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澳门没吃过它,等于没去(不是蛋挞)
文章转载自吃货研究所(ID:Food_Lab)
猪扒包和葡挞,并称为澳门两大美食名片。
两者一样,既有着浓厚的异域风情,也经历过本土化的特色改良,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澳门本地人的生活当中。
本地人的早餐往往选择在最相熟的咖啡室(等于香港的茶餐厅),点一杯炭炉咖啡,配上一份刚刚出炉的猪扒包,一口咬下,焦脆的面包散发着麦粉的清香,猪扒的肉汁浸润着面包再抵达口腔,迎来又一个美好的早晨。
它火了快70年
猪扒包的前身,是一种叫做“猪仔包”的西式面包,因外形像一只趴卧的小猪而得名。很多人认为猪仔包是法棍的短圆版本,但实际它是澳门本土咖啡室的智慧结晶。
猪仔包用水、面粉再加酵母揉搓、发酵、烤制而成,面团扎实,吃起来十分有韧劲,因此也饱腹感十足。
在澳门经济尚未起步的20世纪60年代,海岛市政厅每天会在本土咖啡室预订200-300个猪仔包用作救济食物,不仅使周边居民受益,也让制作猪仔包的餐厅存活下去。
待到70年代氹仔和澳门之间建桥了,猪仔包逐渐成为施工队日常果腹的便餐,当时有人建议,不如在猪仔包中间夹上一块猪扒,味道会更好,这一创意让猪扒与猪仔包“金风玉露一相逢”,有了现在的猪扒包。
在葡萄牙人的传统做法里,猪扒往往会选择不带骨、肉质更嫩的里脊肉,吃起来相对优雅,符合餐桌礼仪。但带骨的猪扒别有一番滋味,经过中式改良后,不少店家用带骨猪扒肉来制作(现在也有很多咖啡室用无骨猪扒)。
将猪扒用特制的锤子锤薄锤软,斩断肉筋,再放入腌料中翻滚入味。据说腌制猪扒的方式是葡萄牙人传授的,秘诀是加入白兰地,而本土店家又加入了洋葱、香叶、生抽等佐料,让猪扒更细嫩,香气也被凝结于肉扒之中。
新鲜出炉的猪仔包打横剖开,夹入高温油炸后的猪扒,也有店家会点缀一两片番茄,一点卷心菜,但更多是肉扒与面包之间的硬碰硬,纯粹至极。
好吃的猪扒包,面包一定得够松脆,最好是一口咬下能听到喀嚓的清脆响声,伴随着面包渣渣乱飞,麦香趁机钻入鼻腔,好不惬意。
但内里得是一片温柔的心,软和的面包内芯与丰盈的肉汁强强联手,让咀嚼变得轻松畅快,三两下将猪扒和着面包下肚,打出一个悠长的饱嗝,这是一次中西烹饪灵感的完美碰撞。
猪扒包的不同流派
热衷于创新的澳门人,对于猪扒包的诠释,向来不止一种。在最原始的猪仔包+猪扒的基础上,澳门本土餐厅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一种是基于面包的改良,另一种则是对于内馅的改良。
菠萝包/菠萝油猪扒包
菠萝油丨图虫创意
菠萝猪扒包丨tripadvisor / 采薰 吳
可颂猪扒包
牛角猪扒包丨图虫创意
鱼饼包
鱼饼包丨《早餐中国第3季》
咸牛舌猪仔包
牛舌猪仔包丨拍摄 Angela
猪扒包丨图虫创意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吴一帆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