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断裂带原来真的存在,山东下一场大震何时到来?
地球是一个奇迹
从地质学来看,历史上华北最大的几次地震都与之有关。
郯庐断裂带:六次七级以上地震
1668年康熙七年,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
小说家蒲松龄经历了这场地震:“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从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堞口有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如平地。”
据史料记载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超过5万人,其中郯城、临沂、莒县等极震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
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由于精准预测了地震,海城及周边县市提前部署,避免了重大伤亡,但仍有1328人遇难。
......
甚至1976年发生7.6级大地震的唐山,也在郯庐断裂带经过的京津唐地区。
地震发生后,有着100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唐山顷刻间夷为平地。地震波及天津、北京,涉及14个省、市、自治区。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受重伤。
大别山的头去哪了——
被平移了500多公里,出现在了江苏北部和山东东南部,从谷歌卫星上把视角提高就能发现。
能让大别山出现位移的就是这条“郯庐断裂带”。
岩石圈由于所受的动力性质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断裂构造。
第一类是受到碰撞挤压,会产生造山带或伴随板块的俯冲作用,如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类是板块相互拉张,块断地面增长,产生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和我国川西的攀西裂谷。
第三类是当两个块体水平相对移动,就会产生平断裂。这一类断裂线很直、很深,延伸也很长,郯庐断裂就属于这一类。
郯庐断裂带由中国地质学家徐嘉炜于上世纪60年代发现,起初被视为“异端邪说”。
1980年,徐嘉炜在巴黎第26届地质大会上发表文章“郯庐大平移”方案,引发全球地质学界震动。他指出,郯庐断裂系最大位移740多公里,远超700多公里的“美国圣安德列斯断裂系”。
1987年,日本学者水谷教授编写的《构造地质学》中,将郯庐断裂系认定为世界七大地质构造之一,位列第三。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这条断裂带的位移还在继续。
来自国家地震局等多项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中段(沈阳-嘉山)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
京津唐250年后会发生大震?
郯庐断裂带有三个地震区进入新的地震周期,其中京津唐地区周期最短,最有可能先发生大震。
国家地震局专家时振梁(1974)等认为,地震带每一活动期都经历了应变积累、 前兆释放、 大释放和剩余释放4个阶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四清(2011)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模型——
主震前为能量积累阶段,在积累阶段不仅会发生中小地震,而且也会发生大地震。主震与主震后的余震,标志着能量释放阶段。
所以判断主震至关重要。
他将“郯庐断裂带中段”分为5个地震区。
海城地震区、京津唐地震区、山东段地震区、邢台地震区和山东菏泽-河南濮阳地震区。
1975年海城发生过一次主震,1978年余震结束,新的一轮地震在酝酿。秦四清认为,“起码需要1000年的时间才能发生7.3级,乃至更大级别的地震。”
京津唐地震区在1697年三河和1976年唐山分别发生过大地震,间隔300年,“据此推断,该地震区,下一次发生7.8级地震还需约250年。”
山东段地震区,1668年发生过郯城大地震,在1831年后未有超过6级地震发生,新一轮孕震周期在1931年开始。该地区也有可能发生地震,“但是要从6级到8级,没有上千年的积累是不可能的。”
如何预防下一次强震?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