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能否拯救经济?
目前,中国经济复苏困难重重,内需疲软叠加外需受阻,三驾马车缺乏动力而失衡,通缩危机显现。
为此,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坦诚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指出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因此,中央把着力扩大内需和防范风险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两大主轴。
撇开出口成断崖式下跌外,当前经济的突出问题是国内需求不足。数据显示,6月份消费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3.1%,与5月份的12.7%、4月的18.4%相比,增速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CPI、PPI双双回落,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
目前,消费者信心指数仍远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中央把内循环作为基点,要求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中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几个重点,包括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关于防范风险,中央强调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第一个提出来的是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这是重要举措。
扩大消费,就要增加居民财富,这有两个路径,一是振兴房地产,二是振兴股市。
中央显然把重点放在振兴第一个方面,要求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疲软,成交量和价格持续下跌,投资需求明显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年降6.6%,商品房销售面积年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
与此相对应,许多房地产企业债务缠身,濒临崩溃。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恒大公布的业绩显示,该公司两年净亏损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高达2.4万亿,市场震惊。
为缓解房地产困境,据悉,一些地方正在酝酿取消房产限购政策。还有不少城市都在取消入户限制,这实际就是在抢人头。
内需不足的重要表现是私企投资下降,民营企业缺乏投资热情,成为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中国民间投资,除2020年疫情初期外,数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好,民企陷入信心低下的风险。
所以中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中央提出要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也是针对民企经营环境的。
最近,中央提振民营经济的措施层出不穷。7月19日,中央政府连出11道文件,称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紧接着,国务院20日又公布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1条”。
但说实在话,关键不在于经济措施,而在于如何增强民营企业家对政治的信心。——在政治上,不应要求民企和国企一样。
防范风险的另一个重点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为此,中央拟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普遍认为地方债务高企,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灰犀牛。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万亿元,有息的地方城投债约60万亿。两项债务相加为95万亿,而2022年全国GDP总量也不过120万亿左右。
国际投行认为,如果把隐性债务也考虑在内的话,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约为164万亿元,是中国GDP的126%,远远超过官方公布的77%。
地方债务风险是地方财政最大的雷
5月上旬,彭博社对53位经济学家、资金经理和金融机构策略师进行调查。他们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是今年最重大的亚洲金融风险。
化解风险的第三个方面,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过去两年,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频频爆雷,风险凸显。为此,中央强调加强金融监管。
不知道如此能否拯救经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