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家的那些糟心事,吴国灭亡到底是谁的锅?
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听小宝说书,真是太给面子了。
本期是大话三国之特别篇,吴国的权力交接,它是如何灭亡的?
孙权的一生可以用两句话形容就是:
第一句:外战外行,内斗内行。
孙权的在高内部斗争方面,非常的出色,但是对外战争方面却非常拉胯。
孙权5次攻打合肥,就从来没赢过,还留下了孙十万的梗。
根据《三国志·张辽传》的记载,孙权曾经“率十万众围合肥”,结果最终被张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教科书式的拉胯。
第二句就是:半生清明半生昏。
前半生他对外拉胯,但是对内能举贤任能,在周瑜、鲁肃等名臣的帮助下,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但是后半生,他却越发的昏聩。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之年,也是东吴历史的转折之年。
这一年孙权第五次亲征攻打合肥,也是他最后一次。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孙权也逐步放弃了北伐的想法。
52岁的孙权,将心思更多的放在了内政和培养继承人方面。
在这期间,孙权的内斗制衡的哲学发挥到了极点。
在后宫的问题上,孙权并不立后,而是主张人人平等,管理理念可以说是非常的现今。
但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群女人鸡犬升天,各个争宠,谁都想得到孙权的垂青,闹得鸡飞狗跳,成为三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后宫问题不断发酵,终于影响到了朝政。
公元241年,沉寂了7年的孙权,再次派兵北上,除了无功而返。
他得到了一个更大的噩耗,年仅三十三岁的太子孙登因病逝世。
在孙权心目中,孙登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孙权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无法自抑,在诏书中写道:“国丧明嫡,百姓何福”。
孙登的逝世,缓缓揭开了东吴由盛转衰的大幕。
孙登死后,谁来接任就成了大问题。
孙权的儿子中,次子孙虑早逝,根据立嫡立长的规矩,孙权立孙和为太子。
太子之位涉及到后宫和各个世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场血雨腥风就此拉开。
孙权一生最钟爱两个女人,一个是步夫人的全公主孙鲁班和朱公主孙鲁育,另一个就是孙和的母亲王夫人。
孙和被立为太子时,步夫人已经去世,王夫人渐渐有被立为皇后的趋势。
如果王夫人成为皇后,步夫人一派必然会受到冲击。
于是针对孙和的阴谋就开始上演了。
孙权卧病在床,命太子孙和祭祀宗庙,太子妃张氏的叔父张休家正在宗庙附近,便邀请孙和顺道到家中作客。
全公主得知,诬告太子与张休“共谋大事”,又说王夫人在孙权卧病时“面有喜色”。
敏感的孙权,也不详加调查,便大骂王夫人,王夫人很快便抑郁而终,孙权与孙和父子由此渐渐生出嫌隙。
眼看孙和的太子之位发生动摇,敏锐的朝臣迅速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东吴四大姓,也就是陆顾朱张为首的太子派。
另一派则是以歩骘、吕岱、全琮等为首,支持鲁王孙霸的鲁王派。
摇摆不定的孙权与大臣杨竺密谈,杨竺倾向于立鲁王孙霸,孙权也表示了首肯。
万万没想到,此次谈话被太子孙和的密探得知。
孙和惊恐,通过陆逊之子陆胤请求陆逊劝说孙权。
孙权得知密谈泄露,大为震怒,严厉斥责陆逊。
此时鲁王阵营的全琮又不失时机地污蔑陆逊侄子等在之前的作战中夸大军功。
陆逊急怒交加,竟然病死。
陆逊死后,孙权逐渐冷静下来,想起了袁绍死后,袁谭袁尚兄弟悲剧。
决定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50年,孙权废掉太子孙和、并将鲁王孙霸赐死,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同时对东吴的朝廷进行了一轮大清洗,国力遭受到了重创。
不能不说孙权这招绝了,两个成年儿子,他一个都不信,却选择了一个不成人的小娃娃,难道他不知道东汉是怎么灭亡的吗?
只能说,孙权学历史,只看一半,不看另一半。
两年后,公元252年,心力交瘁的孙权病死,享年71岁。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悲乎孙仲谋。”
总结一句话:东吴灭亡的祸根就在孙权身上。
孙权死后,仅十岁的孙亮即位,由诸葛恪辅政。
孙权选择诸葛恪还有曹魏诸葛诞的上位,都和诸葛亮有莫大的关系,因为诸葛亮太忠心,统治者都想又一个属于自己的诸葛亮。
但同时诸葛亮只有一个,就算姓诸葛,也战胜不了权力的诱惑。
公元252年,趁着孙权病故,司马昭带着诸葛诞南征,爆发东兴之战。
东吴的诸葛VS曹魏的诸葛,最后以东吴大胜而告终。
然后诸葛恪觉得自己行了,253年发动北伐。
结果惨败,为了掩盖自己的责任,保住自己的权力,在朝中独断专行。
同年,被孙峻等人所杀,大权落入孙峻手中 。
孙俊是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他只执政了3年,但是事情干的可不少。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残害宗亲,导致废太子孙和、公主孙鲁育、孙登之子孙英先后被杀。
256年,孙峻病死,孙綝接班。
孙綝把屠刀对准了东吴的重臣,吕据、朱异等主要将领被杀。
258年,孙亮密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孙綝废黜孙亮,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
孙綝兄弟五人,接管禁军,孙綝的权力达到顶峰。
同年,18岁的孙休联合张布、丁奉等人杀死孙綝,重新夺回权力。
孙休在位16年,东吴政治清明,休养生息。
历史就这这么巧合,东吴也就比蜀国多了16年,想来多出的就是孙休执政这些年。
可是孙休短寿,元年264年,29岁的孙休病逝。
此时蜀汉刚亡,又发生了交趾背吴降魏,孙吴完全处在魏的包围中。
孙吴上下一致认为应该选一个年长的君主,然后选来选去就选中了孙和的儿子孙皓。
孙皓初期表现的确实不错,一时被誉为“令主”。
但是很快他的本性暴露。
他本性残暴,对内骄奢淫逸,压榨百姓。
对外不断发动对晋的战争,和姜维北伐一样,战役上是胜利的,但是在战略上徒耗国力,加速了孙吴的灭亡。
得益于晋国建立不久,内部矛盾尖锐。
而孙休又打下了不错的基础,晋国并没有灭吴。
公元279年,晋朝发动了对东吴的统一战争。
人心尽失的东吴,节节失败,孙吴防线快速崩溃。
一年后,公元280年5月1日,王濬率领水军直抵石头城下,孙皓投降。
孙皓和刘禅在洛阳“胜利”大会师,被封为归命侯。
自此东吴灭亡。
东吴比蜀汉的灭亡都是一瞬之间的事情,它们不是亡于外,更多是来自于自身内部的崩解。
那么为什么会自我崩溃呢?
咱们下回再说。
文稿:小宝 编辑:小金鱼
PS:特别篇全篇已加入381期大话三国合集,点击下方原文连接,欢迎捧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