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楼市回暖,年轻人什么时候买得起房?

楼市回暖,年轻人什么时候买得起房?

社会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中国还有3亿到4亿体量的新市民和年轻人,在过去几年的楼市“狂飙”中,他们的需求被挤压、被抛离了。这也导致当前楼市出现了结构性的需求“断层”,制约了住房市场潜力的进一步激发。



主笔|黄子懿
进入2023年后,已经低迷了一年多的全国楼市,呈现出了一定的回暖迹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3月份,我国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销售额30545亿元,增长4.1%,增速自2022年以来首次转正。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随着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的释放,房地产销售出现积极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也有望逐步企稳。在上海、深圳等地,二手房交易量均创下一段时间内新高。

过去多年的楼市“狂飙”,制约了内需的进一步被激发(插图:老牛)

不过,这一波回暖没能持续太久。一些主要城市在进入4月后都出现了复苏后的楼市下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月中下旬以来,广州、上海等地,二手房成交数据呈现持续减少的态势,中介的带看量、转化率也在持续走低。
为什么这一波楼市回暖没能持续太久?未来的楼市走向又将如何?本刊就此专访了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他长期研究中国楼市,认为本轮楼市复苏之所以退潮迅速,根源在于后续需求接不上,有“断层”的迹象——过去多年的“狂飙”,导致了当前楼市以改善需求为主,而刚需被挤压。在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后者收入受到影响,需求在短暂释放后迅速回落。这也制约了后续改善需求的满足。
这次来去匆匆的楼市起落,也是我国楼市当前面临的结构性症结的一个侧面。如何激活更广泛群体的购房需求、实现房地产平稳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楼市的核心命题。

2022年一季度,性价比高的小户型二手房,成了助推楼市短暂复苏的主力(视觉中国 供图)

楼市复苏,来去匆匆

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第一季度,很多统计数据都显示楼市在复苏。在你看来,楼市有复苏回暖的迹象吗?这一轮的复苏有什么特点?
李宇嘉:从一季度的数据看,楼市的确在复苏回暖,并且速度让很多人吃惊。但客观地讲,疫情后楼市回暖出现反弹,有预期提振、政策支持的因素,主导因素还是滞后需求的释放。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很多三、四线城市在今年1月份就开始回升了,而往年同一时间的成交量很少。这就说明疫情后,有大量积压的需求在迅速释放。
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刚需为主,以刚需为主的二手房是一季度的市场主体。从时间看,在1~2月份首先回升的就是刚需,二手房的回升比新房更明显。因为二手房小户型多,更受刚需青睐。我们的调研发现,上海、深圳总价位在300万元左右,广州总价位在200万元左右的二手房比较受购房者欢迎。在2月份,上海、深圳200万~400万元的低价位二手房占据交易的主导。进入3月,尽管刚需带动了一部分换房需求,但刚需仍占据绝大多数的比例。一方面,这说明刚需选择在市场企稳时入市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多数居民的收入只能支撑这样的房价。
我的判断是,以年轻人为主的刚需买房需求是很迫切的,这几年一直在观望。从2022年房价开始下跌到今年春节后,部分刚需就认为机会来了。这些几乎都是极其刚性的购房需求,比如小孩要上学、自己要安家、结婚购房等。与疫情后要修复的生活消费、出行旅游等需求,在本质上是类似的。
另一个特点就是,这一波回升来得快,退得也快。4月份数据其实反映的是3月的情况,当时市场还是不错的。但从我们最近看到的网签或者是备案成交数据,后来的真实交易数据出现了较大下滑,而且幅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三、四线城市和非热点城市在回暖后迅速冷却,只有一、二线城市还保留着一定热度,但从环比来看,一、二线城市也有比较明显的下行。30个重点城市4月份环比大概下行有20%多,三、四线城市环比下行50%。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一线城市的房价过于高昂,与他们无关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退潮也如此快?
李宇嘉:主要原因是需求接不上,即积压的需求释放完毕后,后续需求跟不上。楼市的需求有“断层”的迹象,或者说内生需求缺乏动力。因为买房的需求是有接续性的,刚需会带动换房改善的需求,后者一般只有把房子卖了(卖给刚需人群),才有资金去换房。当房价预期比较稳定时,刚需人群和换房人群是入市的两大主体。但我们知道,两大群体受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当他们中间的大部分还在“休养生息”时,整个楼市很难被撬动起来。所以积压需求释放后,市场迅速回落。
其次,大家已经形成了对房价下行的预期。从2022年开始房价跌了一年半多,但目前下行幅度还是有限,整体还在高位。这时很多人就会选择观望。我们调研了几个城市,从2月下旬到3月市场突然回暖,开发商都觉得突然,他们本来预期一季度是以修复调整为主,但一季度后库存就告急了,有的开发商甚至完成了全年30%~50%的业绩。于是开发商就开始涨价,新房价格又起来了,但大家本来的预期是价格应该是稳定或下跌的,所以很多人就不买了。
总而言之,现在楼市的运行逻辑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要复杂得多。

上海顶级豪宅云锦东方爆火,亿万富豪烈日排队(中新经纬视频截图)

需求“断层”:楼市症结的根源

三联生活周刊:跟过去相比,当前楼市的运行逻辑具体有哪些不一样了?
李宇嘉:在过去,首先是需求端很旺盛,并且支付能力很足。疫情前,无论金融、地产还是互联网等新兴行业都发展很快,国家新型城镇化、城市群都市圈规划兴起,加之新一轮“棚改”、去库存,整个楼市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在人口向大城市迁移的大背景下。
从供给端讲,地方政府大面积供地,开发商加杠杆抢地供应新楼盘,让供需两端一直属于相互支撑、相互攀升的阶段,导致楼市无论交易量还是价格都在往上走,处于一个持续性、周期性的上升逻辑中。这让整个市场都有一种房价会一直涨的预期,加上各方对未来的收入和工作预期非常好,大量购房者们被裹挟着进场,催生出源源不断的购房需求。甚至2020年下半年的那一波房价上涨,也是由货币政策驱动催生了需求端的动力。这种逻辑是很明显的。
但现在,首先政策不允许快速加杠杆,设立“三道红线”(指政策针对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的要求: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贷款集中度的要求等。当这些新规落地,之前那种“高举高打”的故事就讲不下去了。哪怕过去一年楼市萎靡,这些政策都没有取消,只是部分暂缓,银行不太可能大“放水”。同时政府提出“保交楼”等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种种迹象表明,国家要建立的楼市长效机制正在逐步落地。另一方面,需求端也在变化,房价在跌,但房贷利率依然很高,很多刚需上车或换房的人收入不再能支撑了。
所以无论供给还是需求,逻辑都在变化,变得更复杂。现在各方对于楼市,不可能预判很长时间。哪怕是决策层,可能也是以一个季度来看的。因为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为了刺激楼市把贷款利率再降低,很多热点城市的楼市会立刻起来,但另一方面政策又要求“房住不炒”、担心“硬着陆”等,所以在很多地方政令有短期化、碎片化的特征。
这样一来,楼市就处在一个上有顶、下有底的阶段,不会有太大的政策和制度波动,也不会有过去那种直线上升的状态。我们大规模排浪式的买房时代已经结束了,不过我一直认为,楼市还有很大的潜在需求,只是没有被激发出来。

图|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这种潜在需求主要集中在哪里?从成交面积和成交价格来看,2016年到2021年,我们卖了过去20年近一半的房子。
李宇嘉:2016~2021年,的确是房地产狂飙突进的六年,这段时间我们总共卖了近90亿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加上居住性质的公寓,差不多100亿平方米,能占到存量住房的近1/3。这六年借助“棚改”、城镇化、加杠杆等多方利好,房价在全国大范围上涨,最广泛人群都被卷入到商品房中。“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城镇家庭户人均住房间数由2010年的0.93间增加至1.06间。
但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还不足30平方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0平方米以上。存量住房的升级换代、改造更新需求也很大,比如居住在电梯住房的家庭户占比仅19.7%,有6个省份的室内生活完备程度不足80%。从这种差距来看,我国城镇住房需求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有更大的因人口空间流动产生的需求,即新市民、年轻人流入到都市圈或大城市后的增量住房需求,比如有7800万人的珠三角,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只有50%左右。这些新市民和年轻人的体量有3亿~4亿人,规模上相当于我国现有的“中产人群”。如果这部分人群能在城市购房扎根,享受城市公共服务,那不管是对内需消费引擎还是地产可持续发展,都是巨大的动力。

刚来深圳的年轻人一般都要经历租房的生活,拥有住房者很少(视觉中国 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在过去房地产疯狂发展的几年,这些群体的需求似乎没有被满足?
李宇嘉:是的。这些需求与目前的楼市结构而言,是不匹配的,存在着需求断层、供需错位的问题。这些潜在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这是目前楼市最大的问题所在。
具体来讲,由于房价快速上涨,从2017年起,很多热点城市的楼市逐渐以改善性需求为主导,刚需有被抛离的趋势。在2015年,热点城市刚需还能占到50%,现在大概只有30%。所谓的“改善时代”来临,并非是大家都有房了,而是刚需被挤出,改善的占比被动上升了。
虽然过去几年房价上了好几个台阶,但仔细想想,都是哪些群体在买房?一是享受过高速发展红利的少数高收入人群,户均至少拥有2套房;二是中产阶层,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互联网行业,以及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等。这个群体基本也都有房了,部分人群还在上一波楼市火爆时换了房。但目前剩下的、规模数达3亿~4亿的新市民和年轻人却被抛下了。他们大部分人都已经进入城市,但没有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愿望。
目前,我国楼市还处在“狂飙”后的高位体量,“改善需求主导、刚需被挤压”的局面并没有改变,甚至还有所强化。我们注意到,新房市场70%的买家是改善换房的需求。比如北京、天津、厦门三个城市的改善性需求明显高于刚需,改善群体交易量是刚需交易量的1.5倍以上。这些热点城市套均成交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2022年北京新房平均交易面积为100~130平方米。
而刚需购房者的占比,以深圳为例,已从2015年的50%左右,一步步被挤压至2022年的30%左右,上海和北京占比大致相同。这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在年轻人集聚的一、二线城市。他们去哪儿了呢?大部分去租房了,或者是一小部分转向“老破小”的二手房市场,也有少部分在老家买了房。这种结构性的不平衡,也导致楼市出现供需不匹配的“断层”,内生动力不足。如果没有刚需支撑,一旦改善群体的收入下滑、预期不稳,他们也会改不动的。这是我们认识当前楼市的关键。

《好先生》剧照

楼市亟待新的发展路径

三联生活周刊:楼市如果要持续复苏,会面临哪些挑战?
李宇嘉:可以预见在2023年,需求端的复苏仍是楼市的重点,管理层会进行各种政策叠加,不断释放利好刺激需求。因为只有需求端复苏了,开发商的造血功能才能修复,“保交楼”才有可投入的后续资金。只有需求端复苏了,消费和内需才能真正起来。
但问题是,继续大力刺激需求端的话,楼市会变得越来越两重天、越来越“断层”。现在热点城市中心区楼盘越发改善化、高端化,貌似市场不错。但相对于庞大的楼市体量,这个品类的规模很小。所以继续此法弄不好就会像深圳那样——二手住房套均成交面积为95平方米、新房套均成交面积为110平方米,这是典型的改善主导,楼市就是在高收入人群之间对敲。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将楼市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深圳有1000万住在城中村的新市民和年轻人,难道他们不想买商品房吗?都想买,但当前的楼市与他们无关。刚需被挤压,让当下改善群体的需求也已出现停滞现象,改不动了,或者不想改了。一方面,房价上涨、收入前景不乐观,导致“改不动”。改善型户型也趋于紧凑化,以前动辄120~140平方米的房子消费不起了,现在是80~90平方米的户型越来越流行。另一方面,未来房价预期减弱,改善的动力也在下降。
所以当前楼市的局面是,供应不适应需求,需求拉不动供给。房地产的长效机制下,资产价格必须在历史高位徘徊,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主要是高收入者)配置地产的意愿在下降,而有购买意愿的需求(主要是新市民、年轻人和城镇化需求)支付不起高房价。

《都挺好》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李宇嘉:不管任何时候,刚需、改善型需求,都是要鼓励的。因为只要有城镇化,就有刚需人群;只要追求美好人居,就有改善,这是尊重人性、尊重行业规律。
因此我们在需求侧一定要激发潜力,要提高刚需居民的支付能力,降低住房消费支出。比如降低疫情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的影响等,并与大规模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匹配,满足新市民落脚和扎根城市的诉求。另一方面,通过需求端政策纾困,包括调整限购、限贷等政策,释放老市民的改善住房需求,让商品房市场稳定下来。
供给侧也要着重降低供给成本,匹配和牵引需求,让供需两侧在更高水平上均衡。具体来说,借助“保交楼”推进地产项目的收并购,鼓励国有金融或投资机构带头,引导大体量资金入市,低价收购贬值的存量地产项目,把它们转化为销售型的人才房、共有产权房、安居房,并向无房户、年轻人和新市民低价配售。同时通过财政、金融工具支持,补足公共配套短板,向新市民供应或租或售的房屋。只有通过租赁需求、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等梯度递进,才能将更多人纳入住房消费时代,房地产行业才能保持平稳运行。
对于存量住房,供给侧要有同样的逻辑,比如提高物业覆盖率、老旧小区改造和适老化改造、推进完整社区建设等。因为现在的存量住房也有空间拓展、房屋更新、社区服务等新的改善需求,这些可能都将受到居民收入下降、房价预期走弱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需求收缩。而地方财政支出能力下降,会让存量项目的物业和社区公共服务补短板的难度加大。

图 | 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在预测未来的楼市时,很多声音认为以后的市场分化将会加剧,即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依然乐观,但三、四线城市就不那么乐观了。你怎么看?
李宇嘉:这是简单的二分法,比较一刀切,实际上未来会复杂一些。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需求永远存在。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像北京、上海一些豪宅楼盘,需求量大,原来基本上很少有挂牌的,最近的挂牌量是很大的,很多还是非公开渠道。这当中大概1/3的楼盘是套现的,业主对楼市预期不稳,想要撤走,其余的则多是换房需求。
可以预见,被延后的刚需、换房需求预计将在上半年释放完毕。而政策继续利好,房价还在高位,楼市又将回到改善主导的局面。疫情三年,高收入群体并未受多大冲击,因此改善型需求还是相对旺盛的。热点城市中心区改善盘都比较热销。去年以来热点城市土地出让基本上都在中心区,也基本都是低密度的改善盘或豪宅盘。
不过从短期来看,热点城市的外围楼盘过去供应量比较大,但现在从量上出现回调趋势,这是不可阻挡的。比如广州、北京都开始搞一区一策,即使是中心区也不排除有分化的可能,楼龄短、配套还不错的楼盘会获市场的欢迎。其余地区则还比较难说,像过去几年里热点城市很多新区楼盘前期上涨幅度都比较大,在一些高新区、中心CBD中,投资购房的占比较重,不排除这些楼盘还会有一个去泡沫的过程。
最近的3~4月份,在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很多中介机构告诉我,二手房业主降价挂牌的比例在上升,挂牌量创下新高,很多城市同比去年一季度平均增长30%左右。而这当中很多是“次新房”,即2016~2021年卖出去的新房。为什么?因为这段时间刚好是楼市最繁荣的6年,买房入场的投资客多,房价跌了,很多人就亏了,加上疫情冲击等因素,这部分群体就选择“割肉”卖房,套现走人,这可能会对未来的房价造成冲击。
三、四线城市也不一定必然下降。随着城际轨道建设的完善,都市圈内的三、四线城市仍会保持一定竞争力,外延人口流入会带来一部分需求。内地、东北的广大三、四线城市就不好讲了,大趋势肯定是回落的。随着我国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程度加深,如果这些城市开始收缩,优质公共服务可能会集中在一小部分区域,那这些区域的楼盘或许是能保持稳定的。

图 | 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那对于多数三、四线城市来讲,楼市就只有一直下行了吗?
李宇嘉:一个地区的房价涨跌,跟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需求和对未来形势的预期息息相关。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鄂尔多斯调研,当地楼市在一季度的复苏力度非常大。鄂尔多斯是一座资源型城市,因为资源枯竭一度被称作“鬼城”。它的楼市前几年壮士断腕,一直在去库存,也没有供地,但随着2021年以来煤炭价格上涨,加上地方在推动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入大型企业,改善就业和城市面貌,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了,很多人手里就有了钱,外来人口也增加了,于是就去买房,推动了当地的楼市复苏。
还有一个最近的案例,就是淄博。大家都知道淄博的烧烤火了,其实与淄博烧烤一起火的还有淄博的商品房市场。根据易居研究院对全国50个重点城市1~4月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的统计,同比增速表现较好的5个城市就有淄博,同比增速超过50%。三、四线城市中,淄博楼市表现最好。
淄博楼市的这种复苏与烧烤本身没什么关系,主要是旅游和餐饮的旺盛,带动了当地上下游的服务消费。居民的收入预期好转了,有了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对城市未来有信心了,就更愿意投资买房了。
在我的调研中,很多地方都反映楼市低迷、销售带看转化率低等。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信心不足,老百姓的存款去年同比增加近8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又增加了2万多亿元。那要怎么提振信心呢?肯定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刺激楼市了。鄂尔多斯和淄博,给了我们一个如何激活楼市内生动力的鲜活案例,也是房地产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路径。只有老百姓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了,才会对当下和未来有信心;只有城镇化、产业、就业和房地产协同发展了,楼市才有未来。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3年第21期)







 排版:瓶子/ 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阶收入者购屋,买得起的…选择很少马未都开除保姆 給世人什么警训多伦多年薪21万才买得起house!超市特价:能从菜钱里省出房钱?无题车市回暖!NOA「火拼」抢救量子大兵---狄拉克方程不属于狭义相对论千万不要在肚子饿的时候买衣服!它要是狠起来,就没别人什么事了重磅!数百万澳人受益!澳洲药品福利计划将迎重大改革!7月1日生效!无数人买得起药了!脱欧入亚,英国将加入CPTPP!楼市回暖,英国房贷批准量六个月来首次上升...知乎热门:你身边命最好的人什么样?你还买得起中药吗?一盒剃须刀售价高达$43!澳人竟需工作2小时才买得起,网友揭同款在别家店仅售$104华人什么钱都敢赚!一人来自法拉盛,一人在逃!风光十年后栽了...湾区|禁逐令让小房东苦头吃尽!不仅几年收不到房租反遭勒索;房客拒交房租,却买得起奔驰豪车~这还买什么平替?!我直接让你们买得起!也续的起!从买得起到看得见,接下去新国货要让人“看得起” | 金物奖论坛几十块,终于我也能买得起的明星同款了!清晨从北京起飞成交量环比增逾五成!深圳楼市回暖能否持续?终于买得起四驱混动了年收入20万美元,在洛杉矶能买得起怎样的房子?大温楼市回暖!本拿比黄金地段稀有现房即将开售[最新]大温楼市回暖,Burquitlam社区崛起!定居高贵林,究竟怎么样?只要几十块,终于我也有能买得起的明星同款了!欧盟达成“历史性”协议:强制接纳难民或支付罚款!巴黎地区房价持续下降,中等城市房市回暖!送外卖开滴滴,房产中介苦等楼市回暖 | 谷雨司机老李华商“有钱”:两人针对中国人作案落网!法国还有哪些人买得起房?明日示威详情看过来境外日本、境内大理,年轻人下一站会挤爆哪里?|2023年轻人“报复性出游”报告加拿大房子有多贵?没几个市长能买得起!这地方的市长竟要找人合买?!爱西雅图,还是恨它? 这可能取决于您在这里住了多久;西雅图迎来职业棒球大联盟全明星赛;西雅图的房市回暖风一样的日子澳洲新流行,以后人人都买得起“钻石”了,还是中国产的美图:人什么时候是快乐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