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城独大”未必是坏事

“一城独大”未必是坏事

财经

· 这是第5125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 土哥涅夫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日前,“芜湖发布”刊发了一篇题为《“一城独大”不是春》的文章,指出经济强省其发展不完全依赖省会城市的“一城独大”,而是得益于“双城驱动”,甚至“多城驱动”。

而就在几天前,安徽印发《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芜湖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省域副中心城市

无独有偶,湖北近日也相继发布《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据媒体报道,2022年湖北共筹资2588亿元(含地方债券资金1799亿元),支持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建设。

事实上,早在2020年,《求是》杂志就曾发文提醒,要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去年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也专门提到,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

为此,近年来很多中西部省份纷纷开始加大扶持省域副中心的力度,打造第二增长极。名单包括:

四川:绵阳、宜宾、南充等;

山西:长治、临汾、大同;

湖北:襄阳、宜昌;

湖南:岳阳、衡阳;

河南:洛阳、南阳;

广西:柳州、桂林;

陕西:榆林;

江西:赣州;

安徽:芜湖;

云南:曲靖;

贵州:遵义;

甘肃:天水;

……

但,“一城独大”真的有百害而无一利吗?既然如此,这种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正如“芜湖发布”的文章里所提到的,在中国,沿海省份往往拥有两个甚至多个中心城市,而内陆省份则基本都是省会独大格局。而这也常常被一些网友拿来吐槽中西部地区实行的“强省会战略”。

但,省会“一城独大”的局面,真的是“强省会战略”人为造成的吗?

回顾中外历史,城市类型大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于王国统治之外的自治城邦,一种是中央权力传导到地方的节点。前者主要出现在神圣罗马帝国、统一前的意大利等四分五裂的地区,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后者则普遍存在于古今大多数国家。

这种形态下的城市,规模大小跟其距离权力中枢的远近往往呈现正相关联。比如伦敦之于英国、巴黎之于法国、东京之于日本,都是一城独大的存在。即便是联邦制的国家,比如常常被作为“小而美”城市典型的华盛顿,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也早已膨胀为仅次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的全美第五大都会区。反倒是像德国这样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才是特例。

这其实也符合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毕竟,大城市里机会多,对人的吸引力也大,而随着四方人群的汇聚,各种消费、住房、娱乐、交通的需求日渐增长,相对应的,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吸引力进一步放大,从而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相反,小城市里机会少,办什么事都要靠关系,除非是“江西周公子”那样的关系户,一般人很难凭本事出头,只能选择逃离。人走了,城市活力也跟着衰减,自然就更留不住人了。

久而久之,大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而小城市则日渐萎缩,最终形成一城独大的情况。

一些人抨击省会独大现象,理由就是:这样下去将影响到区域均衡发展,有违共同富裕的理想。问题是,共同富裕的着力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

谈及共同富裕,我们常常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一种是以人为本的思路,即人们在哪里更有利于脱贫致富,就鼓励那里的发展;另一种则是整体主义的思路,一味追求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但,怎样才算“均衡发展”呢?如果我们追求的均衡发展,是人均意义上的,而非总量层面的,那么其实完全可以换种思路。

大家看美国,多年来当地人口一直在往东西两岸流动,所以就GDP总量而言,中部内陆的那些农业州远低于沿海诸州,似乎出现了严重的中部塌陷。但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减少,中部诸州的人均GDP其实并不比沿海的发达州少多少。相反,由于地广人稀,出现了一批大型农场,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场主的收入也不输“纽洛芝”的白领。

既然州与州、省与省之间可以如此“动态平衡”,一省内部各城市之间,为啥非要追求总量意义上的“均衡发展”呢?

扯远了,回归正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省域疆界划定于明朝,从那时起到现在,只有四个省搬过省会,自北往南分别是:河北省会从保定搬到石家庄,河南省会从开封搬到郑州,安徽省会从安庆搬到合肥,以及广西省会从桂林搬到南宁。

其中,石家庄、郑州都是铁路拉来的城市,属于交通改变省内区位格局的幸运儿。

南宁取代桂林,虽有军阀陆荣廷生于南宁的因素,但根本上还是随着中原王朝对于西南边地控制的深入,统治中心从桂北汉地“前进”至桂中南少数民族聚居区。

至于合肥,处在安徽地理中心,确实是最适合作为省会的城市。而反观它的那些竞争者——安庆偏南、蚌埠居北、芜湖太东,都难以辐射全省。事实上,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议将省会迁出合肥,而如今的“第二城”芜湖也曾争取过,但被毛泽东一句“合肥不错,为皖之中”彻底断了念想。

除了上述几个,其他省份的省会始终没动过,为啥呢?因为这些城市要么地处全省中央,便于沟通各地;要么临近大江大河,水源充足,利于人口大量积聚。总之一句话,它们都是各自省内区位条件和自然禀赋最佳的城市。

比如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地处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又是九省通衢、华中咽喉。试问:湖北有哪个城市的区位比武汉还好的?同样,西安所在的八百里秦川,乃整个西北难得的一块膏腴之地。别说是一省首府,即便作为京师统摄全国,也未尝不可。

由此可见,中西部“省会独大”乃自古以来、自然形成的产物。所谓“强省会战略”只是加强了这个趋势,但作用不是根本性的。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市场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人流物流资金流自然倾向于流入省城。只要我们还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应该承认并接受“省会独大”的现状。动不动希望通过行政力量,来扶持所谓“副中心”,其结果很可能重蹈当年三线建设投入大量资源,最后多被废弃的覆辙。

更何况,即便是在指令性计划经济时代,在最喜欢到山沟沟小地方布局产业的三线建设高潮时期,绝大多数中西部省份也是“一城独大”的。唯一的特例是四川,曾拥有成都、重庆两座副省级城市。但随着1997年重庆直辖,四川也泯然众省矣。

至于“省会吸血全省”的观点,同样没搞清问题的本质。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只有省会壮大了,才有资格参与全国城市竞争,才能把人才和项目留在本省。试想:一个没有了成都的四川或没有了武汉的湖北,当地人难道就会老老实实地呆在老家种地吃土?不,他们依然会走,只是去的是南方的广东,或者东部的长三角。

事实上,改革开放头30年,中西部各省基本就是这么一副景象。但随着这些年“强省会战略”的实施,以成都、武汉、西安为代表的一批内陆省会的强势崛起,大批外出劳工开始回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跨省流动人口大约为总流动人口的1/3,剩下均为省内流动人口。这也反映出,除了一线城市外,省内大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在增长。

所以我经常说,对于广大中西部三四线城市,“被吸血”是命,得认。关键在于,是被省会吸血,还是被外省吸血?因为两者还是有差异的。

对此,可能有人要不服了,凭啥东部各省可以有“双子星”,中西部地区就必须接受一城独大,论人口、论GDP,像河南、四川、湖北等省份并不输给东部的福建、辽宁甚至浙江啊?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沿海省份的多中心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省会自不必多说,无论沿海还是内陆,都是设在全省区位禀赋最好的城市。而且由于行省制度确定于农耕时代,所以大家仔细看,沿海省份的省会几乎没有真正沿海的。但它又需要对外做贸易,于是宁波、泉州等一批港口城市就兴起了。

到了近代,随着外国殖民势力的到来,逐渐在沿海割据并建立起了诸如大连、青岛、香港等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滨海城市……三重因素叠加,这才造就了如今沿海各省“双子星”甚至“三国杀”的局面。

尽管如此,在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野蛮生长之后,最近这些年,沿海省份的资源也逐渐在向头部城市集中。过去的“三国杀”格局开始收缩为“双城记”,很多省份曾经的第三极纷纷掉队,比如山东的烟台、江苏的无锡、浙江的温州,都退出了第一阵营的争夺。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替“一城独大”正下名,但并不意味着,中西部省份不可以搞副中心、孵化第二增长极。毕竟像河南、湖北、四川等人口大省,不可能所有人都挤到省城。因为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2000万应该是城市有效管理人口的上限。考虑到中国相对落后的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地方自治能力的匮乏,实际数字还得往下减,否则就可能出现类似过去几年那样的失序混乱场面。

不过,中西部省份规划副中心城市,也得满足几项先决条件:

首先,所在省份人口总量至少得在5000万以上。像贵州、甘肃这样人口低于4000万,与重庆市同一规模的小省,更适合采取“一城独大”的模式,以便集聚本就不多的人口和资源,避免肥水外流。

其次,省会得足够强,这样才有余力培育“第二城”。毕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文要求的是,“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无需扩张”,而像江西、山西这样省会都没有发展好,都还只是个Ⅰ型大城市,就过早地培育副中心,到头来很可能一个都发展不好。

事实上,江西这些年之所以被安徽拉开那么大差距,跟安徽专心壮大合肥,以点带面、辐射全省,而江西过早谋划“昌九工业走廊”,拖累全省经济20年有很大关系。

再次,副中心城市在地理上需与省会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其所在次区域的中心城市。像芜湖这样处在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内的城市,GDP保持安徽第二或许不难,但要想发挥省域副中心的作用却殊为不易。

因为它本质上只能算宁合城市带上的一个节点。这跟沪宁城市带上的苏锡常,GDP甚至超过省会南京,但江苏的省域副中心却最终花落徐州是一个道理。

当然,即便符合上面所有要求,省域副中心的建设也还得遵循市场规律,顺应人口流动趋势。考虑到从七普数据来看,上面所列很多副中心城市的人口都在持续减少,不得不说,未来中西部有望崛起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还真没几个。

  • 作者:长三角区域城市观察家、允九智库研究员、公众号“三土城市笔记”主理人。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国产一哥入局,新指南加入送CGM起飞,雅培还能一家独大吗?4华男涉$5200万美元欺诈!1人仍在“跑路”未被捕 10年来“油水丰厚”得一微吴大畏:智能汽车“存储”未来外卖团购一家独大,美团的精细运作有多缜密?南澳散记 (增订本) :第五章:阿德莱德之冬1兆亿!日美巨头斥巨资布局大阪,“新都城”未来将如何发展?与这个有关的一定是坏事!平台企业践行专利开放,科技向善构建“无碍”未来「AI 孙燕姿」爆火,对华语乐坛不是坏事长城举报比亚迪,对行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星舰首飞失败,但“空中特斯拉”未来要干大事老板爱发脾气不是坏事?征服全国吃货:千亿炒货江湖,安徽凭什么独大?拜登正在低估中国,这对中国不完全是坏事“日本不老女神”未p照片泄露,47岁身材火辣似少女:女人这样做,岁月都绕道!“宁王”一家独大格局生变?最新数据来了红杉二代掌门最新访谈要点来了!想和马斯克一起请创始人吃饭,钱多未必是好事…美国的空气真的是香甜的,但未必是自由的杨丽萍,月亮宫,植物控不谈战争谈音乐——肖斯塔克维奇 (2)CHINAPLAS 即将重磅回归 英中携手共“塑”未来埃尔多安连任成功对土耳其未必是一件好事英国最有钱贵族的“平民”未婚妻,是凯特的校友前车之鉴,未必是后事之师星舰出师不利,但“空中特斯拉”未来还要干大事不经常发朋友圈的人,未必是低调,也可能是这5种心态《更多的诗歌》:47: 为我的葬礼而作一个家庭走向败落的三个迹象,有一个,都是坏事!把女儿逼进精神病院后,我才明白:父母太优秀,未必是好事早报|委员:追求编制未必是最好选择;4家汽车公司明确不打价格战;杭州一凶宅低于市场价73万成交;今日起试点恢复40国出境团队游任正非最新讲话:AI时代不会是微软一家独大“文心一言”未至先火,大语言模型加持将开启百度发展新纪元拒绝“一城独大”!强省会,要终结了?雪鞋健行之Bois de l'Equerre对话胡润U30 |滋也科技主理人杨帆:践行长期主义,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