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陪伴女友治疗抑郁症近3年后,我们还是分手了

陪伴女友治疗抑郁症近3年后,我们还是分手了

情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前段时间,歌手李玟的逝世让“抑郁症”这个话题再次冲上各大社交媒体热搜榜。很多人都诧异于李玟在快乐的对外形象下原来已患病多年。

实际上,虽然抑郁症如今已广为人知,但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仍然是私密的。在疗愈的过程中,与外界隔绝的,不止患者本人,还有陪伴患者治疗的患者伴侣和家人。

我们找到了一位抑郁症患者的伴侣高要(化名),他在患者确诊时,决心陪伴对方治疗。在独自面对患者的两三年里,他不但经历了对抑郁症和患者的认知重建,也在陪伴中,完成了一些自我的成长。


即便如此,在长久的消耗中,两人的亲密关系,仍然在他伴侣缓慢好转的过程中,被逐渐消耗,并最终分手。高要的经历,让我们得以从另一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角度认识抑郁症。以下是高要的讲述:



文|西米

编辑|王海燕

共同面对未知

知道女朋友确诊抑郁的时候,我们正计划结婚。我和她都来自南方小城市,从大学开始,在一起已经五六年了,感情一直不错。在上海的工作步入正轨后,我们希望在共同的步调里继续向前。

《丈夫得了抑郁症》剧照

她性格开朗,以前在学校就喜欢组织各种活动,张罗聚会,相比之下,我是比较内向的那一个。大概从2019年开始,我能断断续续感觉到她状态不佳,但当时面临工作选择等现实问题,我觉得,她只是遇事焦虑,一件件解决了就好。
但等生活真的趋于稳定,她情况却陡然加重。2021年初,我在外地出差,电话里聊起一些琐事,她忽然嚎啕大哭,怎么都止不住,我从来没有见过她那么汹涌的情绪。
没等我结束工作回去,她就自己支持不住去了医院。当她拿着病历从诊室出来时,我正在网上查资料,下载各种量表做自我检测。当时我猜想,不至于要服药那么严重吧,她会不会是下意识地勾选了那些负面的选项,
我是后来才意识到,当时我试图轻描淡写的言语明显刺痛了她,她明明去专业医院做了完整的检查诊疗,我却拿随便打开的网页做比对。在我的视角里,她的确诊来得突然,但对她来说,那个过程是缓慢而沉重的,她实际已经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自我挣扎。而我的认识,还完全不足以让我明白她在经历些什么。

《小欢喜》剧照

正视这个问题后,我安慰她说没关系,治病就好了。她和父母相处一向不太融洽,工作也离不开上海,陪伴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我的头上。一开始,我的想法比较简单,觉得只要按照医嘱服药,放松心情,慢慢就会好起来。
但当我陪伴她真的进入治疗后,我发现,我准备的那些抗抑郁的知识,并不能处理我遇到的情况,或者说,有些我自己也很难做到。比如很多文章都在讲,如今抑郁症多么普遍,但真的落在自己身边,我的感觉依然是,陌生。
我查了一些科普,都说运动可以帮助走出抑郁,最差也要出门晒晒太阳、走走路。于是,我经常提议,一起出去转转,结果她每次都拒绝。这让我有点苦恼,甚至有点生气:第一步都不愿意尝试,怎么能好起来?可如果我继续坚持,以略带命令的口吻去让她下楼,她会从无力的摇头,演变成抑制不住地流泪。
直面她的痛苦时,我才发现,这些方法只有她愿意的时候才有用。当它们成为硬性指标,反而会给她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我后来才意识到,她也不是不想出门,是疾病导致她有点恐惧人群,出门前的诸多准备,也会给她造成心理负担,一切都得慢慢来。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在最初的半年,我们的沟通上也出了很多问题。她的状况时好时坏,对着外人依然在努力维持稳定表象,回了家则会表现出另一面。她经常会陷在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否定里,觉得自己很差劲,很多人和事都在伤害她。总而言之,对我来说,她好像慢慢变了一个人。
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不能轻易否定患者的感受,但女友身处疾病时表现出来的思考模式,和我长久形成的习惯相悖,一旦融入日常,我并不是总能立刻理解她。况且,我向来不擅长安慰他人,所以第一反应总是试图阻断她的负面想法,试图告诉她,别人不是她想的那样。
多次“劝解”后,她的愤怒爆发了,斥责我为什么总在振振有词反驳她。于是我才意识到,她的悲观和消极是需要认同的,这些情绪如果没有抒发的渠道,并不会凭空消失。反而会不断地积累,然后在某一刻无法自控地倾泻而出。

《如果声音不记得》剧照

但理解归理解,当她把怒火真的转移到我身上的时候,我又是很难承受的。偶尔一两次,我能意识到这是疾病在作祟,试图去解围。但更多的时候,我也是一个普通人,就像劝架被卷入斗争后,没法完全置身事外。频繁的冲撞中,我也会失控,也会对她发火。
这是很糟糕的局面,有些书上讲,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短暂分开,先平稳自己的情绪,再回来面对患者。我尝试照做,但忽略了一点:我和她生活在大城市,朋友隔得远,亲人也不在身边,我的离开很容易变成抛弃,导致她的崩溃。
在那段分开的日子里,有一次我回到她住的地方,看到她有一些危险的举动,神情绝望。我被吓坏了,意识到回避对她来说并不可取,我们必须在确保她安全的情况下缓解矛盾。
我渐渐意识到,虽然我查了很多资料,学了很多知识,很多建议看上去简单,却不能真正指导我。甚至我还发现,心理疗愈也有很多流派,有一些方法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更重要的是,我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们是在黑暗里挽着手淌过河流,并没有固定的答案保证我们一定能走到对岸。在最初的那段时间,我的感觉是,明明离她很近,却不知道她脑海里正在经历怎样的痛苦斗争,不知道什么样是对她好的。我以为很了解她,对她的反应又十分陌生,面对她的哭泣和焦躁不知所措。我还有一些深层的恐惧,害怕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哪些行为会导致她问题的加重。

不被看见的角色

服药的过程需要慢慢增量,她的身体适应性不高,到稳定量后,又出现了胃痛、背痛等问题。再加上她免疫力较低,经常浑身酸痛又吃不下饭,整个人肉眼可见变得憔悴。大概到了2021年底,也就是确诊近一年后,她嗜睡的状态加重,原先的工作渐渐难以胜任,只能准备换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线上工作。
就在换工作期间,她的症状加重,丧失了大部分驱动生活的能量。医生说,精神的过度消耗会反应在躯体上,稳定情绪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营养。但她当时连吃饭都很难保障,饿得受不了才会去煮一根玉米,一吃吃一天。为了保持她的作息和饮食,我只能也申请调岗去到不用经常出差的部门。虽然收入减少很多,但起码能留在身边放心点。
那时候我的希望变得更简单,让她吃上健康、干净的一日三餐,然后把收拾房间整齐,避免她更加焦躁。我其实没什么做家务的经验,做饭也是现学,一开始手忙脚乱。白天事情多,晚上等她喝完药睡下了,我再洗衣服、洗碗,经常做到一两点才能休息。
结果,我头一次意识到,家庭生活里竟有那么多曾被我忽视的工作。照顾一个生活能力稍有欠缺的人,仅仅是维持住基础生活,每天就有干不完的活。我每天的时间,开始像设定好的齿轮,被精确卡在家务劳动中。

《如父如子》剧照

这带来一个新问题,就是我发现,虽然我感觉身心俱疲,但在她的视野里,我的付出却处于不被看见的位置。那时候,因为情绪原因,她经常因为小事挑起争吵,我提到“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事”,她的反应是强烈的排斥,说她并不需要我做这些。
一开始听到这样的话,我大感诧异,但后来发现,确实如此,即虽然我承担了绝大部分工作,让她在家庭生活中看起来显得清闲,但她并不能因此感到轻松和快乐。我还是能清楚地从她脸上看到浓重的悲伤和恼怒,并意识到,糟糕的斗争状态,正在让她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力气去关心四周,包括我的付出。
这样的相处,对我们的关系毫无疑问是一种伤害,但频繁的冲突后,我渐渐不敢表露这方面的意思,也不期待从她那里得到一些正面反馈。
然而这不代表我不需要正面反馈,我的情绪也逐渐处于压制状态。但它总是需要出口的,女友又是与我在生活里连接最多的人。有一次晚饭,忘了是什么原因,我们发生口角,她摔了一个碗,我就在委屈和怒火里,也跟着摔了另一个碗。摔完,我自己都被吓到。我们本来应该是一起面对疾病的,那一刻却变成了互相攻击。

《加油,你是最棒的》剧照

但不管怎么说,相比于她,我肯定是情绪调节能力更强的那一个,只能一次次重新振作再和她站在一起。因为每天要备菜、做饭、洗碗,厨房反而渐渐变成了我的独处空间,让我可以抽身出来,自己待一会儿。有时我还会大半夜到阳台去,搬了板凳坐在那看看月亮、看看天,放空一阵。
我也学着从其他渠道获取支持。有段时间我疯狂在各个网络平台寻找经历相似的患者家属,寻求相互安慰,也了解不同相处方式的可能性。结果我发现,大家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大家比患者坚强,但也都是普通人,也会犯错,也有很多负面情绪,那些埋怨、伤心、愤怒和绝望也都需要被关照。
我记得,当时有个患者家属比我难捱得多,她和丈夫相识十几年,结婚七八年,还养育着一个孩子。她丈夫抑郁转双相好几年,没办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她需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安慰丈夫,还要承受丈夫在双相躁期的责骂和攻击。她知道这是疾病的一部分,还是很难自我消化,时常在网上求助。我看到后就和她互相鼓励,坚持下去看看。

《丈夫得了抑郁症》剧照

还有一次,有网友看到我的求助帖后,发消息来安慰说“你也很辛苦”。我忽然有些想哭,觉得压力被分担了一部分。这种来自陌生人的心里支持,成了一股很重要的力量,让我有力气去面对女友的情绪,而不是自己也成了出问题的那一部分。
所以后来每当有人进群里分享经历,我都希望把这种力量传递出去,会肯定他们的遭遇和感受,说“你能留在这,没有逃跑已经很厉害了。”也有人加我好友,说自己压抑了很久,从来没有人安慰过他,这一次终于被看见了。
正是在和网友抱团取暖的过程里,我发现,如今很多人关注抑郁症患者,却很少有人关注患者身边人的心理健康。网上经常是讲要做什么,但没有人告诉我,这件事会有多累,该怎么支撑和照顾自己。甚至,在最开始的那一年,我都没有跟家人和朋友聊过这件事,怕得不到支持,更怕被劝诫离开。

从“指挥者”到“陪伴者”

在我从前的设想里,只要我用心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女友的情况就会一步步变好,可事实不是如此。

《少年派》剧照

服药一年多后,她的状态好了许多,日常也能说说笑笑。看到人群,她的第一反应不再是躲避,而是逐渐能接受进入比较密闭的商场、狭小的地铁空间。我对这种信号感到很欣喜,觉得胜利在望,很快就能恢复到从前的生活了。
但情况很快出现反复。2022年夏天,我们计划出趟远门,出门时间有点紧张,从下地铁到火车站,只剩下十几分钟。这种想象中赶车的场景,让她压力很大。在路上,她明显越来越焦虑。我本想劝她坚持一下,但她脸色已经发白,只能直接取消行程。她很少在外面展露情绪,但那一次,女友在地铁站里哭了很久。回家后,她又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我则感到极为懊恼,明明看着好起来了,为什么一次小小的意外情况就能跌回谷底。我总希望每次付出后有所推进,至少有一个向好的趋势,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线性发展模式。
接着就到了疫情较严重的时候,在较长时间的封控里,我们宅在家努力看综艺、看电影、玩游戏、吃甜食。这些方式可以让她产生喜悦,但很难维持长久。也找过心理咨询,开始需要每周一次,一小时从三五百块到上千,这对收入骤减的我们,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心理咨询市场良莠不齐,她很难信任咨询师,试错成本很高,短期内看不到效果。

《心灵捕手剧照
在一次次的挫败里,我发现追求一味地“好起来”成了伪命题,我也夸大了自己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病人处在痛苦之中,很难把自己剖开给人看,我想当然地以为,处在虚弱的她需要强有力的引导,于是一直在努力尝试,想帮她回到以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但我却没有意识到,疾病正是那个模式中的产物,状态好转,需要的可能不是要重建以前的环境,而是要另找一条更适合她的出路,而这条出路,只能她自己去寻找,我能做的,其实只是一个"陪伴者"的角色,为她和疾病做斗争提供基本的能量保障。

《如果声音不记得》剧照

因此,在她生病的第二年,我的观念,渐渐从盼望她“好起来”,变成希望她能借机成长为她自己。结果当我放弃指挥和强烈的得失心,安心做辅助后,发现她比我想象得坚强得多,做得也比我好。
在那次出门计划失败后,她重建起信心回了趟老家。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她父母终于能看见她的痛苦,观念也慢慢跟上,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并愿意为之做出改变了。通过我和她家庭接力的这种形式,形成了一种更稳定的支撑关系,让她能在更大的安全屋里恢复体力。

《小欢喜剧照
如今,距离女友确诊抑郁症已经快3年了,在这两三年不断的学习和调整里,我最大的收获反而是,在陪伴她的过程里,我不再只是盯着她看,而是渐渐意识到,和她相处,也是在和自己相处。这种相处也让我自己成长。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的反应实际是我情绪的映照。比如我从前习惯性回避冲突,有了情绪也不去正面处理,和单位领导有矛盾时我都选择逃避,以为能够消解,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反而和她的相处里,我无法从冲突中撤退,只能尝试去寻找一条更健康和及时的情绪表达途径。
陪伴她恢复,也是我自我疗愈和打破认知的过程。刚开始我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每做一步就患得患失,害怕看不到预计的效果。她经常说的就是“没关系,不重要”。在几次波动后,我也慢慢接受了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结果。有些事情的改变会很缓慢,或者,不好起来又怎样。
我有一套做事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在成长环境里长期形成的,自处时没什么问题,面对他人就显得难以适应。在她很多次沮丧中,我自以为能体谅,事实上很自我,还导致了很多次矛盾的升级。那些我急于纠正她、否定她的方式,正是生活里我自己经常被对待的方式,而我一直没察觉到。这些都是我生活里的隐患,那些被我忽视的东西在不断的排查中慢慢显形。
《深海》剧照
我在既定的轨道里也埋头走了很久,如果不是她生病,我也不会有机会停下来看一看,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真的适合我。看着她重新出发后状态慢慢变好,我还有点羡慕。
有些遗憾的是,我们一开始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与情绪黑洞相处,我们对对方的心意与关照,往往就这样被投入那个黑洞,被极速消耗。因为感情无法产生良性回路,那段时间我们面对了很多彼此情绪极端的情况,造成了很多伤害。是的,我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这种以牺牲关系为代价的陪伴好像是一种共通的问题。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家属也因为持续消耗而后继乏力,加上她需要工作赚钱、照顾小孩和老人,凭借个人能力已经很难撑起患者,最后无奈准备离婚。这对她而言肯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后来再也没有见她发过消息。
回想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像两个人困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子里,外面充满偏见,里面又得苦苦支撑。那种屏障很脆弱,很容易在冲突里击碎两个人。
《她和她的她》剧照
作为疾病,抑郁症的胃口惊人,会贪婪地不断吞噬患者的能量,患者需要很大的能量补给,又往往因疾病导致与外界隔离。当陪伴仅限于最小的家庭单位,只能靠最亲近的人持续输血,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持久。有好几次,我都在怀疑我是不是也被抑郁症扼住了喉咙,几番挣扎才得以保全。分手后我也在想,如果当初有更广泛的来自医疗、家庭和社会系统的支持,这道题会不会有更好的解答。






 排版:瓶子 /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正在直播丨别让心理问题成为肿瘤病友治疗的“绊脚石”患抑郁症20年:有人用电休克治疗,有人拒绝吃药李玟抑郁症去世,真正抑郁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歌星李玟患抑郁症轻生去世,“微笑型抑郁症”在留学生中这么常见?!李玟轻生!为治疗抑郁症,两款争议新药已上市夺走 coco 李玟生命的抑郁症到底是什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儿子差点得了抑郁症后,我才发现:这一代孩子,正经历最严重的次生灾害……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抑郁症有两个发病高峰,一多半都是女性!知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面对抑郁症患者,千万别说这8句话【溢香水彩】山里的石桥*经营近30年,维州建筑公司宣布破产!股东:如果没有建房补贴,我们还会存在李玟去世,我们对抑郁症还有太多偏见和误解她那么爱笑,为什么还会得抑郁症?警惕“微笑型抑郁”「抑郁症患者自述」陪伴是心理咨询的终极意义伴侣开始偷偷干这事儿,可能是分手的信号 | 研究实锤面对抑郁症,我们能做些什么?​歌星李玟患抑郁症轻生去世,年仅48岁!“微笑型抑郁症”在留学生中这么常见?!抑郁症等于心情不好?专家解读: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如何治疗和干预?一位教师妈妈的肺腑之言:高考15年后回头看,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分数,而是……你有抑郁了吗?建议可以自测一下! 有一种抑郁症,非常隐蔽, 自己可能不知道真相澳洲史上最大建筑商破产案!Toplace欠债超2亿澳元,公司老板被曝身处黎巴嫩,因“抑郁症”入院治疗直播回放丨别让心理问题成为肿瘤病友治疗的“绊脚石”小说连载《东莞旧事》14.都是套路孩子得了抑郁症之后,一个家庭的治疗「实验」巨星李玟去世!疑似浴室内用利器割腕!最后声音曝光,富豪老公人间失踪! 面对抑郁症,我们能做些什么?李玟去世,看起来很乐观的人为什么会抑郁?抑郁症是否有药可救?走近我国9500万抑郁症群体:充分治疗者不足1%,患者面临这些问题→肌肉小生截胡他人资源?褶子小生分手了?港圈痞男身价大涨?厂花孩子妈的瓜?​翩翩公子和女友好事将近?直播预告丨别让心理问题成为肿瘤病友治疗的“绊脚石”从骗子泛滥想到的摇头丸、K药成治疗抑郁症神药!中国已批准这类药物上市还以为自己是春之桃花一位教师妈妈的肺腑之言:高考15年后回头看,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分数,而是……“生二胎后,我16岁的女儿确诊抑郁症。”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