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许静 | 作者
Lilith | 编辑
你的生活中,会不会常常遇见这种情况?
明明自己的工作有很多,却要帮其他同事处理他们的烂摊子。内心抱怨的同时,口头还不敢拒绝。
于是每天晚上,你坐在办公室吃外卖继续加班,帮别人完成他们的KPI。
或者,明明家里一堆杂事需要做。
老公孩子眼里却好像没活,吃完饭筷子那么一扔,躺在沙发看电视,等着你去完成所有。
一边忙碌,你一边想:为什么我总是陷入这样的人际关系中?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
今天,我想告诉你为什么,已经如何解决。
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
咨询中了解到,丽娜总觉得自己是个新人,在工作前,父母也一直告诉自己,要“眼勤手勤嘴勤”,多请教,多做些事,多观察。因此,她在工作的几年中,经常会承担很多非她岗位的工作。丽娜经常加班,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可当其他同事交待她工作的时候,她又总会自动化的答应,然后就会通过加班,调整自己的时间来完成各种事务。在丽娜准备跳槽第5家公司前,因为疫情暂且搁置,可是居家办公依然也没有改变她过多承担工作的现状,每天都会觉得异常疲劳和烦躁。当我问她为什么不能拒绝这些要求时,丽娜诉说了她的担心:她想起早年的经历。在她小学三年级时,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她从镇上的小学转学到市里学校。因为是插班生,又是从镇上来的,丽娜有些自卑,担心同学们看不起她,父母也会让她不要跟同学发生冲突。“那段时间真的每天都很紧张和担心,和别人说话也总是小心翼翼的,也不敢拒绝同学的要求。”丽娜不想借,那是自己的生日礼物,但是恐惧让她不敢拒绝,还是借给了同桌。
在同桌换回来书的时候,她发现有张插图被撕坏了,她很心疼,也很愤怒,但是不敢找同桌去理论,同桌也并没有道歉。
当她告诉父母的时候,父母只是让她以后不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到班级去,尤其是跟学习无关的东西。
丽娜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而是一通教育,她只能默默消化自己的情绪。
慢慢地,也习惯了自己去处理这些事,尽可能让自己变得小心点。
为什么总是我一个人扛下所有?各种日常的烦恼,搭班老师的种种不配合,很多工作都只能她这个班主任亲自做,班级的管理,和家长的联络等等。学生总是不能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与家长沟通中一再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家长们就是表面答应,实际不重视。学校的各种考核都落在自己头上,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回家想休息一会,老公总是不能独立完成家务,问东问西,孩子也总来问自己各种问题,没有一刻能够得到安静......50分钟的时间里,我被一种她弥散出来的焦虑吞噬着。我反馈给她我的感受,瑞芳说这就是她的感受,每天从早上起来就感觉到焦虑,不能想各种事务,没有一件事情能够让自己顺心的。她愣了一下,紧接着告诉我,因为按照她的要求就能最有效地完成任务。所以她总会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怎么做。“听起来,你期待别人按照你的标准去处理事情,那可能你需要承担别人总是来不停的问你这样的状况,因为你让别人感受到的是:只有你是对的,其他人都是错的,那他们就不会愿意去主动思考应该怎么做事情。”听我说完,瑞芳想到老公和孩子总是来问她各种问题,让她很心烦,但是她从未想到过,这是她自己造成的。之前她总觉得在关系中,自己需要不停安排各种事务,没有人可以为她承担一些,在各种关系中都会让她感觉到精力被透支着。你的人际关系丽娜们担心破坏关系,总是不能拒绝他人,按照别人期待的样子去调整自己。就算痛苦,也要求自己去消化各种情绪。而瑞芳们,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按照强势和控制的样子发展关系。他们期待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处理事务,而他们的情绪又总是被各种不配合所支配着。我们与外界的互动体验来自我们早年和重要客体的互动体验。正如孩子总是会期待得到父母的认可,而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期待时,他们就会努力让自己做到父母期待的样子。就像丽娜,父母总是告诉她要与人为善,那么在丽娜的心中,拒绝就是不好的,是破坏关系的,是有可能引发灾难的。而当父母总是很严厉的去挑剔和指责孩子时,孩子也会变得紧张和焦虑,很害怕自己犯错。就像瑞芳,对她来说,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是可以避免灾难发生的——即父母的责骂和惩罚。无论是丽娜还是瑞芳,都会体验到关系带给自己的种种不适,因而他们会出现共同的情况:远离社交,尽可能不发展新的关系。团体咨询,是一个人际关系再现的实验室,在成长性的团体里,成员们也会发展出不同的移情性关系。在团体中,成员们在团体中会再现各自的成长经历,投射出他们各自的内部世界的体验。在人际中表现为讨好的还是抱怨的,温和的还是挑剔的,是讨人喜欢符合大家期待的“好孩子”,还是暴躁的,总是会惹事的“坏孩子”,都会呈现出来。团体有时候也会像一个家庭,成员们体验者与父母的关系,与同胞手足的关系,爱恨、竞争、嫉妒、羡慕等等。在这样一个“场”中,团体成员可以从其他成员身上看到自己恐惧的、担心的、不愿意面对的那些部分。而紧张的、保守的成员也会从其他成员那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并且获得矫正性的情感体验,从而建构新的人际关系模式。就像丽娜和瑞芳在团体中的相遇,瑞芳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强势和控制的状态,给团队成员提出各种建议。“你的建议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压力和紧张,我很担心我做不到会让你不满意,可我内心又是很抗拒的,我并不想这样做。”“你的不拒绝让我觉得你是很愿意接受我的建议的,我并没有想到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这样的。”在12次的团体咨询中,丽娜表现得越来越开放,而瑞芳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压力,她们都在这里得到了回应,自然也在发生着变化。丽娜在工作中,对同事的要求表示了拒绝,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既紧张又充满了力量。
而瑞芳在她的生活中,开始关注孩子和老公的感受,也会愿意听他们的想法,家庭关系也开始有了松动,让她感受到轻松,原来她的家庭关系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糟糕。
对于工作中的同事,在她倾听了搭班老师的想法后,也觉得自己之前对同事的判断是不够客观的。
如果你正因为人际关系而烦恼、而痛苦,因为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很多现实中的困难。我们可以来到这样一个安全抱持的团体环境中,一起去探讨你的人际关系体验,看看我们心中担心的那个“灾难化的结果”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如果你想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开启自己内心的能量源泉,或许可以来我的个人成长动力团体。
动力性团体是以精神分析学为指导的一种特殊的团体治疗形式,其工作方式是:在清晰严明的设置框架内,为组员提供安全、稳定、包容、接纳、尊重的抱持性空间,促进无意识冲突进入意识层面,协助组员情感的流动和修通,进而增进自我觉察。
组员在每周固定时间相聚在一起,讨论和探索彼此内心中最重要、最深刻的议题。
扫描图片二维码,即可报名
团体名额限制8-12人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发现自己和他人的沟通模式,为关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找到自己生命的智慧,运用到当下生命经验中,将挑战转化为机会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成为完整自己和自我实现的潜能,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敢于尝试并做出改变?
只要你愿意踏出这一步,你将收获完整和真实的自己,并且你会爱上这个自己。许静是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注册系统心理师、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务委员,从业8年,服务时长4261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许静擅长以精神动力学为核心,整合人本主义、认知行为疗法,技术与经验结合,帮助来访者探索自我,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