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最新预言:疫情可怕,但5倍致命的灾难正在袭来...
写在前面
周末,写点不一样的。今天的文章,缘于我看到比尔·盖茨确诊新冠的新闻。联想到去年看过他写的一本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还有,2020 年 8 月,当全球疫情还处在高峰期的时候,比尔·盖茨就说道:新冠肺炎很可怕,但气候变化可能更糟。
有人可能会说,气候问题过于宏大,虽然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我们每个人也做不了什么。
其实不然。
说起比尔·盖茨,大家都会想到些什么呢?微软创始人、计算机软件大佬、曾经的世界首富、刚离婚的人……
最近几年,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预言家。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他还在创业初期时,就预言未来会出现智能私人助理、智能手机、线上金融等高科技产物。当时大多数人都在使用 BB 机,手机还是稀罕物。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他预言会出现的那些高科技产物,都已经成为了现实。
相比相信他有预言能力,更多人更倾向于认为,他是依靠自身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开阔的眼界,对行业做出了展望(当然,他利用这些判断做什么,那是另外一回事)。
在那之后,比尔·盖茨并没有停下预言的步伐,并且开始跨界到生物领域。
1997 年,比尔·盖茨预言人类可能遭受到肺部病毒的袭击,之后的非典病毒流行似乎验证了他的预言;
最为著名的一次预言,发生在 2015 年 4 月。
比尔·盖茨在 TED 演讲中,发表了一番在当时让所有人都不以为意的言论。
他说,未来世界杀伤性最大的灾难不是战争,而是具有超强感染力的病毒,这种病毒最可怕的地方是会出现超级感染者,还会出现无症状感染者,这会让病毒的防控难度大大加强。
当时,人们都觉得他在危言耸听,以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有什么病毒抵挡不住?怎么可能会有大规模流行病的传播……
因为内容过于“离谱”,很多人都对这番言论嗤之以鼻,当时也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甚至有人说比尔·盖茨是一位阴谋家,不搞好自己的本业,到处胡说八道,吸引眼球博关注。
但谁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不到五年,新冠疫情就在 2019 年年底爆发了,并迅速蔓延至全球。
正如比尔·盖茨说的那样,新冠具有超强感染力➕无症状感染者➕超级感染者等特点。
截止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5.4 亿人次确诊新冠病毒,近 640 万人因此丧生。而且疫情仍在继续,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在新冠肺炎肆虐流行之时,人们才想起盖茨的精准预言。当年的演讲视频也刷爆网络,官方油管视频的浏览量突破 3600 万次。
相比那些说比尔·盖茨疯了的人,他在这场疫情中的表现则更理性和睿智。
疫情初期,就建议实行严格的封锁和个人防护措施;
不满西方国家的各种“甩锅”行为,公开赞扬中国“做了不少正确的事”,并直言美国表现“很糟糕”;
向世卫组织捐款 2.5 亿美元,用于疫情防控。
尽管如此,比尔·盖茨本人还是不幸中招。
今年 5 月,比尔·盖茨在微博透露自己确诊新冠,症状轻微。他很庆幸自己接种了疫苗和加强针,目前正在遵医嘱隔离、治疗。
好在,被视为“末日预言家”的他,认为病毒可能在 2022 年的某个阶段就会结束。
但同时他也表示,人类并不能因此高枕无忧,因为一场比病毒更加致命的灾难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甚至比新冠肺炎更加可怕,灾难是疫情的 3 - 5 倍!
这一次,他的预言会再次应验吗?
从过往已经发生的各种事实中,我们仿佛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又或许,在《气候经济于人类未来》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极端天气与停电
常看新闻的童靴不难发现,近年来全球出现恶劣天气的频率越来越高。
暴雨、台风、寒潮、雷电等自然灾害来得异常凶猛,所造成的伤害也越来越大。
去年 7 月,河南省出现了极端的特大暴雨,暴雨天气持续长达 6 天。
郑州、新乡、开封、周口、洛阳等地共有 10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10 月,雨带又“飘”到了山西,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 10 月上旬累计降雨纪录。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全国很多地区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寒潮。
全球气候变暖是“罪魁祸首”
世界气象组织曾经发布过一个报告,2020 年已经成了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三个年份之一,全球陆地及北半球的气温已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如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的冰川逐渐融化,高纬度的冷空气更容易向中纬度地区移动,造成大面积寒潮出现。
比尔·盖茨预言,这一类的极端气候在以后可能会更多,带来的影响也会更大。
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的原因。
比尔·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用过半的篇幅拆解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头。
他认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排放来源:
归结起来,一种是人类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各种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出的气体。这一点很好理解。
另一种会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跟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有关。
我们都知道,种植作物需要大量的氮元素,后来人们也发明了化肥,通过给植物施肥让它长得更好,但植物的吸收能力有限,往往只能吸收不到一半。
剩下的化肥就挥发进入空气中,变成了氮的氧化物。
在过去的 100 多年中,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28 倍,二氧化氮是二氧化碳的 265 倍。
每年因为农业、畜牧业等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相当于 70 多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敬爱的袁隆平院士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大功臣。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他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环保英雄。
表面看来,他没有发明能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没有找到分解塑料污染物的办法,也没有拯救什么濒危的野生生物,他的成就和环保好像根本不沾边。
但正因为他开发出的水稻杂交系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亩产,才让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成为了可能。
这样一来,无数森林、草原、湖泊和山丘都得以恢复、维持原貌。
必须早日实现碳排放量归零
有人会说:“是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但这不值得我们花那么多钱去阻止或适应这种变化。相反,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到那些对人类福祉影响更大的事项上,比如健康和教育。”
对于这样的论调,我的回应是:除非我们迅速实现零排放,否则糟糕的事情(或许有很多)极有可能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有生之年发生,非常糟糕的事情则会在下一代人的时间内发生。
即便气候没有恶化到威胁人类生存的程度,它也会让大多数人的境况变得更糟,对极端贫困人口的影响更甚,他们会更加穷困。
在我们停止向大气中增排温室气体之前,这种情况会持续恶化。因此,它理应受到与健康和教育同等程度的重视。
世界领导人在 2015 年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启动“创新使命”倡议
但这 5% 的降幅是用 100 万人死亡、数千万人失去工作换来的。没有任何人愿意继续或重复这种境况。
比尔·盖茨指出: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小幅降低表明,只靠少坐飞机和少开车,无法实现零排放的目标,甚至都无法实现大规模减排。
如果没有创新驱动,人类无法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和很多极端的环保主义者不同,盖茨并不否定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
他主张强化技术研发,确保绿色技术便宜到低收入者也用得起,并列举了 19 项未来零碳排放需要的技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