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已婚者」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策划、撰文 / 马斯特
编辑 / KY主创们
当我问身边未婚的朋友这个问题时,ta们常常描绘出许多浪漫的场景,比如一回家就有的怀抱,或是在需要时第一时间出现在身边的无条件支持。
但真的是这样吗?
于是,我去采访了身边的已婚人士中婚姻最幸福最惹人嫉妒的几位,惊奇地发现ta们对婚姻的期望和看法有许多共同点:都非常地成熟和“人间清醒”。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ta们究竟有什么婚姻幸福的秘诀——
结婚之前把眼睛睁大一点,
结婚后睁一只眼闭一眼
@邵㑳颖
80后,心理咨询师
婚前我对婚姻仍有很多童话式的、王子公主幸福生活的幻想,但婚后的生活变得更现实、更落地;少了激情,但多了承诺和责任;婚前是1+1=2的伴侣,婚后是1+1>2的战友。
这种责任和承诺的保证,就在于婚前的选择。所以我会建议大家在婚前做一些个人成长的咨询。你对自我的了解越多,就越知道自己要什么,对伴侣的选择更明确,对婚姻的经营更有方向,也就降低了风险。
就像有人说,一对夫妻的亲密,不是看第一个吻,而是看第一个屁,我深以为然。婚前总是努力地将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对方,做不到踮踮脚也要够到,婚后却什么也装不了。以前我不能想象,但婚后大家就是连做饭的铲子怎么放都要吵一吵。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就是会有很多磨合,不能再那么随心所欲。每个决策都必须想得更多一点,考虑对方的感受。吵架再凶也不触碰对方底线,生气时回忆当时为什么爱上这个人,多去思考我们矛盾的本质而不是纠结于情绪,这样问题的解决会高效很多。
所以有时,我们会给彼此多一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保留一些隐私,拖住一部分幻想,比如上厕所必须关门。也会刻意避开孩子安排约会,制造一些浪漫。关系无法仅靠激情维系,但我们仍需要激情。
KY有话说:
我曾经觉得在感情中容忍和妥协,是一件卑微的、不理性的、有些恋爱脑的事,觉得在婚姻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一种无奈,甚至悲哀的事。
但后来我才明白,一段关系中就是需要对彼此的包容。研究也表明,情感上的宽恕会影响婚姻质量,对一段婚姻的稳定性也有着间接影响(He et al., 2018)。而更高的容忍度也与更高的婚姻满意度有关(Shahid & Shahid, 2016)。
婚姻,也需要做好预期管理
@Sara
90后,金融从业者,结婚2年,已育
我对婚姻的看法在婚前婚后并没有什么区别和落差。我觉得应该在对婚姻的看法成熟之后再结婚。
在我看来,对婚姻抱有幻想是一个非常不理性的行为。你可以对爱情有幻想,但婚姻是一个法律和社会层面的制度,幻想与婚姻的性质是冲突的。
我认为婚姻幸福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预期管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优点都有,所以要选择自己最在意的点,保证一个人满足自己的核心需求——对我来说就是聊得来,再加上责任心作为基础——这样结婚后就不会出现1+1<2的情况。
当我做好预期管理后,婚姻反而还能给我一些意外之喜,比如爱情的消磨程度比我想象得慢,比如原本说不喜欢孩子的他在女儿出生之后,其实很喜欢并且愿意陪伴女儿。
对结婚这件事而言,选择>努力。我不相信婚前的各种商量,因为对方很容易伪造,即使签了所谓协议其实也没什么效力。要看对方的父母、看ta对父母的评价和态度,看ta对前任的评价、看他们是如何分手的......这些东西是难以伪装的。
婚后的经营,更多在于相互体谅。我们追求的是自我和家庭幸福感的总量最大,所以在发生矛盾时不能太自我,要学会低头。再者两方的付出需要相对平衡。如果女方在家庭和生育方面付出更多,男方也应该给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输入,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
至于浪漫,确实不是一个常态化的东西。有时候会忘了还爱着对方,所以会刻意地制造。不过每个人对浪漫的定义不同,追求自己喜欢的就好了。
KY有话说:
西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Eli Finkel表示(2017),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投入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而研究表明,高标准在婚姻中是否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取决于伴侣双方的沟通能力、压力、和时间投入 (McNulty, 2016)。也就是说,如果关系中的两人并没有与ta们的高期望所匹配的能力和投入,过高的期望值只会带来深深的失望。
未婚和已婚的区别,
就像租房和买房
@Ivan
90后,互联网从业者,结婚2年,未育
我对婚姻从没有完美的期待,不觉得婚姻会改变一段关系的本质。或许是没有孩子的原因,我的婚姻更像是选对了人的长期关系。如果非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婚姻的存在给了我更强的现实感和稳定感。就像租房和买房的区别一样,没那么自由,但更安心。
我是一个需要从亲密关系中获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感的人,所以一段稳定的婚姻关系,大大解放了我在单身和恋爱时对亲密关系的焦虑和质疑。你知道永远有一个人把你放在第一位,永远支持你和爱你,你就可以更大胆地去闯。
突然就觉得,古人说的先成家后立业,其实很有道理。
我们是彼此最好的朋友,能够一起刷剧打游戏,也是灵魂伴侣,能够讨论许多社会话题,交换观点,求同存异。对我来说,日常中的有趣,对方对我的用心,就是最大的浪漫。
(相关阅读:你一定要找一个“能做好朋友”的人结婚。)
当然我们也有吵架的时候。在之前的关系里我总觉得,我凭什么为你改变妥协,现在会因为怕失去对方,而忍住自己的脾气,包容对方的情绪,尝试着用对方的方法解决问题,最终找到最适合我们的结局方式。这种性格的改变也是我从未想过的。
所以有时我觉得,婚姻就像一个项目,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运营同样重要。
KY有话说:
在van der Kolk (2015)的书《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一书中,他写道,“我们需要深深地感觉到安全,我们的生理状态才可以平静下来、疗愈、以及成长。没有医生可以开出友谊和爱情的药方,因为这些都是复杂和难以获得的技能。”
我想,一段好的亲密关系究竟能够给一个人带来怎样强大的、治愈性的力量,经历过的人会懂。
即使结婚,
也不要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喻永婷
75后,个人职业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我们这一代人对婚姻的幻想,大都来自于琼瑶小说。我渴望不顾一切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期望自己的需求第一时间能被对方满足。
但结婚后就会知道,婚姻是一件非常现实、接地气、充满着人间烟火、甚至有些残酷的东西。除了你我两个人,我们还需要关注彼此的家庭、事业、孩子。
在更多的角色和责任之下,我们不能再只考虑自己的需求,而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去平衡、协调、甚至妥协。我从婚前的小女儿,变成需要在小家庭做主的大女人。相比于恋人,对方也更多是志同道合的成长伙伴,一起为了我们1+1>2的利益奋斗。
但我们仍是独立的个体。甚至说,一个幸福的婚姻,要求我们成为一个在经济、人格、情绪等各方面都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意识到,幸福终究是我们自己创造,而对方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好像做饭时的锅,ta必不可少,但只有锅并不会有美食。
我眼中的婚姻,就像舒婷的《致橡树》中描述的一样,我们独立生长,又相互搀扶。我们是情感利益交换的共同体,但不是彼此情感需求的唯一满足方式。
KY有话说:
近些年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强调独立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而研究也早已表明,如果一个人对学习机会和个人发展的感知较低,ta的情感幸福度(affective well-being)也不会高。与此同时,一个人对ta工作-家庭的平衡性的感知也会影响情感幸福度(Rego & Cunha, 2009)。
所以,即使婚姻关系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我们也应该一直保持独立的个人成长,在家庭之外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KY作者说:
婚前挑选一个对的人才是健康亲密关系的前提;
婚姻是一件很现实的事,应该保持合理的预期;
一个人的责任心在一段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应该为“我们”考虑,而“我”有时就需要妥协和退让;
浪漫的留存在婚姻中仍然重要,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这一部分的存在。
我也曾对未来的婚姻有过许多幻想,也曾将小说中描述的爱情,作为自己的理想。但和这几位朋友聊下来,我想我也应该重新思考婚姻。
Ta们能够获得幸福的关键,或许就在于对婚姻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也从不依赖婚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Ta们敢于打破幻想、看清现实,拥抱所有的不完美,同时愿意为爱情的维持付出努力。
如此看来,婚姻这件大事,其实没那么可怕。毕竟粉色泡泡终究会破裂,脚踏实地才是通往幸福的可靠道路。
以上。
今日互动:经历,或未经历过婚姻的你们,对文中的观点都有什么想法?你对婚姻又有什么看法呢?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声音吧~
点点「在看」,分享你心中的理想婚姻~
References: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