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买得起中药吗?
我和我的地球
环境 | 中国
近3个月,中药材涨价品种之多、涨幅之大,实属40年未遇行情|澎湃新闻
这三个月,中药涨疯了。
郑州李先生晒出用于治疗肺癌的中药处方|医疗界
药农正在计算收益|摄影:吴越,澎湃新闻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每种中药材几乎都对生长环境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
人人都知道中药,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传统医学发明了一种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综合标准——道地。
“道地”说法最开始源于唐朝。
“道”是指行政区划分。唐贞观元年(627年)政府根据自然形势划分“十道”行政区。
“地”则指地理、地带、地形和地貌等。
在中药学中,药名前经常冠以道地名,用来表示产区,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秦艽、关防风、怀地黄等。
中药学相信不同产地具有不同自然生长条件,如土壤、气候、光照、降雨、水质和生态环境等,会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
例如:葛根因产地不同,其葛根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有5到6倍的变化;
甘草因产地不同,其甘草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有5倍左右的变化。
早在汉朝开始,传统中医就注重药材的敏感性。《神农本草经》有著“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这是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药,如藏虫草,岷当归,人参花鹿吉林好。此外,药材的真伪、储藏时间与质量关系密切。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也称“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几乎每一种中药材都有其自身最佳生长环境。
唐朝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称“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
孙思邈认为,采用最佳土地生长出的药材,治疗才能十拿九稳。
|Wikipedia
今年天气不寻常,让生长环境高敏的中药严重不适应。
今年从5月份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就已经进入了高温状态(中国气象学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称为高温),这是历史罕见的,影响人口超3亿。
造成中国高温的原因很可能就是重新进入肆虐周期的“厄尔尼诺”,该现象是促进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角色。
在长期范围内,“厄尔尼诺-拉尼娜”平均每年提升全球0.1-0.2℃的气温,一代更比一代热,地球温度已经刷新1880年以来的最高均温。
花果类中药材(菊花、野菊花等)尤其明显,会发育不良、雄花率高、授粉受精不良(繁殖能力减弱)、易落花落果(药材质量下降)。
还有些根系不发达、一两年才能生长出的中药材,如百合、白术,在高温干旱中直接“送命”。
这是藏红花的柱头,生产一公斤藏红花粉需要大约17万朵花和它的柱头|摄影:MARTIN OEGGERLI,国家地理地图集
受极端高温影响,中药材产量锐减,有些人走上了“邪路”——麦冬使用壮根灵后,单产可以从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党参使用激素农药后,单产也可翻一倍。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