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场中年人的致青春

一场中年人的致青春

音乐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981篇原创


1


周杰伦那首新歌《最伟大的作品》在网上可以听了以后,我反复听了20遍。


不是因为有多好听。


严格来说,这首歌在周杰伦所有作品里并不算杰出。


但它是“周杰伦久违的新歌”。


这个定语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20遍,是我的青春的祭奠。


对我来说,作为周杰伦粉丝是很无趣的一件事情。


我属于那种主动型歌迷,喜欢的歌不光自己听,而且还要安利给那些没听过的人听。


每一次推销成功,我都会有一种用头部按摩器抓取灵魂的快感。


问题是,这年头不听周杰伦的人才是少数。


他的魅力是横跨几代人的,连我爸妈都是周杰伦的老粉,我们家至今还笑20年前我妈第一次听周杰伦的时候,说这人是不是牙疼啊唱歌好怪。


我一琢磨,只能对我侄子下手了。


我给他发了个MV链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音乐人创作的新歌。


他说听可以,但作为交换,过年回来我要和他合唱《孤勇者》。


虽然我很喜欢陈奕迅老师,但为了推销周杰伦而苦练陈奕迅,这何尝不是一种NTR。


似乎是感受到了我的沉默,他反客为主。


他问我战吗?


我说战啊。


于是交易就达成了。


十分钟后,我侄子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觉得挺好听的,但他有一个问题:


你说的这个周杰伦,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想回答好却很难,需要写一整篇文章。


淡江中学那个留着长头发骑自行车兜风的男孩;


第一次发专辑《JAY》在发布会上磕磕绊绊讲话的那个年轻人;


让8亿人同时等他的《以父之名》的那个亚洲天王;


以及今天喝奶茶喝到发腮,但一发歌还是引动百万千万人的那个世代之王。


到底哪个是真正的周杰伦?


都是,也都不是。


它们只能说明周杰伦有多牛叉,但都不是真正的他。


于是我没有回答,只回复了一句:


歌好听就完事了,管那么多干什么。


你听个歌,还要问唱歌的人喜欢吃啥吗?


侄子狠狠鄙夷了我。


他发了个翻白眼的表情包,又发了个语音,用还没到变声期的奶音说:


当然要问啊,不然你连他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还好意思说喜欢他。


接着他又和我炫耀,说他知道他们班37个女同学每个人的口味和癖好。


不得不说他还挺厉害的,我在他这个岁数还在背26个字母呢。


我被震住了,然后向他妈告了一状,说他早恋,而且同时早恋37个人。


几天后,我听他爸爸说,那天他被他妈撵得满屋跑。


最后被按在床上打屁股的时候,他没有哭,只是唱起了周杰伦。


世代的狂,音乐的王。


2


虽然侄子的话很挑衅很欠揍,但确实把我问住了。


我们这一代人好像天然就是把作品和人分开的,喜欢歌就是喜欢歌,人的因素其实占比很低。


这其实是个技术问题,我们那时候都是先接触歌再知道创作者,如果歌不好听根本就不会有后续。


当年我是怎么喜欢上周杰伦的?


不是因为他的性格,不是因为他的长相,不是因为他的人生。


这些东西我一个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


只是因为一次路过音像店的偶遇,只是因为抢来同学mp3时刚好乱序播放了一首歌,只是守着收音机时捕捉到的一缕电波。


这一点,和年轻一代的孩子们截然不同。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侄子听到看到任何内容的时候,都是音乐和人物一起出现的。


他压根就不觉得二者可以分开,而是天然一体。


这种欣赏作品的方式,确实更符合人类本能。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祖先出去狩猎的时候,就会根据野外他人留下的痕迹,幻想背后的故事,于是有了种种神话传说。


人类是以故事为食的生物,周杰伦的第一作品是音乐,第二作品是人生。


我读书那会,恰是周杰伦的全盛时期。


杰迷不是按人数算的,而是以班级甚至学校计数,一整个班乃至整个学校都在听周杰伦的情况比比皆是。


大家把小小的mp3藏在裤子口袋里,耳机线穿过上衣从领口探出,被鬓角头发掩住,再戴个帽子,就能隐蔽地在自习课上听歌。


那时我们也曾好奇藏在音符背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苦于没有渠道去主动寻找,只能如饥似渴地留意每一片破碎的信息。


因为周杰伦,所以很多人开始买娱乐杂志,不敢错过电视报纸杂志上偶尔提到的只言片语。


他和妈妈叶惠美的感情,他对父亲的若即若离,他和兄弟们的青春往事,谁要是在哪里看到一点周杰伦的八卦,他/她就是那段时间班上唯一的神。


十几年过去,信息的获取已经变得极为简单。


别说想知道周杰伦爱吃什么了,假如他出来直播,你甚至可以在直播间里问他出门先迈哪只脚。


随着年龄增长时过境迁,我们反而忘却了这种“喜欢一个人就想知道关于他的一切”的热情,还以为喜欢本来就是如此简单的事情:


喜欢一个人的书,就只喜欢书;


喜欢一个人的歌,就只喜欢歌。


这种看似理智的泾渭分明,其实是反人性的。


爱屋尚且会及乌,何况是爱一个人的作品?


钱钟书打过一个比方,


“爱吃鸡蛋,何必认识下它的母鸡”。


但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适用于周杰伦。


那不是简简单单一只鸡、一头奶牛。


那是周杰伦。


3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获取难度的降低,人类对内容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卷的。


若是于无穷音相声色包裹下成长,则再多音相声色亦不足以动心。


他们还渴望更多。


就像我那个小侄子,他很喜欢刷短视频,遇到喜欢的就会关注,点进去一个个看往期作品。


他喜欢音乐,关注一个人往往是因为喜欢对方唱的歌。


但听完歌以后,他能享受的内容并没有结束——


他还可以看到对方的样子,对方发在快手上的日常琐事,甚至在直播间里听到那个人絮絮叨叨和粉丝聊家常,吐露烦心事,又或是抽丝剥茧般分析他最得意的一首歌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这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内容创作,更彻底,也更极致。


不但献给你以一首歌,而且献给你以我自己。


另一方面,正因为我侄子没有经历过那个信息贫瘠的时代,所以他可以一直保留自己的好奇和耐心,热爱与热情也就永不枯竭。


带着对他的羡慕,我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找周杰伦的账号。


我悟了,我就是要关注他的生活细节,就是要更了解他这个人本身。


有什么好放不下面子的,中年男人可以跳王心凌的《爱你》,为什么不可以做周杰伦的迷弟?


找了半天,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儿——


纵观整个中文互联网,周杰伦只在快手上有自己的社交账号,叫“周同学”。


我把这个新发现告诉侄子,让他赶紧去关注。


然后我又被鄙视了。


他说你才知道啊,这都什么火星新闻。


主要是他平时也玩快手,平时就刷到过不少周杰伦,最近他还发了个钢琴伴奏,让大家和他一起合拍,还有人专门拍视频和周杰伦的新歌互动。


鄙视完,他就给我一条条分享快手上关于《最伟大的作品》的二创。


有人翻拍农村版mv,有人用十几种语言翻唱,还有人用卡祖笛+口琴+萨克斯+小号演绎。


过了一会,他又发来一个视频,竟然是他自己拍的周杰伦翻唱。


屏幕里他奶声奶气,把周杰伦唱成了宝宝巴士。


我本来想问他,他到底是喜欢短视频,还是喜欢周杰伦?


但我没问出口——


好像,没什么区别。


喜欢周杰伦,当然可以是喜欢和周杰伦有关的一切。


4


有的时候我会想,大家也没必要一直催促着周杰伦去写歌发歌。


他已经够卷了,这二十年来他有过那么多好歌,光专辑就出了15张,在这一行里不说是最勤奋的一个,也是最勤奋的之一。


就连我都经常会琢磨自己为什么还要辛苦工作,更何况是他。


就算他是个鸽王,那在等他的时间里关注一下他的快手,看看用户们的二创,看看周杰伦的直播,围观一下他的生活。


不也挺好。


周杰伦自己,大概也会挺喜欢现在的状态。


他在快手已经两年多了,一直没什么架子,就像任何一个普通用户一样在随意地“玩儿”。


我看了一圈他账号上发的内容,可以说五花八门,从美食到音乐到篮球。


他会用短视频平台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会毫不拘束地用“哥”自称——


有趣的是,这个在其他地方被人诟病的自称,在快手却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前几天,快手开放了周杰伦在7月18日晚上7点的直播预约通道。


进行预约的用户,达到了1000万+。


这里面,或许也有许多像我这样喜欢了周杰伦很多年,却不曾真正熟悉他的“陌生粉丝”吧。


但,我们不会一直陌生下去。


在18日那场直播前,周杰伦发过一个视频。


文案是,


“新专辑首唱送给快手的朋友”。


这个视频的点赞图标变成了粉色荧光棒,在点赞的时候荧光棒就会摇曳。


视频刚发出来一小时,就已经破了200万点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将是怎样一片粉色海洋。


这几年,很多乐迷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演唱会了。


但是那片粉色荧光棒的海洋里,生活好像又正常了,仿佛一切都没改变。


我们还是像从前。


还是像少年。


5


昨天晚上,我一边等着周杰伦开始直播,一边把收藏了很多年的他的第一张专辑《jay》找了出来,在唱片机里一首一首地听。


杭州炎热的夏夜,蝉被烤得惨叫。


我赖在沙发上,看见他出现在屏幕前,忽然也忍不住傻笑。


直播画面的右下方有一个加号,点进去可以看到他即将举办的“哥友会”。


是哥,不是歌,也不是鸽,还能给哥选歌,这很周杰伦。


他在直播间和主持人聊天,聊到新发的专辑,乐呵呵“吹牛”:


希望每年出一张新专辑。


弹幕狂刷你不要再鸽了,我也发了一条,周杰伦看看弹幕,又补了一句:


希望,是希望哦。


不像偶像和粉丝的见面会,反而像一群好朋友聊天。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瘫在沙发上,闲适又安逸。


直播的结尾,主持人给周杰伦放了一段混剪视频,是用快手上普通用户发布的周杰伦相关视频剪辑的,有人跳舞,有人捏泥人,有人画画。


这一次,普通人成为了创作者。


周杰伦,才是那个观众。


这一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1亿,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654万,总互动量超过4.5亿。


这个数据夸张吗?


其实不夸张,因为二十年来无数在他陪伴下长大的人,都出现在了快手,出现在了他的直播间。


如果只听歌,那“周杰伦”就只是歌曲创作者名单上的一行或几行字,只是“天才音乐人”、“歌王/鸽王”、“爱喝奶茶的胖子”等标签的集合体,而非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不是说这样不好,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内容的态度。


只是我觉得,或许在那个直播间里,才能看见一个最真实的“周同学”。


一个不光会唱歌,也会自称“哥”的中年男孩。


这样的周杰伦或许不是完美无缺,但无所谓。


时光,依然在。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感谢你的阅读,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7月29日晚上19点开奖,一共6666元,2022个红包,感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在看和转发,点我参与抽奖!点我参与抽奖!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预约参加周杰伦线上哥友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如何寻找市场中的"三好学生"?中欧基金代云锋:坚持长期主义,积累复利效应这个月,天天奔医院……中年人的真实“惨”样!留在教培行业中年人的职业末路 | 寻业中国深度 | 迭代换"心",一场中国农商行的"自我救赎"我姐发给我的照片, 她种的花点绛唇:点点存心里通用净水王铁:在3000亿水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瓢饮” | GGV OMEGA 访谈录原创丨佩洛西访台定了?一场中美军力意志肉搏战开始了天津小区燃气爆燃事故背后:厨房里被忽视的致命隐患400多元入市,赚得400亿身家,他如何在震荡市场中淘金?职场中如何运用影响力| 职场问答 Vol. 89“猛虎组织”兴与亡!来自中国的致命一击(二)Vizcaya博物馆与花园一天两起游客坠桥事故,景区高空项目的致命隐患上网课的这届高考生,“过的不是很青春的青春”蚝油会致癌?浅浅数一下厨房里的致癌物露营这场中产游戏,可比朋友圈里惨多了哈根达斯检出的致癌物,为何是食品巨头的软肋?​ESC 2022抢先看:4部新指南、10场热点研究、12场重磅研究,2场中美联合论坛,提前剧透!​四川彭州山洪致7人遇难:“网红”河滩背后的致命危险"秦刚的致辞是温暖而毛茸茸的"奥克兰 AAPI 领导人在最近的致命枪击事件后要求采取行动惊人的“聚光灯效应”:人到中年,别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少年坠入冰河:“无所事事”的成长背后,一场欺凌带来的致命危险周末的夏花和其他在人间|我在北京做家政女工,想谈场中年恋爱中年人的crush,通常是一场悲剧成年人的最高修养,是克制纠正别人的冲动!中年人嘛,得有个中年人的样子醒醒吧,风向变了。。。。七夕营销,如何为用户带来一场中国式浪漫致青年:如果你也在寻求改变今天他们用FBI特工抄川普总统的家,明天用IRS特工的致命武力对付你!“中年考证热”: 对“中年危机” 的一种预判性应对|自由谈中年人的生日,越过越鸡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