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欢迎来到《新周刊》的“碎片收发室”。
关于上周发起的废片征集——《没拍过这种照片,手机白买了》,我们收到了几百份来自你们相册里的“宝藏”,几乎每一张都是“潜力股”,真庆幸你们没有删掉它,也非常感谢你们不吝分享。
翻大家的作品不难发现,有一种照片叫“男朋友拍的照片”。女孩穿着新买的白色连衣裙在公园荡秋千,想让男朋友拍一张唯美的“买家秀”,不料被拍成诡异的“惊悚片”。化神奇为腐朽的能力,让意想不到的“废片”又增加了。
许多人的废片,更多是看似平淡无奇的画面:第一次近距离看大风车,哪怕照片的主体是一棵大树;来到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头以前住着故去的爷爷奶奶;经过学校附近的地铁站,那是疫情发生后第一次回母校。
生活充满着各种不确定,但总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和希望。此刻,能与你们在覆水难收的瑕疵里共享无与伦比的意义,不失为一件美事。就让我们用人类的日常,去放过那些人生的无常吧。
以下,是20张并不废的“废片”——
声音碎片乐队在成都的专场live,让我度过了近期最放松愉悦的一晚,是六月里最难忘的回忆。本想拍完整的《优美的低于生活》,回家修图才发现大家的手多少挡住了一些视线。但也不算是废片,因为大家都很快乐。女儿4岁的时候,带她在南京逛了一天。在我买茶水的时候,她安静地蹲在窗台下吃糖。
本来看光线太暗想删掉,后来发现在微弱的光线下,她和那几盆小花一样,即便在暗夜里,也仍然可怜可爱,悄然成长。
今年女儿已经10岁了,这些年来,她给予我最多力量。谢谢我的宝贝。
一张胶片,叠片重曝。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和两只深陷的眼睛,无意中与城中村逼仄的握手楼产生了微妙的故事感。
3年前的一个工作日,和两个很要好的同事抱着拍两张“艺术照”的目的在午休室临时“搭建”起了摄影背板。
本是一本正经拗造型,不想没几秒就破功了,被同事成功抓拍!虽然我们笑容狰狞,画面模糊不清,背景也是乱七八糟,但这张照片我一直保留至今。
后来我们相继离开公司,我也离开了那座城市,三个人两年多未见面。这张照片像可以放映的光碟一样,每每看见,那天爽朗的笑声就会在耳边响起。
想你们啦。
在北京故宫,本来想拍阳光与雕花扇门的光影,无意中拍到了这张照片。
一开始觉得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构图也一般,好像只能作废,但之后再看,又觉得这样也有点意思。
古今交错,就这样一起迈向门外的阳光吧。
今天翻出这张照片,不禁开始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当时交换照片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吗?还保存着我们当时的照片吗?时间回到2018年,我开始了天文学的本科学习。系里的同学大多是经验丰富的天文爱好者,而我不过是因为一点点稚嫩的思想,选择了这个似乎不着现实的学科。这反而导致了任何一点别人看来理所当然的天文相关的小事——譬如认星,譬如用小望远镜拍月亮、看土星——唯独我从头到尾惊叹于其浪漫。大一上天文学导论实验,常常要傍晚到天台去,我学别人把手机丢地上,开一段延时摄影。北京的夜空能拍出亮星的星轨,让我既惊喜又得意。这张照片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星轨,而是来自一个不经意打翻手机的瞬间,便捕捉到了高处与低处的灯光,或许也混杂着几粒星光。恰到好处的曝光时间,使得画面没有线条以外的元素。出于拍星轨的本意,这张照片绝对是废片,但干干净净的画面和有点高级的颜色,让我喜欢了很久。转眼四年了,对天文学的了解早不是拍拍照而已,如今沉浸于代码、公式、数据,好久没有在黑夜里蹲半个小时拍一张星轨的激情了。好在,对天文学的热情依然不减。
喜欢给娃拍照,又追求自然不摆拍。要给娃拍一张完美的照片真挺难的,100张里只有2张是不糊的。这张照片就是一张不舍得删的废片。彼时的小朋友不到3岁,刚刚勇敢地主动上前向其他伙伴介绍自己,说完“谢谢”之后就飞奔向我,神情里满是兴奋。
当时坐车经过一座桥,看到有位收废品的师傅吃力地躬身拉车前行,本想抓拍这一瞬间,突然一辆电动车从后面闯入,破坏了原有的构图设想。但生活不就是如此?没有剧本,都是直播。
拍这张照片时手抖了一下,却不影响它的美好。对我而言,摩天轮是我和男友之间的浪漫回忆。因为我们在确认交往的前几个小时就一起坐了摩天轮,而后的第二年纪念日,我们又一起去了有摩天轮的地方。希望以后每一年的纪念日都可以看到摩天轮。在办事大厅二楼,正从上往下拍摄刷手机的人群,突然一人站起身,伸懒腰并四处张望。当时很遗憾他破坏了画面的和谐,现在想想也颇具象征意蕴。有了手机的我们享受着信息快餐的便捷与丰富,但是也放弃了传统的沟通方式,人与人之间反而形成了“孤岛”。在这种无意识的集体行为背后,更多的是人们心灵的孤独、疲惫和迷惘。那时疫情还未全面暴发,在某个傍晚,我已记不清出门去做什么,只记得那天的落日极美,坐着车在乡道上飞驰,随手抄起手机对着窗外一顿拍。这张照片虽然失焦却不失意境,模糊迷幻却不乏温暖,如同当时的心境一般。更何况,它真的很印象派哎!2020年1月,正好在做乡村旅游的采访,家家户户已经挂起了灯笼等过年。本来是瞧着蓝天之下的红灯笼好看,抬手就拍了,结果发现屋顶上蹲了只风中凌乱的狗子。两天后,疫情官宣,武汉“封城”。现在看这张照片,有种在向热闹烟火告别的感觉。
那年夏天,跟家人一起去外省看病。在高铁上睡觉,被身后乘客的呼噜声吵醒,不由得心中有些烦闷。只好望向窗外,乡野的夏日灿烂又寂静,呆滞了几秒发现耳边的喧响渐渐隐退。想以车窗为框定格眼前的这幅画,可惜左右都有“障碍物”。但我仍然享受这片刻的美好与宁静,构图是否完美也不重要了。
当时住在城中村,这里的巷口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摆摊卖东西,可唯有这家人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一辆写着“宝马”的小三轮,两个可爱的小孙女,时不时有街坊邻居来闲聊,从早坐到晚,收摊时孙女们就坐在车后,老奶奶慢悠悠地踩回家。每次下班路过都会感慨这就是一家子的生活啊,便举起手机随手拍下一张。直到搬家后整理相片才发现,基本都糊掉了。
救下一只被困住的小猫。拍的时候很遗憾中间有道铁杆,但是现在看又别有一番意境,挡住了视线也挡不住小猫眼中的渴求。
图中的老爷爷在很多年前中风了,自那以后老奶奶就经常扶着他出来散步,一扶就是十几年。刚开始老爷爷走得很慢很艰难,别人走一步,他要走三步,在老奶奶的坚持和鼓励下,现在老爷爷走得跟老奶奶一样快了。如果没有下雨,两位老人会在差不多的时间点经过我家隔壁的这条巷子,有时碰到熟人还会停下来聊上两句,或许这就是老一辈人隐晦的浪漫吧。
路上遇见一位妈妈骑电动车带了四个小孩,危险又无可奈何,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呀。
刚好阵雨初歇,走在放学的路上,俯身看到一滩积水,突然想从另一个视角看看不一样的。不过拍的时候没有调整曝光,没拍到画面和倒影一样的效果。2019年的上海,位于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与外滩间的一条幽深小道,街面两旁不起眼的招牌和昏暗的灯光与南京路的万家灯火形成鲜明对比。原本只是随手拍一拍街景,碰巧遇到一名女孩快步而过,而后方经过的一辆汽车恰好将车灯打到了女孩的裙上,我便随机按下了快门,留下女孩匆匆的背影与街面的人间百态交相辉映。人物不实,但这一瞬间却勾勒出繁华以外平凡生活的底色。三年后再看,物是人非,不知当初街边的小店还剩几家。我们都是为了生活而坚持不懈的人们,即使灯光再暗,也没有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
*声明:本次投票严禁一切形式的刷票行为,如有发现将取消评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