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诗意栖居于“文学的日常”

诗意栖居于“文学的日常”

纪录片


作者 | 路过

编辑 | 老饼干

当那些原本属于印刷纸页上的文字,经由流动的声音与影像延展出更多知觉,伴随着作家本人的分享,感受到的细枝末节更打动人心。

文学不再是拿在手里的书,握在作家手里的笔,深奥的哲思,远方的遐想,而是一个人坦诚的表达与讲述。


翘首以盼,继第一季播出两年后,《文学的日常》第二季终于与我们见面了。

如果你衷心热爱文学,想必一定曾在《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的故乡》、《一本书一座城》等讲述文学的纪录片里,体会过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与共情。


与其说在描述文学的日常,《文学的日常》更像是在探访“我的作家朋友”的日常。文学由文人所创,文人由生活滋养,他们记述的文学,便是生活日常。

在第二季中,洪启、虎良灿、韩松落、史航、张清华、陈小朵作为拜访者,各自去探望了他们的作家朋友刘亮程、于坚、李修文、双雪涛、李洱和陈彦,为好友带去关怀与问候,也从好友处收获到了欣慰和些许成长。


文学里的日常,赐人平静力量


不分边界的草原与农田,祥和的牧羊人,叫做“星星”和“月亮”的狗儿,自家的菜地和新疆空旷的美--这是乡土文学作家刘亮程的住所。

刘亮程告诉洪启,真正陪伴我们的正是这些缓慢生长的万物。


当三十多岁写下《一个人的村庄》时,刘亮程也不知为何把早年遭遇的苦难经历都掩去了,写作的过程让他体验到了在村庄里重返童年,也似乎修复了那些痛楚,留下了淡然,懂得了如何在“一片叶子之下安置一生”。

在土地上,一旁的村民正在劳作,刘亮程缓缓读起了《虚土》里的段落:“人一旦停下来就要盖房子种地,生儿育女,人在家里走掉的路其实最长,一辈子从炕头到灶头的路加起来,早到过几次天边了。”

洪启将刘亮程视为自己的好友、兄长,标为自己精神大海里的一个重要的灯塔,“哪怕再平凡的见面,都如同久别重逢”。

在语言体系退化的时代,文学之所以需要存在就是因为它可以把我们拉回曾经的丰富与缓慢。

在无人的旷野,在奔跑的羊群间,刘亮程知晓关于这里万物的生长的规律和奥秘,了解人口增长的数量,尊重灰尘与其他生物的存在,用质朴的言语描述风、树、鸟、虫。

在这趟旅途中,携带现代都市气息的洪启久违地面对山谷歌起唱来,感慨眼前一片好景,也发自内心哼起了旋律,感受到好似被“神”触摸的感觉。

踩在真正的虚土之上,刘亮程也道出此书之意,他写的是人群深陷在时间的深坑中,是人的漂泊与流浪、是流逝与轮回。创作是一件小事,一天中还有很多时间要用来做其他的事情,在地理飘浮之中淡然处之,度过生活,感受生命。

这样的恬静里,镜头的主角绝不仅仅是聚焦于人身上,而是作家笔下肉眼可见与未见时空里的一切。好比离群的鸟,牵挂心上的人,这是洪启内心的迷惘与不确定性,在刘亮程的家乡里,洪启大概寻找到了一些来自文学的力量。


生活的日常,是培养文学的土壤


历史研究者亨利·罗素在回答关于纪录片的问题时,曾谈及过一种存在于历史与记忆间的关系。他说我们之所以要谈“记忆”,是因为它是一种情感,其中涉及所有的考量,也因此在被讨论时显得十分复杂。有关宏观的那些记忆,诸如“国家”的记忆,我们习惯性的将其视为“历史”。

纪录片与文学都具备着见证历史的可能,不过大多文学作品会更为细腻、微观,文学常带着一位作家的追溯与切身体验,详尽书写个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带有情感色彩的记忆;影像则更直观,更需要结构的编排和群体性。

跟着文化策划人虎良灿来到云南的建水古城。在他的介绍中,这位相交三十余年的诗人朋友于坚迎面走来。

生活在这座节奏缓慢的古城里,于坚自嘲在当代写诗是一种“穷途末路”的选择,但写诗会给让他有栖息于世界中的存在感。先后出版过《诗六十首》《于坚集》《印度记》《昆明记》《巴黎记》等作品后,《建水记》则是于建水城的生活里汲取到的日常营养。

从航拍镜头里俯瞰着建水的全貌,在延时片段里观察人来车往,就好似于坚所言,建水是一个由匠人们雕凿出来的手工作品,而不是空洞的建筑外表,因为这里的生活气息与人群未被更改,城是人的居所,人是城的灵魂。

于是,在《建水记》里他写到:“与中国那些失去了历史的新城比起来,建水这个城看上去比较落后,充满沧桑感,大抵是落后的,落日是落后的,故乡是落后的,落后意味着对时间的迷恋,对经验的自信”。恍然间,一种“此在”跃然纸上,合上书页读者也难免被这种“好在”所感染。

于坚一边行走一边分享着自己人生的豁达观念,在交流之间也来客虎灿良也若有所思,观看本片,观众皆是远方的来客。

摄影师从不吝啬于记录普通的路人,在街巷上偶遇到前来的游客,晒太阳的老人,伫立在原地的静物,以及美食,这些都是滋生出优美文字的土壤,吃从来都是生活所需,对文学创作者来说更是不容忽视的细节。会品尝,会观察,才会给作家细细回味的空间。

我们也许会在某个地方短暂休憩,留恋风景,但文学作品可以把这些风景永驻,纪录片的影像又再度把文学作品里风景和文学家的生活重构。后疫情时代,没有人知晓,曾经的确信的生活环境是否还会再回来,但诗人的诗意不就在于赵无极“艺术使我不怕死”般的勇气,为你我提供着一份更持久更厚重的价值维度吗?


文学书写生活,影像激发感知


“读书日”的出现和被强调正是因为日常里阅读活动的缺失与匮乏,在这现代化的“有”里,我们总在祈祷多握住几个苹果,忘记了也许人的一生只能结出一个果实。

由此,纪录片《文学的日常》并不需要过多冗长的解说词,也不必导演与制作团队多加修饰,作家本人对自己生活的娓娓道来便是最好的读解,有什么能比聆听他们朗读自己的作品更能体会到细微日常?纪实的影像配合着作家的文学语言带领“朋友们”走进无限生活。

在纪录片体系中,很多触及边界的影像类型都尚未被准确定义,譬如“文学纪录片”或“作家纪录片”的概念究竟为何,但这些模糊的边界并不阻碍观众的感知,它们都可以通过强调不同的客体来呈现作家及其文学作品。

“访谈式”的纪录片虽有着传统和对话感,却可能由于文本的单调而失去了更多乐趣故而显得古板,本片明智的摒弃了这一方式,也未拘泥于详实的文献汇编资料,反而在对文学文本熟知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片段,让作家彻底与文学作品融为一体,共同在场。

导演王圣志与同伴时而与作家和来访者的互动,潜在地激发着被拍摄对象本身的表达欲,但并不预设过多的疑问与期待,而是平静地捕捉偶然与巧合。

在第三集中,受节目邀请李修文与韩松落终于实现了二人约好的会面,在兰州开始了好朋友共同的旅程,奔赴敦煌。

二人在旅途中交流着各自的文学观与世界观,李修文的作品《江东父老》《山河袈裟》也被带着一直“在路上”,躺在车头看前方,立在滩涂石块上感受河边的阳光,画面里的“书”不仅是贯穿每一集的具象道具,更是一种文学的抽象存在,与你我一样感知着生命。

此外,跟拍镜头始终在悄然填补着文学作品中那些需要想象的景物画面,也保持一种发现“惊喜”与相遇的态度,摄影机充当的不是完全纪实的机械设备,是另一位沉默的读者、观众与访客。

当“旅游团妈妈”们和镜头热情打招呼时,戈壁上的团建队伍经过摄影师时,小小的仰拍角度把人们勾勒的如此可爱。在不恪守某一纪录片拍摄思路的结构中,《文学的日常》借助视听赋予了文学作品和作家品性更具有触动感知的扩散性,维持着流动又不失稳当的视觉节奏和作品的整体度。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已于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和优酷视频同步播出,在文学世界中畅游,去寻找到一份倒流的时间,相信,观众在静与慢的节奏中,定能找到满意的回答。


点击“阅读原文”,将会观看《文学的日常》第二季第二集。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旧金山的格伦峡谷公园当代人最大的危机:沉迷于“二手生活”刚刚!拜登宣布“武力保卫台湾”、支持日本“入常”、打造印太经济圈!网友:老糊涂了吧...通胀居高不下,波动持续加剧,美股市场“极端变化无常”左派的反法治伎俩!关于“泄露”出来的“高院堕胎非法化”(上)图片故事(19)儿子小时候旱季刚刚开始,加州两个最大的水库已经处于“极低水位”,用水危机初现文学的传承|南周阅读封校68天,我拍下和室友逐渐发疯的日常堕胎与党争,美利坚的日常一天在小人物的日常里,看见大时代的扬沙焚书坑俄?乌克兰宣布查封和烧毁了众多俄罗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把俄国人说成了好人”突然一想, 很多年前东南亚国家排华时, 中国能不能出兵?和此番俄乌情况差不多呀国潮寻味|重庆美食“文鉴”:火锅、小面、酸菜鱼……当“奶爸”的日常更新(被咬了)+分享一大波干货,进来看。【九零后老妈随笔】5/13/2022 幸福琐碎的日常半导体封测市场恢复“正常” 先进封装占比上升获赠11亿美元新建环境学院!斯坦福为何能“文体两开花”?自从显示IP地址,地域黑又“文艺复兴”了《文学的日常》第二季:奔赴一场文学世界的“精神富有”漂亮的包包 LOL内娱“文艺复兴”,画皮难画骨心怀诗意,不惧苟且关于“老板有没有套路我”的几点思考《罗小黑》背后的动画人,做了一部呆萌又温暖的“神仙日常”丨幕后专访在较量中,情绪激动的一方必居于劣势转了一圈,如今小孩子的娱乐活动,又开始“文艺复兴”了去小镇,有「人间值得」的日常95后导演陈剑莹斩获金棕榈,中文发言深情诗意!谷爱凌戛纳走红毯!澳洲省钱必看!这些意想不到的日常消费品竟然都能申请税务抵销!围绕华人辫子的种族偏见与当今的“文化挪用”读懂白的诗意:素如积雪,似玉似月的奇绝里最真实的, 是对那个时代住房的表现当“闷声大发财”的核导实验成为朝鲜的日常…简约设计的乡下大宅,自然精致的栖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