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Heatherwick(托马斯·赫斯维克)带着他尺度、类型各异的作品被全世界所熟知,23岁成立个人同名工作室,30岁后荣誉勋章获奖无数,英国当今设计界的中流砥柱。如今他在多个设计领域有所建树——建筑、时尚、家具、工业、雕塑,以及装置等。
很多设计师都推崇的一个设计哲学“from city to spoon”—优秀的设计师可以把自己的才华运用到各种尺度上的项目中来,小到一个勺子,大到一座城市,而托马斯就是一个把这种哲学实践到炉火纯青的人物。
他每一根灵感神经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经历与思考方式,成就了一名有温度的建筑发明家?
👀 戳视频,了解更多
作者|Juer
编辑|瑾年
“我想孩子们总是很有创意,只是我比较幸运,从来没有人让我停止,从来没有人对我说现在你应该变成一个成年人了。”托马斯·赫斯维克,1971年出生在伦敦一个较为开明的家庭,妈妈是珠宝设计师,童年在妈妈的珍珠店中,耳濡目染学到了设计美学的第一堂课。忙碌的妈妈经常会让小托马斯从旁打下手,即使他会做的只是数数珍珠。然而,数珍珠并不只是简单识数,真正上乘温婉柔润的珍珠非常娇贵,手上的油脂和细菌会让它们氧化,所以操作起来要特别当心。同时,对珠子的色彩和大小也要非常敏感,以免数的时候弄错了分类。“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制造业、手工业和材料业。每当我望向身边那些巨大的建筑时,总觉得它们非常无神而冷酷。而当我观察那些小型作品时,像是耳环等等,反而会发现这些东西非常实质化而且充满神韵。这对我以后的设计影响非常大。”在最初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弧形曲面在托马斯设计中的应用。© Heatherwick studio, Guy’s Hospital – London, United Kingdom© Heatherwick studio, Bombay Sapphire Distillery – Hampshire, United Kingdom© Heatherwick studio, Temple – Kagoshima, Japan© Heatherwick studio, Boat – Nantes, France© Heatherwick studio, Longchamp Store – New York, United States他的爸爸经常带他去看建筑展览,“在我十多岁时,我的父亲就带我去建筑学院看展览,但这些对我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我从中看不到任何想象力存在。”而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意识到他感兴趣的“发明专业”实际上被称为“设计”。托马斯说过,他从小想做一个“发明家”,“即使一幢建筑也是被‘发明’出来的”。“我现在每天正在做的一切跟我在7岁时没什么两样,那时候我的卧室就像是一个杂乱的工作间,里面堆满了五金店买来的工具和材料,我把自己锁在里面不断尝试手工制作,去验证自己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现在我的工作室只是把这一切放大了,它不是设计师喜爱的那种纯净的白盒子,更像是一个实验室或者车间,到处都是材料样板和模型。”在伦敦学习那会儿,他遇上了人生的导师—伦敦皇艺的老院长特伦斯-康伦(Terence Conran),英国设计界的教父级人物、设计经营大师,欧洲第一家设计博物馆的创始人,一手创立了英国著名家居品牌 Habitat。“他来到我们学院,但导师不让我和他聊,我抓住了唯一的机会,在楼梯间内的消防通道中堵到了他!当时觉得自己像追星族似的,可他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明白如何把设计联系到真实世界里的人。”皇艺的老院长特伦斯-康伦Terence Conran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托马斯甚至住到了康伦家。“他居然让我住进了他的房子!他家有一个工作室,用来建造家具,他们允许我在那里工作。康伦对自己学生提供了惊人的支持。”他一毕业,才23岁就成立了自己的赫斯维克设计工作室。“我当时想不出来我想为谁工作,为别人工作对我而言总归是个不太可行的主意。”托马斯当时很穷,也没多少可动用的资金,就把自己的住所作为工作室,如果有客户要上门洽谈,就赶紧收拾,把床藏起来,把吃饭桌装扮得像一个办公桌。托马斯没有工夫去思考后路,年轻的他浑身干劲,“万一一败涂地,不过就是搬回家和妈妈住,吃外婆做的饭。”托马斯与康伦共处的时间对他的影响很大,所以他的工作室也在尝试对年轻人提供同样的帮助。赫斯维克工作室位于伦敦著名的国王十字街 King's Cross,现有200多人的设计团队,大部分人员由建筑师、设计师和模型制作师组成。“我有成千上万的缺点,但是设计是我唯一觉得自己具有天份的事。”托马斯·赫斯维克以他极具识别性的建筑,已被全世界熟知——这个疯狂的建筑发明家。与建筑共情、一反常规的颠覆和天马行空的创造,是他和他的作品最鲜明的特质。“很多时候设计师把自己视作为更有智慧的人,他们仿佛拥有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来做决定;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属于其自己的智慧,我想回到人性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以人为中心的建筑/物件。”早年托马斯的出道,便已体现出与建筑共情的能力。2004年,托马斯被委托在伦敦大联盟运河上设计一座能开合的大桥。人们已经习以为站在桥的一端观看自主开合的桥体,但托马斯却表示“反感”这种自主开合的方式。“自从我看过那张铲球的足球运动员的照片,当他在铲球时,另外一个人踩在了他的膝盖上面,接着他的腿就像这样断了,然后当我们看这些桥的时候,就不经意间觉得这美丽的建筑就这样毁了”。因此,托马斯萌发了他另外的设计念头“我们喜欢这种桥两端互相亲吻在一起的构想”。这座神奇的可收缩的桥梁位于英国伦敦帕丁顿,由Thomas Heatherwick设计,桥身长12米,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平时只是一座普通的钢和木结构人行桥,除了看它的材料,更关注它是如何运作。© Heatherwick studio, Rolling Bridge – London, United Kingdom托马斯回想起第一次见到 “Coal drop Yard”煤厂改造的两栋建筑时形容他们为“两块 KitKat 的手指巧克力”,而且其中一条还被人咬了一口,所以那条短了一些。建筑应用3D打印技术真空成型,用非线性的人字形屋顶将原来分开的两个厂房连接起来,再一次完成了托马斯空中交汇的愿望。© Heatherwick studio, Coal Drops Yard – London, United Kingdom悬空的流线型屋顶由一个独立式结构作为支撑,从而能与原有的建筑结构完美融合。“当我小的时候,我就对发明家感兴趣。觉得发明是我们未来进步的关键,也是社会中所有人的好奇点,无论是在写作、食物、绘画、雕塑、科学还是数学方面,它们都包含发明的想法。发明是没有风格的,发明是你去尝试解决一个问题。”颠覆与不设限的思维为后来托马斯的建筑提供了许多养分。© Heatherwick studio, UK Pavilion – Shanghai, China2010年,托马斯打败众多前辈,英国馆在上海世博会亮相。一般评论认为,托马斯取胜是因为那些“触须”,是对展馆空间形象的颠覆。而对于展馆本身,人们通常以为那只是一个个“盒子”即使肯定托马斯设计的报道,也用上了“魔法盒子”这样的说法。© Heatherwick studio托马斯却说,展馆和展品,并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现在的展馆设计,参观者就像是“灌香肠”一样,顺着方盒子进去、前进然后出来。而英国馆并不是单纯的展馆建筑,它可以让被千篇一律的展览弄得昏昏欲睡的观众兴奋且疯狂。展馆设计被确认之后,这个不安分的设计师,反而安静下来了。他说,展览内容和展馆一体化构思的形成,经历了半年。半年中,他在沉思。他去了“基尤(EW)千年”种子银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种子银行,收集储存了世界10%的植物种类的种子,其中大部分是开花植物。种子的保存参照了“侏罗纪公园”电影中,保留在琥珀里的恐龙DNA—是否细微的物件也可以被保存也能做的很精致。圆角立方体的设计看似平淡无奇,但在外部加上60,000根的有机玻璃材的触须后印象就要深刻很多了。托马斯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比种子更单纯。可是60,000根亚 克力杆里的种子可以充分体现生物的多样性,让人敬畏,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这就是一种互动,是思想的提示和反馈。这是一个礼物。”上海的世博会为托马斯的“发明创造”打开了大门,从此他的项目产出量足以用带我们进行一场世界之旅。在“群山”一般的裙楼上,两栋彷佛“树”一样的塔楼“生长”出来。建筑外表皮结构向外延伸蜿蜒着,整体自上而下呈现收缩态。整体结构和立面表面的片状结构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阳台,露台的凸出边缘还内置了一个花槽,方便建筑的雨水收集。裙楼在形态上围绕着一个四层高的中庭,这是一个公共广场,雕塑感十足。弧形结构在空中收缩,在底部分离,为商业空间提供了一种特殊的体验。广场上巨大的玻璃天窗使阳光倾泻而下。结构方面,现阶段中庭结构以木结构为主。托马斯设计的打开方式着实天马行空,而今年年初的诺丁汉市中心再设计方案,在疫情的迷雾下显得与城市中心关联密切了许多,不变的依旧是带着托马斯挑战城市中心设计弊端的反思“这里应该是一个将人汇聚的场合,而不仅仅只用于商业零售。与其将所有的结构拆除,我们建议保留既有的框架部件,并赋予其新生,继而打造一个可以容纳多元性和活动的城市中心,毕竟这是许多城市所缺乏的。”该项目提议在诺丁汉卡斯特尔附近建造750套住宅。既有Broadmarsh购物中心的原始结构将得到部分保留,并被转变为社区主导的活动中心,用于表演、餐饮和娱乐所需。方案还意在振兴其洞穴网络,以创建全新的入口空间,并将既有的住宅改造为旅游酒店,以激发并延展当地的旅游潜力。“我在既有的东西之间找出创新的元素,一旦有机会对某个东西重新下定义,就是让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是要做艺术作品,而是想努力做出好玩的东西,这样才能令人感兴趣。”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永不满足的探索已经成为托马斯的常态。这个混凝土管状结构的建筑原本用来存放谷物,托马斯团队将其中的一颗玉米粒进行扫描,利用其形状将其放大到建筑的体量,以其对建筑内部的管状结构进行切割。42根巨大混凝土空心柱留存了古老建筑的韵味也夹杂了现代建筑的摩登气质,此时的托马斯更像是一位具有艺术气质的考古者。细心的托马斯通过在外立面结构中加入了手工切割玻璃,万花筒装的钢条造型加透明玻璃窗效果,使这个早已被闲置的老厂房重生。切割后的建筑内部,一个开放式的社交空间,让身在其中的人可以对整个建筑的原始结构一览无遗;而另一方面“非洲工业史,也通过这一切割设计被保留,并和如今穿梭其中的人们进行情感上的连接。”© Heatherwick, studio Vessel – New York, United States当一个建筑被设计为栏杆及腰,这个建筑又被建设得很高时,会有人从上面跳下来的(早在2016年 Audrey Wachs就发布文章指出潜在安全隐患)。如果栏杆高10cm,攀爬时增加了难度,也许会减少自杀者的冲动。但这个无比颠覆性的建筑,还是为效果选择了部分的“冒险”。2020年2月上旬,由托马斯事务所设计的Vessel Public Landmark发生了第一起自杀事件,后续的两年接连4名年轻人在Vessel 跳楼自杀,纽约政府当局下令无限期关闭Vessel。一时间,托马斯卷入负面舆论的泥潭。也让人思考,艺术愿景与公共安全哪个更重要?
在《新世代英伦创造:走进海泽维克工作室》建筑展中,纵观托马斯20几年的工作历程,我们看到了他的众多作品,从(Beginning) 开始,构思(Thinking)、制作(Making)与叙事(Storying)三个详细设计步骤。他对自己每件作品复盘,使人们了解每座叹为观止的惊艳作品背后,人与建筑亲密互动的本质。感叹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之余,也不得不赞叹于托马斯惊人的脑回路。在他看来,城市空间设计和建筑设计实则更像是各种设计和各种物件的集合(当然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迭代式的互相影响)。而传统教育系统或职业角色划分中的建筑师概念,则显得单薄。“在想成为设计师之前,我的第一个念头其实是做个发明家,真正创造性的点子才是推动社会的力量。”《Thomas Heatherwick Making托马斯·赫斯维克建筑事务所作品集》http://www.heatherwick.com/projects/buildings/http://www.heatherwick.com/studio/news/lse-cities-summarised-thomas-heatherwicks-recent-comments-latest-urban-age-debate-future-retail/https://blogs.lse.ac.uk/covid19/2022/02/09/were-hungry-to-see-each-other-thomas-heatherwick-on-emotion-in-place-making/https://www.sohu.com/a/512624768_120378624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1222&type=0#https://www.britishcouncil.org/arts/heatherwick/http://s1.sinaimg.cn/orignal/006d4X5qgy71JRFn8SQ60https://www.sohu.com/a/449567453_378719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进入 建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