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书柜的角落里,有一个诗歌手抄本,最近我把它翻了出来。棕色的硬封皮已经很旧,里面的纸页已经泛黄,但字迹仍清晰可辨,注明抄于1968年,距今五十四年了。那是我在北大的最后一个学期,毛主席派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我们面临毕业分配,去向是边疆和农村。我心情烦闷,就躲在宿舍里用抄诗解闷,抄得最多的是唐诗。分配方案确定,我去广西,先到湖南部队农场劳动锻炼。九月的一个晚上,我最后看一眼窗外月光下那一排木槿,走出居住了六年的那一间宿舍。在一个军人指挥下,我们这些去湖南农场的学生来到天安门广场,向毛主席画像宣誓,然后登上了列车。两个同学隔着车窗向前来送行的一群大中学生慷慨陈词,我在一旁无言静听。火车启动后,那两个同学也静默下来了,只听见车轮碾过钢轨接缝处发出的单调的震响。我久久凝望着窗外的黑夜,心中回旋着李贺的一句诗:“我有迷魂招不得。”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第一是李白,第二是李贺。李白的《行路难》也非常契合我的心情,前途迷茫,我心中不断响起他的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我虽然无剑可拔,仍和他一起“拔剑四顾心茫然”,又不甘消沉,就也用他的信念勉励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农场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八百里洞庭把我们与外界隔绝,生活单调,劳动艰苦,我就用读诗和写诗给生活添色,在苦中求乐。我对自己说,生活的品质取决于心灵,生活多么单调,心灵必须丰富,劳动多么艰苦,精神必须自由。李白一生不得志,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多么丰富,写下了多少不朽的诗篇。站在湖区的大堤上,望着浩淼无际的湖水,我情不自禁吟诵起他的诗句:“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洞庭湖曾经给许多古代诗人以灵感,我有幸来到这里,一定也要好好写诗。在农场期间,我和郭沫若及家人通信,会寄去一些我的诗作。有一首诗,是从上面我吟诵的李白诗句引伸开来的,于是郭老也给了我一首李白的诗:“剗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然后出了一个考题:君山那样的好,为什么要铲平君山呢?我的回答是:就像“槌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一样,“剗却君山”也是李白的豪言,未必要有什么目的。下一封信中郭老揭示了谜底:铲平君山是为了种稻米,把米做成酒,就“醉杀洞庭秋”了。后来我读到《李白与杜甫》一书,才知道他当时正在研究李白,在这本书中,他不指名地把我对上述考题的回答和他的反驳写了进去。在农场劳动一年半之后,我去了广西,在一个山区小县当一个小公务员,共八年半,直到四人帮被粉碎,考研究生回到北京。如果要用一个词描绘我这八年半的生活,便是寂寞。在中国古代,文人若想一展抱负,唯有走仕途。偏偏越是有个性的人,仕途越是坎坷,或受冷遇,或被贬谪,寂寞是寻常境况。然而,正是在寂寞中,写出的作品最是真性情流露。我仿佛也落入了古代文人的境况之中,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当年分配到这个小县的大学生有六七十人,只有我一人被安排在县政府机关工作,似乎颇受重视。但是,我不愿奉承领导,凡事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又不肯放弃读书和写作的爱好,被批为知识分子的臭毛病没改,因此不但没有得到提拔,反而被从县里下放到了乡里。历史在轮回,我并不孤独,唐代诗人寂寞中的诗作成了我的莫大安慰。在暮色和细雨中,群山朦胧,资江默默地向北流去。日复一日,我在这里过着不变的日子。年复一年,资江就这么流着,带走了我的生命的岁月。多少个黄昏,我站在跨江的桥上,靠着桥栏,怔怔地望着云雾重重的远方。在这个时候,我心中就会响起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最善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表达得多么贴切,你总是能够找到与各种心情对应的句子。寂寞之中,想念亲人和家乡,谁的心中不会浮现王维的诗句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然,更有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寂寞之中,想念朋友,渴望友情,我们就会有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悲伤,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惆怅,常常也会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达观来开导自己。我相信,这些诗句已经刻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之中,必定会永久世代相传。山居虽然寂寞,但南方深山里的景色是幽美的。在县里工作,我经常下乡,也喜欢下乡,独自行走在山野里,唐诗中描绘的景物会不期然出现在眼前。身处深谷中,我领略过“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的气势。漫步山林间,我感受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的情趣。彳亍小溪边,我偶遇过“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的景象。我有许多朴实的农民朋友,时常寻访农家,小住几天,李白写的“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孟浩然写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是我熟悉的场景。我好像成了古代的一个隐士,觉得这样过一辈子也未尝不可。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是我一生中最寂寞的岁月,因为有唐诗的陪伴,这寂寞并不空虚。唐代诗人爱自然,爱家乡,爱亲人,爱朋友,归根到底是爱人生。唐诗中有丰满的人性。在寂寞中读唐诗,我感受到的是人性的永恒和美好。
相信对唐诗有深刻理解的人,对人生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关于我们该如何解读唐诗,我很喜欢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对于唐诗的讲解,叶老师是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她对唐诗的解读为年轻人打开了通往传统文化的一扇门。6月22日,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正式上线。该项目由抖音、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书局、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发起,计划未来一年内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讲解、诵读313首唐诗,从而完成这一国民阅读经典的短视频化。项目还将结合直播讲座、互动挑战赛等形式,带动更多网友关注和了解唐诗。
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领衔,沈立岩、张静、李广欣等多名南开文学院教授学者参与了项目视频录制,讲解、诵读近百首唐诗。著名作家纪连海、清华大学教授谢思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东瑶等专家也参与了项目。相关短视频已在抖音平台陆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