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I的盈亏分析——研报阅读
周末看了下方正证券的报告,写得挺好的,下面的摘要主要是他们报告本身的摘要,但是我进行了一些补充。
一、算力的逻辑
“根据Yufan Liu等人的论文研究,模型精度每下降10%,算力可能减半。在2500万DAU的假设条件下,若每个用户10次的使用次数,GPT-3.5所需GPU数量大约为27.2万A100。”
算力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估算成本,报告中主要关注的是GPU的成本,成本的估算需要考虑用户使用情况和性能情况,前者包括用户量,以及每个用户的请求数量,后者则体现在精度上。
二、Open AI的总体盈亏分析
前面的算力分析关注的是成本(没有考虑运营成本),而盈亏分析还需要考虑收入。收入与商业模式有关,目前主要来自用户的付费。所以假设的变量也清楚了,即用户的付费率。
首先是用户数量:
据data.ai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19日,ChatGPT iOS端上线首月的日活付费率约为4.36%。截至2023年6月19日,ChatGPT iOS端5月21日-6月19日美国地区平均日活用户量约94.64万人,累计付费用户数约为4.13万人,因此日活付费率(月付费用户数/日活跃用户)约为4.36%。
而结论性的分析是:
在GPT-3.5压缩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日活月活比例达到35%,月活付费率突破12%,对于压缩后的GPT-3.5或能实现盈亏平衡。Open AI资金预测:对于压缩成本后的GPT-3.5模型和GPT-4模型,若月付费率每月提升0.25%或不能持续;若月付费率每月提升0.5%或能扭亏。
这里,报告做了个假设,初始是6000万的月活,然后GPT3.5和GPT4假设初始付费率是2%,每个月提升0.25%。最后的结论是,即便到2026年,每月营收也弥补不了算力成本。
如果算上运营费用,程序员的开支,那么这样的项目亏损更多,基本上是做不下去的。当然,现实情况可能还能够有其他的盈利手段,比如做广告什么的(有这么多月活,那广告通常是个不错的选择,百度谷歌都是靠这个),或者忽悠更多的投资者进来。
如果付费率每个月提升0.5%,那么到2025年10月将实现扭亏为盈(这里我就不放图了,有兴趣可以看看他们的报告原文P18),不过这个时候付费率需要达到15.5%。
三、Open AI“单用户”盈亏分析
这里的分析是,在假定付费率和月活固定的情况下,单用户每天的使用情况如何影响项目的盈利情况。
其结论是:在付费率和月活固定时候,每个用户每个月使用的频率越高,平均请求数量越多,那么项目的盈利就越低。为什么呢?就跟自助餐一样,如果你办了个月卡,然后天天去、天天吃很多,那么老板可能就亏损了;老板更喜欢那种,交了钱,但是基本不去的客户。
如果按GPT-4单用户每日吞吐量约7-8次,日活月活比例大约为30%-35%,处于盈利状态。如果日活月活比例达到50%-55%,则当用户使用次数大于14次时,可能会出现亏损。
而GPT采用的策略是:限制高频用户的使用时长,从而降低成本。当然,从经济学的角度,还可以进行差异化定价。
四、如何提高GPT-4付费率
这里面需要分析什么呢?一是用户画像,二是使用场景。报告是这么描述的。
在ChatGPT用户中,主要使用者为程序员;其次还包括学生和教师用户、设计师/创作者用户等;此外,还有社会科学家、游戏玩家、投资者等多类用户。
对于程序员来说,ChatGPT可以帮助他们调 试、生成代码、结构设计、修复代码错误;对于学生和教师群体来说,GPT-4可以切换不同“身份”进行智能对话、撰写文章、回答问题等,为学生使用群体提供了方便;对于设计创作者来说,ChatGPT可以用于生成创意和灵感,协助设计师进行创意设计。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使用GPT,主要是一种创作和研究需求,而提到研究需求,或者那些体育教练/运动员、棋类教练/棋手等等也可以使用,通过给GPT投喂更多的材料,理解对手、理解自己。
当然,作为一个新的玩意,需求场景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发挥创业者们的想象力。不过,个人认为,专门做GPT的盈利前景可能比较微妙,现在很多软件公司都在研究这个(包括我现在所在的单位),将现有的产品场景跟大模型结合起来,作为一项增值服务,提升客单价。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