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深深打上时代烙印,这个烙印会影响他的一生,择业方向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80后毕业时,都想进外企;90后毕业时,都想进互联网;00后毕业时,除了想要自主创业,做个数字游民的外,很多人想要进体制或国企,追求一份稳定。子暨是上海一家211高校计算机专业2024届的学生,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他面临着人生最大的选择,这也让他感到无比纠结。对于2020届之前的学长而言,毕业的选择十分简单和清晰:大二开始就利用一切机会去争取互联网公司实习机会;如果大四能找到一家大/中厂实习岗位,那就拼命表现,争取获得秋招offer;否则一面准备考研备战,一面准备来年春招。简单一句话,有互联网offer就立刻去,没有互联网offer就读个研,来年再战。那个时代,互联网对校招生的需求很大,校招白菜价年包也有近30w,虽然自己不是复交这样的顶级学校,但地处上海的这所211学校也有不俗的竞争力。然而从2021届开始,这套”方法论”开始渐渐失效了。一方面,互联网企业校招名额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十几个实习生需要竞争1个留用名额,红海内卷从还没毕业就开始;另一方面,互联网裁员大刀不会因为校招身份而手下留情,入职不久就被裁的校招生不在少数,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互联网对应届生的吸引力。子暨身边的同学在对未来的选择有着两级分化:一类家庭条件好的,选择继续读研、出国深造或者考公,希望在稳定的环境里继续”躺平”,苟过这段难熬的日子;另一类家庭条件一般的,则选择到就业市场试水,即便眼下的就业并不乐观。子暨属于后者,普通职工家庭出身的他,选择尽快工作养活自己。大二下半年他曾拿到某互联网企业的实习生机会,每天近300的工资还是蛮香的。但到了工作岗位,子暨发现整个环境卷到飞起。“开发团队内各个小组都在勾心斗角,明里暗里抢有价值的工作。小组长会让大家去’造轮子’,说这样才容易出成绩,而对真正的业务需求就随便做做”“刚刚进去,小组长就PUA我们,说实习转正机会很有限,要我们抓紧时间证明自己”,说到自己第一次被职场PUA,子暨脸上流露出深深地厌恶,”于是所有实习生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有事没事都工作12个小时,还有很多人周末’义务’加班工作,就是为了争取一个好印象,拿到offer”“当时疫情反复,经常居家办公。于是有实习生提出大家都上zoom开着视频工作,美其名曰有工作氛围。这个提议还受到了小组长的表扬,但我内心真的很抵触,这和坐牢有什么区别?还有人提出要开早会,开晚会,每天和大家同步工作内容……,总之为了拿到offer有些人真的什么话都能说,什么事都能做”“最后让我劝退互联网的,是公司的裁员。我进入不到一个月,就听说隔壁团队裁员了,其中还有两个去年入职的应届生”,”裁员”两个字给子暨带来了深深的恐惧,”对于我们这种没经验的应届生来说,工作不到1年就被裁无疑是毁灭的,后面的路让我们怎么走?看似互联网的工资是高,但这种高工资拿的提心吊胆,拿的身心俱疲,和空中画饼有什么区别呢?”这次秋招,子暨把目标放到了国企之上。”芯片,我不是这个专业,进不去;新能源和造车新势力听说和互联网一样,很卷”,子暨觉得很无奈,”听说都是互联网高P去了这些公司,把互联网那套都搞过去了”“相对于这些民企,国企校招的名额比较充足,而且进去之后比较稳定。薪资待遇虽然差一些,但我觉得可以接受”,在几经比较后,子暨把目标定在银行的软开中心上,“我听有人说银行软开很卷,但我仔细了解了一下,发现比互联网还是好多了,至少周末能保证一天休息吧,现在互联网恨不得主动加班到997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没去互联网卷过,有点不知足了”。说到这里,子暨只能无奈的笑着摇摇头,”现在想找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似乎都成为一种奢望了”时代的尘埃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作为职场人,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改变自己去适应市场的变化。曾有人问我,如何选择一个行业,选择一家企业,能让自己一生的职业发展都顺风顺水?我会反问他,如果真有这个方法,你觉得会有人告诉你么?其实,即便是公务员这样的”铁饭碗”也都会有变化的一天,毕竟这个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生存之道。现如今,职场人从互联网涌向国企,和当年从国企涌向互联网一样,只是经济潮汐变化的结果罢了。作为身处时代中的一粒渺小的个体,我们影响不了大势,只有不断观察外界的变化,不断丰富自己的可能性,同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做个顺水而行的无根之萍,度过这个短暂、不断变化的职业人生。毕竟,在这里,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互联网,与大家共勉。 END 我是Ray,用严谨、风趣的文字,刮起一阵旋风,吹开职场中的迷雾。 如果大家对小数点数字化社区,可以添加林佳微信备注:加入小数点,没有备注不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