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7万辆,同比增长126.21%,前装搭载率9.84%,这是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在今年1-4月交出的DMS(基于视觉感知的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前装标配数据。
目前,除了欧洲市场已经在新车评级中加入DMS的分数,C-NCAP也计划在2025版本中加入对于疲劳监控功能和驾驶员分神的测评。尤其是高阶智能驾驶搭载率持续提升,DMS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功能。
“自动驾驶与人机交互不可分割,”在地平线公司看来,⾃动驾驶⼀定是以⼈为中心而不是以机器为中心, 真正的价值创造在于形成全场景整车智能。而驾驶员监控系统,正是人机交互的关键一环。
比如,在德赛西威,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产品被划入了智能驾驶业务板块。而随着域控制器大规模上车、功能软件模块化趋势背景下,人机共驾的产品形态也面临新的融合集成机会。
同时,更多舱内交互设备,也在依靠上述技术来完善功能。比如,AR HUD或者3D仪表结合驾驶员视线追踪和角度监测,从而优化显示效果,甚至是提供有关兴趣点的信息突出显示或淡化显示。
比如,地平线的Horizon Halo® 车载智能交互解决方案,是首个规模化量产的面向整车智能感知交互框架下的解决方案,基于视觉+语音的多模态感知前融合技术,结合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视线追踪等技术,实现主动精准的交互体验。
目前,乘用车前装DMS(视觉感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座舱交互,功能安全等级要求不高;另一种是与辅助驾驶深度融合,进入门槛较高。其中,东软睿驰是目前市场上少有的面向L2-L3级自动驾驶场景提供DMS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东软睿驰DMS按照ISO26262功能安全标准ASIL-B级别设计研发,实施信息安全的软硬件开发、保障驾乘人员个人隐私,并采用了符合AUTOSAR标准的基础软件。通过红外摄像头捕捉驾驶员面部特征,利用深度学习感知模型来实现对驾驶员头部姿态、眼睑状态、视线的追踪等,最终实现Face ID(人脸识别)、疲劳等级监控、分心检测、视线追踪、Eyes on road(专心开车)、特殊动作预警等功能。今年4月,东软睿驰还获颁了极氪“最佳协同奖”,基于独立的DMS控制器系统,与极氪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陆续在极氪001等车型上实现规模化量产交付。此外,东软睿驰也是国内首家通过欧盟DDAW出口法规认证的产品。另一家市场主力供应商智华科技,大规模量产的IMS系统包含对驾驶员和乘员的监测和交互功能,实现了视线追踪、分级疲劳监测、分神监测、危险行为监测、活体检测等安全守护功能,以及身份识别、手势识别、情绪音乐、唇动检测等个性交互功能。同时,智华科技提供覆盖范围由驾驶员到乘员、技术路径由视觉感知到融合感知的灵活产品矩阵,并支持第三方算法适配。在硬件部分,自研各种车内驾驶员监测摄像头,包含100万像素、200万像素的DMS驾驶员监测摄像头,集成通过人眼安全认证的LED红外灯,采用Global shutter图像传感器,满足各种光照条件下的人脸感知。此外,该公司还自研各种车内交互监测摄像头,包含100万像素、200万像素、1200万像素等RGB和RGBIR的摄像头,满足客户灵活选择,定制舱内特殊光学镜头,满足高质量拍照和高质量算法感知等特殊需求。目前,智华科技的IMS智能座舱监测系统产品线,包含低、中、高三种配置方案,满足主机厂客户的各类需求,其中:i-Cabin 1.0方案:包含1*智能摄像头传感器;单DMS方案,实现对驾驶员监测及行为交互功能。i-Cabin 2.0方案:包含2*智能摄像头传感器;DMS+OMS方案,实现对驾驶员及前排乘员的监测及行为交互功能。而i-Cabin 3.0方案则包含4*智能摄像头传感器、1*60GHz舱内健康监测毫米波雷达;DMS+OMS融合感知方案,实现对驾驶员、前排乘员、后排乘员的监测及行为交互功能,并且创新性的加入了60GHz毫米波雷达,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了对驾驶员及乘员的生命体征监测,及在座舱区域探测目标并对其进行高精度分类和生物特征的监测。此外,车载3D ToF应用也开始在DMS、OMS、手势识别等舱内人机交互方案中落地。不仅能识别人脸加载个性化的配置,甚至可以实现金融级别的安全性。目前,在国内,欧菲光的舱内DMS和OMS摄像头,1M和2M均已量产,5M正在研发;车载TOF产品,具有VGA分辨率的车载TOF模组已实现首发规模量产(华为问界),已实现首发规模量产,产品可广泛适用于3D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领域。其中,这套车载ToF模组,已完成人眼安全认证,产品可配置特定区域的特殊矩阵双ToF像素;在黑暗、明亮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每个ToF摄像头可同时测量距离和振幅,也可在强阳光条件下扩展动态范围。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DMS交付将有机会突破300万辆规模,同时继续保持高增速,预计2025年前装搭载量有望将突破750万辆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