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之后,更多的国企央企陆续在海外上市,比如国有四大行,以及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同时,一支新兴力量也开始崛起——中国的互联网企业。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等先后在美股上市成功。不过,最早一批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中概股,正好赶上科技股泡沫的破灭。它们的业务模式也大多是对美国互联网的“Copy to China”,这降低了海外投资人对它们业务的理解门槛,但也限制了投资者对它们的想象力。这种情况,直到2014年才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2014年9月19日,阿里登陆纽交所,募资250亿美金,一举创下了全球IPO融资纪录。以此为标志的,中概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方面,阿里的创业故事在国内掀起了创业和投资的热潮,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眼球,中国企业开始走上国际舞台中央;更重要的是,以阿里上市为标志,外界意识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不再是“Copy to China”。阿里在创业之初,就和eBay、亚马逊等海外同行正面Battle过,最后还把对手一脚踢回了太平洋对岸,所以阿里一开始就有点逆天改命的意味。在做淘宝的过程中,因为自身有巨大的计算需求,阿里还打破当时全球通用的“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架构,建立了自身的云计算系统,成为中国最早布局云计算的企业。这样的一家公司自然会引起全球投资者的注意。他们开始思考,依托中国这个超大市场,究竟能够成长出怎样的企业?所以阿里的那次IPO,不只是给自己打了一个广告,也是给中国科技公司乃至中国经济,打了广告。2014年以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持续走高,并在2020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引资国。许多外资的PE、VC也纷纷加大了在华投资力度,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多了。此时,许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就以当下最火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在上市之前都得到了海外投资,在美上市又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金。我们都知道,造车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而且早期很难盈利,依靠传统的利润积累方式很难做大,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能迅速发展壮大,直接原因就是用好了海外的资金。在去年年底全球车企市值20强中,中国企业就占了6家,这简直就是挖墙脚挖到了美国的家门口。不过,这些年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声音,说海外投资人通过投资中概股赚了很多钱。我们还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且不说大多数的中概股并不适合在国内融资,即使能在A股成功上市,花的终究是自己的钱,而中国企业的海外IPO,实际上是吸引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即用海外的钱,来搞自己的基础设施,研发自己的技术。我们以前搞招商引资,就是这个目的,只不过当时是等着别人来中国投资。而去海外IPO,是主动出击,这其实是更积极的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