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来抬杠了,基辛格的长寿秘诀肯定没有炸猪排
来源: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作者:Y博的科普园
最近百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尝试为中美破冰。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自然是备受瞩目,前几天就被一篇题为“百岁基辛格长寿秘诀:熬夜、吃炸猪排、不运动,每天工作15小时”的文章刷屏了。
小编为了蹭人家访华的热点来贩卖大家最关心的长寿秘诀,居然能说基辛格这个犹太人爱吃炸猪排,也是让人醉了。
知道的还明白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不知道的还以为咱这关系是塑料姐妹花呢。因为这好比你请个穆斯林朋友吃饭,说,“走,上咱家去,咱备了一瓶上好的茅台,一会再去买点猪耳朵下酒。”别人不能吃啥就专门整啥。
基辛格是德裔犹太人,1938年时逃避纳粹迫害,成了一位犹太难民进入美国。犹太人的习俗不吃猪肉,怎么可能会说爱吃炸猪排?
小编的猪排出自哪里呢?是《华盛顿邮报》在今年5月基辛格百岁生辰前发表的基辛格儿子写的一篇文章,小编引用了这样一段:他的儿子大卫·基辛格(David Kissinger)说道,“从他成年以来一直遵循的‘养生法则’来看,他的长寿尤其神奇。” 基辛格常吃的食物是Bratruurst(一种由猪肉制成的德国香肠)和Wiener Schnitzel(维也纳炸肉扒)。
维也纳炸肉扒是奥地利国菜,但它是用小牛肉做的。维也纳炸肉排的名字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这道菜随着殖民、移民衍生出了很多变体。例如上海著名的炸猪排,就是19世纪末随着西方殖民势力进入中国,上海人改造西方维也纳炸肉扒而来的海派西餐。
为什么会改用猪排?因为东方社会猪肉更为普及。差不多同一时期,明治维新的日本也出现了猪排版的维也纳炸肉扒变体——Tonkatsu。经过百余年发展,日本炸猪排也自成一体,极为特别的是裹上panko这种日式面包屑再油炸,更为酥脆,也不那么油腻。
而在20世纪中叶随着很多欧洲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维也纳炸肉扒也开始在当地流行。但那时候食品供应紧张,牛肉很贵,猪肉又因为犹太律法不能吃,于是以色列人用鸡肉代替。如今鸡肉版的炸肉扒也被视为以色列国菜之一。
作为犹太人,基辛格经常吃的可能是炸猪排吗?肯定不是啊。这两种食品都是体现基辛格的德国背景。奥地利历史上和德国关系极为密切,维也纳炸肉扒早期也是由一些德语食谱书籍带出了名头。而Bratruurst,德国香肠,大多数是用猪肉做,但也有用牛肉或小牛肉做的——甚至就有符合犹太历法的kosher版本。
张口就敢说基辛格吃猪肉做的香肠、炸猪排,只能说一些小编忙着蹭热点,连起码的常识都顾不上了。
其实基辛格儿子在父亲百岁之际在《华盛顿邮报》上写文章明显是为父亲的“遗产”(legacy)做定义。列举两个非常有德国特色的菜肴,也暗示了基辛格早年德国生活的影响。而文章后面提到基辛格后来以士兵身份回到德国,参与解放纳粹集中营的战斗,以及今年还要回德国祭拜未能逃离纳粹的祖父,属于一脉相承。
《华邮》标题上虽然提到了长寿(longevity),实际文章里这长寿更多是指基辛格如何长期为美国外交服务,不是给人健康建议。说基辛格不运动,人家年轻时是当时德国最好的足球俱乐部的青年队队员,后来也是那支球队的终身忠实粉丝。不运动只是谦辞,另外,这和炸肉排、德国香肠等不算昂贵的食物加在一起也便于拉近和读者,洗掉一些不知民间疾苦的上流精英气味。
某位名人活得久不代表这人的生活习惯就是长寿的原因。具体某个人的长寿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基辛格做过多次心脏搭桥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的进步,让他不那么“强大”的心脏没有成为寿命限制因素。
某个名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更适合的只是让我们能在一个生活化的层面去看看,离开镁光灯后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例如基辛格本人一直保留了浓重的德国口音,这和他仍然爱吃德国地区流行的食品都反映了他少年时的生活印迹。
中文舆论里很多人物都被扁平化了。像基辛格,身份永远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实际在美国,他的人物形象要复杂得多。
已故著名厨师、作家Anthony Bourdain曾在自己的书中说,只要去过柬埔寨,你就无法忍受基辛格这种人渣(scumbag)居然没被拉到海牙法院接受反人类罪的指控。2016年民主党初选时希拉里曾以基辛格的支持来显示自己的外交能力,结果被桑德斯反唇相讥“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基辛格不是我的朋友,我不会接受基辛格的建议。”这些都是美国社会对尼克松、基辛格在20世纪6、70年代一些外交策略,如轰炸柬埔寨、支持智利皮诺切特政权的反思。
当然,更全面了解的基础是建立在真实的信息之上,否则闹出基辛格啃炸猪排、烤猪肠的笑话,只能怀疑那些长寿建议是否也只是小编拍脑门的信口开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