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林圣彩院士:间歇性饥饿与健康

林圣彩院士:间歇性饥饿与健康

财经


适度饥饿有可能让癌细胞自我消亡。


|《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
编辑马吉英
图片来源|中企图库


4月1日,由福州高新区管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 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23“专精特新”企业家论坛暨福州高新区“榕创汇”发布仪式在福州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圣彩发表了“营养代谢与健康寿命”的主题演讲。


在林圣彩的演讲中,你将获得以下核心要点:

1.AMPK的激活与TOR的抑制在遗传学上已经被证明跟长寿有关系。


2.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命最简单、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葡萄糖。由于它的特殊结构,以及极其宽泛的代谢途径,它能够控制生命的方方面面。


3.碳水化合物被“妖魔化”太久了,对于普通人,只要不是患有高血糖或者糖尿病,碳水化合物比如大米或者面条摄入不能太少,否则会加重肝脏负担,缩短寿命。


4.如果你经常饿肚子,体内刚刚产生的癌细胞会自我消亡掉。细胞非常聪明,会自己死亡。




以下为林圣彩的演讲内容实录(有删节):


我们这些年来,研究的是饥饿与长寿的关系。


人千万不能多吃,一天不能吃超过两餐,一般来说早上起床没有食欲可以不吃早餐,这个最方便可以做到一天有17~18个小时不进食,我个人是不吃早餐的。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理论背景。

葡萄糖是“天选之物”

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命最简单、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葡萄糖,它在进化上非常保守,是几乎所有异养生物——包括我们人和所有的动物——能量和物质来源,甚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也是葡萄糖,并且把它储存起来在夜间代谢来供给能量。由于它的特殊位置,特别是它的代谢过程几乎和所有已发现的代谢通路有关联,所以它会“牵一发动全身”地控制生命的方方面面。葡萄糖的代谢产物的高与低直接被感知,直接控制细胞的各种命运、各种代谢状态,甚至寿命就是靠这些来控制的。


感受糖的高低主要涉及到两个蛋白——TOR(雷帕霉素的蛋白靶点)和AMPK(一个关键的、维持代谢稳态的蛋白质),而且它们需要达到平衡,才能让我们长寿。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营养平衡已经不陌生。跟大家简单讲一下,TOR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我常常开玩笑形容TOR代表有钱阶级,AMPK代表穷人阶级,饿肚子的时候就把它激活了。但请大家相信,AMPK的激活与TOR的抑制在遗传学上已经被证明跟长寿有关系。


TOR促进细胞生长我们可以说它是阳,但是它的过度激活会使它寿命减短,所以也可以说它是阴。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人的文化中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甚至说没有阴阳才是最高境界。


AMPK就是在饥饿的状态中被激活的,所以它自然就抑制了合成代谢。TOR激活就像是会促进我们搞房地产的建设,如果AMPK被激活可能要把房子拆了过冬天的感觉,把破旧的结构拆掉,待条件好的时候重新修建,使得细胞或一个庄园保持健康和牢固。AMPK的特点就是它会抑制合成代谢,最早研究AMPK时就发现它会抑制脂肪酸合成,后来发现胆固醇合成、蛋白质合成、核苷酸合成等等都会被抑制掉。在我们当下的这个年代,营养摄入往往是过剩的,看看多少得肥胖和脂肪肝的人就知道了,换句话说TOR被激活的太厉害,要多给AMPK激活一点机会,这就要适度的饥饿,才能健康长寿——让我们联想起中国人的传统智慧辟谷与养生的问题。


我们在饥饿的时候体内的能量是不可能改变的。比如福州如果是主要用煤来发电的,煤一少不可能电力就下降,因为我们的政府总有别的办法来使得电力保持平衡。


所以生命是很伟大的,一定有办法来平衡,尽管某一个营养缺乏了,还有一些代偿效果使得能量保持平衡。我们发现AMPK就是葡萄糖的感知器,葡萄糖的高与低直接控制着AMPK,甚至前面所讲的TOR的活力。


细胞能够感知葡萄糖的水平高和低,将感知到的信号传到AMPK和TOR,分别使其激活和抑制。饥饿时,细胞能降解多余或失活的蛋白质,就如过冬时缺乏木材取火时,把破损的结构拆掉。细胞里的这个现象被称为自噬。饱食,节食,周而复始,机体不断使自身保持“年轻”。我们体内的糖很少了,特别对马拉松跑步者来讲,可能其体内的糖无论是单糖还是多糖都维持不到一个小时。因此,我们发现葡萄糖感知通路很可能就是真正的接到辟谷与长寿、与健康的关系的一条通路。我觉得一天吃饭不能超过两餐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现在糖或者说碳水化合物被“妖魔化”太久了,我劝告大家,碳水化合物少于50%会缩短寿命。碳水化合物不是洪水猛兽,劝大家,只要不是已经得了高血糖或者糖尿病,医生叫你少吃糖的话,正常的时候还是要多吃一点碳水,至少是50%左右的能量来源,不然糖太少,我们前面说的它控制的那些代谢通路就会有问题,这时候我们身体里的器官,比如肝脏,要想办法把别的营养物质转变成糖,就导致肝脏的负担很重。所以说又回到我们前面讲的“阴阳平衡”问题,也就是说该饿的时候一定要饿,该饱的时候一定要饱。


更好玩的是,适度的饥饿会激活最重要的抑癌因子叫p53。我个人感觉,如果你经常饿肚子,体内刚刚产生的癌细胞会自我消亡掉。细胞非常聪明,会自己死亡。


还有炎症,我们业界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所有的疾病,所有的衰老过程都跟炎症有关系。


美国好莱坞拍了一部电影《天选之民》,葡萄糖除了做能量来源之外,还有信息性,所以葡萄糖很有可能就是天选之物,它的高与低控制着生命健康与长短。



长寿之谜


另外讲一下“神药”二甲双胍。它是一种降糖药,用了二甲双胍的病人更健康,而且癌症发病率更低,包括各种炎症、肿瘤的生长都会被抑制。但是,它的具体作用靶点一直并不清晰,如果清楚其作用靶点,将来就有可能合成新的替代药物。于是我们就专注于找到二甲双胍直接作用的靶点。


我们也是用血肉之躯分析了几千个蛋白,鉴定了300多个基因,最后还真的找到了二甲双胍的靶点,这个蛋白质叫做PEN2。二甲双胍是借PEN2来激活AMPK的。二甲双胍可以直接进入肝脏抑制脂肪的合成,降低脂肪肝。但是二甲双胍在人体当中降低脂肪肝的效果不好,主要原因还是人太贪吃了,没办法控制食欲。


总之,我们发现PEN2 是二甲双胍的分子靶点,它与葡萄糖传感途径相交以激活AMPK,从而引发类似于葡萄糖饥饿或卡路里限制所诱导的益处。


基于AMPK被激活的葡萄糖感知通路,我们也研发了一款药,我们称它为Aldometanib,中文翻译就是“辟谷精”。它不仅能够促进代谢健康、减轻肥胖和脂肪肝,还能延长寿命、延缓衰老。


还有一个谜是,我们这个药不杀癌细胞,但是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


有些人被诊断成癌症以后,去旅游几个月放松心情了,或者改变了饮食结构,突然变好。尽管这些都是个案,而且我作为分子生物学家不太相信这些玄乎的东西,可是大家看我们前面说的饮食就是直接影响了健康,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你心情紧张与否,会通过神经系统去调节代谢,再来影响炎症,所以终归一点,代谢干预我认为是最后、最简单的一个方法。


长寿之路很好玩。希望大家少吃一点,吃均衡一点,就会更健康。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编辑:王怡洁  审校:赵溪雨  制作:姜辰雨‍‍‍‍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陈竺院士:未来5-10年癌症患者会明显增加!学会主动增加“抗癌力”!易凯资本:2023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医疗与健康服务篇间歇性禁食“跌落神坛”?Cell子刊重磅:禁食时间越长,抗感染能力大幅下降!春日追花攻略:渥太华郁金香节下周开始,赏花白天夜晚不间歇Nature Medicine:“过午不食”的间歇性禁食可显著改善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糖耐量王小谟院士:中国预警机全球第一!200公里外空警500锁定美国F22!不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2023美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出炉:微软黄学东等多位新晋华人院士倪光南院士:RISC-V是中国CPU领域最受欢迎的架构吃得好不代表吃得对,小心隐性饥饿王晓东院士:对抗衰老的几种策略不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无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美国工程院院士新增名单公布,2位中国学者当选外籍院士|环球科学要闻专访邓子新院士:去哪里寻找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机会?张平院士:元宇宙将来,我们如何应对毛军发院士:现代高新技术以IC为根,以AI为本Nat Med:“限制性”间歇性禁食饮食模式有望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中国酿酒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被查!现任国企董事长,47岁获得博士学位,5年后当上院士…睡在杨振宁上铺的兄弟编剧(作家)工会: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East & west 工作机会韩启德院士:关于生死,我向ChatGPT提了一个问题纽约州将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 以帮助制定安全与健康政策相对论动量和能量的一笔乱账每天瞎吃,还能月瘦20斤?间歇性禁食刷脂这么猛!黎介寿院士逝世,“黎氏兄弟三院士”成为医界永远的传奇晨游,看文献dietary supplement没有降低LDL张伯礼院士:实施道地药材地方政府专卖制度Win10/11后,Linux 启动 AMD 处理器 fTPM 出现同款间歇性卡顿宏大的卑微叙事之下,来个微小的宏大叙事:论胡人夷人对人类的贡献英国“间歇性精神病”又发作了,它对香港还不死心!欧阳钟灿院士:超高清显示产业发展有四大趋势刘科院士:要扛起能源转型大旗,电动车还有四大痛点当下最流行的“间歇性断食”减肥法,究竟靠谱吗?郑泉水院士:门门求A的学生,已经不满足未来社会所需,还会面临很大问题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