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选品会,图书组的同事提出想上架 DK 博物大百科,一个妈妈同事立刻跳出来说:可以!那个董宇辉,讲了十分钟就卖了 2000 本,我看着他卖空的!
只见屏幕里的他,一边用地道的英语介绍牛排,一边拿白板写下跟牛排有关的英文,“这个牛排的口感,第一个叫做 juicy,多汁的;你的牙齿咬到叫做 tender,嫩的,我们一般说一个东西嫩,还可以 delicate ……”“当我拿出这个方形煎锅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和它撞脸了。”他没有烹饪展示,没有吃播。但是屏幕上的数字却在提醒着我们:在线观众人数和牛排的销量都在蹭蹭往上涨。有网友甚至大呼这个直播间真是“磨人”,听了四个版本的讲解,买走了 4 袋大米,这得吃到啥时候呀。
除了牛排、大米、玉米,董宇辉还特别会卖书。从给孩子看的《DK 博物大百科》、《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哈利波特》双语版,到给家长看的《苏东坡传》、《平凡的世界》。他说卖书才是他的舒适区。介绍产品时,他中英文切换自如,出口是一连串精妙的比喻,还有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从杜甫、苏东坡到尼采、黑格尔、苏格拉底、莎士比亚,这些名人轶事和金句,都在他讲产品的同时自然地讲开去。介绍自己时,他幽默感十足“同学们都叫我中关村周杰伦”、“你们叫我人间兵马俑”。只要你进了他的直播间,一时半会儿还真出不来,因为你无法想象到下一秒钟他又会给大家整出什么花活儿,而不是上哪个超低价的商品。而像董宇辉这样能双语直播、能吟诗作赋、段子和鸡汤张口就来、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主播,直播间里还不止一个。比如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可以唱 rap,又能用特别温柔的语气用英文给你讲《诗经》的顿顿老师;留学英国萨里大学,同声传译系毕业,组过乐队可以让观众在直播间点歌的七七老师……有人说“小本本准备好了,我是来听英语课的,不是来买东西的”。有人说“期盼暑假,我要把我儿‘焊’在这个直播间”。一周的时间,直播间的粉丝从几万暴涨到 1000 万 +。不得不感叹,互联网的更新速度真是太快了。年初的时候还在刷张同学,后来跟着刘畊宏跳操。现在这个男人,终于成功打败刘畊宏的直播间,牢牢占据了头条。可是现在主播那么多,拼低价的也比比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妈妈都喜欢这个直播间?主播们没有假嗨,没有扯着嗓子砍价,只是一直在劝大家理智下单,觉得贵就别买,有经济能力的可以下单尝尝看。到了晚上,他们不会拿出大喇叭叫醒你,而是轻声地跟你说买到心仪的商品也别守在直播间了,早点放下手机陪陪孩子,或是早点去睡觉。自从转型做农产品直播后,主播们去过很多原产地,这些村子里有个共同的特点,只有老人和小孩。因为种植经验和条件的限制,产量和产能都非常有限。董宇辉也说,之前卖过陕西、陕北这些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产的苹果。再加上直播间还要贴上券做互动,真的就是微利了,可如果卖出了一万箱呢?这钱到了农民手里,就是老人吃药的钱、孩子上学的钱、逢年过节给孩子改善生活的生活费。如果通过卖这些农产品,让青年人愿意返乡,让孩子有人陪伴,让老人有人照顾,这本身就是极其有意义的事。颜值颇高的顿顿老师也常常在直播间说,买不买没关系,也不要给我们刷礼物。留着钱,去购买你心仪的商品,这样农民才能踏踏实实收到钱。其实这个直播间不是一夜爆火的,一路走来也没这么顺利。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 12 月底,59 岁的俞敏洪穿着“东方甄选”的卫衣第一次开播。他啃着七块钱一斤的沙窝萝卜,唱着“嘿哟嘿哟拔萝卜”的儿歌,结果只是收获了一些唏嘘和鼓励。
现在大红大紫的董宇辉,在东方甄选直播间,长期拿着 3000 多块的月薪,好几次想着要跳槽。卖藜麦的时候,他拿出地图,讲酒泉、张掖、河西走廊、祁连山脉,解释藜麦的产地,种植藜麦的裕固族特点。卖车厘子的时候,他说“3J 车厘子的 J,其实是英语 Jumbo,巨大、特大的意思”。那个时候就有人说,看俞敏洪的直播,像是在听课。
现在换成了老师主播们,他们从一袋大米引发的侃侃而谈,丰富了餐桌的同时也丰富了知识。农业的背后又蕴含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将来咱们再去旅游、去品尝美食的时候,在直播间学的英语也许就能派上用场。再不济,咱也听了场脱口秀,饱了口服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