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瑞幸咖啡和三年前相比,除了还保留着最初的名字,其实已经是一家全新的企业。”当被问及过去三年经历了哪些变化时,瑞幸咖啡董事长、CEO郭谨一用“涅槃重生”作出回答。这并非虚言,从2020年的夏天开始,笃定于“瑞幸的商业逻辑是能跑通的”,瑞幸用一系列行动完成了转身,成功走出他们的至暗时刻。用郭谨一的话来说,整体是由快速扩张的闪电战模式,调整为精细化运营,集中优势力量提升门店运营效率,成为这三年的核心议题。对于这家公司今日的“脱胎换骨”,外界更容易感知和在朋友圈持续刷屏的话题是,瑞幸解锁了万店里程碑时刻,随着6月5日厦门中山路店正式营业,瑞幸用实际行动,宣告提前完成“万店目标”。瑞幸的这一成就,有着行业里程碑意义。这是继星巴克1999年在北京国贸开出第一家店以来,中国现制咖啡连锁市场时隔24年之久,首次有品牌达到万店规模。关于咖啡市场的快速增长,自此有了一个新的参考系。万店并非简单的纸面数字,恰恰相反,万店仍是多数餐饮人的未竟之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实现餐饮收入逾4.4万亿元。根据窄门餐眼统计,截至2022年,中国有775万家餐饮门店。但即便如此规模体量,万店品牌仍然是屈指可数。起步于2017年,瑞幸之所以能优先在咖啡赛道解锁这一成就,有一点确实比较“幸运”,他们赶上了中国餐饮连锁化的黄金时期。根据美团数据显示,中国连锁化率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2年的19%。饮品赛道作为连锁化率品类榜首,2022年连锁化率更是达到44%。用五年多的时间,瑞幸印证了何为“池大鱼大”。不过,这仍然只是关于“新瑞幸”的冰山一角。构筑起规模体量壁垒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凭借核心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组织体系革新,如何为上万家门店和背后的逾1.5亿消费者,构建了机器般稳定和高效运转的经营能力。万店规模的今天,瑞幸似乎在变得更年轻。
站在行业聚光灯下的瑞幸,一举一动都颇受市场从业者们的关注。作为万店之后的首个动作,瑞幸同步推出“每周9.9元咖啡”的店庆活动。根据官方活动介绍,用户可以每周领取一张“9.9店庆券”,仅需9块9便可以享受一杯高品质咖啡。这一“万店同庆”颇具诚意,并非短期促销,且包括大师咖啡、生椰家族、厚乳拿铁、丝绒拿铁、茶咖、经典拿铁等均参与进来,即是于消费者而言,真正可以实现“每周不重样”。同时,瑞幸还推出“万店好喝榜”功能,帮助做消费决策。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反响来看,这一活动确实颇受欢迎。根据官方披露,每周9块9咖啡活动上线首周,总销量突破3900万杯,平均每天售出556万杯。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不少用户甚至已经专门贴出类似“9块9低卡攻略”、“9块9点单窍门”等各式点单脑洞。9块9咖啡并非简单的价格营销,而是瑞幸“价格向下,品质向上”战略的直观体现。郭谨一此前曾表示,瑞幸希望通过这一形式推动中国咖啡进入高品质9.9元时代,“从此让9.9元的好咖啡无可替代、让瑞幸咖啡在消费市场无可替代。”与其他消费品赛道相似,价格是咖啡市场始终绕不开的话题。中国现制咖啡市场发展已久,作为一部分人的口粮饮品,“价格向下”有着长期的消费者呼声,且不乏新的创业者闯入。但从现实来看,高品质咖啡价格向下仍面临不小阻力,且更多是近些年以瑞幸为代表,才逐渐把价格拉入20元以内,真正进入大多数人的日常选项。不过在价格层面,有一点无法回避,中国现制咖啡赛道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昔日茶饮赛道的影子,竞争愈演愈烈。好的一面在于,行业繁荣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在终端市场显现出规模化优势,但也让一些人疑惑,不同品牌的咖啡产品,区别究竟能有多大?事实上,同属于饮品赛道,咖啡与茶饮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台式奶茶到新茶饮,茶饮赛道整体仍在继续增长,但市场渗透率、品类创新已经出现一定瓶颈,品牌端表现更加直观,已经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整合的发展新阶段。咖啡市场则不然,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根据欧睿一项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现制咖啡总零售规模将从2022年的640亿元,增至2027年的190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23.5%,较2017-2022年的16.3%,还要提速逾7个百分点。没有人会因为9块9的咖啡,记住一个品牌,但他们一定会在同一价格区间,找到颇具“性价比”的那个品牌。万店规模的瑞幸,在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做出主场宣言。
资本是重要推手,催生了近些年一批新品牌密集涌现,尤其是在2022年,在餐饮市场整体规模同比下降的背景下,咖啡赛道热度不减,各类融资事件频现。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在消费投融资降温的背景下,咖啡赛道也有十余起融资事件发生。各类茶饮连锁品牌也在跨界杀入,以投资、并购、孵化等各类形式,尝试在咖啡赛道发展品牌的“第二曲线”。此外,各类不同背景的新品牌也纷纷涌入进来,咖啡赛道品牌扎堆聚集。根据一项市场统计数字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咖啡相关注册企业新增约3.6万家,同比大幅增长近四成。一方面,中国本土市场的咖啡风味创新,确实展现出极强的活力。但近些年,一些新品牌们的风味创新明显变了味,开始糅合各类“黑暗料理”,寻求在风味层面的“标新立异”博眼球,但消费者已经不再买账,从市场反馈来看,结果大多自砸招牌。人们不再为猎奇而喝咖啡,而是对品质有了更多感知。咖啡豆的品质分级制度,是一个重要基础。根据产地、品种、处理方式不同,咖啡风味图谱众多,但一杯好喝的咖啡,本身有着基础且统一的衡量标准。即便咖啡小白也略知一二。好的咖啡豆,对一杯咖啡出品品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这恰恰也是瑞幸近些年在“品质向上”精力投入最多的地方,也是他们撑起万店品牌的支柱能力之一。毋庸置疑,对咖啡豆供应链尤其是源头的掌控力,是品牌议价权的基础条件,过去三年间,瑞幸这方面伴随着四个里程碑时刻:2021年,瑞幸以15808吨的咖啡豆进口量,成为中国最大的生豆进口商之一;2022年2月,据瑞幸透露,当年计划在埃塞俄比亚采购生豆量超过6000吨;(不过,最终实际采购量远超于此,达到近1.7万吨。其中精品咖啡豆采购量达到4000吨)2022年9月,瑞幸与相关贸易商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计划未来三年采购4.5万吨巴西咖啡豆;在这之后的烘焙环节,瑞幸也在同步投入布局。先是在2021年4月,投产了品牌首个烘焙基地,年产能1.5万吨咖啡豆;此后去年底,年产能3万吨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烘焙基地正式动工。至2024年,瑞幸将形成年产能4.5万吨的自加工烘焙能力。以瑰夏为代表的小黑杯系列SOE咖啡的热销,是瑞幸前述投入在消费者层面的直观反馈。早在2021年底,根据相关采购协议,瑞幸计划在2020/2021产季采购超过90吨的花魁咖啡豆,这让瑞幸直接成为国内最大的花魁买家。而在厦门中山路店,还推出了该旗舰店的限定产品瑰夏,三种品类的瑰夏咖啡做到了20元的价格,真正将精品咖啡带入“白菜价”。在咖啡豆的基础上,口味创新是瑞幸产品高辨识度的另一体现。据统计,2021-2022年瑞幸分别推出77款、113款、108款的全新现制饮品,且其中不乏长青爆款,包括到今年4月3日上市两周年的生椰拿铁,销量突破3亿杯,较上市一周年的逾1亿杯实现倍增。此后4月10日到16日期间,新上线的冰吸生椰拿铁首周销量突破666万杯。手握好豆、持续的爆品,喊出每周9.9高品质咖啡,是瑞幸的底气所在。
在本土消费品牌繁荣发展的今天,“瑞幸速度”已经成为市场的现象级话题,究其根本,是后端供应链以及前、中端品牌和精细化运营的“组合拳”使然。瑞幸联合创始人、首席增长官杨飞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2020年开始,瑞幸开始将营销和用户运营打通,形成“品运合一”的发展新模式,并且实际摸索下来,这体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流量转化效率和提高运营可控性等三点显著优势。同年,发生在瑞幸身上的另一个关键变化在于,他们及时对品牌定位进行年轻化调整,内部称“坚决拥抱90、00后”,并在后续将“专业、年轻、时尚、健康”融入到品牌经营内核。以年轻白领、大学生为代表,年轻一代消费者是中国咖啡市场的核心受众。不过,即便是已诞生万店品牌的当下,咖啡市场教育仍需要持续投入,人均饮用杯数仍比较有限。根据德勤统计,2022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为9杯/年,而同期日韩分别可达280杯、367杯。不过,一个好的信号是,一、二线城市的咖啡习惯已经培养成熟,人均咖啡年消费力达到近300杯,接近日韩水平。而在更广阔的下沉市场,瑞幸还在尝试结合联营方式继续渗透。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一项相关调研显示,消费者最能接受的现制咖啡价格在16-25元,且中高频次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相较于中低频次消费者更低,且对精品咖啡有刚需。而这之外的新用户,则普遍更在意价格与品质的平衡,追求性价比成为他们的主流消费选择。相较于过去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大店型,瑞幸主力的Pick-up快取店型,是当下咖啡连锁创业争相模仿的方向。不过,尽管可能面向相似的目标消费者,选址方向、产品菜单、定价策略也趋于相似,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不同品牌的生存环境,仍有较大差别。究其根本,咖啡店的连锁化脱离不了线下门店的经营本质。单店模型的打造,是一项基础且必要的工作。这其中,涉及到租金、原料成本、人工、设备等刚性投入,且过去一年的成本增长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此前针对中国餐饮企业做的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餐饮企业原料、房租、能源、人力成本增速继续上升。具体到微观层面,租金、原料与设备投入,跟规模化能力直接相关,尤其在外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当下,原料等成本的不稳定性,是不容忽视的新变量。显然,咖啡市场繁荣的当下,连锁品牌们仍然“喜中有忧”,盈利能力的考验愈发严峻。瑞幸在这方面已经打磨的颇为成熟。自2021年以来,瑞幸一方面通过“自营+联营”模式提升覆盖密度和下沉探索,同时也实现收入的持续高增长。根据财报显示,其中今年Q1,瑞幸在期内门店净新增1137家店的同时,实现自营门店门店层面利润率25.2%,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达29.6%,交出了一份不俗的高质量增长“成绩单”。这不仅仅是万店的规模优势,背后是一整套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包括数字化选址、门店自动化线上管理、自动化生产体系以及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相较于规模追赶的努力,这才是当下多数咖啡连锁品牌,更加需要补齐的能力。在咖啡品牌不断涌现的今天,创业开一家咖啡馆,似乎已经成为新的风潮。但市场越是聒噪,冷静辨别越有其必要性。咖啡高毛利不仅仅代表着切入机会,有时也是一种“经营陷阱”。没有稳定的出品和成熟的单店模型做支撑,只是通过低价做大销量和复购,最终往往是品牌和加盟商共同吞下苦果。瑞幸的万店确实为咖啡连锁开了一个好头,但这种对于行业的信心,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追求“门店规模”这一单一指标,更值得借鉴的是,这家头部公司实现业绩V字反转,并重回咖啡连锁头部地位背后,所摸索出的一系列经营方法论。回顾过去几年,瑞幸用自己的方式推动着中国咖啡市场,其成立以来的高速成长,带动整个咖啡行业从不温不火走到了今天的火热局面,吸引着越来越多入局者。但行业的火热不代表可以利益均沾,不代表人人都能轻松享受市场红利,马太效应之下,强者必将更强,且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行业里,已经不是仅仅依靠营销口号、噱头和开店速度就能实现盈利的。瑞幸的9块9咖啡并非一场价格游戏,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将所有人的视线拉回品质与经营可持续性等核心发展问题,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成为市场对各家成色进行检验的关键时期,那些仅靠短期烧钱补贴、靠低价收割流量的打法,也必然会被挤出擂台。准备下场咖啡赛道的要擦亮眼睛,谨防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