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传来噩耗,中国著名藏族导演、编剧、作家,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万玛才旦因突发急病医治无效,于5月8日凌晨在西藏逝世,终年53岁。
万玛才旦(1969-2023)
万玛才旦,1969年12月出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为拍电影辞去藏地教师的公职,2002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成为北电历史上第一位藏族导演。2005年,他凭《静静的嘛呢石》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这也被视为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第一部纯粹的藏族母语电影。他之后的作品《寻找智美更登》(2007)、《老狗》(2011)、《五彩神箭》(2014)、《塔洛》(2015)、《撞死了一只羊》(2018)、《气球》(2019)都是以藏族母语拍摄。2015年,《塔洛》作为他的第五部电影获得了52届金马奖最佳剧本改编奖。2016年12月,《塔洛》全国公映期间,我们的直播节目“日刻·直播看大家”有幸邀请到万玛才旦导演。对谈中,万玛才旦导演真诚地与我们分享了他对藏地、对电影的思考。万玛才旦镜头下的藏地从不是那个被猎奇的藏地,他冷静平和真实生活的细节,没有一丝强烈批评的意味,只负责留出许多观众思考的空间。戴锦华教授在电影课程《中国电影50部》之《气球》中,曾介绍万玛才旦导演的独特精神,“某种意义上,万玛才旦是近二十年来在华语电影当中崛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藏族导演。他的影片不仅仅是一种对藏地生活的再现,他的影片同时以他非常原创性的、非常个人化的,具有高度风格化的特征,而使得藏地的风光、藏地的生存、藏地的故事、藏地一些非常传神的角色、个人命运的故事形成了中国电影当中的某一个新的高点。同时也形成了整个中国电影极端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多民族生存的画廊中的非常独特的一幅或者说一个序列。”
我们已经看过太多传说中的藏区,一切被符号化——预先设置的电影故事,必然包含着神奇;不时出现的藏地风景,神圣的庙宇,戒律清净的喇嘛,蓝天白云以及五色经幡……在这些电影中,藏地是被神话的,与现代文明毫无关联的出世。那么,作为藏人导演的万玛才旦,他如何看待藏地,看待藏地电影?他说:“我的电影不会用来拍摄那些美丽的雪域风光、满足外界对西藏的好奇心,藏文化对我影响很深,正因为熟悉,我才不会把关注点放在那些表面上。”万玛才旦的作品对藏区有深入而细致的描述。在很多人眼里,《寻找智美更登》是一部不够“好看”的电影,有人甚至认为是公路片。电影开始20分钟后,才出现了第一个移动镜头。而作为影片唯一的女性角色,女孩从未摘下蒙面的头巾,只露出两只眼睛。“智美更登”是什么?它是藏地传统八大藏戏之一,他是一个关于施舍的佛教故事。讲述一位王子,在修行的道路上,他将儿女、妻子,包括自己的眼睛都施舍给了比自己更需要的人。这种施舍在现代人看来不合人情,不可思议,却是一种修行的境界。万玛才旦并没有在影片中将宗教拔高,他只讲述了一个摄制组要拍这段故事,在村里寻找扮演智美更登的男女演员。有一个女孩很合适,但她提了一个要求,要去城里寻找那位曾经一起和她唱《智美更登》的前男友,因为她希望让那个上大学后抛弃她的男孩来扮演智美更登。《寻找智美更登》和《静静的嘛呢石》不同,万玛才旦不再拘束在一个极小的地方讲一个故事,摄制组一路寻找、一路讲述,各种人物,各个侧面,自然而然地呈现,贯穿整部电影的两段爱情,一段是同行的向导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他是一位还俗的喇嘛;一段存在女孩的心理,却从来没有被正面展示过,爱情从来都是电影中最容易令人激动、共鸣的部分,却被导演以最冷静客观的方式来呈现。在电影中,万玛才旦设置了三组人物,一组是老式藏人的代表,他们是扮演智美更登妻子的女孩,介绍女孩的藏戏组织者,施舍妻子的老汉,喇嘛庙里的小喇嘛们,他们信奉宗教、以藏传佛教传达的慈悲生活,有藏人最朴素的情感表达。可以说,在他们身上,有着智美更登的光辉。另一组是现代藏人,酒吧里唱流行歌曲蔑视爱情的歌手,上大学后就抛弃青梅竹马的男老师,和不会唱藏戏的藏戏团的孩子们等等。他们的思考方式越来越像现代城市人,但导演并没有批判。还有一组是电影中的摄制组一行人,他们的工作与足迹决定了他们比普通藏人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经历,显然他们并不可能退回到传统的藏地文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就反对传统文化,或许这其中有万玛才旦自己的影子,带着他的困惑与思考。《塔洛》是万玛才旦的第五部藏语长片,改编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在进城办理身份证的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电影节颁奖词如此评价道:“《塔洛》描绘了一个孤独生命的肖像,他一无所有,即便如此,仍旧是至善至美的生命。”
《塔洛》也是一部纯粹的藏地题材电影,依然没有明显的藏地符号,万玛才旦用固定长镜头形成一个凝视的目光。这一次更使用黑白影像,除了感官上的独特,更像“一个人正在静静的在看他的生活,看他的经历。”那个人是塔洛,也可能是从一个小县城前往北上广的任何一个人,“塔洛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万玛才旦说,“孤独、迷茫、变革所困扰的不只有塔洛。”万玛才旦镜头下的藏地从不是那个被猎奇的藏地,他冷静平和真实生活的细节,没有一丝强烈批评的意味,只负责留出许多观众思考的空间。这才是文艺的力量,用非常规的方式抵达人心深处。万玛才旦,来自安多藏区,先后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鲁迅文学院。199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用藏、汉文发表中短篇小说五十余篇,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等文字。作品获“章恰尔”文学奖、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秀奖等多种奖项。已出版藏文小说集《诱惑》、长篇传记文学《大师在西藏》、长篇翻译作品《说不完的故事》。
2002年开始电影编导工作。主要导演作品有《草原》《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五彩神箭》《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
2002年,编导个人第一部短片《静静的嘛呢石》,凭借该片获得大学生电影节第4届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剧情类优秀奖。
2004年,编导35mm彩色短片《草原》,该片获得第3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学生最佳短片奖。
2005年,自编自导剧情片《静静的嘛呢石》,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2008年,拍摄纪录片《巴颜喀拉的雪》。
2011年,执导剧情片《老狗》,该片获得布鲁克林电影节最佳影片。
2014年,执导剧情片《五彩神箭》,该片为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开幕影片。
2015年,凭借《塔洛》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赢得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三项提名。
2016年,监制剧情片《清水里的刀子》。
2018年,凭借执导的剧情片《撞死了一只羊》,获得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
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中国电影50部
活字文化 出品 |bilibili 播出
50部电影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气球》是万玛才旦导演的一部十分精彩的作品,识别上图二维码,预约戴锦华教授精讲影片“《气球》:藏地画卷与作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