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话北京顶尖钢琴名师:学琴不该费妈,应该“费”老师

对话北京顶尖钢琴名师:学琴不该费妈,应该“费”老师

教育

大家好,我是桃蛋妈,今天跟大家聊聊孩子学钢琴的话题。


说到给孩子培养特长爱好,很多家长的首选都是钢琴。


现在的00后、10后,要么正在学钢琴,要么曾经学过,要么班上有很多个会弹钢琴的同学。




我们这一代人对钢琴有情结,从小就仰慕这门艺术,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学,现在条件允许了,满怀激情地把孩子领进钢琴殿堂。


然而真正开始学了,却发现一个痛苦的现实——学琴,没有那么容易,太费妈/爸了。



伴随着学钢琴的热潮,近些年钢琴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家长们在钢琴上投入大量时间、金钱、精力。


但是实话说,大家也在钢琴上面踩过不少“坑”,走过不少弯路,不少家庭学到半途就放弃了,鸡飞狗跳了几年时光,什么都没留下,很可惜。


钢琴学不好,学不下去,真的就只是孩子不喜欢、没天赋的问题么?桃蛋妈觉得不尽然。


培训市场的极速扩张,必然会带来良莠不齐的质量问题。实际上,通往钢琴艺术殿堂的路,没那么好走,很多孩子根本没到达能享受钢琴的阶段,就被前期枯燥的练习打败了。


孩子需要一位合格专业的领路人带着,才能蹚过沟坎,熬过考验。


学钢琴其实跟任何一门学科一样,需要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教学方式、成熟的老师、有储备的家长,这些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不仅是钢琴,世界上所有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都需要经历从上手感兴趣——苦练提高——厌倦——鼓励……的过程。


我们平时能看到各种如何学英语、学数学……的帖子文章,但真正深入探讨学钢琴的,几乎看不到。


钢琴教育专业领域人士的发声,实在太少了,真正的好老师、艺术家们,可能都只在他们的圈子里互相沟通,我们家长的信息量不足得可怜。


一个带孩子去学琴的家长,可能什么都不知道,被一家看上去不错的机构宣传一番,去乖乖交钱了。


孩子学钢琴开始得马虎,进行得痛苦,结束得不甘——这成了很多家庭的痛点。


一个好的钢琴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家长可以通过哪些细节甄别钢琴培训机构?


如何激励孩子才是正确科学的?


有没有让孩子“无痛”学琴的办法?


孩子学琴的自驱力到底怎么培养?


……


桃蛋妈觉得,只有弄明白这些问题,才能大大降低孩子学琴的成本,也让孩子最终能在钢琴上收获成绩与乐趣。


桃蛋妈有幸认识一位青年钢琴家/钢琴老师,他叫王星宇,硕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是施坦威肖邦钢琴比赛的评委、中国音乐学院钢琴考级考官、人民音乐出版社全国青年钢琴明星教师、中国音乐学院社会音乐高级教师。


他也是北京海淀万柳地区一家以钢琴为主的艺术教育机构的创始人。


他的学生家长安娜妈妈是我的好朋友,去年安娜妈妈在一篇自我分享里提到过王星宇老师:



如果说海淀区是北京的教育高地,万柳地区就是海淀区的高地,我截张地图,大家就能直观地感受到万柳的地理人文氛围——


与北大清华做邻居,熏陶着圆明园颐和园的清风朗月,周围海淀牛校云集,教育资源在北京首屈一指。



当时安娜妈妈在文章里提到这么几句话,有不少读者纷纷在后台问:“安娜的钢琴老师是谁?是北京哪家机构?”


大家知道,能在海淀万柳扎下根,十几年来学生成绩瞩目,口碑优秀的老师,是经过了严苛的考验,激烈无比的竞争的。


大家对一个好的钢琴老师,求贤若渴。


正因为如此,桃蛋妈今年约王星宇老师促膝长谈了一次,希望能为大家取取经。


王星宇老师


我惊喜地发现,和他沟通,让我得到了很多干货,他也让我看到了,作为钢琴教育者,他的优秀之处、过人之处,让我从此对一个好的钢琴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有的清晰地认知。


前面说到的问题,例如如何培养孩子的练琴自驱力等等,我替大家问了王星宇老师,他一一做出了解答,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真心希望,更多琴童家长能看到这篇文章。


以下是王星宇老师的分享——






牛娃成长记的各位读者,大家好,很荣幸为大家分享钢琴教育领域的心得体会,我姓王,孩子和家长们都叫我王老师。


先从家长们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开始聊起吧。


很多家长都问,孩子不爱练琴怎么办?不练琴母慈子孝,一练琴母子反目。


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长期维持孩子的学琴热情?


任何一门技艺,进入重复练习的阶段,枯燥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对孩子来说,对抗这种枯燥尤为艰难,初期的热情,很容易被浇灭。


学琴的过程,就是“枯燥”和“热情”互相拉锯,互相抗衡的战斗。


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带领帮助孩子打这场战斗,这不仅仅是家长一方的事。


我作为钢琴老师,不想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兴趣班老师”,我是一个学科的老师。



我觉得好的钢琴老师,教学思路应该是两条线,一条线是传授技巧,另一条线是规划激励方式,保护好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老师这部分我就不展开说了,因为今天主要是跟家长分享。


那么家长可以做什么来激励孩子呢?有几个技巧。


首先,每个人都有一个枯燥“耐受点”,一般成人的耐受点可能是25分钟,小孩可能是10分钟左右,坐不住是肯定的。


孩子的枯燥耐受时间,需要一步步培养提高,一开始大家不要心急,不要丧失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耐心陪伴很重要。


通常情况下,老师一周只有一次课,剩下的6天时间都是在家里练,建立学习习惯和演奏习惯,都是在家里。


第二点,孩子都怕练“生曲目”,乐曲旋律他没练熟,没听到的时候,光看谱面,孩子是感知不到最后的成果的,所以练习过程对他来说是特别枯燥的。


所以我会告诉孩子们,你们必须要去听乐曲录音,我上课的时候也会给他们录示范。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听,这样孩子就会有旋律的共鸣,会期待自己练熟以后的效果。相对来说,就会减少从完全陌生的曲目开始练习的那种枯燥感。


第三点,可以带孩子去听音乐会、歌剧、舞剧,看各种各样的演出,让他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有代入感,去弥补他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枯燥。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爱上音乐,对音乐有理解,许多功夫要花在钢琴外。


第四点,家长要当观众,千万不要在家里当严厉的教师。


有的孩子练琴的时候,一遍都没弹完,家长给他指出了n多个地方:“你这儿错了”“你那儿错了”,这样特别不好。


我们得让孩子弹完,如果他连一个弹完的过程都没有,就给他指出了错误,挫败感就来了,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第五点,高效地练习。有的孩子家里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今天去体育锻炼了,满头大汗踢完足球,打完篮球了,或者刚跳完舞,没有任何的精神状态的时候,就开始练琴,这很显然不合适。


高强度的训练以后,练琴就是疲劳作战了。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时间让孩子练琴?比如说刚放学回来,规划好今晚要做哪几件事。钢琴需要在孩子专注度高的时候练,这是合理的安排。


还有几点,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做的。


在教新学生时,我都会问孩子和家长一句话:“你们学琴的愿景是什么?


好多人的回复都比较模糊,我说别说那些很虚的东西,我们就定量化的指标。


比如说:“我希望在小学阶段能考过九级,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我说:“这个很简单,你五、六岁开始学习,大概有五、六年的时间学习,一点都不难。”


然后我会详细给孩子规划,学琴半年、1年、2年、3年,分别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规划得非常清楚。


目标非常重要,家长千万不要把学琴当成“兴趣班”玩玩而已,一定要严肃对待,像对待一门学科一样。


王星宇老师和他的学生


有的家长会用物质奖励去激励孩子练琴,在初期的时候,算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但是孩子学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年龄越大,比如说9岁、10岁再往上的时候,这种物质的刺激和满足就无法打动他了。


因为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都比较好,我们需要用一种更长效的方式去激励他们。


长效的激励,有对荣誉的渴望,伙伴们之间的认可,这些能更持久地影响孩子。


要让孩子“上台”演奏,让他知道练琴的目的,不是在琴房里弹,也不是在家里弹,要让孩子知道“我是有受众群体的,有别人当我的听众的。


从学琴初期,就可以让孩子不断参加一些音乐会、一些比赛,不必等到孩子练得特别牛以后再参加。


这样的话,他能够把练琴的过程和最后的成果结合在一起,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能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去引导孩子知道,练琴的意义是什么。


我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会给孩子们举办这种音乐会。音乐会可以是汇报式的,也可以是个人独奏音乐会。


比赛也是一样,可以让孩子先从一些非常简单的,小范围的,不是特别有影响力的比赛开始,孩子需要获得这种荣誉去激励自己。


老师和家长需要规划,不能一上来就让孩子打一些特别高水准的比赛,我们可以从小的开始,然后不断去进阶,让比赛的层次越来越高,比赛的含金量越来越大,比赛的竞争度越来越强。


正常情况下,其实的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几乎差不太多,就像我们平常人的智力,超高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在一个区间,还是要看后天的培养和努力。


有的家长说,为学琴家里鸡飞狗跳了好几年,亲子大战好多轮了,好不容易考到了几级,取得了一点成果,孩子却彻底烦了钢琴,说我再也不想碰钢琴了。


这真的非常遗憾,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孩子都是会和伙伴比较的,如果他横向比较发现自己优于别人的时候,他的心理会微微产生一些变化,会更有积极性。有句话叫,因为擅长所以热爱,能坚持下去的孩子都是有自信心和动力的。


但如果这件事情他很不擅长,久而久之就是放弃,如果差距较小,觉得能追得上还好,如果发现差得太远追不上,他就不会去做了。


所以从最初阶段,就要有意识地规划如何激励孩子,这非常重要,不要等到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都磨灭完了,到时候可能就无法弥补了。


上面说的这几点,都需要家长和老师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培养理念,有很良性的沟通,有很高的配合度。


我经常说,想学好琴,必须“三位一体(学生、家长、老师)”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


如果大家希望孩子将来有应用钢琴的能力,就是他想弹什么就能弹一点,听到一首歌,不用老师教就能弹出来,可以自娱自乐,也可以简单地弹给别人听。


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水平,从学术上来讲,要练到299以上的程度。用考级来衡量的话,至少得是7级以上,如果说保险一点的话,得在9级以上,才能有这种熟练应用的能力。


要练到这种程度,需要有8到10年的时间,所以不建议孩子在小升初甚至小学阶段就放弃,像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周海宏老师说的,学钢琴这件事情至少要坚持到初三。


孩子多大适合开始学琴呢?


我在研究生阶段进行过一次针对这个问题的学术探讨。结论是现在全世界的钢琴家里,各个年龄段开始学琴的都有,小到3岁,大到10岁以上,总体上6岁左右开始学琴的比例是最大的。


以中国的现状,孩子的智力和接受能力,基本上4到5岁可以开始启蒙。


桃蛋妈还问我,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钢琴?


首先应该有一些音乐节奏感,然后有专注力,再就是手指协调能力、灵活度。


其实我觉得,与其说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钢琴,更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样的家庭适合学琴。


在孩子早期学琴阶段,其实家庭的影响和引导,家长的意识,更重要一些。


以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举例,如果说课时费太低的话,很难找到好老师,这就要求家长得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给孩子找一个具有一定水平的好老师。


再就是家庭氛围。我的学生里,90%以上的家庭都不是搞艺术的,学钢琴不要求家长懂艺术,但是家长懂得教育理念、有学术氛围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孩子。


另一方面,家长和老师之间保持良性沟通非常重要。我会问每个家长:“您有什么愿景?”


有的家长根本不清楚要什么,带孩子来学钢琴,说:“老师你教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这是我最“害怕”听的一句话,就是家长认为钢琴就是个“兴趣班”,我只要交钱,随便学学就可以,这种是很可怕的。


对学钢琴这件事没有确切的目标,抱着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心态来学习,根据我的经验,这样的家庭都很难学好。


说到学琴要求家长经济能力时,桃蛋妈问了我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拿北京来说,想让孩子学钢琴的话,把课时费的底线卡在多少钱是比较合适的?就是说低于这个价钱,可能孩子大概率会浪费时间。”


我给她打了个比方,如果老师有一桶水,他随便就能给孩子们一杯水,知识可以随便讲,怎么样讲这个水都能灌满,但是如果说老师只有一碗水,他给孩子一杯水特别难。


再比如说,爬一座高山,老师还没走几步,要指挥孩子往高山上走,不太现实。老师至少要半山坡以上或是尽可能更高,才能让孩子们尽可能少走弯路。



我父亲是钢琴老师,从14岁开始我就给他当助教,说句玩笑话,他也曾是我的那桶水,在我跟着他学琴的那段时期,他既启蒙我,也限制我。


我在北京的东西城、朝阳、丰台、海淀,都教过学生,从北京现在的经济状况来说,我个人觉得400元/课左右的课时费是那条底线,不能低于这个价格。


我们给孩子找老师时,要考虑到一个问题,首先老师学琴的背景,他花了多少钱学琴,他的老师是谁,他学习了多长时间,因为他的高度,决定了将来他能带给孩子的高度。


教学阅历长、经验丰富的老师自然价格会贵些,好老师多年的经验加上孩子肯努力,家长愿坚持,更容易达到更好更快的效果,孩子的时间是最宝贵的。


跟大家分享下我的学琴经历吧。


我是80后,6岁开始学钢琴,我的家乡是辽宁的四五线的城市,很偏远。


我家的钢琴是我们整个市的第三架钢琴,其他两架一架在文化馆,一架在文化馆的馆长家里,我记得当时一架钢琴4000多块钱,特别昂贵


我父亲的启蒙老师是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院长,他学成以后在我们那儿的学校专门当音乐老师。


前面我提到,孩子都是会和伙伴互相比较的,最开始的时候,在我父亲的学生里,我觉得自己是学得差的。


我父亲后来说:“我的精力全都用来教我的学生,忽视了你的学习。”


早期我就是跟着玩的那种学法,反正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是很有努力的动力,但我属于有点天赋的孩子,那时候基本上靠天赋在弹。


11岁左右时,我父亲有意识要好好让我弹琴了,才开始培养我。


上中学以后,发生了一件对我改变很大的事。


我以前觉得自己弹得很差,因为都是跟我父亲的学生比,他们都比我大,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怎么样,没什么自信心。


但是在学校里,我发现我比其他学生都弹得好。


有的觉得自己弹得挺不错的同学,我听了以后都会默默在心里嘀咕:“怎么弹这样的,还觉得自己弹得很好。”


后来很多同学都知道我会弹钢琴,就让我弹一下,我一弹完以后,大家都觉得我是属于王者的那种存在。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意识到原来钢琴可以让我有这么多的骄傲的资本,有自信的资本。


那时,我觉得我的内心发生了变化,我真正意识到我应该好好弹琴了。


王星宇老师


15岁初中毕业,我站在选择人生方向的岔路口。


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学钢琴,一条路学体育(当时我体育也不错)。当时我还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走出家乡来到北京,我父亲考虑到,在我们那个小地方,搞体育没有什么市场,以后择业是问题,他就支持我走钢琴这条路。


那时候我父亲已经教了我大概六七年的时间,我的水平已经跟他差不太多了,他就给我找了沈阳音乐学院的教授杨月轩老师。


于是我每周在家乡和沈阳之间往返,周五去学琴,周日回来。那时候没有高速公路,路上坐大巴车五六个小时。


在沈阳的学习,我很努力,老师也比较欣赏我,学了几年以后了,在老师的学生里,我的成绩算比较好的。


后来老师说:“你这个水平其实可以去北京试试。”


我从来没去过北京,也从来没想过去北京,当时我觉得既然老师这么认可鼓励我,我得去试试,然后我就真的考到了北京。


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对我也很好,让我成长了不少,本科、研究生读下来,就留在北京。


毕业后,我开始做家教,带学生,在积累了一些经验资本之后,我决定自己创业。一直走到今天,在海淀万柳这个教育氛围特别浓厚的地方,有幸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可。


我的学琴路上,老师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他们是我的领路人,不仅把学识倾囊相授,还不断激励我,帮我拓宽视野,规划未来。我从一个偏远的小城,走到今天,他们是我追梦路上的重要助推人。


也许,我把他们曾经给我的,给我的学生们,传承下去,就是对他们表达感谢最好的方式。


王星宇老师演奏视频1

王星宇老师演奏视频2


我是一个有点“严厉”的老师,严厉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态度的要求上。


我一般不允许我的学生请假,除非像现在疫情学生家里被封控或者遇到什么特殊情况。


因为在我的脑海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套特定循环,每节课我会记笔记,但如果时间隔得太久,如果这节课我讲的内容,下节课我记不清,我的脑海里就没有他这个学生的循环了。久而久之,经常请假的学生,他每节课的衔接之间就会丢失很多信息量。


另一方面,学琴态度也反应着家长对钢琴的重视程度。我特别喜欢对老师有要求的家长,对老师一点要求都没有、只会花钱的家长,孩子大概率学不好。


还有一点,我要求孩子们每天弹45分钟琴,这是我教学的底线,不能低于45分钟,一节钢琴课的时间。


我带学生16年了,现在基本上只要和家长沟通几句话,我大概就知道,这个家庭对学琴的态度。有的家长可能不太会表达,但后来会用实际行动表明态度。


我的学生家长上课记笔记,有的还录像,我从来不禁止这些东西,随便录,只要有益于学习我都支持。


说实话我觉得只要孩子态度上没问题,能认真地学习,至于他能弹到什么程度,我作为老师,我不能去挑剔他。


我不会因为孩子天赋低或者怎么样对他失去信心,但如果说态度上有问题,我是不接受的,出现这种情况我可能会拒绝这样的学生。


我是双钢琴教学,可能很多家长都习惯于,一个琴房,一架钢琴,这种教学。但所有的音乐学院或者一些大师课,都是双钢琴教学的。


双钢琴教学首先效率非常高,不用老师和孩子轮流用一架钢琴。如果只有一架钢琴,一个人起身,另一个人坐下,中间会浪费很多时间,本身钢琴课一节课45分钟,时间就比较宝贵。


其次,孩子们练到一定程度,到达比较高层次的时候,就需要双钢琴,这是必然的一种选择。其实双钢琴不是一种奢侈,本身就是教学所必须的。


只不过在商业层面上,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很多机构没有做到这一点。要么没有空间,要么没有经济能力,但是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双钢琴设置是一种必需品。


王星宇老师的双钢琴教学琴房


桃蛋妈问我,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比起来,是更好教还是更难教了?


从我的感受来说,现在的孩子不能说更好教还是更难教,我认为他们“很不一样”。


我学琴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如果这个东西你不知道的话,弹500遍就知道了。”但往往现在孩子们别说500遍了,能弹50遍就不错了。


我们那个时候教育理念跟现在完全不一样,老师还有我父亲,如果觉得我练得不够,会很强制性的去要求我继续练。那个时候的学生普遍不会反抗,因为也没有反抗的动机和能力。


当时学琴资源很匮乏,没有互联网。现在的孩子可以随时查阅海量视频资料,拥有那么多书籍,我们以前根本没有,要找一点资料很费力,甚至连音乐方面的读物,比如名人自传、音乐家丛书,都没有。


现在的孩子有个特点,就是非常“自我”,这不是一个贬义词,自我带来的好处就是,自主能力比较强,自己有想法。


现在的孩子更强调个性化成长,对此就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我有一个学生,他今年16岁,是个00后,在人大附上学,他对我说:“老师我将来想做音乐电影方面的导演。”我说:“挺好,你有明确的目标,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他喜欢的音乐类型,不是传统的古典音乐,所以针对他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同的。


我会和孩子共同去研究探讨,很多电影配乐,还有日本动漫的音乐。对他的教学我制定了一个50%+50%的方式,就是我定50%的教学内容,另外50%他自己去选要学什么东西。


他的天赋特别好,6岁时就过了6级,一天弹6、7个小时,对钢琴非常热爱。现在就是他喜欢什么,我就帮他去了解,这个音乐怎么弹怎么做,有什么风格。我作为老师,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兴趣,让他去不断自由探索,陪着他一起去学。


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非常大的信息量,他们的兴趣面越来越越宽,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有的家长和孩子会担心,一开始学琴的时候,路是不清晰的。老师这个时候就要起到帮助学生和家长梳理思路的作用。


比方说,很多孩子学琴都是在小学阶段开始,我会从一开始就给学生规划一个艺术方面的个人简历。一年级打什么样的比赛,二年级打什么样的比赛,三年级开什么样的音乐会,考什么样的级。


这既是对孩子的一种阶段性激励,让孩子有收获感,同时,也让孩子有很拿得出手的履历,学了这么多年,付出了这么多,有一个收获的证明在这里。


到了初中,如果孩子提出将来有出国的打算,那我就帮他看出国什么要求,对曲目、难度、形式有什么要求,帮他去准备。作为一个钢琴老师,作为一个学科的老师,我觉得这是我必须应该做的。


还有一些学生,弹得水准更高了,希望兼顾学业和艺术专业学习,同时也很纠结应该选哪个。


我说你可以不在小学阶段去选择这个问题,可以在初中甚至说高中的时候再去做选择,从现在开始,文化课和艺术两个体系并行。


有的家长一开始没有愿景,或者学到半途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时候老师就需要肩负起引导家长和孩子的任务,让大家有一个清晰的愿景,才能够实现“三位一体(学生、家长、老师)”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


我为什么一直强调“愿景”这件事,因为学钢琴这件事,跟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学琴陶冶情操,舒缓情绪,同时,钢琴将来也可能是孩子的职业或者生活。


很多上一代的人,从事的事业不是自己的爱好,就是为了有口饭吃,什么热门学什么。


但我看到现在的孩子,他们不一样,他们很可能把爱好跟将来的事业关联起来,创造一些美的东西,同时也能为自己带来财富。


王星宇老师和学生


我刚毕业那会儿,家里人经常跟我说:“你回来吧,回来的话,你在咱们这片地方肯定是最棒的。”我说:“我爸已经是咱家这片地方最棒的钢琴老师,我回去跟我爸打擂台有啥意思。”


我决定在北京创业的时候,有学生家长推荐我去海淀万柳看一看,当时这里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商业空间已经小了。


但我觉得这个地方很不错,李嘉诚的一本书上说,商业地产这方面就是要选择“旺铺”,要选择最黄金的地段,它的升值空间是最大的。


虽然有竞争,但竞争激烈带来的好处是,优胜劣汰,一些华而不实、不出成绩的机构会被“驱逐”出去,竞争激烈也代表家长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投入度高,我觉得我有信心在这里生存下去。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想创办一个小而美,很温馨,老师很靠谱,口碑很好,孩子们成绩很好很稳定,大家信赖的这样一个机构。


站在今天看来,我当初的选择没有错,也实现了最开始的愿景。


正常来说的话,我的学生平均4年左右就能考完9级,快的话3年就能考完。这样的成绩,有人形容很“神奇”,其实对我来说,落实到每一步规划,没有什么神奇的,这不是一个营销上的东西,是教学实实在在的可以达到的一个目标。


我很幸运,从事的事业就是我热爱和擅长的,在万柳11年,按照每3、4年划分一个阶段,用我自己的话来说,我3.0那个版本快结束了,4.0要开启了,这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


孩子们越来越优秀,我也越来越有动力,这是我想在钢琴教育这个领域深耕细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跟随王星宇老师学琴9个月的6岁萌娃演奏视频


最后,聊点教学之外的话。


我发现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都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以后孩子遇到烦心事儿,人生遇到一些坎坷的时候,可以自己弹一曲解愁或者发泄一下情绪。


事实上,钢琴的确是一种思想的载体,一种非常好的表达方式。


比如说一个节日,别人的祝福可能是发微信语音、说一句话,我们的祝福可以是弹一曲音乐,就像文人看到此情此景写一篇文章或吟一首诗。


音乐本身也有治疗作用,现代人虽然沟通很方便,但真正能抒发的渠道也并不是很多。


我们抒发情绪可以不只是发一个朋友圈,发一个微博,也可以是一首乐曲。


钢琴作品往往和时代背景相关联,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形成不同的钢琴作品特点,体现着钢琴家的思想内容,钢琴也是学习文化的途经。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既是独奏乐器也可以是伴奏或者重奏乐器,在音乐艺术中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成为我们与他人连接的桥梁,既可以自己一个人去享受,也可以跟更多人共同享受。


所以,我希望更多人能把钢琴学习当成一种文化学习,不要仅仅当成一种“兴趣班”,希望每一个学钢琴的孩子都有一个长线的追求。


学钢琴是一种终身学习,成绩只是阶段性的测试,绝不是终极的目标,终极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去真正热爱和享受这门艺术。


从学习美要学会欣赏美、创造美,然后要从美里面去吸收力量,汲取营养去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和王星宇老师聊天时,我被他的“认真”深深打动。


在此之前,我惊异于他的教学成绩,家长们形容他的课“有魔力”,很多生了二胎也送到他这里学琴。


他这个人,从不说花里胡哨的营销话术,也不炫耀成绩,了解过他才明白,所谓“魔力”和“神奇的成绩”,来自有远见的规划,来自一点一滴的细节,来自对待这份事业的真心。


有这样一位老师做领路人,是孩子的幸运,我们通过他的分享也了解了,什么样的钢琴老师是优秀的,能激励孩子的。


桃蛋妈觉得,学钢琴不易,孩子们牺牲了童年玩乐的时光,家长们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在苦练的同时,我们多听一听优秀的专业人士的分享,更能保证将来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桃蛋妈未来还会采访更多教育从业者、优秀的孩子家长,为大家取经,在养娃这条路上,让大家减少焦虑、思路清晰、少走弯路。


你对今天的文章怎么看?欢迎留言给桃蛋妈。



附:王老师部分教学成绩(机构:北京音画印象艺术教育,地址:海淀万柳中路汇新家园3号楼底商)


学生:贾佩仪

年龄:10岁

就读学校:中关村第三小学

主要成绩:

2019年12月 获得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六级证书

2021年8月 获得中央音乐学院考级九级证书

获奖经历:

2018年第三届北京钢琴小演奏家交流比赛 儿童A组 一等奖

2019年北京钢琴音乐节 金奖

2019年黄龙音乐季钢琴艺术周北京赛区儿童B组 一等奖

202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小演奏家称号

2021年第四届舒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公开赛小演奏家B组 一等奖

2022肖邦国际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中国区比赛暨国际选拔赛 一等奖



学生:王朱子明

就读学校:人大附小

学琴经历:

6岁起零基础师从于王星宇老师,现担任人大附小合唱团钢琴伴奏,2018年底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2020年2月通过央院6级考试,2021年5月通过央院9级考试,2022年1月首批通过央院高级音基考试。

获奖经历:

2019北京钢琴音乐节少儿组金奖

2019黄龙音乐季钢琴艺术周少儿组金奖

第10届亚洲青少年钢琴艺术节北京赛区儿童组银奖

第4届舒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公开赛北京赛区小演奏家一等奖

人大附小“童心向党、七彩逐梦艺起来”独奏展演活动“七彩艺术之星”


学生:刘延泽

年龄:6岁

就读学校:中关村第三小学

主要成绩:

英皇考级五级140分优秀

学琴经历:

2021年9月师从于王星宇老师,9个月的时间里,学习了拜厄,车尔尼599,849 以及莱蒙练习曲,乐曲也弹奏了十余首,包括布格缪勒,舒伯特的小夜曲,亨德尔的夏空变奏曲,克列门蒂小奏鸣曲等,最近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英皇5级的考试。


「牛娃成长记」更多好文:

《如何培养孩子内驱力?这位海淀万柳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桃蛋妈对话北京高考第一名:我父母是现实版“白素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赵冬梅:学历史的人应该很容易淡定,因为历史上的事你都见过了 | 枝桠第三季 02钢琴家周广仁:人生到了尽头,还有钢琴 | 谷雨感谢中国使用 PPI 遇到这 8 种类型的患者,应该如何处理?几张少见的老照片这么生猛的国产片,应该再公映一次!产后骨盆前倾,应该怎么办?3个信号暗示娃该“祛湿”了!90%的家长都没发现,现在预防还来的及马斯克首次对话 Twitter 员工:学微信学 TikTok ,拥有 10 亿用户,还聊了聊外星人这次,新疆不该“背锅”幼升小还剩2个月!牛牛自用识字拼音古诗发声书,手指点读,不费妈!古建筑到底该“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文革是老百姓革走资派和私字命枪击案后,专访美国公立学校老师:不支持老师带枪上课广西农民范君他对我好,应该成为一种择偶标准吗?|hayami's blog在税后23万的国企,应该跳槽吗?2022企业到底该“恶补”什么?钢琴奢侈品牌施坦威上市,是谁在买几百万的天价钢琴?今日聚焦:朝鲜突现奥密克戎!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家有饭渣宝宝,应该怎么办啊啊啊!马斯克是否该“雪藏”个人推特?火气好大!华人钢琴老师练琴,遭白人邻居向楼板开枪泄愤当心力衰竭遇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该如何诊治?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应该怎么治?该“添钙”的时候别犹豫,立秋后多长5cm!新手难度,懒人福音2022年英国海归落户上海、北京,应该怎么办?「卡罗德钢琴」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物联网钢琴+智能教育平台」回归音乐教育的价值|36氪首发马伯庸谈三国文学:“好的历史小说,应该是一个夹心饼干”罗永浩们的理想,应该要放在哪里实现?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52)对话北大国发院卢锋:青年失业率18.2%,关键在于宏观增长不达预期孩子挑食,有让孩子啥都吃又不费妈的办法吗?真的有!!普通人面对暴力事件,应该怎么办?孩子遇不到好的老师怎么办?这群顶流名师的回答太赞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