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高盛工银理财CEO王旭阳重磅发声!|访谈录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娟娟
“宇宙行”工商银行和高盛携手自然备受瞩目,由此诞生的高盛工银理财于2023年8月迎来了开业一周年。一年来,虽然历经疫情和市场大幅波动,但是高盛工银理财成功发行三只产品。其中,第一只为量化权益类理财产品。半年报显示,该产品从募集之初1.49亿元规模增长7成,至2.51亿元。另外两只则为分别在工商银行的私银和零售渠道推出的QDII固收类美元理财产品。
日前,高盛工银理财首席执行官王旭阳接受本报独家专访表示,“创业一年”,公司平稳起步,顺利通过了“及格线”,它的长期愿景是成为受投资者认可的领先资产管理机构。
王旭阳强调在资产管理行业,回报虽难管理,但是风险可以管理。资产管理机构的使命是通过管理风险,降低波动,提升单位风险带来的回报。合资理财公司是大资管行业的“新兵”,如何提供差异化产品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各家都在摸索。尽管创业之初,公司经营、产品布局需兼顾,但是作为资产管理机构投资能力仍是立业之本。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 年上)》显示, 截至2023年6月底, 我国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截至目前,我国拥有5家外商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分别为汇华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以及法巴农银理财。
背靠强大的股东,市场对合资理财公司充满期待。理财牌照也是外资进军中国最希望获得的牌照之一。不过,要将中国居民财富转型带来的巨大机会,转化成为老百姓喜爱的理财产品和股东满意的经营绩效并不是容易的课题。而好消息是,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理财的个人用户已经突破1亿户,且持续增长,居民财富管理转型切实发生。
王旭阳,来源:高盛工银理财
王旭阳,现任高盛工银理财首席执行官。他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和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CFA),是中国香港证券协会资深会员。
王旭阳曾任高盛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此前是高盛战略合作伙伴北京高华证券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在此之前,王旭阳曾先后任职于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加拿大道明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荷兰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他在国际资本市场和中国证券市场拥有25年的经验。
以下为访谈摘录:
中国基金报:高盛工银理财开业一年了。回顾过去一年,你给你自己打多少分?
王旭阳:过去一年,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我们顺利通过了及格线。高盛工银理财的两位股东均为全球顶尖的机构。强强联手之后产生的合资理财公司,市场对它寄予厚望。过去一年,我们建立了规章制度,把治理体系理顺,技术体系完善,人员配备到位,框架搭建起来了,保证运转顺畅平稳起步。
此外,在业务方面,我们在市场波动较大时推出量化权益产品,之后又推出了QDII系列产品。在渠道和客户方面均收获了正面的反馈,目前正在实现规模增长的路途上。在机构投顾方面,高盛工银理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
全行业来看,资管新规颁布之后,中国理财市场涅槃重生。2022年行业又经历净值波动。虽然中国的理财市场有巨大的空间,但是挑战不可忽视,合资理财公司作为新生事物,在积极学习市场,来寻找不同的策略,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多元化产品选择。
中国基金报:请介绍下接下来的产品布局。
王旭阳:接下来,我们会持续推出跨境产品策略。一方面,美联储加息进入后半段,跨境投资的策略较之前也会更加丰富。我们希望发挥高盛资管在国际市场的专业经验,给境内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差异化选择。
另外,我们也在布局境内的多资产策略。多资产和权益策略的资产配比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也不同。多资产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策略类型。多资产组合中不仅可以包括大家熟悉的股和债,也可加入衍生工具以平滑收益曲线,降低波动。以较低的波动实现较为优异的回报是大多数理财客户追求的。
为什么一直强调平抑波动?因为虽然市场的beta不可控,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但资产管理人可以管理alpha和风险。我们希望将风险、波动降下来,提升单位波动带来的回报。这是我们研究关注的核心领域。
中国基金报:在公司开业后不久推出了QDII产品,能谈一下这背后的考量吗?
王旭阳:在设计跨境产品的时候,我们考量了不同的方案。我们后来决定做一只QDII产品,募集境内美元去投资境外市场与市场上募人民币的QDII产品相比,募美元进行投资的产品不必承担对冲汇率风险的高成本,从而避免汇率成本摊薄产品收益。
沟通后我们发现,客户还是期待稳健回报,尤其是在不牺牲流动性基础上的稳健回报。经过研究,最后推出的是每日开放的低风险产品,填补了理财市场QDII固收类美元日开产品的一个小小的空白。
为什么要做每日开放?一方面,我们希望提供一款在当前符合投资者的需求,简单方便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希望借助高盛和工商银行的股东优势,提供独特价值。对于客户来说,这是一款简单的产品。但是日开类产品对管理人的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从产品推出至今,净值增长稳健,成立至今的回报水平也较令人满意。
中国基金报:理财公司在产品创新的时候,往往会面临客户接纳度的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旭阳:一方面,如果我们看存量数据,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为主。这是目前的现实。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应对现实,另一方面也要着眼长远。资产管理公司大类资产类别的投资能力是生存的根本这是不会改变的。
总结一下,除了创新性的策略,我们也重视固定收益等资产类别的投资能力。因为目前客户的关注点聚焦固定收益资产,在我们的多资产策略中,固定收益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再与其他资产类别结合,共同构建一个相对稳健的投资组合,我们也希望推出相关的策略和产品以赢得投资者认可。
中国基金报:高盛工银理财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
王旭阳:公司在成立初期就确定了主要聚焦的三大方向,包括量化权益、跨境、创新另类和多资产等。即便是与市场上风险等级一样的产品,我们也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回到前述的QDII产品,我们希望做一款日开的产品。一方面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要,另一方面作为QDII产品为客户海外配置提供需求. 这是一款产品要素相对简单,但是运营和技术相对繁琐的产品。回到合资公司成立的初衷,我们希望公司能够实现两家股东机构的优势互补,并且在产品布局上实现差异化。
中国基金报:2022年四季度净值波动的时候,客户还是希望回归中低风险产品。对于理财公司来说,着眼未来可能需要增强权益、多资产投资能力,着眼当下可能固定收益还是客户最关注的产品类型。你怎么看这一对矛盾?
王旭阳: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资管新规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是行业的必然趋势。理财市场只会沿着净值化方向不断向前发展。在此前提下,我们要了解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承受意愿,去研究开发推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除了做好投资管理外,我们希望和销售渠道一起努力,真正了解客户。刚兑打破之后,无波动的收益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在引导客户接受这一事实。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这也要求理财公司设计合理的产品,以满足客户观念转变过程中的需求-相对平滑的净值曲线可能更能让客户接受。
中国基金报:怎么看机构客户和零售客户的比例问题?
王旭阳:作为外资控股理财公司,我们看好中国家庭财富管理转型的巨大潜力。高盛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30年中国家庭可投资资产规模可达到7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家庭从存款转移到资产管理产品的过程仍有很大的空间。在这个历史性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希望服务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客户。而服务机构和服务零售客户并不矛盾,可以基于市场情况同时往前推进。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说,作为新公司,机构客户的准入仍需要时间。目前我们希望与渠道合作,推出优质的产品给中国的家庭,逐渐建立品牌认可度。此外,从合资理财公司这一资管细分行业的初衷来说,服务最广大的零售投资者群体也是长远的目标。
中国基金报:合资理财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王旭阳:如何将国际市场经验和最佳实践,与本地客户需求及市场趋势结合起来,寻找合适的商业策略,并实现规模化,这是国际视野和本土智慧相结合的问题。这背后有大量的文化理念的融合,对于股东双方都是学习的过程。
例如,外方股东会从投资的角度,产品设计的角度去考量合资公司的产品布局。合资公司与中方股东和渠道沟通之后,理解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行业情况,以判断什么样的产品是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发挥合资理财公司独特价值的。
举例来说,理财公司最终需要成长为在大类资产类别均有投资能力的一家机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要从一类产品开始。而起点的选择需要双方股东和公司反复沟通,理想和现实要结合。我们从量化权益入手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高盛资产管理在成熟市场近30年的经验,考虑到该策略非常好的增长空间和规模效益,此外,量化权益类策略在国内理财市场相对稀缺,是一款有差异性的产品。
中国基金报:在中国,理财公司是大资管行业的新兵,你怎么看它在大资管行业的扮演的角色?
王旭阳:回归本源,资产管理的立业之本是投资能力,通过组合投资创造回报,通过资产配置来管理风险,因此核心是成为“投资专家”。财富管理面向客户,是“客户专家”。二者紧密结合,我们一方面要做好投资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做好服务。我们希望与渠道合作,服务好客户,根据客户的诉求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中国基金报:目前中国市场你最关注的变量是什么?
王旭阳:从股票市场来看,首先,关注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后期的走势。其次,关注权益市场的增量资金。如果增量资金有限,存量博弈下市场波动会比较大。第三,关注宏观经济向稳的趋势,地缘政治和国际市场的变化。随着支持性政策持续推出,我们认为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会提升,这是我们的基准判断。
中国基金报:最后,能否介绍一下高盛工银理财的愿景?
王旭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致力于成为受投资者认可的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策略、回报受投资者认可是我们作为资产管理者存在的理由。
如何做到这一点?两个能力是核心。一是创造回报的能力,或创造alpha的能力,二是管理风险的能力。一方面,我们有强大的股东加持,另一方面,我们仍需秉持初创心态。我们希望做难而长期正确的事情。找到公司发展的有利空间,一方面去推动业务发展,另一方面为未来布局,兼顾未来和现在。
本期《访谈录》记录此次访谈部分内容,视频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