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这座城市,没有“爹味”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Welcome
作者:鱼鱼鱼
校稿:朝乾 / 编辑:马林鱼
“我必须要承认,填着表格上那一栏栏的项目,编着堂而皇之的理由时,我心里想的是鱼香茄子、豆瓣酱红烧鱼、火爆腰花和花椒的香味。”
1994年,英国女作家扶霞·邓洛普申请前往四川大学学习少数民族历史。来成都一年后,她花了3个月时间学习专业厨艺,尝遍了街头餐馆,并写下了那本有名的《鱼翅与花椒》,将成都美食带入了西方世界。
鱼翅与花椒书籍封面
看这设计是学到中式审美的精髓了
(图:Google Books)▼
成都留给人的印象,总关乎花椒、辣椒的味蕾记忆,这些食材,也是“巴适”城市精神的另一种隐喻。连续6年,成都一座座街头巷尾的餐厅,组成了丰富的风味供给,不断刷新着大众点评“必吃榜”。这种多样性,也让成都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亚洲首个“美食之都”。
美食连结着大脑的内啡肽通路,产生了“必吃榜”这样的群体美食记忆,它更是一座城市经济文化的底色所在。
过去的一年间,成都仅在吃上就花掉了1600亿元,较去年增加了44%。在疫情降低流动性消费后,这更彰显出成都的底气。
人均13的冰粉不算贵,人均26的谭豆花可以吃到饱
至于麻辣烫,喜欢排队就去试试吧(摄影:©夏雨)▼
味蕾有记忆,人才也在涌动。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常住人口升至2119万,超过广州、深圳,仅次于北京、上海。过去五年有超过50万青年落户成都,其中本科学历占比77.38%,硕士学历占比10.27%。
人在变多,城市的节奏和压力自然更激烈。尤其今年开始,公众对于成都的印象开始出现折叠——A面是“来了就不想走”,B面则是“应届生不太适合来成都”、“求求你们别来成都了”、“千万别来成都,你会失望”……甚至成都一度被冠上了“卷都”的称号。
三年前,我们近距离观察了成都为什么而逆袭。但时隔三年后,我们重新回头看,这座北上广外的“超级桃花源”,真实底色如何?
千金散去还复来:敢挣,更敢花
在很多北上广深青年的眼里,成都大概是这个样子的:不用“卷”,来到成都,就能以一种舒服姿态生活。
如果你是国宝,你在哪里都可以躺平
(图:shutterstock)▼
但真来到成都,就会发现,这里并不是没有烦恼。拿着同样大厂简历的人竞争一份普通工作的在变多,薪资相比北上广深却降了大半,高新区或者天府新区的房价已经快3万一平了。
从10多座新一线城市的收入来看,成都并不占据优势: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10.19万元,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5.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26万元,低于其中绝大多数城市。
从收入水平来看,成都在一众兄弟城市面前老老实实 ▼
但追求舒适的成都人,比全国其他城市更敢花钱。从年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来看,成都人的年消费支出达31581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9%,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嗜好麻辣的成都,在花钱这件事上一样痛快。这意味着,成都人每年,都会选择花掉七成的收入。而在具体的消费类目中,成都人选择将34.6%的支出,花在食品烟酒之上,这个比例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合肥。
赚的或许不多但是论饮食消费成都人一点不含糊 ▼
通常来说,经济愈是落后的地区,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食品占各项支出的比例)就越高,但这个规律,似乎在成都面前并不适用。
痛快的成都居民,更乐意将收入花在美食之上。必吃榜的城市消费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成都的餐饮商户线上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10%,本地订单量同比增长21%,本地交易额同比增长24%。
生活这件事上,成都向来讲究。仅此一项,便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城市吸引力。但归根结底,一座城市的经济循环,除了宜居的人文环境外,还要有丰富的产业结构。
作为川渝城市群的领头羊之一,成都明确要建设临空产业、汽车产业、陆港产业、健康产业四大集群。在生活服务业,除了美食之都外,还规划了旅游名城、音乐之都等多项城市定位。
伴随着近年来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涌入,企业也在逐水草而居,人口涌入和企业入驻是相互影响的。
比如,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就纷纷看中了成都的潜力。今年美团扩大了成都研发中心的招聘规模,开放近千个岗位,技术类占比最大;字节近几年开始建立成都研发中心,主要包含抖音、基础架构、People团队、教育、云平台等项目的研发;成都的岗位需求并非传说中的“不是销售就是客服。”
成都的新产业发展同样迅速,例如游戏产业,据《2021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机遇指南及机会清单》数据显示,游戏电竞已成为成都网络视听产业核心支柱。
游戏电竞规模上企业营收自2018年逐年增长,2020年达到413亿元。截至2019年12月,成都共有2474家游戏研发公司,被誉为“中国手游第一城”、“中国游戏产业第四城”。
2021年底,成都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进入资本市场“百家俱乐部”。最近1个月内,成都新增了5家A股上市企业,正是成都致力培育本土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成都军团”的上市正在提速。
随着人才涌入和产业发展,成都的城市实力和北上广深的距离在缩短,而在这个过程中,流入的人才依然可以吃到一个城市崛起时带来的红利。
味道“没得摆”:绝不委屈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和成都也有着不解之缘。他先后多次前往成都,并对这座城市赞不绝口,“成都进步大得惊人,成为一个值得留恋一下的大都会了。”
这位世界知名的制度经济学家和交易费用理论权威,对于成都的服务业印象深刻,“一个是锦里,一个是宽窄巷子,都是市民的消闲地方,生意滔滔,回报率大有可观。”在逛完后,他对锦里打了80分,给宽窄巷子打了满分100分,并认为“宽窄巷子是我见过的搞旧文化消闲最高明的地方了,我认为拿去国际拍卖,宽窄巷子应该逾二十亿。”
宽窄巷子和锦里作为完全由政府打造的项目
已经完全成为了成都的城市宣传名片
(图:图虫创意)▼
成都的消闲,令经济学大家惊叹,也让去成都的游客倍加羡慕,翻看大众点评上锦里古街的游客笔记,成都人不紧不慢的闲适姿态常被提起。
虽然被贴上了“卷都”的标签,但 “卷外有闲”,才是现在成都生活的底色。
成都人爱吃,尤其喜欢在外用餐。下班后悠哉游哉,找一餐馆坐下,来俩小炒,上盘凉菜,吃得满头大汗,肚儿浑圆,抹抹嘴巴,尽兴而去。
对街边的“苍蝇馆子”的热爱刻进了成都人的DNA
(图:图虫创意)▼
在成都,走到哪儿都能看见成片的餐馆。美团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火锅门店有21900家,川菜馆17200家,国际美食方面,正餐门店就有4700家。成都人永不衰减的口味,支撑起庞大的“美食经济”,去年每个成都人在美食上花费超过7700元,同比增长44%。
在成都,很容易给人一种每条街都像美食街的感觉,一排排小小门面,别具特色的小吃让人眼花缭乱,钵钵鸡、双流兔头、老妈蹄花、伤心凉粉、蛋烘糕……味道往往好吃得来“没得摆”,在成都,人很容易得上“不知道先吃哪一个”的选择困难症。
人均13元的眷蜀冰社·手工冰粉、人均26元的西月城谭豆花、人均72元的老成都风味花吃嘴儿麻辣烫,这些小吃店被万千成都人选上了今年的大众点评必吃榜,好吃,不贵。
不管是好hào吃还是好hǎo吃,我们都是认真的
(摄影:©夏雨)▼
2020年,从事金融工作的刘冰(化名)将整个机构搬到了成都,他说,在成都,就是有一种工作到凌晨1点也照样要去吃一顿的氛围。
去年从北京跳槽到成都某游戏公司的张慕李(化名)也说,“游戏公司加班很频繁,但好在公司团队成员都是90后,每天上班做游戏,下班就一起去看漫展、吃火锅、泡酒吧,来了成都后,被这个城市的休闲氛围熏的人也放松了许多,这是在一线城市少有的感觉。”
在吃的可能性上,成都为打工人“卷”外休闲提供了充足的供给,而成都人的美食消费热情,也在美团这类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得到展现,美团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来自本地消费者的线上餐饮订单、交易额增幅分别为38%、15%。成都人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仍有大把的时间和热情去吃喝。
一刻不得等:“即时”行乐
成都人爱吃,也爱玩。麻将是成都人常见的娱乐,四人围坐一桌,气氛立马活络起来,俏皮话此起彼伏,工作的疲惫就此消散大半。
不管是在街头巷尾的茶馆,还是在露天街头的树荫下,哗啦啦的音浪声,是这座城市四季不变的伴奏。过去一年,成都人仅通过美团就下单了近15000份麻将,对麻将的热爱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飞盘、露营等户外活动盛行,及时行乐的成都人也不遑多让,成都是目前飞盘运动发展最快的城市,目前成都已有约三万人接触过飞盘运动,活跃的玩家也有近万人。
泡吧也是成都年轻人生活的标配,化用挪威哲学家芬恩·斯卡德鲁德的话说,来到成都,你的血液里就缺少0.05%的酒精浓度。在大众点评上,以“微醺”为关键词搜索,就有24万多条评价,“微醺”是成都人生活更美好的秘诀之一。即使一些不会喝酒的人也因为“牛肉面好吃”坐上贰麻酒馆的卡座上。
酒可以不喝那么多,但是东西做这么好吃
我真的会把这里当成深夜食堂
(摄影:©呆总)▼
成都的独立咖啡馆总数达到了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充满市井味道的“街道咖啡”,正在成为成都的新风景,比如玉林芳草街,在大众点评上爆火的Carpark、Familiar·coffee、Creative Trip地球使用手册等店都聚集在这条街上。因为咖啡,这条街也被大众点评用户戏称为“小上海”。
闷热的午后想要来杯冰美式
后备箱敞开就是工作台
(图:shutterstock)▼
说走就走的飞盘和露营,凌晨三四点还未打烊的小酒馆,午后才纷纷开门的咖啡馆……除了这些,丰富成都人日与夜的还有24小时便利店。
去年9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24小时营业便利店成都占比最高,达到79.7%。及时行乐的成都人也催生出了24小时便利店的新形态。
但要说成都人最有感情的便利店客体是什么
那必然是根正苗红的红旗连锁
因为里面买不到假烟(图:shutterstock)▼
洞悉到成都人“一刻不得等”的消费性格,海豚购创始人选择了在美团上开便利店,为成都居民提供30分钟的送货上门服务。目前海豚购已拥有30多家线上门店,平均单店单月销量在15000+,门店保持较好的正向盈利。“
有着闲情雅致的成都人送花来也不含糊。美团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成都鲜花的线上零售订单同比增长了117%,以玫瑰花为例,成都人仅在美团就至少下单了340万朵玫瑰。
成都人持久旺盛的消费热情,也让这个城市多了很多机会。
曾是互联网IT男的袁明明(化名)几年前在成都开了家花店,凭借着互联网工作经验,“嗅到”了鲜花外卖的商机,随即他将花店搬到线上,探索出“实体店+线上运营”的模式。如今他经营7家直营花店,单店线上最好成绩月订单高达3000+,日常月营业额能够达到30多万。
《2021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报告》显示,成都仅次于北上广,稳居消费“第四城”。在2021年各大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中,成都名列第五,与第四名深圳差距仅200多亿元。
这意味着,在经济总量相差一万亿元的情况下,成都用300万常住人口的差异,近乎追平了深圳的消费规模。2021年,成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4%,成都这座城市,就是擅长把消费享受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
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正是由居民市井里巷的生活组成。而日常的生活,离不开本地消费供给的极大丰富。尤其是在疫情反复下,流动性下降,但成都的消费活力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随着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场景渗透下,餐馆、便利店、花店等众多实体组成的本地供给,都在以更加丰富的业态服务民生消费,这也与成都这座城市“即时”行乐的特征高度契合。如何加速培养本地优质供给,释放本地消费活力,事关每一位居民的生活,也是区域经济提振的重要抓手。
一座没有“爹味”的城市
对现在的成都人而言,生活更像是一口鸳鸯锅,安逸和忙碌在同一时空相伴相随,卷外有闲,是成都生活的真实写照。
成都人生活上的“闲”,来自于天性上的“闲”。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天府之国千年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无形中也孕育出成都人与生俱来的休闲气质,用成都人的话说,“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你想不安逸都不得行。” “一万元有一万元的潇洒,十块钱有十块钱的讲究,咋个都可以过下去嘛。”
买杯素茶2块钱,剩下8块还能过下牌瘾
打牌可以,打架出去(图:Unsplash)▼
成都人内心里的安逸也孕育出成都自由包容的城市气质。在成都生活,你会发现这儿的人比较好相处,不欺生,谁来了都包容得下。成都涌进了很多人,但城市文化还没有被稀释,反而是这帮人被成都巴适的城市文化同化和吸纳了。
虽然成都在社交媒体被贴上“卷都”的标签,但毕竟,城市只是提供一种氛围和可能性,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个城市的房价远低于北上广深的同时,还能提供相等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但如果想要工作生活两不误,成都依旧是那座北上广之外的超级桃花源,成都的巴适不是放纵,更多是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
所以,戳破“完美城市”的泡泡,再重新审视,你还是会发现,成都的美好依旧在那。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