眠,每次一到学校就感觉头晕甚至有时还想吐,而且还真吐过几次。学习时也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根本无法正常学习,所以现在休学在家。
在家时,他现在的状态是连楼都不想下。
在跟孩子聊的过程中,问起他对自己的感受,对父母的感受,对自己之前所做的一些行为的感受,他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
“我不知道。”
“我无所谓。”
19岁,本该朝气蓬勃的年纪,但坐在我对面的这个男孩儿却暮气沉沉,一副“千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疲态,散发着浓浓厌世气息。好像对他来说,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块灰蒙蒙的石头,沉重、坚固又无趣,也没有任何探索的必要。我说,我不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生命的意义是每个问这个问题的人来赋予的。他说:“我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虚无,海德格尔说‘人一出生就老得足够去死了’。”接着他开启了哲学探讨,当进入这个议题的时候,他的话明显开始多了起来,他跟我谈萨特、谈叔本华、谈加缪……谈死亡之后意识是否存在,谈阶层固化。但一旦我问起,他在学校有没有心动的女孩儿时,他的神色暗淡下来,又沉默了很久,然后点点头。我问:“你有做什么吗?比如去搭讪或者找机会接近她?”他说,什么脆不脆弱的,都是矫情。谁压力不大,别人都行怎么就他不行呢?老师,你觉得他这个情况会持续多久?多久能回去上学?通过阉割掉了自己的感受力,让自己不用去面对自己的无力感,把自己变得粗钝甚至麻木,也比敏感而脆弱无助好。这样他就可以变得无坚不摧,成为一个工作机器,赚钱养家,再赚更多钱。在遇到客户刁难,员工背叛,资金链断裂的时候,他能够像一个钢铁机器一样,去想办法解决,陪客户喝酒,没完没了的去应酬找关系。被隔离的情绪和被压抑的需求不会凭空消失,它们只是被压到更深更深的潜意识里,要么在关系中表达,要么在身体上表达。在关系中表达时就变成对他人的伤害,在身体上表达时就变成疾病。即使疾病还没有到来,但生命的活力已经先行被抽干了。通过隔离感受来回避无力感的人,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强烈的无意义感。因为隔离感受,除了隔离掉无力痛苦,也会隔离掉快乐热情。只有很久都不曾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热情的人,才会思考人活着是为什么。他直接跳过青年的中二,疯狂,幼稚,鲁莽,在家中沉思生命的意义。这不是他该思考的,如果他们家一定要有个人思考,这个人应该是他的父亲。对孩子的父亲来说,孩子的崩溃是如此难以理解,甚至令他蒙羞。对这个父亲来说,他有一套非常熟练的策略来克服困难,奔向目标——隔离自己的感受,调动自己的意志力,梗着脖子扛过去;或是在各种酒局中声色犬马,短暂的忘却烦恼。但在用了这个策略若干年后,终于在大二这年彻底崩溃了,不仅不能变得优秀,甚至连学生这个身份的功能都维持不了。身体都有这么强烈的症状了,只能在家待着,休学调整。调动意志力,让自己变得坚强,硬扛过去——孩子确实做不到这些对他来说如此正常的事。但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位父亲没办法用决绝的方式去逼迫,又没有办法彻底隔离。一向无坚不摧的父亲,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每当他看到儿子小雷无法正常生活时,就好像在提醒自己的失败。然而,孩子其实是在帮助他,帮助整个家庭表达脆弱和疲惫。于是爸爸无比焦急,愤怒,希望得到一个灵丹妙药,尽快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能从偏离的轨道上回归正位。但爸爸越是着急给孩子施压,孩子的状况就越糟糕,父亲也就越无措,他实在不能理解:父亲所生活的物质匮乏的年代,即使切断感受,也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目标——为了活下来,更好的活下来,拥有更多物质保障,这就是所有热情和意义凝结的地方。即使切断了感受,生存的原始本能还能支撑一个人完成各种功能。但生活在物质丰沛的新时代的孩子,一开始就不存在生存压力,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非常奇怪:一二十年前,抑郁症还是个挺新鲜的词汇,而现在,似乎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么几个有抑郁症或抑郁倾向的朋友。因为在物质和生存不再是问题的时候,如果靠隔离感受来奋斗拼搏,他很快就会逐渐失去快乐、热情,以及生活的意义感。同时又没有生存的压力吊着这口气,他自然不会有继续这样走下去的动力。当孩子想从父母那里搜寻出一些成年人世界值得向往的光芒,最终一无所得时,自然就没有爬起来的力气了:这个时代的孩子需要超越生存层次的意义,他们需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孩子不可能直接去感知世界,了解生活。当父母用自己过去有效的生存手段激发不了孩子的活力时,也意味着父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了。无论这位父亲愿不愿意,他都需要直面自己内心的无力和脆弱。通过接纳孩子的脆弱,来看到自己的脆弱。当我们第三次沉默时,小雷又再次问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看着我面前的男孩儿,他让我想起电影《心灵捕手》里的威尔,聪明、博览群书,内心敏感,但却对世界充满不信任,充满了防御。威尔和小雷都是很聪明的人,所以他们可以用知识和思考来防御,显得高级又酷炫。于是试图用大量的思考和知识来理解世界,代替体验,在理论和思考中总是最安全的。这次我没有回答他,而是向他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经常问自己或问别人这个问题?”小雷沉默了一会儿,说:“应该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方向的人吧。”“不太接受”。说这句话时,小雷一直面无表情的脸,闪过一丝悲伤的神色。
- “人类看到喜欢的异性都是本能的想靠近的,在你走开之前,你内心发生了什么来让你压制住那股冲动的?”
我笑着对他说:“你现在意识到了,了解自己是不是也挺有意思的?”个案的最后,我给一家三口最后的反馈中,小雷爸爸终于说出“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能不能再回去上学都行”。而小雷也愿意在休学在家期间下楼去打打篮球,他初中曾经是篮球队的。妈妈也放下自责,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相信随着自己的成长会越来越有力量,可以更好的支持到自己和家人。一切都开始有一些变化,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变化,但转变已经开始了,就如艾瑞克森博士说的: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周梵(ID:zerofield0),作者:周梵,幸福心理学家与关系教练;资深沟通训练专家;著有畅销书《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注:案例中的人物均为化名,部分情节有做艺术加工。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缓解父母的育儿焦虑
用接纳和爱给孩子提供缓冲
心理咨询开启养育新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