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会养老鼠做细胞却不会看病?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医生

会养老鼠做细胞却不会看病?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医生

财经


2023.08.17

本文字数:2209,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有的医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搞科研经费,发了很多文章,名头很大,但是看病或者手术技能一般,甚至很差。这种医生肯定也不是患者需要的。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曾表示:“在每一个病人心目中都有一杆秤, 好医生首先医术、医德过硬,还要具备人文的情怀,在病人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治疗他的心病,我觉得这才是好医生。”
也有患者表示,自己虽然不懂如何评判一个医生水平高不高,但是可以看有没有很多人排队找他看病做手术,每天看病做手术忙不过来的医生应该是好医生,门诊手术量与医生的业务能力一般来说成正比;如果哪个医生没什么人找他看病做手术,那一定是有问题。
虽然好医生的标准很难量化,但对于患者而言,好医生的标准很简单,除了要有最基本的医德之外,归根结底是能不能治好病。
要培养能治好病的医生并不容易,即便是经过了近十年的严格医学教育,但大部分医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也不是马上就能治病救人,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
还有的医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搞科研经费,发了很多文章,名头很大,但是看病或者手术技能一般,甚至很差。这种医生也不是患者需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医生那么多,但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医生资源依然非常稀缺的症结所在,是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空空荡荡的原因。
要解决医生不会看病的问题,一方面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医学教育、医生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医生人才评价机制。
会做科研就是好医生吗?
在医生群体当中,有些人不仅在手术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而且也在基础研究方面拥有大量的原创成果,被称为“医生科学家”,但这样临床和科研都强的医生在中国凤毛麟角。
葛均波坦言:“不同医院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不一样,大型三甲医院承担了更多科研任务。现在很多医院要求医生既会看病,又会做科研,实际上没有必要,日常看病的医生没必要都需要达到两者兼顾的水平。对县级医院而言,看好病更重要。”
在国内,临床医生做科研,似乎是一种常态,也是国内人才评价和晋升的重要指标,想要改变这点需要从考核机制入手。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主治医生以上级别的医务人员方面了解到,科研几乎成为大家共同的“任务”。
“要说好医生的标准,肯定还是临床好,科研也要有。”一位三甲医院科室主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我认为科研应该是自愿的,不能强制,因为不是所有医生都适合或者热爱做科研,有些人他就擅长看病。”
另一位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己有时即便没有科研经费,贴了钱也要搞科研,自己买试剂、买耗材、买动物,就是因为医院晋升与科研成果紧密挂钩。科研成果已经成为评价医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还有一位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医院也没有强制我们做科研,但是别人都在做,你不做,不是显得太另类了?”
不少医生承认,很多科研明知道是转化不了的,但还是要弄,结果就是诞生了很多所谓的“僵尸专利”。
“其实各行各业的科研都是这样,CNS文章一大堆,有多少能转化的?”上述三甲医院主治医生说。
医生临床技能本行不能扔
一位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医生还是应该以临床技能为主,不能一味去搞基础研究,大三甲医院如果要搞科研,也要面向解决临床问题的科研,基础研究交给专门实验室的人。”
他还表示,现在很多医生去搞基础科研,与评价体系有关,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很多医生名头很大,搞了很多细胞基因研究,发了很多文章,但是看病和手术一般,甚至很差,不在少数。”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认为,临床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临床为科研提供研究的方向,科研为临床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提高临床医生的分析能力,可以改变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临床科研、临床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更好地解决疾病的治疗问题。
他建议,一方面应该区分临床型和基础科研型的论文,并以此来作为是否计入医生晋升考核的标准,这样才能驱动有利于临床的科研;另一方面,也应多鼓励医生提升临床研究方面的技能,例如多写病例报告和技能分析,并作为考察医生临床能力的指标。
一位三甲医院教授也同意应该让医生花更多时间在临床科研方面。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医生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需要科研思维的,要用科研证据来指导临床,但很多人把搞科研认为就是养小老鼠、做细胞培养,这是不对的,应该把更多时间花在做临床科研上。”
“医生搞科研发论文是好事,但要符合现实规律,不能提不切实际的要求,逼着医生为了晋升去发一些无用的论文。”一位专家表示。
而一些对科研毫无兴趣的医生,有时为了应付发文章,甚至会上网“买论文”,这催生了买卖论文的“奇葩产业链”。医生、“论文工厂”、杂志“流水线”般地制造出了大量垃圾论文。据网络统计,中国医生群体每年发表的论文高达数十万,但高质量、有影响力的论文极少,这也造成了国家科研经费的损失。
但热爱做科研的医生仍然应该受到鼓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院士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明年进行试点,加大临床医学科学家资助力度,为愿意做科研的优秀医生单列一个赛道,增加杰青名额。
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林桂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充分考虑临床医生工作内容和成果的特殊性,增加对成果考查的维度,提高专利、成果转化、指南等相关产出占比,而不仅仅是考察论文的数量。
微信编辑 | 高莉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醉意写在父亲节AI改造ToB行业时,创新创业需要怎样的策略Citywalk 还是其他?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旅行?要在变革中乘风,管理者需要怎样的“ESG指南”AI芯片,需要怎样的内存?对话黄东旭、关涛、李远策:AI热潮下,用户到底需要怎样的数据平台?|GGView端午诉“粽”情对话|三个月诞生79个基础大模型,中国到底需要什么大模型?产业,到底需要什么大模型?中国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模型?病态母女共生:超级自恋的母亲,会养出怎样的女儿?陈吉宁率上海代表团在新疆喀什走产业园区、看学校医院、听文化润心、访农户家庭:把对口援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地铁判官”火爆背后,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在他曾扬言要拆掉的医院里,那个被他打过的医生救了他一命!中国动画要怎样找到自己的根和路?我们聊出了一个方向!今年的设计院,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需要怎样的死亡教育?文勇刚:大模型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数据中心?丨GAIR 2023宇宙究竟需要怎样的BGM:汉斯·季默与《星际穿越》时代的热风中,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中国药闻会客厅丨如何预防颈椎病?如何缓解轻度的颈椎病?单细胞测序的成本太高了?如何用单细胞发6+SCI?这五个宝藏单细胞数据库可以帮到你!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产业一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大模型时代,智能驾驶赛道需要怎样的AI芯片?|甲子光年把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中秋、国庆临近,陈吉宁龚正实地检查如何培养更多会看病的医生?业界探索更合理的医教培养体系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记实 (六)Citywalk还是其他?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旅行?医学生就会看病?这些专业不能考医师资格证!专访美国社会学家:藤校想要怎样的学生那些高薪的岗位,到底需要啥技能?“病從口入”是長壽的第一道門戶打动哈佛招生官需要怎样的文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