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的基本盘之争:各地争相设立天使母基金
本期导读:
今年上半年,天使母基金十分活跃,多地大手笔出资成立天使母基金,并在短期内开始启动子基金设立计划,公开招募子基金管理人。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新成立或计划首批出资的天使母基金,多为高新区母基金,而从地域上来看,中西部今年发力明显,而所属的创投环境,大多数为第二梯队城市中的佼佼者。
作者丨深深
日前,苏州天使母基金集中签约一批合作机构,包括敦行资本、协立创投、顺融资本、元生创投、乾融资本、薄荷创投、君子兰资本,再次壮大天使母基金的覆盖范围。
事实上,自2021年成立以来,规模60亿元的苏州天使母基金一直活跃出资,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苏州天使母基金已对外出资26笔,其中2022年上半年已经出资12笔,成为最近一年最为活跃的天使母基金。
当前,苏州天使母基金是元禾控股、复星创富、比邻星创投、元生创投、德同资本等机构的LP。投资领域上,多围绕半导体、医疗健康领域为主。
政府LP在今年上半年持续活跃,成为新老基金中大钱的主要来源。此外,在国家战略以及国家级母基金的持续发力下,天使母基金在今年上半年,也集中爆发,成为冷静市场态势下的一股重要力量。
创投城市第二梯队佼佼者,争设天使母基金
作为助力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盘,天使母基金承载了弥补市场对早期关注不足的作用。近两年,在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地方对早期的关注度有所提速,天使母基金的设立也呈现出新趋势。
据FOFWEEKLY观察,今年上半年,在逐渐放缓的市场环境下,天使母基金依然活跃,多地大手笔出资成立天使母基金,并在短期内开始启动子基金设立计划,公开招募子基金管理人。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新成立或计划首批出资的天使母基金中,多为高新区母基金,而从地域上来看,中西部今年发力明显,而所属的创投环境,大多数为第二梯队城市中的佼佼者。
创投城市第二梯队的佼佼者,天使母基金大爆发
年初,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的2022年产业基金组建计划提到将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首期出资15亿元。而3月初,首期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申报工作已启动,邀请优质早期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天使子基金。
今年成立的青岛高新区天使母基金于4月7日发布参股子基金征集公告。此外,5月13日,长沙高新区发布第一批子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公告,公开招募产业子基金和天使子基金管理机构。
无一例外,均是高新区天使母基金,而长沙和成都,作为中西部的代表,今年上半年,两地在支持私募股权行业发展方面,均呈现火力全开的局面。今年新设立的天使母基金,已从创投行业发展成熟的地区,逐渐向中西部第二梯队的地域蔓延。
一直以来,天使母基金的整体设立速度与规模都远不敌产业基金,而今年,多地天使母基金的设立,无疑为关注早期阶段的创投机构带来机会。
规模百亿天使母基金亮点频出
日前,规模100亿元的天津市母基金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该母基金并非完全要求子基金注册地为天津,其中对注册在天津的子基金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子基金认缴出资总额的40%,而对于注册地非天津的子基金,则原则上不超过子基金认缴出资总额的10%。此外,在返投要求上也设定多种方式,对于机构来讲更加灵活便捷。与此同时,还提出将投资于天津市项目所得全部超额收益让渡给子基金管理机构和其他出资人。
而成都高新区母基金明确对单个子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该子基金实缴出资规模的50%,返投方面采用认定加权;投资成都高新区以外的项目,两年内迁移成都高新区的,该项目获得子基金投资金额可予以认定等。奖励方面采用分档灵活的方式,采取“即退即分”方式分档让利等。
一般而言,规模上百亿的天使母基金本就少见,而较为灵活的运营方式加持,将为早期机构带来更多活水资源。
最大天使母基金纪录或被刷新
此前几年,作为国内首支规模达百亿的政府类天使母基金,深圳市天使引导基金被冠以规模最大的天使母基金称号,其通过活跃的出资频次,成功覆盖400余家天使项目,为早期科创项目发展,注入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对外出资达62笔,出资规模近66亿元,单笔出资规模近1亿元,成为深创投、中金资本、华映资本、复星创富、梅花创投、华盖资本、天图投资、一村资本、同伟创业等知名机构的LP。从投资领域上来看,深圳天使母基金被投基金多聚焦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制造等赛道。与深圳市的产业基础保持较高的统一性,而对机构的覆盖,则是以深圳本土机构为主。而实际上,通过国内另一只天使引导基金——上海天使引导基金的出资情况来看,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天使引导基金已对外出资65笔,单笔出资规模约为2600万,被投基金的投资领域为互联网、TMT、半导体、产业升级等领域。被投机构多为上海本土机构。
而今年新增的多只百亿天使母基金,虽然目前仅为首期出资,但目标规模百亿的设定,也将成为扩充最大天使母基金队伍的有力支撑。
同时,通过对今年新设立的几只天使母基金管理办法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新增的天使母基金在运营方式上也正往更为灵活的方向靠拢,这对于早期创投机构来讲,也将拥有更多选择权,或将对母基金的资金使用效率带来示范效应。
今年上半年,多方因素叠加,使得一级市场募、投、退等方面充满压力,政府引导基金则为市场募资端带来活水。一方面,引导基金是创投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也承载了对产业转型经济发展的愿望。
但目前来看,我国引导基金的结构上依然错配较明显,产业基金占比多数,而对早期关注度依然不够,容易造成项目的过早夭折,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在资金配置上,还需要更多对早期项目的关注,以弥补市场失灵的情况。
不过,近年来,通过国家层面的战略引领,以及国家级母基金投资方向的指引,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将重心放到早期层面,通过设立天使母基金,并采用灵活的运营和出资方式,来吸引更多机构的关注,使得资本覆盖到更多早期创业项目上。
今年,中西部高新区母基金的陆续设立,在引领当地早期产业项目发展的同时,也或将对更多地方带来引领性的发展思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周刊|荐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