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沉浸式专业教育研讨会-空间设计方向
前言
首次“空间设计&数媒交互”专场线上教育研讨会已于北京时间2022年7月10日,上午10: 00举行并完美落幕。主题为“元宇宙-空间设计与交互技术构造的叙事世界”,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麻省理工MIT Media Lab、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的四位老师围绕主题进行分享探讨。同时也感谢媒体合作方Mixlab、TechXAcademy、全球知识雷锋、TEA新媒体社区、Conversazione。(排名不分先后)
<
扫码观看研讨会完整回放
以下按直播主讲顺序带来内容节选回顾
王文栋:
元宇宙中新建筑的探索与研究
回到元宇宙的概念之初,演变而从一维、二维至现今的三维(Web3);伴随区块链技术进步丰富其使用场景的同时,Web3有趣的特性也使得当下的年轻人愿意着身涌入并在社交平台传播分享。
NFT的发展也经历过早先的混沌期,当下的再度火热也在告示着:Web3中艺术品先行的趋势。NFT的天价拍卖、其作为数字艺术的易传播性,也吸引来更多的关注度与创作者进入。
◆ 王文栋 NFT作品|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于是逐步发展,开始出现元宇宙中的建筑场景。但反观目前已有,worldwide、sandbox以及otherdeed等,会发现设计师或者建筑师们仿佛囿于一种传统创作惯性。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真实世界的建筑原则,是基于物理定理、建材特性、人的尺度、生理特性、历史文脉、环境气候、建造成本、基础设施等,要求现实世界中的建筑要达到:坚固、实用、美观。那么在元宇宙中,显然要对建筑进行重新定义;
因此王文栋老师提出元宇宙数字建筑十原则:
即,反重力、穿梭门、可升级、人工自然、形态自由、表里不一、意识空间、空间权限、时光可控、幻境。
统述而言,元宇宙中没有重力,现实世界中的建筑置于其中应该有新的无限展开之可能。勒·柯布西耶所说“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而未来时代的所谓“机器”也可能并不十分科幻。在王老师的作品中,传统建筑的未来性被赋予科技感,又可见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 王文栋老师作品及相关学生作品|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张砚Ryan:SoCity DAO
◆ MIT Media Lab;City Science Lab|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麻省理工MIT Media Lab其下有30+研究组,分别研究不同领域(人机交互、先进义肢、硬核科学等),而各自又都跨学科且极富创造力。其中City Science Lab则旨在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高效宜居、更环保且更有创造力的城市之中。
21世纪最大的挑战在于环境、经济与社会。
而城市的再设计是解决相应问题的关键一环。因为70%的有害气体、90%的财富与90%的新增人口都是在城市之中产生。人们可以利用科技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也能见到可喜成效,但其带来的影响其实有限;影响更大的则在于人类对自身行为的组织。
◆ 举例而言,MIT的一项二氧化碳减排实验结果发现,对比“院校所有师生成员换成电动车出行”,“让大家住的更近”更能有效减少碳排放。|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逐利的市场经济、静态孤立的中心化政策其实难于做到使个人自愿去做碳减排的事情;于是去中心化的激励方式也应需而生。
◆ SoCity DAO|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在SoCity DAO中,间接的民主由城市模拟、大数据分析以及一些优化来辅助实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简单直接民主由于信息疏误而导致的偏颇。
再度回到会议主题时,Ryan也提出,站在一个更偏向经济与人类组织模式的角度来看,Web1、Web2至Web3之间最重要的不同在于,Web3的一些平台大众人均所有,而非中心化公司/个人独占。
而NFT虽然近来主要是以艺术品的形式活跃,但在未来,会逐步应用在身份认证、甚至医疗系统上。
刘洋:游戏改变城市
好游戏的四要素:
目的(玩家达成的最终结果)
规则(过程中的限制)
反馈系统(玩家与目标的距离反馈)
自愿(拦不住的那种)
当下国内正处于城市数字化快速转型阶段,而“游戏化可以重塑人类积极的未来”(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所以当其应用在城市治理上,沉浸式“心流”状态也定会更好的辅助大众进行决策。
同济大学联合MIT Media Lab|City Science Lab便从“游戏化”切入,运用AI智能辅助规划、城市的精确诊断、策略推演以及公众的自主参与,借用数据算法和平台实现一种城市决策支持系统的游戏化开发——CityScope城市视景。而平台也整合了城市规划、人机交互与社会科学三大门类一同构筑这项应用成果。
◆ CityScope城市视景:平台可以当作为一个“沉浸式桌面游戏”以理解,动态的可迭代、基于时政的决策支持过程在“游戏”中展开|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平台最初的期冀也是希望这样一种游戏化城市决策支持平台,通过量化分析推演、及其所带来的创新解决方案能够促进一种未来共识的构建。基础共识与承诺便是碳减排。
娄永琪教授联合所提出,未来设计六特征:
1)基于佐证的设计
2)跨学科的,以更好地面向真实问题的挑战
3)用算法等工具更好地应对复杂性、模糊性、矛盾性和不确定性
4)连接自然、人类和人造物世界的基于关系的、系统的思考
5)从个体到协同,设计主体的日趋多元化
6)主动设计、作为资本投入的设计
最后,刘洋老师作了“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的设计作业展示。课题是与ROBLOX、腾讯游戏合作,旨在通过游戏化的手段,以及罗布洛斯平台的赋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未来零碳城市的构建,包括其空间、规则及实现路径。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王圣彧:
SIVA主题环境设计的教育实践
◆ 奥拉幸福花园及其设计者;曾获英国切尔西花展金奖|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当人们谈及“沉浸式”,一般会立即联想到一些头戴设备、声光特效、人机交互等非常依赖技术的场景,包括哈利波特小镇、星球大战等人造景观主题乐园。但“奥拉幸福花园”诚然带来思考与启示:该如何看待具有沉浸感的体验、包括其创造目的与内涵。
“奥拉幸福花园”的两位设计者Tina Hart与Kim Jarrett经验丰富且涉域广泛,同时也是SIVA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题环境设计专业的创始人。
◆ 元宇宙毕业典礼|SIVA举办
SIVA本身是应用型艺术设计本科院校,培养具备实干精神、投身社会服务的人才。背景其二为德稻教育,作为平台资源惠及全球各地,并合作创立一系列多元的设计和艺术类工作室。
追寻旭日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引领了主题环境设计方向的教学媒介,通过四年的项目制学习,按照“故事、叙事、主题”的步骤,教授主题叙事设计方法。课程项目类型也与当下的沉浸式业态高度契合。
◆ 教学设置及学生作品|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主题环境设计课程三要素:
1)主题叙事(内涵丰富的核心驱力)
2)空间设计(环境设计的能力基础)
3)用户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衷心)
王圣彧老师也在会中带来了特色课程“世界构建与故事叙述”的作业展示。“世界构建”的概念发源于影视行业,而SIVA随机组合“环境、事件、时刻”三要素从而带来别样的成果与惊喜令人。
◆ 学生课程作业|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再次感谢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
也敬请大家期待NeXT SCENE下期【虚拟时尚】主题研讨会!
< 完整内容可扫码跳转播放
> 【沉浸式艺术专业交流群】2群已开,欢迎扫码加入一起讨论。
(如遇群满等无法加入的情况,请添加小助手微信NeXTSCENEUS申请入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