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五一劳动节。
虽然8小时工作制至今都没有完全实现,但这并不代表先辈们的努力白费。
至少这几天,是打工人最理直气壮的日子。
但话说回来,谁规定我们出生就是为了打工呢?
事实上,有人就拒绝了。
其实我们早就应该知道,偌大的世界,一定有一些人,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路,在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他们的故事也许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却可以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如果打工在所难免,我们至少希望, 每个人都可以不被工作所累,有时间享受自己的人生。
今天这份“打工书单”,献给每一个疲惫的打工人。
你以为它是在讲如何时间管理,如何高效工作。但实际上,它讲的是如何在职场中获得快乐。作为日本动画大师、《攻壳机动队》的导演,押井守在近30年的电影导演经历中,悟出了自己的一套“角色学”。书中,他以此为基础,精选9部经典电影,对应公司中的各级职位,设身处地思考角色的出路,开出了一剂“向社畜说不”的工作哲学处方。比如,他以电影《凤凰劫》中“荒岛余生”式的极限处境,呈现了一名中层管理者如何在绝境关头化解危机,做出最优解;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他又代入米勒上尉的角色,诠释了在近乎无解的职场困境中,为何怠工才是普通上班族的终极兵器。不管你是职场中的热血派,还是摸鱼党,都可以在押手井的角色学中,找到自己在职场中的角色之道,从而化苦闷为快乐,成为工作的主人。
这是一个人即将步入中年时的自我反思和发现。
放弃都市的一切,移居大理,开咖啡书馆,研究东方美学······
很长时间以来,这都是许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而本书作者宽宽,就把这样的理想, 活成了现实。
然而,在36岁即将跨入中年之际,宽宽悲哀地发现,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与繁忙焦躁的日子过久了,结果一样都是厌倦。
而她,也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困扰时代众人的议题:
人到中年,要人设还是要真实?
选择继续精进,还是坦然放下?
在书中的27篇随笔中,你可以看到一个36岁独立女性的自我反思,也可以看到一个36岁的母亲,在面对4岁孩子提问时的无言以对。
而这样的日子也让她逐渐明白,人生的追求不能只系于外部境遇的改变,心随境转,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所谓“人生半熟”之美,在于无论何种境遇,都能以积极的心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这正是年龄给予的馈赠。
希望本书,能成为更多人生活路上,一点感同身受的共情和抚慰。
03.《反正竞赛还很长》
韩 | 罗英石 豆瓣评分:8.3分
25岁进入电视台,他从跑龙套开始,一路做到韩国家喻户晓的王牌制作人,而他制作的《两天一夜》,也一举跃升为韩国国民综艺。然而,临近40岁不惑之年,罗英石突然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开始怀疑人生。于是,在事业巅峰之际,他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一路上,他回顾了《两天一夜》这档国民综艺如何在收视率垫底的情况下绝处逢生,也回顾了自己从少不更事,到克服艺人恐惧症,最终成为金牌制作人的成长历程。“好的回忆、坏的回忆、幸福的事、难受的事,我没有舍弃任何一件,全部都写进书中。”如果你也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工作,不妨暂时停下来,在罗英石这场人生中场告白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掸一掸身上的灰尘。别急,因为罗英石说了:若要下什么决定,旅行后再做也不迟,反正竞赛还很长!
你很可能会回答我,休息谁不会,啥也不干,往床上一躺,这不就是休息吗?明明假期好好放松了一下,可一上班还是无精打采······科学研究表明,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条名叫DMN的脑回路,在时刻消耗大脑的能量。只要DMN在运作,大脑就永远不会获得休息。因此,只有想办法抑制DMN的活动,大脑才能真正得到休息,我们也才能真正减少疲惫感。本书就通过“脑科学”和“正念”相结合的方式,给出了7种消除脑疲劳的有效办法。比如,在感觉脑袋昏昏沉沉时,你可以采用正念呼吸法;在压力导致身体状态不佳时,你可以采用压力呼吸化法,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正念冥想与脑科学这样看似枯燥的概念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极大降低了普通人理解的门槛。巧合的是,本书推荐的学习和实践周期,恰好是5天,因此也被称为“五日简单休息法”。
每当生活陷入困境,我们总希望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来告诉我们怎么做。然而,本书却告诉我们,关于那些人类的终极问题,得到答案未必就有走下去的力量。大学毕业后,星野道夫放弃了自己的经济学专业,转而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往阿拉斯加开始了20年的北极旅居。期间,他创作的大量摄影与文学作品,受到了人们疯狂追捧。然而,1996年8月,他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攻击,不幸离世,终年43岁。书中,星野道夫记录了他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的所见所闻,比如被苔藓覆盖的森林、夕阳下的渡鸦图腾柱、库钦族的村民、鲸鱼尸骨森林等等。这些世所罕见的洪荒景象,也让他获得了对生命新的领悟,正如他在书中所说:但至少可以翻开这本极地摄影作品,短暂地进入一个被森林与冰川覆盖的太古世界。
看到网上有句话说:“我不是反对打工,我是反对一辈子打工”。咕咕身边就有两只鸽子,一个天天说着躺平,结果真正在家躺了2个月后就再也闲不住了,跟我说必须找点事儿干。另一个是前前前公司领导,在互联网行业正火的时候,创业做了一款app,然后转手一卖,拿着一笔钱回老家。后来实在觉得没意思,又开始做新项目······这两个人的情况,让我意识到,也许某些价值感,就是通过做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来获得的。因此一定程度上,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只是现实中,要么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要么为了完成KPI负荷劳累,才导致我们对工作极度抗拒。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去逃离,去调整,或者去反抗。鸽子什么都不懂,只会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罢了。
-END-
撰稿、策划:笔下长青
排版:浮休
插画:LittleC
审核:初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