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资产负债表衰退。。

资产负债表衰退。。

其他
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最近大家可能常听一个词,叫做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个名词是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在1990年代提出的。

上次辜朝明这么受关注还是在2008年,那时候正好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又赶上了辜朝明那本《大衰退》的出版。

在这本书里面,辜朝明解释了为啥日本的经济危机会持续这么久,而且会这么严重。

再上一次辜朝明这么受关注,是1990年代日本楼市和股市泡沫破灭的时候。

通过观察日本经济增长奇迹的终结,从而创造出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个概念,可以说是辜朝明最重要的经济观察和理论基础。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东亚国家,多数后发东亚国家的发展,也是在摸着日本过河。

在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日本从一穷二白成为发达工业国,又是怎么从经济高速发展,步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

日本的年轻人,又是怎么从昭和男儿变成平成废宅的,这里面又有什么启示和教训,本篇我们讲讲这个。


01 1940年体制

在现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日本是一个经济增速接近停滞,社会阶层固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国家。

在这种背景之下,日本的年轻人纷纷躺平。因为经济停滞的背景下,大家觉得反正奋斗也没戏,索性放弃挣扎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年的日本也是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的,年轻人也是充满了朝气蓬勃向上的。

说起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要从1940年体制说起。讲到这套体制,就不得不提一下刚刚被刺杀身亡的安倍晋三。

为日本奠定1940年体制这套发展基础的,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

在1940年前后,日本为了确保自己能在二战中取得胜利,实施了一套国家动员体制。

在这套体制之下,国内的所有资源都要为发动对外战争服务,这套体制又被叫做1940体制。

日本这套1940体制的建立,和1936年我们东北那边的关系很大。

这一年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到了中国东北,出任伪满洲国的工业部长。

在伪满洲国出任工业部长期间,岸信介践行了自己发现的,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衍生出的一套理论。

那时候苏联的五年发展计划确实成功,1937年的苏联刚刚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相比五年之前,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0%,农业总产值增加了54%。

老百姓的工资收入在这期间增加了1.5倍,集体农庄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两倍多。

苏联的经济成为当时全球最闪耀的那颗星,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成为全球的灯塔。

原因是这时候,欧美还深陷大萧条的泥潭,老百姓日子过得水深火热。

苏联的突飞猛进让欧美老百姓觉得,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这套东西是不是有啥问题,大家纷纷转向苏联的佳话经济。

西方对苏联这套计划经济的东西,也从之前的怀疑变成了学习和模仿。

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曾经写过:“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日本和美国一样,因为目睹了苏联计划经济体系下,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都觉得苏联这套东西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研究苏联的计划经济和五年计划。

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就是践行者之一,他把这套理论拿到伪满洲国,开始实践这套他新发现的理论。

岸信介和东条英机这帮日本战犯,当时被称作满洲五巨头。他们在伪满洲那边搞了个满铁,开始实践这套理论。

在计划指令调配下,他们把整个伪满洲国当成一家公司运营。

满铁垄断了伪满洲内部所有的钢铁、煤炭、化工和电力产业。

这套计划经济理论,也在当时的伪满洲实践之后,获得了巨大成功。

伪满洲的工业产值从1936年的8.07亿元,到1940年达到26.47亿元,四年三倍。生产力指数上升幅度超过60%。

1941年的时候,岸信介离开伪满洲回到了日本,成为日本经济的掌舵人。

管经济的老大换成了岸信介,下面自然也要换成自己的人,这样执行各种指令的时候才更顺畅。

所以当时日本各个经济部门的负责人,也换成岸信介在伪满洲搞经济的那帮人。

这帮人在历史上被日本人叫做改革派,也被称为“岸-椎名阵线”,这是根据岸信介和他的副手椎名悦三郎的姓氏命名的。

他们搞经济的理念,就是从苏联的五年计划衍生出来的,对产业实行国家计划管制,举全国之力在产业上砸钱发展经济。

后面1945年日本战败了,但是这套体制却有幸保留下来,成为二战以后日本崛起的基础。


02 经济高速发展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军进驻了日本,岸信介被当成甲级战犯抓起来差点枪毙。

不过由于执掌日本经济的,依然是岸信介手下那些技术官僚,所以之前的路线并没有变。

在麦克阿瑟主持完成日本土改的同时,他们在一系列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做的一件事是通过政府补助救助金融机构,保证银行机构不会因为资金短缺破产。

由于战后日本的基础设施破坏殆尽,想要搞重建的话,对钢铁能源的需求非常大。

所以这批技术官僚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通过财政来补贴钢铁煤炭产业的发展,开启了日本大炼钢铁的步伐。

这个补助的力度非常大,到1947年的时候,补助金额已经超过了全国财政预算的25%。

不过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这些重工业基础产业的投资,带动了其他下游产业一起增长。

1947年日本GDP达到了前一年的2.9倍,至1.39万亿日元。1948年达到了2.68万亿日元,几乎完成了倍增。

煤炭钢铁行业大发展的同时,日本快速上马了一系列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这个阶段大量的日本农民,开始走进工厂打工。在这个背景下,日本的城市化率也在快速提高。

不过由于重工业的投资很大,看到回报也比较慢。开始很多想赚快钱的资本,都不愿意投入这样的行业。

在1940年体制的背景下,为了保证能供掌控和分配资源达到预期的重工业化效果,日本出台政策限制社会资金,严格控制资金对投资的流向。

日本的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在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不过能发展这么快,也并不只是1940年体制的功劳,和日本运气好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知道日本战后打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百废待兴没错。但刚打完仗不久,老百姓手里也没钱啊。

你生产出来东西是要卖的,如果老百姓手里没钱,也就买不起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消费、研发迭代、再生产的链条根本循环不起来,游戏也就玩不下去。

朝鲜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这个魔咒。战争爆发以后,美国人军需物资订单大增。

日本国内这个阶段单为朝鲜战争服务的,就有100多万人,炮弹/燃料桶/军用汽车都要从日本采购。

丰田就是个典型例子,战前给日军造卡车,战后干一样的活儿。

战后因为日本国内经济不行,卡车卖不出去,眼看就快要倒闭了。

朝鲜战争爆发让军用卡车订单雪片一样飞来,第一笔就是46亿日元的巨额订单。

当时的丰田人形容朝鲜战争是“上帝的礼物”。

工厂订单多了,需要的工人自然就多了。大量的日本农民跑到工厂打工,给美国人造东西然后领工资。

这帮人不是就有钱有消费能力了么,然后也可以消费的起自己造出来那些东西了。

一边是美国人订单暴涨,一边是国内老百姓也有钱买东西了,这时候自然是产销两旺,整个经济就都活了

可以说就是因为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巨大红利,才让日本在战后短短十年之后就实现了复兴。

因为朝鲜战争带来的订单和资金流入,几乎打通了日本的生产消费产业升级整个链条,让日本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到了1954年12月,日本开始进入神武景气。

这时候的日本已经能依靠出口、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真正走上内外双循环的高速增长之路。

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普通百姓生活的改善,1955年以后,日本平民开始用得起黑白电视,洗衣机和冰箱三大件。

1960年代更是日本经济增速最快的时期,体现在GDP上几乎每5年就翻一番。

这也是日本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到现在很多日本人还在怀念那个时期呢。

以前总听很多专家说GDP增长不重要,这其实是非常扯淡的,可以说增长速度快慢,和普通人的收入水平息息相关。

各个国家的发展史都告诉我们,只有经济快速发展,饼快速变大的时候,普通人才能分一杯羹,享受到快速增长的溢出效应,吃到增量。

一旦增长放缓了,大家就不得不开始分存量。所以增量越来越少的时候,普通人日子感觉就越来越难过了。


03 超大规模基建投资

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这么快,除了外贸出口拉动以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超常规投资基建和城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基建的热潮,开始于1959年东京奥运会申办成功。

这种通过举办国际运动会的方式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好像是东亚国家的普遍做法。

非常巧合的是,我们国家也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开始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和加速城镇化的。

从下图可以看出,日本的基建投资不管是规模还是增速,在1959年东京奥运会之后都在逐年加速。

数据来源:日本财务省 中泰证券研究所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1972年当选首相之后,更是提出了《日本列岛改造论》,进一步大幅提高了公共工程的投资预算。

田中认为,想要同时消灭人口过密和农村人口过疏的问题,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业的重新布局。

重新布局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全国新的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改善通讯网络。

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就可以逐步消灭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改善人口流动和分布。

不过田中角荣的列岛改造计划并没有成功,因为日本大部分土地并非国有,改造成本极高。

再加上19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通胀高企,列岛改造计划成本变得越发高昂,最终田中的列岛改造计划搁浅了。

不过虽然这个计划搁浅了,但是日本通过大基建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却没有停。

继任日本首相推行的的所谓“田园城市国家构想”、“资产倍增计划”等,与列岛改造计划基本都一脉相承。

从下图可以看出,伴随着日本超大规模基建和城镇化的进行,日本人均GDP也在高速增长。

我们甚至可以说,超大规模基建和城镇化的不断投入,是日本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

从日本政府的基建投资数据看,1992年是一个明显的增速高点,这一年也是日本人均GDP的一个高点。

这年基建投资出现高点,应该是日本政府为了应对1990年开始的房地产泡沫破灭,采取的稳增长逆周期政策。

日本公共工程支出及增速  数据来源:日本财务省,中泰证券研究所

到了1995年以后,日本的经济泡沫逐渐破裂。这时候基建投资增速虽然慢下来了,但是投资的绝对值和占总投资比重依然很高。

1995到2007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预算,高达650兆日元,超过美国同期的三到五倍。

在1998年的时候,日本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工人,甚至占据了总劳动力的10%,达到690万人。

事实上每当日本经济出现回落的时候,日本政府就会启动大规模基建投资,做逆周期调节。

过往日本政府通过扩大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数据上看也是比较明显的,基本都能让GDP增速回到正值。

这一点在近年来安倍上台执政以后,体现的也比较明显。安倍经济学里面有一项,就是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

在2011年日本政府的基建投资负增长之后,2013年安倍又把基建投资增速拉到了14.5%。

本质上安倍经济学就是在日本整体需求萎缩的背景下,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提升总需求。

这里面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通过政府负债的方式,通过基建投资来刺激需求。

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诟病,日本为了稳增长付出的巨大代价,但你还能提出更好的选择么。

因为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日本政府的债务余额,也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日本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拜超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所赐。

因为之前超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当日本房地产出现泡沫的时候,人均GDP已经突破三万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要知道这是三十年前的三万美元,之后的三十年虽然被人们叫做失去的三十年,但是日本依然维持了高人均GDP。

也就是因为之前打下的这些底子,日本虽然没赶上我们在《人生发财靠康波》里面说的信息技术革命。

但是因为再此之前的底子不错,所以即使后面日本GDP增长停滞了,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依然不错。


03 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说起来197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个阶段,世界范围内我们看到爆发了石油危机。

日本也受到了影响,体现在经济增速上,我们看到1970年之后,日本的年化GDP增速比之前十年下降了不少。

虽然GDP增速下降了不少,但1970年代的日本在出口持续增长和大规模基建投资的背景下,在全世界范围内依然是中高速经济增长。

原因是日本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而且相比美国人更加吃苦耐劳原因加班。

再加上虽然当时世界范围内原油不断涨价,但是那时候日元也在稳定持续升值。

汇率稳定升值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的降低,升值的日元缓解了石油涨价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如果说在经济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长期稳定升值对经济有正面促进作用的话。那么短时间大幅度升值,对经济的损害就很明显了。

不过短期大幅升值这件事,不是日本人想这么做,而是美国人逼的,因为日本对美国的外贸顺差太大了。

从1970年代开始,日本对美国贸易带来的大量顺差,使得日本的美元外汇储备急速上涨。

1970年还在44亿美元,1971年就增长到154亿美元,一年几乎增长了4倍。

我们知道日本是出口导向型国家,这种国家的特点就是产品的竞争力在进口国,要比当地产品更强。

日本产品在美国竞争力更强,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日本的汇率低,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相比美国人劳动强度大,相对工资也低。

一个日本人可以干三个美国人的活,再拿十分之一的工资,产品质量还不错的情况下,竞争力不强才怪。

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日本制造占领了美国市场。所以从1970年代开始,美日贸易摩擦就没断过。

在那个让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签订之前,美日两个国家经历了“纺织品大战”,“钢铁大战”,“彩电摩擦”,“汽车贸易摩擦”几个阶段。

从这几个阶段我们也能看出来,日本的制造业和出口产品在持续升级。

物美价廉的日货,搞得美国本土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没有市场,所以全美产业界当时都在呼吁抵制日货。

不过抵制了半天也没啥用,老百姓还是追求个实惠的。因为在日本出口的黄金年代,日货的竞争力确实是强。

再加上石油危机的年代日本车省油,丰田这类日系车企依然差点把福特这些美国公司挤得破产。

由于日货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劳动力成本和汇率优势。想让美国国内劳动力和日本一样便宜是没可能了,只能出手搞汇率了。

升值了产品不就没那么便宜了嘛,也就没那么有竞争力了。于是美日经历了几轮协商,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出现了大幅升值,升值确实也给日本的出口带来了很大影响。

你的产品再牛逼,在日元升值100%的背景下,意味着你的产品在海外几乎贵了一倍,价格带来的竞争力下降是不言而喻的。

很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汽车出口,我们知道直到现在汽车还是日本的拳头产业之一,当时就更不用说了

在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以后,日本的汽车出口陡然进入了下行周期。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另外一个优势产业家电,本质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虽然这个阶段,日本对美出口依然保持着巨额顺差,但是出口金额和增速的大幅下滑,对日本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增速出现下滑意味着增量订单没有了,因此出口的规模和利润,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单单在1986年一年,日本企业因日元升值,就便损失8兆日元。

因为担心出口受到影响,导致国内的经济出现萧条,日本央行搞了个常规操作刺激经济,也就是降息。

降息放水这个操作大家应该这些年都很熟悉了,往往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央行就降息放水刺激经济。

当经济出现过热的时候,通常央行又会加息收水,给过热的经济降温。

日本央行从1986年开始,连续五次下调贴现率至2.5%。

央行降息放水以后,等于是市场上一下子多出来一大笔便宜的钱。

钱突然多出来了,企业贷款也变得很容易了,但是往哪里投变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一般来说,投资这东西没啥大的花头,基本就是实体和虚拟经济两个方向。

如果投实体经济的话,基本就是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三个方向里面选。

如果是投虚拟经济的话,在198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能投的也就是资本市场了。

从各国经验看,基础设施是国家投资的。因为这东西多数是公益性质,产生不了太大收益。

民间资本可能更多的,会投向制造业和房地产。因为这里面制造业企业投资扩张,是有先决条件的。

对制造企业来说,是需要有足够的新增外部订单需求,才有投资扩产动力的。

没有新增订单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制造业企业会跑去扩产,因为投资扩张产能以后卖不出去就得死。

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日货竞争力下降东西本来就难卖,谁再去扩大生产啊,那不是企业家脑子出问题了么。

既然制造业没法投资扩张,市面上便宜钱又很多。那么剩下的方向就很明确了,就是房地产和资本市场。

由于手里的资金实在是过剩,所以很多日本制造业企业在拿到巨额贷款以后,并没有去扩大生产,而是走上了炒房炒股的“金融化”道路。

1986~1988三年内,日本银行业一共向日本民间企业提供融资67.5兆日元。

过剩资金涌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股价和房价的大幅上涨,泡沫经济逐渐形成。


04 泡沫破灭

如果你认真看过日本的地价数据和股票市值曲线会发现,无论日本楼市还是股市泡沫,都是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形成的。

以前很多人说什么,是因为1985年广场协议刺破了泡沫,基本是无稽之谈,泡沫还没产生又怎么刺破。

这个阶段泡沫之所以会产生,原因也很简单,制造业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资金没地方可以去了。

在日本央行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无处可去的资金大量涌入楼市和股市。

我们可以看到,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以后,1986年日本的地价就开始急速拉升。

因为市场上钱太多了,又没什么地方可去,后面日本的股价房价涨的更是匪夷所思。


1987年日本的地价在1986年基础上,又涨了又涨了30.7%。到1990年均价几乎上涨了100%。

地价暴涨让当时日本到处流传着两大神话:

一个是坚信土地不会贬值,日本人多地少,土地永远稀缺。

当时全民都在买房炒地,地王几个月就刷新一次,一寸土地一两金。

第二个是东京房价永远不会下跌。

因为日本只有一个东京,日本政府也永远会支持房地产,所以东京不可能跌。

1990年的时候,东京的地价就超过了整个美国全国,而美国的面积是东京的1.5万倍。

资产的快速膨胀给日本人带来了极大的自信,那时候的疯狂现在几乎无法想象。

当时的日本报纸上有个特别搞笑的说法:“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然后再把美国土地出租给美国人住。”

所以在这个繁荣泡沫期,日本人觉得自己可比美国人牛多了。毕竟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了。

这个阶段日本银行放贷也很随意,每个员工都有放贷指标。大家都疯了一样往外借钱,只要你有工作有固定住址就能贷到钱。

当时有件很搞笑的事情,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银座五丁目有个警察岗亭。

这玩意在那个年代被16个人当做私人财产抵押,获得了630多亿日元的贷款。

不光楼市,从1986年开始,因为市面上资金过剩,日本股市也开始大爆发。

到1989年的时候,日经指数涨了400%多。当时的日本股市市值占到全世界的45%,超过美国一倍多。

按照日本人的话说。

 “辛勤劳动未必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而空手套白狼的各种虚假无德的行为却能带来巨大财富。”

再没人有心思正经上班,全日本老百姓都沉浸在投机之中,毕竟钱来的太快太容易了。

轻松赚来的钱,大家自然就舍得花。法国奢侈品在那个年代,有一半被日本人买走了。

因为钱来的太容易,还经常会出现两个日本人想去吃一碗800块的拉面,花了1万多日元打车的场景。

泡沫时代大家也没啥心思上班,因为一个家庭主妇在家炒楼炒股,赚的比上班族多多了。

在地价和股市狂升的背景之下,再叠加日元升值,海外热钱大量开始涌入日本。

热钱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想要获利实在是太容易了。

海外热钱只要把手里的货币换成日元,躺着啥也不干,平白无故一年就多了20%。

这还不说如果你是拿着日元,买了日本国内疯涨的资产,那回报率就更加惊人了。

热钱不断涌入,老百姓都沉浸在狂热中。日本的通胀和资产价格水平,在这个背景下不断推高。

可政府开始担心了,银行体系借出去这么多钱,万一泡沫垮了连环违约金融机构都得破产。

为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回收市场上充裕的流动性,同时抑制海外热钱的涌入。

从1989年开始,平成恶鬼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他上台以后,开始了快速紧缩的道路。

1990年8月,日本利率迅速从2.5%提升到6%。股市和楼市都被掐断了货币供应,泡沫破灭了。

股票市场在1990年先崩为敬。日经指数从最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跌幅高达50%以上。


到1992年底的时候,股票市值只剩1989年的38%,后面就是漫长的下跌。

从1989年的38915点一路跌到2003年的8000点才止住,这都已经14年过去了。

楼市也没逃掉泡沫破灭,由于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资本市场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

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抛售不动产,地价应声而跌。

地价到2003年的时候,已经比1991年高点下跌了45%,1000万亿日元资产被蒸发。

在房地产泡沫高点买房的投资客们沦为赤贫,还欠了银行一屁股债。

而这批人,大多数都是当时那些相信日本第一,日本资产价格永远涨的中产阶级。


05 失落的三十年

记得某个金融大鳄在日本泡沫破裂前,曾经写下过下面这段话。

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规模的泡沫,最终能被有序化解而不破裂。

如果日本能做到的话,这代表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从时间线上看,日本泡沫破灭过程,现在回头看甚至有点戏剧性,中间也并不是不可以挽救的。

1985-1987年,因为广场协议日元开始升值,日本的GDP增长了从7%下降到不足3%。

因为实业回报率低下,制造业产能又比较过剩,叠加利率下行资金成本越来越低,企业资金开始涌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1989年5月的时候,日本利率下行周期终结,基准利率开始从2.5%见底回升。

1989年12月的时候,日本股市见顶,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开始破裂。

1990年的时候,日本央行把基准利率一年提升2%,日本企业经营和资产负债表恶化,开始抛售物业资产。

利率提升和大量企业加入物业资产抛售,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加剧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

资产价格的加速下跌,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开始变得资不抵债。

这个阶段日本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陷入了资产价格下跌,机构和老百姓不断抛售,资产价格继续下跌的恶性循环。

这时候日本政府并没有停止紧缩,先是通过5次加息提高了利率水平。

之后对不动产融资总量进行控制,开征地价税和特别土地保有税,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是在股市暴跌以后一年,价格才开始松动。之前因为看涨者惜售,看跌者也不买,造成了房价高位横盘,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少的企业愿意去买地建房。一方面是因为地价下跌,一方面是因为盖了也卖不出去。

到了1992年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进一步恶化,出售土地收入进一步减少。

为补贴财政收入,日本政府决定征收土地持有税,最终给已经破裂的泡沫又踹了一脚,让日本步入了资产负债表衰退。

说起来日本经济崩溃以后,之所以陷入到二十多年的大停滞,根源并不是泡沫本身,而是处置泡沫过程中用力过猛

在经济狂热之后的信用崩溃之中,日本央行并没有很好的跟曾经的大藏省配合救市。

中间的各种背后拆桥数不胜数,最终折腾来折腾去,才让日本陷入了资产负债表衰退。

比如虽然把利率降低了,但其实并没有放宽信用,而是在搞信用紧缩的操作,财政发债刺激经济央行就根本没有下场。

这段经典的日本央行和大藏省各种甩锅内斗,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历史,早就写进了教科书。

也是二者这种相互甩锅的动作,导致居民和企业部门对未来的预期,出现了不稳定的状况。

要知道投资这件事,是需要稳定预期的。没有稳定的预期,钱投下去基本就是打水漂。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不会贷款扩张信用投资。信用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收缩,最后彻底打碎民间的信心。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企业和居民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最终根本就不敢投资。

最终虽然大藏省被当成背锅侠,被肢解了。但是最后承受代价的,还是普通日本百姓。

这点在日本企业和居民部门杠杆率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基本横盘以后就是下降。

拿日本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来说,在1989年见顶以后一直横盘,这个横盘过程持续了十年。


在泡沫破灭之后的十年时间里,由于日本国内舆论不断污名化之前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

再加上泡沫破灭以后,房地产投资这块确实也不行了,但是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还是要解决啊。

所以当时的日本基本放弃了房地产这条腿,除了依然在各种搞大规模基建投资支撑经济之外,还在不断寻找能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

先是通过大搞各种环保投资来刺激经济,这期间持续降低了煤炭在一次能源的占比。

之后为了刺激消费,又大规模搞了消费贷。当时的日本首富武井保雄,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到处弥漫的消费贷最终还是失控了,居民的债务水平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重,透支以后消费能力和需求变得越来越差。

叠加我们之前在《人生发财靠康波》里面说的,由于日本制造业没有完成升级,不断在深耕上一个康波周期的技术

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步入老龄化和人口红利褪去之后,过去的制造业优势逐步不在了。

再加上日本国内步入老龄化和人口红利逐步褪去,导致国内总需求出现收缩。

美国这个全球大买家,开始把海外订单逐步转移到中国这些新兴制造业国家,使得日本的海外需求也出现了萎缩。

最终的结果是,不管从内需还是外需的角度看,日本的整体需求都出现了不断萎缩。

我们知道不管是虚拟还是实体经济,想要活跃起来必须要有旺盛的需求支撑。

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同步出现萎缩,这个阶段日本企业做任何投资扩张,就变得没有太大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投资扩张,日本经济总量的停滞也就变得不可避免,居民的收入也就没法继续提高。

日本的经济总量在这之后,永远停滞在五六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三十年原地踏步。

从数据上看也非常明显,上世纪的1995年日本的GDP,就已经高达5.46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接近18%。

全世界经济在1995年的经济总量大概在30.88万亿美元,日本的5.46万亿美元占到世界总量的17.64%

当时美国的GDP约为7.66万亿美元,大约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24.7%,算一下日本GDP占美国的比重达到71%。

这是日本GDP,首次达到美国的70%以上,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到了2021年的时候,日本的GDP依然维持在4.94万亿美元的位置。

这时候美国的GDP总量为20.8万亿美元,依然占据全球经济的24.6%的位置。

这时候日本的GDP,已经下降到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从经济角度说日本经历了失落的三十年,一点都没错。


06 经验和教训

总结一下日本步入失落的三十年,可以看出资产价格暴跌,只是引起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诱因。

这个诱因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后续的日本央行的一系列骚操作,才是引爆点。

本质上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因为资产价格暴跌,导致资产负债表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由于负债是刚性的,这种失衡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资产端出现了变化。

资产端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资产价格暴跌带来的资产价值实际变化,也可能是资产估值的发生了客观变化。

通常到了这个时候,居民或者企业这些私人部门,需要通过降低负债的方式,完成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

这时候企业和居民部门由于预期转变,会从之前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模式,转向风险最小的还债模式。

企业和居民部门因为恐惧资产负债,这时候不管央行怎么降低利率,注入流动性都很难成功。

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贷款扩张信用,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想着拿来还债,降低自己的债务负担。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货币政策是失灵的。政府只能靠财政政策刺激,来维持总需求。

等到后面企业和居民部门债务水平降下来,从会计报表上看资产负债表衰退已经结束之后,这时候需要的是信心和预期的扭转。

因为这时候企业对增加负债的抵触情绪依然还在,借贷和信用扩张需求低迷会使得利率水平低迷,经济活动依然处在萎缩状态。

当企业和居民部门信心恢复,对借贷和扩张信用的抵触情绪渐渐消退,才会开始更加积极的信用扩张。

这时候我们才会看到,在货币政策驱动下的宽信用手段,才能发挥效力。

因为信心和需求恢复导致的经济复苏,财政政策这时候也没有必要用来支撑总需求,开始逐步退出。

经济在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过热的局面。居民和企业部门由于过度自信扩张,引发下一个泡沫诞生。

货币政策在这个阶段,也开始替代之前的财政政策,成为政府部门进行经济调节的主要工具。

日本当时的问题在于,在民众和企业部门信心和预期的扭转阶段,央行和大藏省不断打架,政策不断摇摆。

央行虽然降息了,但是并不愿意推动信用扩张。日本政府和大藏省也不愿意扩大赤字,通过提高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的总需求。

这最终导致了居民和企业部门信心的丧失,经济恢复卡在了信心和预期扭转阶段没过去。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我们观察1993年至1997年,会发现日本政府赤字率为3.5%左右,甚至低于80年代的赤字率规模。

最终这种不停的摇摆,摧毁了企业和居民部门的信心,导致私营部门的预期没法扭转。

整个日本从一次泡沫破灭导致的经济危机,最终陷入了不可逆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之中。

衰退使得日本政府在90年代以后,不得不通过大规模的加杠杆和疯狂借债,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总需求。

通过政府借债财政刺激的方式,替代投资意愿萎靡的企业和居民部门投资,来提升需求和拉动经济。

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日本的公共债务/GDP高达266%,几乎是全世界最高,财政收入的三成都在还本付息。

虽然因为居民和企业部门心气没了,日本经济增速再也刺激不起来了,但日本的就业、福利、外储、低通胀都维持住了。

在辜朝明看来,这是日本政府很无奈的选择,但又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尾声:

从日本经验可以看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对国家摆脱资产负债表衰退,是非常重要的。

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经济复苏的资金成本。强有力的财政刺激,可以对总需求给予支撑。

以前我们写过篇《债务和经济增长是问题的一体两面》,文章里讲过这个事情。

信用货币时代的经济增长,本质上伴随的是债务的同步扩张,因为债务经济提供的是需求。

如果没有债务扩张的产生,经济的扩张也就变成了无根之木和无源之水。

债务扩张速度下降以后,会造成实质意义上的紧缩。如果这部分缺口补不上,就会造成经济增长速度的实质性下降。

因为在企业和居民部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这些私营部门不愿意贷款负债扩张信用,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

单纯宽松的货币政策到了这个阶段,对扩张信用改善总需求,用处已经不大了。

这时候除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需要有力的财政政策,来支撑和维持总需求。

通常财政刺激的资金来源,是通过政府大量发债融资,这会产生大量的财政赤字。

如果没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财政刺激的发债成本就会变得很高, 导致财政刺激的成本和压力很大。

所以在企业和居民部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在宽松的货币和有力的财政政策同步发力的情况下,摆脱资产负债表衰退才会变成一种可能。

但到这一步仅仅也只是一种可能,因为这里面还有一点很关键的,是要想办法扭转居民和企业部门的预期。

通常私营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减少支出来增加储蓄和还债。

这个行为一旦成为普遍现象,就会带来持续的总需求缺口,和经济下行的压力。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央行和大藏省互相甩锅的骚操作,就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例子。

在泡沫破灭人们预期转坏的背景下,又叠加了老龄化和生育率下滑,带来了日本国内需求的整体萎缩。

之前日本强劲的外需出口市场,也因为美国人把产业转移到中国,导致外部需求出现了萎缩。

内需外需同步萎缩的情况下,大藏省和央行也没有协同作战,从财政和货币两个角度刺激总需求,扭转企业和居民部门的预期。

扭转私人部门预期不给力,最终使得日本走向了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失落的三十年。

记得以前有位老人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如果观察日本发生的情况,这个话真的是一点没错。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为啥现在全世界都在陷入内卷化

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被什么刺破
后面我们即将面对的,是美股版次贷危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此经济衰退非彼经济衰退这大概是四川被黑得最惨的一次。。。今天是她22岁生日,“天才少女”的私人日程表曝光,却让很多爸妈想要抄作业。。。美国连续第二季度GDP下降,经济衰退信号明显!拜登:修改衰退的定义拥枪是使中国改变清零政策的唯一途径小麦大蒜抵首付。。。跟着欧皇差友进苹果总部转了一圈,我是真的酸了。。。当你试图让父母学会断舍离。。。正想说“鹅螺丝下一个目标是波兰, 还是芬兰”?预防资产负债表衰退当你碰到一群精力旺盛养娃理念不一样的妈妈。。。对话李晓东:数据是资产还是负债?为了尝鲜而升级开发版iOS 16?那你这几天一定过得很惨吧。。。微档-美国入境档案-唐在礼,联悉人黎元洪美国"衰退交易”持续,过去100年里的17次衰退发生了什么?详解→95岁姜子牙爷爷归位了,阴差阳错的传奇一生,看得无限唏嘘。。。升职却不加薪,腾讯到底想干啥。。。郑钧罚儿子磕1000个头、姜文带儿子消失一年,明天父亲节,看看另类爸爸育儿法。。。如何让资产负债表不躺平?收到广领馆面试信怎么办?专业美国移民律师是这样说的。。。很惭愧,我也不敢“见义勇为”。。。又见希腊,那有一片蔚蓝色的海(4)重磅 ◇ 加拿大人净资产单季蒸发万亿!收入负债比达181%!技术性衰退来了?下半年的风险与机会在哪?居民资产负债表正在衰退!和女朋友吵架了。。。做了7年手游之后,任天堂终于愿意放弃了。。。“我很同情被打的女生,但是。。。”在美国128.美国人真好,24年后2年烧光11亿?“开课吧”创始人回应裁员、停缴社保风波:个人负债10个多亿,甚至把老婆孩子爸妈的资产都抵押了微软开了场邦邦硬的游戏发布会,就是淘宝客服快崩溃了。。。4年前在骂声中成立的中国公司,真的开始造手机芯片了。。。故事是这样的。。。谷爱凌宣布担任美国申奥大使!网友直接开骂。。。魁省执政党CAQ从1月起停更英语页面, 原因令人无语。。。在谷歌刚发布的安卓13里,我又找到了华为的技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