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理财C位被公募基金超越 银行理财子公司如何破局?
9月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27.69万亿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同期银行理财市场25.34万亿元的规模。
“公募基金规模反超银行理财规模,理财规模和去年相比也有所收缩,但其实目前公募行业也存在着痛点,就是基民不赚钱。而且大家逐渐认为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股市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所以有部分的投资人想要获得更稳的收益,资金也有可能再往理财进行相应的流动。”9月6日,一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市场总监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
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是以固收类低波动稳健型产品为主,但它们也在积极布局混合权益类产品,采用“1+N(固收+多策略)”相结合的投资方式,以在资产端建立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资产体系,从而提升产品业绩,实现投资人财富的保值、增值。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规模”已成为资管圈热门话题。此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较去年底下降了8.35%。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有所缩减,但在多位资管人士看来银行理财仍大有作为。在上述市场总监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相比其它金融机构有着比较独特的优势,比如,它是银行的一部分,相比其它金融机构有更多客户接触点;同时,理财子公司也是从银行平台上脱胎而来,与银行客群、银行渠道、银行分支行的团队客户经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国内大量的金融客群还留在银行体系里,如果银行体系的客群资产配置要从不动产、存款转向其它金融产品,理财产品依然会是他们的首选;最后则是,银行理财能满足投资人对低风险、稳健投资风格的需求。
中金公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帅帅亦认为,尽管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被公募基金反超,但依然是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置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九成以上为个人投资者,而公募基金产品的配置则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银行理财子公司有非常多的展业空间,这些空间包括资产管理行业,也包括往上游、下游去延伸,例如在投顾端和资产端的一些尝试。
“当一个客户走到银行或者财富管理机构,他有非常具体的风险偏好和需求,比如说流动性的需求、保障性的需求、获取一定股权收益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的产品货架不是非常丰富,这个客户便会跳到其他机构进行产品的购买。”张帅帅在近日举办的平安理财产品及投资策略沙龙上如此说。
他同时表示,近段时间“公募降费”闹得沸沸扬扬,好像投资人对成本都非常关心,其实这件事在财富管理里没有显得那么重要。事实上,客户不会特别关心机构给他配的10种产品中,某一种产品收益率或成本的情况。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机构已经把投资人最核心的诉求解决了,单品购买属于比较小的需求。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客户需要的是服务、是投顾,所以属于财富管理的核心场景要建立起来。
“其实这就是银行理财很大的优势。”上述市场总监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理财子公司做资产管理和银行做财富服务,可以天然结合在一起,只有资产管理和财富服务融合之后,才有可能为投资人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同时让投顾服务建立在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资管和财富的融合,谈投顾业务是缺乏基础的,而理财子公司是有先天优势这样做的。
尽管去年年底理财产品破净潮、赎回潮的出现,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但目前银行理财收益市场正在迎来回暖。上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月度平均收益率为3.39%,相比2022年理财产品2.09%平均收益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
“拿这个数据去跟其它的金融产品做对比,比如说存款、公募基金同类型的产品、股混类的产品,或者股票等等,它的收益率变成了数一数二有吸引力的产品了。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投资者也好,银行理财也好,财富管理代销机构也好,其实都经历了一波投教的过程,对于坚定地执行净值化有了更多经验上的借鉴。”张帅帅称。
那么,在目前理财子公司供给的产品以固收类居多,且存在同质化的情况下,下一阶段该如何提前预判监测产品风险状况,如何打造更丰富的产品谱系满足居民多元化投资需求呢?这一问题也正是当下理财子公司们需要面对的考验。
9月5日,一位华南理财子公司的产品部门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以往产品的风险主要是靠一些定性的工具来判断和分析,这个其实容易出误差。去年很多产品破净,投资人为什么反应大?这里可能就有一个客户认知错配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财子公司没有通过销售渠道准确地向投资人传达这个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没有办法达成客户认知预期和产品定位之间的一个匹配。
该人士同时表示,在向客户传达产品风险收益的信息之前,对于产品风险管理,要有一些量化的手段或者工具能够提前预判监测到产品风险的状况,例如净值如何变化,净值变化背后有哪些驱动因素,过往几年这个产品表现怎么样等等,都需要进行归因分析。
记者同时从多位理财子公司人士了解到,理财子公司尽管目前还是主打货币和低波动稳健的产品为主,但他们也在积极布局混合权益类产品。尽管从全行业来看,含权益类产品的占比还是非常低,但是他们认为这只是理财行业或者理财子公司发展早期阶段的情况而已,并不代表未来含权益类产品没有成长的空间。
从投资策略方面来看,理财子公司基本都是采用“1+N”的策略。其中,“1”是指固收策略,“N”是指固收策略以外的多策略投资。在理财子公司人士看来,多策略是理财子公司目前的一个短板,所以他们会采取一个开放的态度,和各类资管机构都进行一些合作,取长补短,把“1+N”的策略库和工具箱丰富起来,在资产端建立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资产体系,从而提升产品业绩,为投资人财富保值、增值。
另外,理财子公司还需要打破以往“以产品为中心”的卖方销售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模式。
“我们做产品创设的时候,以往多多少少会以产品为中心,自上而下做产品创设,现在应该转成自下而上,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好产品的创设,这样我们才可能把客户的需求了解清楚、解读清楚,然后把它转化成我们产品的语言。所以在这个产品的创设过程之中,投顾要解决的事情不再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工具,更多的应该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是一类产品或者产品组合。”多位理财子公司人士都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看法。
他们同时亦表示,理财子公司投研体系的打造,要有别于公募基金或保险资管,走差异化的路径。因为理财子公司所服务的客群数量庞大,决定了要有很多产品满足很多投资人不同的需求,管理的规模可能是很大的,这样一种业态如果简单地照搬公募基金“以明星基金经理领衔的投研体系”,显然不太现实;而且,理财子公司大量产品都是短期产品,如果简单照搬保险资管“长期资产配置”的投研模式,也不大可行;所以理财子公司要建立与资金属性、客群风险偏好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投研体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