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习惯是:睡前不要看时间。或者说,不要管自己是几点睡的。
重复一遍:不管我明天是要早起上班还是要赶飞机,还是周末休息可以睡懒觉,当天晚上都不会去管自己的睡觉时间是几点,只需要把明天起床闹钟定好就行。
对我来说,唯一关灯躺下准备睡觉的时间点就是我的困点——什么时候困了什么时候睡。
不困怎么办?不困就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啊。我的兴趣爱好是看书,所以,我在睡前的那1个多小时的唯一活动就是看书。要么书房看,要么坐在床头看。什么时候看困了,把书合上放旁边,关灯睡。整个过程,不看时间。
我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倒不是因为我害怕看时间,纯粹是因为看时间这个动作很多余。但是,对于我门诊的那些有“睡眠焦虑”的人来说,这个方法可以说是“救命”的。
所谓睡眠焦虑(sleep anxiety),是指对睡觉这事特别在意,几个晚上睡不好就觉得不行。一到晚上,人还没进卧室就开始担心今晚能不能睡得着,害怕今晚会不会容易醒,结果无一例外的“如你所愿”——你不会睡得好。
如果你有睡眠焦虑,那我猜,你会习惯于做一个“致命”的动作:频繁看时间。
比如,某天在网上听到某个“专家”说,晚上11点半之前一定要睡觉,不然会这样那样。如果你信了这句话(你多半会信),那“11点半”这个时间就将成为你后半辈子的“魔咒”。
每天晚上,你的脑子里将会反复回响这些话:
- “哎呀,11点半了,我还没睡着。1只羊,2只羊……”
- “昨天没睡好,今晚要早点睡,啊,现在已经10点了,我先躺下酝酿下。”
毫无疑问,如果你对睡眠本来就感到担忧,那么这些心态只会让你入睡更慢,接着更加着急焦虑,然后陷入恶性循环。躺下睡不着,尝试各种放松方法都没用,看下时间:我去,12点半了。躺下再睡。“我放松,我放松……”。看下时间:1点半。内心已经抓狂了:我早就知道,我今天一定会睡不好。你真的不需要知道自己是几点睡的。我知道,我这么说,你可能还是有点不放心。来,想象一下。假设,你正在海边沙滩的帐篷里,夜幕降临,没有手表,手机也没电,请问,你什么时候睡?很明显,什么时候困了什么睡呗,管它几点啊,时间也不重要啊。我来度假的,下面没有会议没有工作日程好吧。再说了,在钟表没有被发明的年代,人选择什么时候睡?什么困了什么时候睡啊。什么叫“几点之前”,没那概念好吧。你发现没有,晚上按具体时间来睡觉这事,本身就多此一举,对于有睡眠焦虑的人来说,“关注时间”还会额外增加烦恼。要知道,钟表的发明,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准确地感知时间,好安排工作流程,提高做事效率。大晚上的,不考试不打卡不开会不见客户,你管它几点啊!把第二天起床的闹钟定好就完事了,闹钟响了起,闹钟没响要么继续睡,要么躺着想男神女神,要么干脆起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不看时间,那上床时间就不固定,这样会不会破坏昼夜节律呢?人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醒,除了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s)在管理外,还有一个神奇的力量也在参与:睡眠稳态。所谓睡眠稳态,说通俗点,就是清醒的时间太长了,扛不住了,身体没电了,困意来了。如果是白天,你可能需要去打个盹。如果是晚上,刚好昼夜节律也在打配合:日落而息吧。那就完美了,你可以顺利进入当天晚上的睡眠。接近凌晨,睡得也差不多了,充了会电。睡眠稳态说:我稳了。不过,这个时候由于昼夜节律还在当班(褪黑素还在高峰),你多半还是会接着继续睡的。上面的白箭头就是“睡眠稳态”的状态,最长的那根箭头,就是“最不稳”的时候,或者说,是睡眠驱动力(Sleep drive)最大的时候。
下面的黄色箭头代表昼夜节律的力量,最长的那根箭头,刚好和上面的白箭头“相匹配”,ok,睡觉。后面虽然白色箭头越来越短,但是“褪黑素(melatonin)”还在继续分泌,可以继续hold住你的睡眠。这个原理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你在倒夜班或倒时差时睡不好。原因是:虽然睡眠驱动力大,白箭头长,但是没赶上长的黄箭头,昼夜节律没配合。所以,上完夜班的医生护士和警察叔叔,白天虽然能睡,但其实睡不踏实。铺垫了这么多,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不用担心“晚上不看时间会打乱节律”这个问题了。因为,就算你今天睡的晚,睡眠稳态会让你在后面的晚上“让困意来的早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你每天大致的困意时间其实也就可以保持在一个小范围内了。因此,想要稳定节律,最主要的其实不是固定上床时间,而是固定早起时间。其他不用你操心,大脑的昼夜节律中枢会帮你打理一切。
关于巩固节律,我写过一个单课,点击公众号底部的“书籍课程——疫情失眠”可以扫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