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春:80%的平静很快漫过我那20%的焦虑
撰文 | 尹晓琳
责编 | 施杨
关于喜欢上划赛艇这件事,金蝶创始人徐少春做过一个解释——以前他这个人比较刚性,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而划赛艇锻炼刚柔相济的能力,他希望能有张有弛。
眼下这个“徐徐道来”的徐少春穿着白衬衫,看上去沉稳、静态,容易让人忽略他在青年时代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篮球,擅打小前锋,总在球场上向队友高呼:“现在到了关键时刻!”
本质上他至今仍是个享受竞争的人,主动性在于“竞争很好玩儿”,被动性则是“在我们这个行业,不是说今天竞争压力大,我一直竞争压力就大”,从创业到现在“没有停止战斗过”。
但竞争的负面作用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徐少春身上这种动与静的冲突,也如他所信奉的阳明心学——王阳明不是儒生,而是儒将,阳明心学也远非字面上那么佛系,它并不推崇佛家的圆融。
2023年是金蝶创立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软件行业数次被验证是一个“艰难”的行业,同代创业者相继折戟,或在与行业分道扬镳后踩中别的风口青云直上。而徐少春就在这条长长的赛道上,有时艇头高高抬起,有时船艏往下一垂。
不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扫地僧人在分享武功秘辛时说过,武功绝学招招致命,必须用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否则会反噬自身。徐少春获取稳定性的心法不是佛法,而是阳明心学。2016年,徐少春将金蝶的核心价值观定为“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阳明心学如同根脉,万物归于一心,他希望金蝶能长在其上。
但信仰总是可疑的。风险投资家保罗·格雷厄姆有一个观点,人们在某方面表现出色的三个必备条件是天赋、决心以及对特定主题的痴迷。如果把条件缩减到一个,那就只能是“对一件重要的事情无私地痴迷(to have a disinterested obsession with something that matters)”。徐少春对阳明心学的知与行,可称“对特定主题的痴迷”,但如何让致良知的心学由一个人的信仰变为一群人的“道”,而非老板下发的一套黄冈题库?一个企业家的务虚与务实又如何天然地合二为一?
青春发达,但大器晚成
越是难做的行业越是崇尚大打明牌、态度鲜明、思路明白的三明主义,因为没有对手可以在一夜之间跨越过程中的沟坎。
在这个看上去艰难的行业里,徐少春早早得到过勇敢者的犒赏。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前后,一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到感召,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后来这批企业家被统称为“九二派”,徐少春便是其中之一。1993年创立后,金蝶于1996年进入扩张期,连续3年业绩增速高达300%。当时的胜负手是金蝶果断挥别了Dos系统,率先推出中国第一代Windows版的财务软件,“签单签到手软”。
这是徐少春的“关键初战”,可谓青春发达,确立了他盘踞30年乃至更久的主战场——To B企业管理软件服务。
在1997年某个忙碌的时刻,徐少春写完作为程序员的最后一行代码,走出了跟机器打交道的世界,开始从跟人打交道中寻找乐趣。后者更难,因为不再遵循简单的“if,then”逻辑。30年过去,徐少春从一名雄心勃勃、简单明快的码农,成长为行业老兵,几乎踩过了这个赛道的所有坑——早期创业融资的困难,产品升级的困难,激进转型带来的挫折等等。最终,作为软件服务市场上的名门正派,金蝶坐稳了“数一数二”的位置。
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国至今没有软件营收超过100亿元的上市公司,软件公司一年的营收比不过互联网公司一个月的收入。一个“集体性偏难”的事业,吸引力在哪?如一位作家所观察,成年男子喜好的东西多半带点儿苦味:烟草、茶、咖啡、老白干、探险、极限运动。本质上,苦能提升乐的品质,带苦的快乐是高等级快乐的一个标志。
更现实一点说,3月17日任正非在“难题揭榜”火花奖颁奖典礼上提及,华为已经具备ERP研发及落地应用的能力,公司自己的管理系统软件MetaERP通过了内部验证,具备推广的把握。这段被单独截取后显得意味不明的话导致金蝶和用友股价大跌,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基于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新一代ERP市场仍然处在爆发的前夜。只不过,爆发的前提是积淀。有趣的是,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慢,甚至远离慢,但站在爆发的前夜,人们会意识到慢是一个未来概念,而快,需要回头看纵深处。
徐少春的判断是,未来每一家企业都会成为科技企业,每一家公司都会变成软件公司,金蝶要做软件公司背后的软件公司。在评价“华为是否将搅局ERP市场”时,一位CEO私下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华为本身就等同于一个不断进化的“大软件”,怎么可能贸然把“软件世界的自己”拿出来卖呢?从这个意义来看,金蝶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服务商,在过去30年中倒是踏踏实实地积累了成千上万的管理场景和实践经验,整个系统的延续性也做到了一定高度——至今为全球超过740万家企业、政府组织提供服务,网络效应以及较高的替代成本意味着护城河。
在当下的有限规模和未来的雄心壮志之间,徐少春显得胸有成竹,“金蝶一定会成为一家世界500强。”他推崇人要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持镜自照的日课练习
但另一方面,令徐少春自豪的续费率同时带来一种挑战。“以客户为中心”被列为金蝶哲学的核心宗旨,大白话是“担心他们明年不续费”。所有金蝶人对客户抱持一种虔诚的态度,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可持续之处在于,利他就是利己。徐少春所强调的“时时刻刻利他”,表面看似反人性,同时却也是对人性的迎合。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探讨过“自私与利他的生物学本质”,尽管成功的基因都是自私的,但我们却会看到“有些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生出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这里所谓的自私都是中性词。
更残酷的是,To B赛道虽然又难又慢,但每隔几年总能变成一个喘息和回旋的战略港湾——每当增量欠奉,挖掘存量变得正确时,To B赛道的玩家就会变多。这也加大了竞争格局的复杂度。一边是在C端收割完毕的互联网巨头用行动表现出对B端的兴趣,一边是同行们相继转型云服务,还有一边是此起彼伏的创业公司,如今甚至连华为也“演而优则唱”了,金蝶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吗?
竞争压力大,徐少春却略显松弛的原因可能在于“难”。这是一个典型的需要持续沉淀跨行业专业知识的行业。如果没有服务过数百万跨行业企业客户的实践经验,没有积累过众多行业领先客户的复杂业务场景,ERP业务很难真正落地并发挥价值。要想弥补这个鸿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技术,乃至海量客户的验证,更需要时间的积累。
正因如此,互联网公司进场后,一般跟金蝶是合作关系,腾讯、阿里进场后没有涉足ERP,更偏向于提供底层云服务、基础设施。假如飞书真的打算进入管理软件行业,徐少春觉得“这是自讨苦吃”。“坦率讲,它把自己那盘生意巩固好,还可以做得更大,跑到我们这个行业,不仅做不大,还那么辛苦,何苦?”
作为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一部分,一年中,徐少春花在拜访客户上的时间差不多占到1/3。2018年他专门开设了名为“徐少春个人号”的微信服务号,把个人号嵌到金蝶的软件场景中,用户可以直接跟他反馈、对话,他本人每天花1-2小时阅读密密麻麻的来信。
“我以前天天听到的就是客户的声音。20多年下来,像我自己还有更多的人,跟客户离得远了,我们听到的客户反馈更多来自内部汇报。”而现在,“徐少春个人号”相当于给他开了一个“天眼”,他就像站在山头指挥战役的将军,而不是被胶着的战场障住的开路人。通过个人号他甚至能了解公司的方方面面,“客户反馈的所有问题背后都是我们内部的问题,产品、交付、客服、销售……凭这个(个人号)我就抓住了牛鼻子。”
这种“与客户在一起”的渴望甚至引发了投诉,“曾经也出现过客户说你烦不烦呢,天天这个头像浮在我面前,后来我们采用了隐藏技术,一般情况下看不见。”徐少春笑称。这种自嘲其实是跳到局外的旁观者清,也是“持镜自照”的大智慧。客户扮演着当头棒喝的角色,永远在检验金蝶“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的成色。
“徐少春个人号”的背后有一个400多人的运营团队,来自多个部门,徐少春每天会挑问题做回复,有些则标注“重点跟踪”,转发给相关人员,“我一转发过去,他们就知道我关注了。所以你看,我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金蝶的所有员工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80%的平静很快
漫过20%的焦虑
前不久,俞敏洪在2023亚布力论坛上说,如果再让他选择的话,宁愿去当一个旅行者,哪怕当个流浪汉。他认识的企业家老朋友们,没有一个有真正高质量的生活,都在没日没夜地干活。对此徐少春有过一个更自洽的说法:“创业赚的是脖子以上的钱。思考让人眼睛发呆,头发发白,智者应该是这样的。”企业家的人生与普通人一样,也是苦与乐同。孟子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彼人也,我亦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如果把人的情绪状态分为平静、欢乐、焦虑、忧愁,徐少春自称他在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中,处在一个比较平静、乐在当下的状态,“即便有10%、20%的焦虑,很快我的平静就覆盖了它。”
不过,他从前对待焦虑的态度是更焦虑,如今80%的平静又如何漫过那20%的焦虑?答案也许是阳明心学。徐少春理解世界的大框架是四个字:心-道-德-事。从后往前说,事是“事功”,人在事上练,是安全的,人浮于事,是危险的。德是以善意打底的智慧,企业家大多数学好,但被计算的不是利益,而是价值,比如新商业文明中跟客户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成就。道是什么?从暗合道妙到明合妙用,掌握事物内在规律后,依道而行。心是本心,也是万亩良田。
其中最关键的“在心上用功”被徐少春归结为两件事:一是明心,二是净心。明心就是让心透亮起来,要有两个相信:第一,相信我们心中有无尽的宝藏;第二,相信因果,相信行为作用和反作用。净心是要反省,克制贪欲,分辨自己的起心动念。
将信仰公之于众,想必做好了不被理解的准备。看上去,徐少春在极度务实和极度务虚之间自由横跳,尤其在务虚时表现出特立独行的勇气。他在办公室挂了两幅星云大师的题字:心闲、无我。从2014年开始,他更是通过“每年一砸”这样看似行为艺术的动作来昭告“大破大立”。
北大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说,今天的世界盛行解构,解构“神圣”,解构“圣人”,以致蔚成风气:蔑视不稀罕,仰视倒是稀罕了。也许正因如此,我们反而更该尊敬这样的人。有道和无道的企业家是截然不同的。依道而行的结果是动亦定,静亦定。尤其对一个企业家而言,底层的“定”使人纯粹,而纯粹帮他积累起足够的直觉。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提及,他做决策是先有直觉,外加一点数据分析。很多领导者精疲力尽的原因是直觉不够。直觉从哪里来?“说白了任何人如果对一个行业用心,就会有深刻的洞察。这么多年我的这颗心都倾注在软件行业上,所以对行业的变化会有种直觉的判断。”这是徐少春的答案。
◎2014徐少春砸掉客户的服务器,宣布进军云ERP
辛苦的理想主义者
想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徐少春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如何建设强大的人才梯队。从这个角度看,徐少春对心学的信奉看似务虚,本质是务实。阳明心学是一门入世的学问,最推崇知行合一。
除了拜访客户外,徐少春有一部分固定时间花在办学习会上,把工作当成“道场”。在每周一次的学习会上,金蝶人分享和讨论经验教训,徐少春做最后点评。不得不承认,说服他人的努力,有时与傲慢连在一起,成为一种进取性的、居高临下的说理。金蝶的学习会则更像是不同经验之间求取理解的努力,这甚至是徐少春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更早时,他“一把一把把金蝶拉扯大”,现在他把更多精力放在高管队伍和年轻人才队伍建设。
务实的另一个表现是,徐少春在十几年前就一门心思求索与推动中国管理模式,毕竟技术是可以追平的,慢功夫在于管理输出——ERP的本质是一套软件化的管理制度,覆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2006年,徐少春在一场演讲中提出业界与学界需探索“中国管理模式”,有大咖当场提出反对意见,说他只同意“中国管理模式”中的两个字——“中国”不同意,“模式”不同意,只同意“管理”二字。而徐少春认为中国管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是一门科学,是需要人干的,特别是数字化管理的科学实践。”
主观上徐少春没想过要成为一个布道者,但他承认自己是“狂热的理想主义者”。徐少春是湖南人,骨子里有“恰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湘气质,他赞成王石说过的一句话,“你现在没有变强,是因为你很舒服”。
一家存在30年的企业,不仅需要学会归零,更需要重构、颠覆。
目前超过50%的高端市场仍然被SAP、Oracle占据,徐少春心底始终有一股“不服气”,他认为中国的软件公司不会一直扮演追随者的形象,有机会在一些新的领域定义市场。在技术上,中国消费级互联网技术应用在To B行业,数量级独具优势;在场景上,中国本土企业中的大量复杂场景是国外所没有的,经常有研发团队为了给客户上ERP,跑到对方的仓库做一个月搬运工,这种复杂性反馈数据意味着定制开发、咨询能力与价值也将不断提高。“在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你没遇到那个场景,你一辈子开发不出那个软件,应用软件的关键在业务场景。”徐少春说。
更具体地拆解,40亿营收以下的企业仍是金蝶的主战场;此外,金蝶也试图进攻更大营收规模的企业市场,尤其投入重兵力进入央国企,国产化替代浪潮是肉眼可见的关键战役,华为的蠢蠢欲动似乎愈发证明了胜利果实的诱人之处。
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对于一家存活30年的跨周期企业而言,市面上的各种急切都显得浮躁。如吉姆·柯林斯的研究所说,“10倍速”稳定增长的企业领导者有四个核心特征:第五级雄心、严明的纪律、建设性的焦虑和基于实证主义的创造性。所谓“日行20英里”的成长纪律甚至要求在成长速度上同时保持自我加压和自我克制,既要实现增长,又要保持节奏,就连太快也值得警惕。
以下内容节选自采访对话: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
传统软件公司转型SaaS公司要经历一个巨大的挑战,原来是收现金的公司,现在收入模式改变,经营上会有很大的压力。
徐少春:
原来可以把四年、五年的钱一次收到位,现在只收一年的了。外部环境短期来看是变差了,包括很多中小企业生存环境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三年疫情。但长期来看,我是看好的,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是呈线性的增长。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讲,随着中美对抗,技术解耦,再加上我们完全有能力替换SAP、Oracle这些产品,国产化替代的机会比较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国产化替代。
CBR:
对金蝶而言,挑战和机遇在哪里?
徐少春:
挑战在于,怎么能真正变成一个世界一流的公司。金蝶不是靠政府保护而成功的企业,过去30年我们的发展依靠自主创新,依靠市场经济,依靠产品和服务,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未来也是这样。但是中国人的消费需求和品质提升了,我们的产品服务也要升级,而且我们要走向国外,所以30周年我们提出的主题是“Hello World!从心出发,世界一流”。我们要提供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这对金蝶来讲是一个挑战。
从心出发的“心”,我是讲三颗心:爱心,我们要把爱客户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匠心,用高品质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信心,一个强大中国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管理软件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要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把“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的文化进一步凝聚起来。怎么凝聚呢?我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每周有学习会,干部参加,我亲自主持,跟业务场景结合起来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比如我们挑一些原文,再结合工作实践和场景,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评,激发全体员工的斗志。
CBR:
中国软件行业是一个正确的行业,但可能很难走,整个行业集体经历了数次艰难时刻,比如软件集成商陷在价格战的泥潭里,甲方会把乙方的工程师们当作施工队,您是怎么看待的?
徐少春:
最难搞的行业最有生命力,最难做的事业一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原来总会讲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我这么多年就是在做一个难而正确的事情。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成长、中国经济崛起,过去是靠资源,靠勤奋,靠商机,也靠一点管理,但未来是要靠管理的,管理在任何企业、任何行业要被摆在一个至高点上,伟大的产品是管理出来的,日本、德国那些精细的产品都是管理出来的,是一颗匠心干出来的,在中国我们也需要有这种精神,对传统企业来讲就需要管理,对我们来讲,就需要帮企业打造一个管理数字化平台。中国的强大需要有中国的管理软实力,管理软件就是一种软实力,就像文化、意识、教育,中国一样需要这个软实力。
CBR:
说到理想主义,创业30年,您怎么呵护它?理想主义的另一面应该是极端的现实主义,因为过程中有很多打击、困难。
徐少春:
我是湖南人,湖南人就是敢干、吃得亏,在我身上是有的。你想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我们这点事算什么。所以我愿意为这个事业继续坚持下去,最后一定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