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帝都老母亲,我为什么反对孩子去外地上大学?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前段时间,身边有朋友给孩子高考报志愿,问我意见。
因为是很亲近的朋友,我也就直来直去不绕弯子了。
虽然米粒只是个小学生,离高考还有好多年,但有一件事我已经早早打定了主意:作为帝都老母亲,我是不赞成米粒去外地上大学的。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选专业的文章《高考高分段家长都提到的这句话,让我下决心一定要重视这件事……》,后台留言都刷爆了,不得不说,高考报志愿真的是咱们这代人身上的一个硬伤、一块心病,一看都是有故事的男同学、女同学
其实报考,真的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更不能单纯看大学排名、专业排名。
今天我想说的是,大学所在的城市,应该成为咱们未来给孩子报志愿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如果米粒在国内上大学的话,我和米粒爸早有共识,肯定是要留在北京的。
▲米粒妈粗略圈了一下海淀这片儿的高校,这还没圈全
此时的你,脑袋里肯定有一堆大小问号,哈哈哈~
-为什么不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见?如果米粒就是想去外地读书呢?
-从幼儿园到大学,离不开海淀?这孩子的人生是有多无趣啊?
-上海不好吗?广州深圳不香吗?干嘛吊在北京这一棵树上?
-如果高考分数只能上北京一般的大学,去外地可以上985、211,难道还留北京?
……
我还是先给大家讲讲我的一个学霸同学的经历吧
大学是学习的地方,更是累积人脉的地方
米粒妈原来在X大附中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女生朋友,是个超级大学霸。
她是当年为数不多考到我们高中部的同学(千万不要以为考本校高中部很容易,真的太太太太难了……我跟分数线差了8分,交3万块钱也能上,但我选择了去隔离区的一所重点高中)
米粒妈这个同学从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遥遥领先,高考顺利发挥,本来可以去清北,但我们那个年代特别流行去香港读大学(暴露年龄了),连各路状元都纷纷弃清北、选港大。
气氛烘托到那了,好像只有去香港读大学才是真学霸,于是我的这个同学也一样,选择了港大。
大学读得算是顺利,但是毕业想在香港扎根,太难了,哪怕你学习好、能力强,哪怕你是当年曾放弃清北的佼佼者。
港大毕业后,她又去了美国继续念书,之后兜兜转转回到了北京。
▲前几年没有疫情那会儿,我和米粒爸经常去深圳、香港
当年中学同学当中,就算没考上清北,但留在北京读人大、北师的那些人,毕业后择业、工作都比我这个朋友要顺利得多。
有次一起吃饭,小酌了几杯之后,朋友说,她其实挺后悔当年去港大的,她说那真是当时头脑一热的冲动选择,根本没想过毕业后如果回到北京,自己在北京的资源和人脉,都只停留在初高中阶段,而她的大学同学、老师、校友要么分散到世界各地,要么留在香港,去上海的都比北上的要多。
大学除了是学习的地方,更是积攒人脉的地方,尤其同学院、同专业的同学或师兄师姐,大家未来大概率是同行。
如果我的学霸同学当初选择了清北,或者帝都其它高校,那她毕业后也不用辗转好多年才重新积累起行业内的人脉资源。
大学所在地,可能是你要生活很久的城市
我知道很多人很在意学校排名,是不是985,是不是211,那米粒妈就给你们说说我另一个同学的经历
我高中的同班同学,也是个女生,成绩很不错,按实力能考人大,但因为发挥失常,最后去了一所外地985,这所大学所在地呢,是一所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城市。
其实当年报考的时候,她父母的想法是,所有批次所有志愿都报北京的学校,毕竟北京学校太多了,各档位都有,但我同学自己执着于985,非985不去,所以才报了这么个外地高校。
大学期间,同学交了个男朋友,是当地人,同学父母每天一通电话,苦口婆心地劝女儿多花心思在学业上,争取考研考回北京。
同学完全不理会父母的劝说,大学毕业坚持留在当地,进了报社工作,但工资真的低到完全没办法养活自己
报社里其他同事都是本地人,人家吃住都不用额外花钱,上班赚的工资就是给自己零花的。
当时同学年轻气盛,哪怕父母直接“杀”过去,也没能把她拎回北京。
但后来一次跟男朋友吵架,让她彻底清醒了,在那座城市,没有什么是自己真正拥有的,没有房子,没有亲人,自己工作赚的钱又少得可怜。
最后她简单收拾了一些行李回了北京,在家复习一年再次考研去了人大。
给你们讲这个同学的故事,米粒妈是想说什么呢?我不是说不能找外地男朋友、女朋友,而是说,你不要仅仅因为你的男朋友、女朋友而选择一座城市。
你选择的城市一定是适合你未来发展的,如果是异地他乡,它需要是包容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发达的,最低限度,起码要选一个毕业生平均工资高点的城市
别觉得米粒妈太现实,同样是省会城市,平均工资都差得很远,好么。
如果以后孩子在异地他乡独自打拼,无亲无故,那么点工资真的养活自己都难
大城市≠大的城市
关于大学城市的选择,我真的有一肚子话要跟你们说。
当年我转学去美国,米粒姥爷不反对不支持,以及米粒姥姥强烈反对的态度,让我铁了心一切靠自己。(我转学的经历都写在了这里《上大学第一年,我给家里省下50万!》)
但,当时的我,也只19岁而已,没有什么经验和阅历,我天真地以为美国大学所在地都是大城市,只看学校、看专业就好了。
结果孤身一人漂洋过海拖着行李来到大学报到,彻底傻眼了,真真是个超级大农村啊
▲第一次踏进美国校园,两眼一抹黑的米粒妈,给自己拍了张影子照留念
我在美国上大学的几年,确实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戳《我的大学生活有多野?打14份工赚20万,跟市长交朋友》),但后来我也跟米粒爸聊过这个话题,如果当年我选择了一所在纽约、波士顿、洛杉矶、西雅图这种大城市的学校,实习以及毕业工作一定会有更多选择,而之后的发展也会是另一番光景。
所以后来有国内的学弟、学妹,或者认识的朋友的弟弟妹妹人,让我给一些出国的建议,我都会建议他们选择大城市,或者至少是就业机会更高、收入更高的城市。
哪怕学校排名没那么靠前,其实也没那么要紧。
学校所在的城市真的很重要。比如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因为在硅谷,它甚至被誉为“苹果和谷歌钟爱的神校”。
像City University of Seattle(西雅图城市大学),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CUNY,纽约市立大学),Pace University(佩斯大学),这些大学因为在西雅图、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经济更发达,就业机会更多,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含金量真的更高。
▲米粒妈大学宿舍,满满的回忆
但比如底特律,虽然也曾算个大城市,可已经宣告破产,市中心的房子很多没有玻璃,废弃已久,是一座鬼城。我当年还见过1美金卖房的新闻。
我曾开车在底特律参加一个活动,整整一天在大街上没见过超过10个人,特别瘆得慌
所以大城市≠大的城市,大城市也≠省会城市。
比如国内,除了北京、上海以外,我真心觉得广东的学校就很不错,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未来不管是留广州还是留深圳,你的人脉、你的社会资源,都还在。
像深圳,不仅城市年轻包容有活力,你自己如果就在本地上大学,也会获得更大的安全感。
而有一些城市,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整体工资水平太低了,发展也相对落后,城市管理、各方面建设都很保守,真的不适合年轻人发展。
报考背后的逻辑
其实高考报考不只是选择大学,它背后有一长串你要思考的问题,包括考研、出国、毕业后的择业等等,咱们真的应该趁孩子还小的时候,好好考虑清楚,当然更要跟孩子探讨明白。
我觉得,如果孩子有非常强的意愿,有非常明确的专业目标(主要是工科或者某项尖端科技对口的专业),那完全可以以专业排名为主。
比如就想学航空航天,孩子从小就有这方面的愿景和抱负,以后大概率也要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们当然要在孩子成绩所及之内,为他选择专业性更好的学校。
如果家里背景、资源都很不错,孩子以后也希望回老家工作生活,其实可以选择在北京上大学,毕竟北京高校多,学术、文化氛围都很浓,各种机会可以去实习、实践,可以在这里度过非常充实的大学四年。
如果想留在北上广等城市发展,米粒妈说句实话,北京相对来说更难留下,单单户口这个问题就劝退很多年轻人。但上海就比北京容易很多,上海为了引进人才,大大放开了落户条件
当然,如果不想去上海,米粒妈真心建议大家可以多考虑广东的大学,比如深圳大学。
之前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米粒爸经常到深圳出差,要不是米粒在北京这边上学,我们俩真的想常住深圳
那时候还没有疫情,我和米粒爸晚上会到深圳大学校园遛弯,还去学校食堂吃饭,感觉真的太棒了。
还有杭州,其实,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了杭州。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中国城市大洗牌》。
我觉得咱们不能再用自己现有的眼光,为孩子决定未来适合他们生活、发展的地方了。
人到中年,从过来人的角度来看,选择一座城市生活,除了要考虑经济发展程度,还要综合考虑教育资源、居住环境、就业、医疗、投资、政府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所以,你会建议孩子怎么选大学?怎么选城市?来做个小调查吧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文末点个【赞】+【在看】,希望我们的孩子以后都有光明的未来
PS:最近不少米粉说经常会错过米粒妈推送的文章。米粒妈特意让技术小哥哥做了一个小程序,每天来这里打卡,一来提醒自己每天按时来读米粒妈文章;二来连续签到打卡可以获得米粒妈为大家准备的小礼物:
无门槛优惠券(米粒妈商城可以使用)+福袋大礼包(米粒妈自掏腰包给你们安排的福利盲盒,包括小棕瓶,refa美容仪 、还有日用品、畅销书等等)
连续签到3天:10元优惠券(在米粒妈商城里可使用)+100元福袋
连续签到7天:20元优惠券(在米粒妈商城里可使用)+200元福袋
连续签到15天:30元优惠券(在米粒妈商城里可使用)+300元福袋
操作简单,在小程序里签到,按照操作上传截图即可。记得每天来看文章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